第18章 英國東印度公司成立
書名: 亞洲戰史(世界軍事百科叢書)作者名: 馮平 王國富 吳志樵主編本章字數: 668字更新時間: 2021-05-21 15:15:18
英國于1588年擊敗西班牙無敵艦隊后稱霸海上。為了發展同東方各國,主要是印度的貿易,于1600年12月31日成立東印度公司。
東印度公司是商業性的壟斷組織,由幾家公司合并而成,從1609年永遠享有在印度洋和太平洋上的貿易壟斷權。公司采取股份制。1617年公司有股東9514位,資金162.9萬英鎊。公司選出董事會負責管理日常事務,設總裁1名,委員24名。公司同時是武裝組織。1612年公司在印度打敗葡萄牙人,獲得對印度貿易的壟斷權。
在1756~1763年的7年戰爭中,由羅伯特·克萊武率領的東印度公司的軍隊打敗法國的同盟者——孟加拉的軍隊,從此公司控制了孟加拉。
1802年,公司同馬拉塔王公巴志波簽訂巴辛條約,馬拉塔各公國從此失去獨立王權,引起1803~1805年同馬拉塔各公國之間的戰爭。馬拉塔人被打敗,從而公司控制了印度大部分領土。公司原本是商業組織,從事棉布、靛青、硝石、香料的貿易。
19世紀棉布貿易衰落,遂經營鴉片貿易,對中國輸入鴉片。
根據巴辛條約,公司采取補助金辦法控制印度各封建王公。孟加拉是它統治印度的中心,主要城市是加爾各答。1773年英國國會通過《改善東印度公司事務管理條例法案》,規定公司的加爾各答省省長即為印度總督,統一管理印度事務。
1784年英國國會通過《關于改善東印度公司和印度的不列顛領地的管理》法案,決定公司隸屬于國王指派的6人監察委員會。1813年確定雙重管理制,公司事務由董事人和監察委員會雙重領導。1813年英國國會決議取消公司對印度的貿易壟斷權,但還保留對中國貿易的壟斷。
1833年英國國會決議,取消公司作為商業組織的存在和對華貿易的壟斷權。1858年在印度民族大起義中,英國國會通過《最佳管理印度法案》,正式取消東印度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