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陶庵夢憶
- (明)張岱著 李春玲 張任譯注
- 1048字
- 2021-05-18 15:58:16
鐘山
鐘山之上云氣縈繞,冉冉飄浮,紅紫間雜,人們說這是帝王之氣,龍蛻潛藏在此。
明太祖朱元璋和誠意伯劉基、中山王徐達、東甌王湯和一起挑選帝陵的位置,將各自選好的位置記下藏于袖中。結果三人的選擇都相同,于是帝陵就定在了這里。墓門左側有孫權墓,大臣請旨將它移走。太祖說:“孫權也是好漢,留他守門吧。”等到修墓時,又發現下面有梁朝志公和尚的圓寂塔。志公和尚的真身完好無損,指甲之長能繞身幾周。士兵準備用車將塔運走,卻抬不起來。太祖親來祭拜,許諾用金棺銀槨厚葬他,并贈送三百六十畝莊田來供奉香火,才成功地將真身抬到靈谷寺修塔重葬。現在寺里有幾千位僧人,一天要吃掉一畝莊田的糧食。陵寢修完后就關閉了陵墓的外道,不讓外界知曉。我們能看見的只有三道門、一間祭殿、一間寢殿和后面蒼茫的群山。
崇禎十五年七月,朱兆宣擔任太常寺典簿,中元節祭祀時,我有幸參觀了帝陵。祭殿深邃肅穆,暖閣離祭殿三尺,被黃龍幔遮起來。殿中并排放著兩把交椅,鋪著黃色錦墊,正面用孔雀翎繡著龍,顯得華麗莊重。地上鋪著毯子,必須脫了鞋小心地走。稍微咳嗽,內侍就斥責:“別驚動圣上!”靠近暖閣下方有一個座位,靠前一點是成祖皇帝的生母碽妃。成祖出生后,孝慈皇后養作親生兒子,這件事極其隱秘。再往下,東西兩邊列著四十六個席位,有的坐、有的不坐。祭品非常簡陋。朱紅色木簋、木壺和木酒樽做工粗糙。簋里只有三片肉、一點面粉、幾粒黍子和一小碗東瓜湯。暖閣上方的茶幾上放著一個銅爐、兩個插筷子的瓶子、兩個酒杯;下面的大茶幾上擺著一頭牛和一頭羊。其他地方的祭祀或許有所不同,但我所見即是如此。祭祀前一天,太常官打開犧牲所的中門,用鼓樂和旗幟引路,祭祀的牛和羊從門里出來,它們被繡著龍的包袱布蓋著。到了屠宰所,用四條繩子綁住牛蹄。太常官到了之后,牛被正面立起,太常官朝牛作揖,彎腰未起,牛頭就已經被割下入鍋開煮了。煮好后便被抬到祭殿。第二天五更,魏國公主持祭祀,太常官并不隨同,只恭順地站在祭殿上。祭祀完畢,牛羊都腐臭難聞了。平時每天供奉兩次,也由魏國公陪祀,且每日必至。
崇禎十一年,我借住在鷲峰寺,有人說孝陵上方有一股黑氣直沖牛宿和斗宿,已經一百多天了。我晚上果真看到了。此后反賊猖狂,軍情告急。十五年,朱成國和王應華奉旨修陵,把三百年的枯木挖來當柴火,往下挖了好幾丈掘出樹根,有人說傷了地脈、泄漏了帝王之氣,現在真的亡國了,殺死應華也抵消不了他的罪過。孝陵建成已有二百八十二年,今年清明,卻不能享用到一碗簡陋的麥飯,想起來不禁如哀猿一樣哽咽。

南宋—趙大亨—薇省黃昏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