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講給孩子的國學經典(第四冊):文集詩藪
- 侯會
- 1691字
- 2021-05-14 17:12:43
相如大賦,《子虛》《上林》
最典型的西漢大賦,還要數司馬相如的《子虛賦》與《上林賦》。
漢賦大家司馬相如(前179—前118)字長卿,蜀郡成都人。他是位大才子,曾與枚乘一同在梁孝王手下當文學侍從。那篇有名的《子虛賦》,便是那時寫成的。
相傳漢武帝偶然讀到相如的《子虛賦》,十分欣賞,嘆氣說:可惜我見不到這位老前輩了!武帝身邊有個管獵狗的小官兒,剛好是蜀人,對武帝說:作賦的是我的同鄉,這個人還健在呢。武帝大喜,馬上把相如請到長安,當面賞賜他,還留他在身邊做官。相如于是又寫下《上林賦》,與《子虛賦》形成姊妹篇。
《子虛賦》虛構了兩個人物,一個叫子虛,一個叫烏有。子虛是楚國人,出使到齊國,對齊人烏有先生夸耀楚國,說我時常跟隨楚王打獵,十多年了,還沒跑遍楚王的所有園囿呢。楚國有七處大澤,我只到過云夢澤,就是這一處,已是方圓九百里;澤中樹木蔥蘢,峰巒直插云霄……子虛把云夢澤的廣大、物產的豐美大大炫耀了一番,又夸說楚王出獵場面的隆盛——他顯然是在貶低齊國。
烏有反駁說:你不稱頌楚王的德行,反倒大談什么云夢澤,還把射獵游樂這種事吹得天花亂墜,你說的若是真話,簡直是給楚王抹黑;若是假話,你的品行可就成問題啦!——烏有把子虛貶了一通,他自己犯了同樣的毛病,把齊國的疆域之廣、物產之富,也大大夸耀一番,意在壓倒子虛。
《上林賦》的主角是亡是公,他聽了子虛、烏有的對話,批評兩人不談“君臣之義”“諸侯之禮”,卻在“游戲之樂”“苑囿之大”上爭論不休,這只能損壞兩國君主的名譽。——可是辭鋒一轉,亡是公也夸耀起來:你們都沒見過真正的宏偉壯麗,還是讓我說說大漢天子的上林苑吧!
接著,作者用了大量筆墨來夸說上林苑的富貴壯麗和天子射獵的空前盛況。司馬相如幾乎用盡一切形容詞。熟典用完了,又挖掘各種生僻的字眼兒,極力摹寫鋪張,制造宏偉壯觀、氣勢磅礴的效果。
《上林賦》的結尾,寫漢天子幡然悔悟,感到實在太奢侈了,“乃解酒罷獵”,命令把苑囿開墾為農田,于是乎“天下大悅”。全篇洋洋數千言,只有在最后一節里才露出一點諷喻勸誡的意思。有人因此批評它是“勸百而諷一”——勸勉、引誘的話說了一大堆,最后點綴一兩句正面的諷誡,實在很難收到諷諫的效果。
相如賦中極力鋪陳夸飾的風格,跟漢代這個空前大一統王朝的宏闊氣勢正相符合。可以說,《子虛》《上林》二賦是時代的產物,又是漢賦的定型之作。——這兩篇,收在《文選》的“賦·畋獵”類中。
此外,相如還撰有《長門賦》《大人賦》等。《長門賦》據說是受漢武帝皇后陳阿嬌之托所作。陳皇后失寵,貶居長門宮,委托相如寫賦勸說武帝。相如還因此獲得一筆可觀的“潤筆”(相當于稿酬),有個“千金買賦”的典故,便指的這個。
司馬遷十分佩服這位同姓文學家,在《史記·司馬相如列傳》中全文引錄八篇文字,有七篇是賦。

四川成都有琴臺路,相傳卓文君因聽琴與司馬相如結緣,夫妻曾在這里開了一家小酒店
《隋書·經籍志》載有《司馬相如集》一卷,已佚。后人輯有《司馬文園集》,收在《漢魏六朝百三家集》內。——那是明人張溥編輯的一部詩文總集,全書一百一十八卷。所收作品上起漢代賈誼,下至隋代薛道衡,共一百零三家。其中每人一集,分列賦、文、詩等作品,附有作者本傳,并以題詞形式對作家作品做出精到的評價。《司馬文園集》的題詞中有這樣幾句:“他人之賦,賦才也;長卿,賦心也。得之于內,不可以傳。”這個評價,著實不低。
西漢一朝的辭賦家,還有東方朔(生卒年不詳)、揚雄(前53—18)等。東方朔的《答客難》,揚雄的《甘泉》《羽獵》,都是漢賦名篇。揚雄的散文也很漂亮,唐代大文豪韓愈就很佩服他。揚雄字子云,《揚子云集》列于《四庫總目·集部》“別集”類的頭一部。
東漢的班固(32—92)、張衡(78—139)也以辭賦聞名。《文選》頭一篇便是班固的《兩都賦》。該篇又分《西都賦》和《東都賦》,分寫長安和洛陽,開創了以賦體鋪寫大都會的先河。后來張衡寫《二京賦》、左思寫《三都賦》,全都受《兩都賦》的啟發。
班固一家都有文才,父親班彪撰有《北征賦》,妹妹班昭(曹大家)撰有《東征賦》。——班氏一門出了三位文學家,只有漢末的“三曹”、北宋的“三蘇”、明代的“三袁”,可與之媲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