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講給孩子的國學經典(第二冊):史學典籍
- 侯會
- 668字
- 2021-05-14 17:11:53
假如你有機會書寫歷史
國有國史,地有地志,族有族譜,家有家傳,史書的體裁是多種多樣的。假如你有機會為你的學校編寫一部歷史,那么有多少體裁可以選擇呢?
你可以按時間順序來記述,詳錄學校從籌備開辦以來每一年(又可細化到每月每日)所發生的大事。如此寫成的校史,采用的是“編年體”。
編年體是依照時間順序編排歷史事件的一種史書體裁。中國最早的編年體史書是五經之一的《春秋》。作為解經之作,《左傳》等自然也都是編年體。北宋司馬光的《資治通鑒》用的也是編年體。
當然,學校的開辦和運轉離不開人,你也可以通過為人物立傳,來記錄學校的發展歷史。歷屆校長、主任、教師、職員,乃至出類拔萃的優等生,甚至格外調皮的學生,都可以成為傳主。
傳記可以一人一傳,也可數人合傳……為了強調史書的時間性,還可輔之以大事記(稱“表”)。此外,課程的設置、校規的制定、經費的運用、食宿的安排等,由專章加以說明,可稱“志”或“書”。而這種以傳記為主,表、志為輔的史書,我們稱之為“紀傳體”。——首創紀傳體的是司馬遷,他撰寫的《史記》是紀傳體的開山之作。
編年體以時間為線索,紀傳體以人物為中心。此外,史書還可以圍繞事件來寫。例如一部校史可以由以下篇目構成:“學校的籌備與興辦”“聘請教師的前前后后”“開學盛典”“一年級在全市統考中拔得頭籌”“請著名學者做報告”“食堂風波”……一個個事件首尾相接,構成完整的校史,這種體裁,稱作“紀事本末體”——“本末”在這里有始終之意,是指完整記錄一件事。
首創紀事本末體的是南宋學者袁樞,他把《資治通鑒》改編為《通鑒紀事本末》,是紀事本末體的最早嘗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