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車轂、瓦罐:空有空的用處

類似的正反思考,在《老子》中隨處可見。如這一章: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沖,其用不窮。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辯若訥。(四五)

◎大成:最完善、最完美的事物。不弊:不壞,不朽。◎盈:滿。沖:這里有空虛之意。◎屈:曲。辯:雄辯能言。訥(nè):不善言辭,話語遲鈍。

這里是說,最完善的倒像有缺欠,但它的效用是不朽的。最充盈的反似空虛,但它的用途是無窮的。最正直的反似彎曲,最靈巧的反似笨拙,最善辯的倒像是言慢語遲。

就說“大盈若沖”這個判斷吧,這是老子的一貫思想。他還說過這樣的話:道看上空虛的,它的作用卻是永無窮盡的(“道沖而用之或不盈”,《老子》四),那是從反面論證。

說到底,老子在這里講的是“有”和“無”的辯證關系。這一點,《老子》第十一章講得最清楚:

三十輻,共一轂,當其無,有車之用。埏埴以為器,當其無,有器之用。鑿戶牖以為室,當其無,有室之用。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一一)

◎輻:車輪上的輻條。轂(gǔ):車輪中心的鼓形圓木,與車輻條連接,中間有孔,用以穿車軸。無:這里指車轂中空的地方。下文中的“無”分別指陶器及房屋中的空間。◎埏埴(shānzhí):和泥。埏,和。埴,土。◎戶牖(yǒu):門窗。

老子用車轂、陶罐和屋子打比方。他說:你看那車輪,三十根輻條都集中到車轂上,而車轂的中心是個窟窿,是用來貫穿車軸(車軸就是連接兩個輪子的杠子)的,這樣車子才能跑起來。糅和黏土制成陶罐,那陶罐的膛是中空的,也正是有了中空的膛,陶罐才成了有用之物。開窗鑿門建造屋室,正是有了門窗四壁圍起的這塊空間,才能住人儲物。

所以說,“有”給人帶來好處,但“無”的作用誰也離不開:沒有車轂、陶罐、房屋的“無”,人們就只好徒步行走、掬水而飲、樹棲野處,跟野獸無異了。

凡事都從正反兩方面考察,成為老子的思維習慣。再看這一章: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畋獵令人心發(fā)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是以圣人為腹不為目,故去彼取此。(一二)

◎五色:指青、赤、黃、白、黑。五音:指宮、商、角、徵(zhǐ)、羽。五味:指酸、甜、苦、辣、咸。口爽:口病,爽有味覺敗壞意。馳騁畋(tián)獵:奔走射獵。行妨:傷害操行。◎為腹不為目:為,謀求。腹,這里指吃飽肚子的簡樸生活。目,這里指追求耳目之欲的奢靡生活。去:摒棄。彼:指“為目”的生活。此:指“為腹”的生活。

這是說,五彩繽紛容易讓人眼花繚亂,五音齊奏容易讓人聽覺失常,五味雜陳容易讓人舌尖遲鈍,馳騁射獵容易讓人心志放蕩,珍稀寶貨容易讓人品行墮落……面對外界的紛繁誘惑,圣人又是怎樣做的呢?他們只求吃飽肚子,不求眼花繚亂,因而總是拋棄聲色犬馬,選擇簡樸的生活。

這種相反相成的思想,貫穿《老子》全書,直至最后一章: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辯,辯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圣人不積,既以為人,己愈有;既以與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人之道,為而不爭。(八一)

◎信:信實之言,真話。美言:華美的言詞,好聽的話。◎辯:巧辯。◎知者:有專一知識的人。◎積:積藏。為人:幫助別人。◎人之道:人間的法則。此句或作“圣人之道”。

老子警示人們:表象跟本質有著巨大差異,大實話往往不好聽,好聽的卻不一定是實話;心地善良的言語遲慢,巧舌如簧的多半不是良善之輩(這與儒家的“巧言令色鮮矣仁”倒是一致的);有真才實學的不一定事事皆通,無所不懂的卻往往沒一樣“拿得起”。圣人了解其中道理,從不貪婪積蓄,一心助人,自己反而更充實;一心奉獻,自己反而更豐富。天之道總是有利萬物而非加害萬物;人之道應當效仿天之道,只管干就是了,不要與人爭競!

主站蜘蛛池模板: 武功县| 五原县| 徐闻县| 镇宁| 荔波县| 玉山县| 林周县| 福建省| 惠来县| 许昌市| 肥西县| 化州市| 称多县| 宿州市| 大渡口区| 丰镇市| 通辽市| 城口县| 子长县| 报价| 徐汇区| 双鸭山市| 莱西市| 团风县| 临澧县| 玉树县| 锡林郭勒盟| 天峻县| 灵台县| 买车| 甘泉县| 淮阳县| 黄陵县| 新丰县| 新乐市| 磐安县| 沈丘县| 盱眙县| 绍兴县| 灯塔市| 花莲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