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講給孩子的國學經(jīng)典(第三冊):諸子百家
- 侯會
- 888字
- 2021-05-14 17:15:51
“絕圣棄智”“見素抱樸”
老子猶如一位雜技大師,常常頭朝下、腳朝天,倒立著觀察天下與人生。你認為有些東西是天經(jīng)地義的真理,像仁啊,義啊,禮啊,智啊,可老子偏偏告訴你:那都是世風日下的產(chǎn)物,是誘導人們背離“大道”的壞東西。他說:
大道廢,有仁義;智慧出,有大偽;六親不和,有孝慈;國家昏亂,有忠臣。(一八)
◎智慧:智巧、智謀。偽:詐偽。◎六親:指父、子、兄、弟、夫、婦。◎昏亂:政治混沌。
人人贊賞仁義,可是老子說,這正是大道弛廢的結果;言外之意,假如大道通行,仁義乃是人人皆備的品質(zhì),又有什么好頌揚的呢?此外,正因人們推崇智謀機巧,這才產(chǎn)生大奸大偽。而只有家庭不和、六親紛爭,也才顯出父慈子孝的可貴;國家政治混沌,也才出現(xiàn)所謂忠臣。——“疾風知勁草,板蕩識誠臣”,應當便是對老子思想的演繹。
老子說得對。人在空氣中生活,不覺得空氣的存在;魚在水中悠游,也不知水的重要。只有當空氣稀薄、池水干涸時,人和魚才感到空氣和水的可貴。
那么怎樣才能讓百姓回歸“道”的境界呢?他說:
絕圣棄智,民利百倍;絕仁棄義,民復孝慈;絕巧棄利,盜賊無有。此三者以為文不足,故令有所屬﹕見素抱樸,少私寡欲,絕學無憂。(一九)
◎絕:棄絕,拋棄。圣:這里有自作聰明之意。智:智巧。◎復:恢復。◎巧:巧詐。利:貨利。◎文:文飾。屬:歸屬。素:本色的絲。樸:未經(jīng)雕琢的木頭。絕學:棄絕“仁義圣智”之學。
“圣”本指崇高的人格、超常的智慧,不過在《老子》中,“圣”常常要加上引號,含有自作聰明的意思。至于“仁義”,那是儒家言必稱頌的美德善性,老子對此也并不“感冒”。至于“巧利”,在老子的詞典中多用來指無用的機巧、可鄙的貨利。——也就是說,“圣智”“仁義”“巧利”這些一般人眼中的“正能量”,都是老子所極力否定的。
老子說:拋棄你們的聰明智巧,百姓反能獲利百倍;拋棄你們掛在嘴邊的仁義,百姓反能恢復慈孝天性;拋棄種種機巧求利的引誘,盜賊自會消失得無影無蹤。用這三者來裝點我們的人生,是遠遠不夠的。人還是要有所歸屬,回歸人性的起點:像是未經(jīng)染色的生絲和不事雕琢的原木,清心寡欲,棄絕圣智仁義之學,才能達到無憂無慮的“道”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