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講給孩子的國學經典(第三冊):諸子百家
- 侯會
- 935字
- 2021-05-14 17:15:51
“上善若水”“柔之勝剛”
先秦哲人講道理,總喜歡以水為喻。如孔子有“逝者如斯”的感嘆,那是夫子借流水喻光陰的。孔子還說過“仁者樂山,智者樂水”的話。作為智者的老子,當然也對水很感興趣,不僅有“為天下溪”的隱喻,還有更直接的說法: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于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八)
◎上善:上善之人。◎“處眾”二句:是說水總是處在眾人所厭惡的低處,所以接近道。惡,厭惡。幾,接近。◎居善地:居處善于擇地。淵:形容沉靜的心態。與:跟人交往。政善治:為政善于治理。能:發揮能力。時:把握時機。◎尤:過失,怨尤。
這是說,上善之人有水一般的品質。水能滋潤萬物,卻不與物相爭,總是處于眾人所討厭的低洼處,因而水的品質最接近“道”。
得“道”之人有七“善”:善于擇地而居,善于保持內心沉靜,善于以愛心待人,善于信守承諾,善于為政治國,善于發揮能力,善于把握時機。——只因他總是做好自己,與世無爭,因而也就沒有過失,難招怨尤。
除了“善利萬物”“不爭”“處下”,老子還特別稱賞水的“柔弱”: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以其無以易之。弱之勝強,柔之勝剛,天下莫不知,莫能行。是以圣人云﹕“受國之垢,是謂社稷主;受國不祥,是為天下王。”正言若反。(七八)
◎易:替代。◎垢:污垢,屈辱。社稷主:諸侯。◎不祥:災禍。◎正言若反:正面的話(真理)聽上去像是反話。
天下沒有比水更柔弱的東西了,但任何堅硬的物質在與水對抗時全都敗下陣來,水的力量真是無可替代!——此話不假,“水滴石穿”的道理無人不曉,屋檐下的石階,總被檐溜沖出一排坑坑兒;河灘上渾圓的石子,原本是有棱有角的石塊,經過千年流水的沖刷,竟變成現在的模樣。

漢代帛書《道德經》
不過老子又說:弱能勝強,柔能克剛,這個道理天下無人不曉,卻沒人去實行。圣人因此提醒在位者:不要表現得那么強勢吧,能負載起一國的屈辱,才配當諸侯國的君主;能承擔起全國的災難,才配做天下的王!
“軟弱”“處下”“不爭”,反而能取勝。統治者只有忍辱負重、謙和包容,才能保住位子。——可惜這個道理大多數統治者都聽不進,因而老子感嘆說“正言若反”,意思是:在這些蠢材耳朵里,真理聽上去總像是反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