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講給孩子的國學經典(第三冊):諸子百家
- 侯會
- 1092字
- 2021-05-14 17:15:51
為啥說“治大國若烹小鮮”
關于“無為”,老子的論述還有不少,像這一章:
以正治國,以奇用兵,以無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天下多忌諱,而民彌貧;人多利器,國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盜賊多有。故圣人云﹕“我無為而民自化,我好靜而民自正,我無事而民自富,我無欲而民自樸。”(五七)
◎正:清靜無欲之道。奇:奇巧,詭詐。取天下:治理天下。◎知其然:知道是這樣的。◎以此:因為這個(指下面所舉之例)。忌諱:禁忌,禁令。彌:更加。◎利器:一說兵器,一說權謀。當指百姓個人的特出本領。滋:更加,越發。◎伎巧:工藝智巧。奇物:邪事,不合制度的器物。◎彰:彰明,森嚴。
老子說:治國、用兵、統治天下,所用方法不同。治國要用正道,用兵須出奇制勝,統治天下則不要生事擾民。怎么知道該這樣做呢?是因為這個——下面老子羅列了一串因果加以證明。
他說,統治者的禁忌越多,百姓便越貧困;人人都有“撒手锏”,國家就越混亂;人的技藝越奇巧,“邪門”的東西就造得越多;國家法令越森嚴,盜賊反而越猖狂。
那么圣人又該如何?老子開出的仍是一張“老藥方”:我“無為”,百姓會自我化育;我好靜,百姓自會走正道;我不生事,百姓自然富足;我沒有貪欲,百姓會自動歸于淳樸。
老子還有個生動的比喻:
治大國,若烹小鮮。以道蒞天下,其鬼不神;非其鬼不神,其神不傷人;非其神不傷人,圣人亦不傷人。夫兩不相傷,故德交歸焉。(六〇)
◎烹小鮮:煎小魚。◎蒞:蒞臨。其鬼不神:鬼不起作用。神,通“伸”,靈驗。◎非:非但。其神不傷人:神不會侵犯人。◎兩不相傷:指鬼神與圣人都不侵犯人。德交歸焉:指所有福祉都歸于民,則天下相安無事。德,德惠,福祉。
古人常拿烹調來比喻治國。相傳商湯的宰相伊尹就是廚師出身,做官后運用烹飪之道來治理國家,大獲成功。想來老子也是烹調高手,常常親自下廚做個小菜什么的,因而有著獨到的經驗。
怎么叫“治大國,若烹小鮮”呢?這里包含兩層意思:一是視大如小,在位者只要掌握了“無為”之道,治理大國可以做得很輕松,如同煎小魚一般。
另一層意思是:煎小魚不宜多翻動,魚小肉薄,多翻就爛了!治理大國也應把握這個原則,少發號施令,胡亂翻動;國家雖大,也像煎鍋中的小魚一樣不禁折騰!
接下來的一段話,是對“烹小鮮”理論的進一步闡釋。老子生活的時代,在位者普遍迷信鬼神,為了風調雨順,保住社稷,他們一會兒拜鬼,一會兒祭神,殺牛宰羊,少不了折騰百姓。
老子對在位者說:你不必瞎折騰,只要把握好“道”就足夠了。這樣一來,鬼也奈何不得人;不但鬼奈何不得,神和圣人也都不會侵害百姓,所有的福祉都歸于人,你就等著“小鮮”起鍋,享受美味吧!

泉州清源山老子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