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講給孩子的國學經典(第三冊):諸子百家
- 侯會
- 1010字
- 2021-05-14 17:15:51
老子是陰謀家嗎
老子關于“弱之勝強,柔之勝剛”的論述還有不少,如這一章: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堅強。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堅強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強則滅,木強則折。強大處下,柔弱處上。(七六)
◎堅強:這里是指人死后尸體的僵硬狀態。◎死之徒:屬于死亡的一類。下文中的“生之徒”用法同。◎木強則折:樹木高大就會遭到砍伐。此句也可理解為樹木缺乏柔韌度則容易被風吹折。
這依然是打比方:人活著時身體柔軟,死后就變得僵硬;草木活著時枝柔葉嫩,死后便干枯了。所以說,堅硬的東西屬于死亡的陣營,柔軟的事物屬于有生機的群體。由此推知,用兵逞強就難免滅頂之災,樹木高大多半會被風摧折。總之,強大的反容易處劣勢,軟弱的卻總能占上風。
在另一則語錄中,關于弱與強的辯證關系,討論得更深入:
將欲歙之,必固張之;將欲弱之,必固強之;將欲廢之,必固興之;將欲取之,必固與之。是謂微明。柔弱勝剛強。魚不可脫于淵,國之利器不可以示人。(三六)
◎歙(xī):收斂,聚攏。張:張大,擴張。◎微明:不易察覺的先兆。◎利器:國家的權柄,也指治國的權力及刑罰手段。示人:向人炫耀。
有人說,老子擅長玩弄權謀,是個“陰謀家”。看看他的“經驗之談”:打算讓它聚合,定先讓它擴張;打算削弱它,定先讓它強大;打算廢黜它,定先讓它興盛;打算剝奪它,定要先給予。——這難道不是耍陰謀嗎?
然而,老子是反對權詐的,他的思想核心是虛靜無為,怎么會搞這一套?有的學者解釋說,老子其實是在闡述事物的發展規律:一種事物將要收斂時,必先擴張;將要變弱時,必先變強;將要弛廢時,必先興盛;將要被剝奪時,必先得到。誰是背后的推手?不是陰謀家,是自然規律。
你沒見到,黎明前的夜色是最黑暗的;花朵枯敗之前,正是它開得最燦爛的時刻;久病者忽然有起色,醫生便搖頭說:那是“回光返照”。西諺曰:“上帝要他滅亡,必先教他瘋狂!”也是這個意思。
老子不是陰謀家,不過他從強者易敗的自然規律受到啟發,說是弱者不必畏懼強者,事物一旦剛強過頭,離滅亡也就不遠了。不過弱者故意示弱,讓剛強者信心“爆棚”,是否也是促使其滅亡的小伎倆呢?
以下“魚不可脫于淵”,是說魚離開水就失去了憑借;同樣道理,“國之利器不可以示人”。——“國之利器”是指國家權柄,也指鎮壓之權,那是一個政權賴以存在的武器和工具。不過這東西只宜深藏,不宜拿來向人炫耀。別忘了,強大的身后緊隨著衰敗的幽靈,對統治者來說,頻頻示強可不是什么好兆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