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賈誼、李斯,秦漢“寫手”

宋玉的名字,常跟屈原并提,合稱“屈宋”。其實還有個“屈賈”的提法,“賈”指的是漢代辭賦家賈誼。

賈誼(前200—前168)世稱“賈生”,是西漢初年人。他博覽群書,見解超群,二十出頭兒就成了皇家博士。漢文帝對他格外器重,跟他一談就是半宿,因聽得入神,不知不覺把座席往前移了又移,可是問的多半是鬼神之事。后人因而作詩諷刺說:“可憐夜半虛前席,不問蒼生問鬼神。”(李商隱《賈生》)——不過漢初的許多法令、制度,都出自他之手。

跟屈原一樣,賈生因才高見忌,逐漸被文帝疏遠,后來竟抑郁而死,只活了三十三歲。他一生留下不少好文章,有辭賦也有散文。——王逸《楚辭章句》收錄他的《惜誓》,朱熹《楚辭集注》又增入他的《服賦》(又作《賦》或《鳥賦》)和《吊屈原賦》,列在“續離騷”類。

賈誼的散文也非常出色,代表作是《過秦論》——“過秦”有“數落秦朝過失”之意。文章從秦國的強大寫起,寫秦強大,又先強調六國的強大。然而六國盡管有高明的謀士、善戰的將軍、十倍于秦的土地、上百萬的軍隊,卻最終沒能戰勝秦,秦的強大,還用說嗎?

秦始皇一統中國,更是有恃無恐,自以為建立了“子孫帝王萬世之業”;直至死后,他的“余威”尚能“震于殊俗”(殊俗:指習俗不同的遠方)。

然而陳涉甕牖繩樞之子,氓隸之人,而遷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賢,陶朱、猗頓之富。躡足行伍之間,而倔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將數百之眾,轉而攻秦。斬木為兵,揭竿為旗。天下云合而響應,贏糧而景從,山東豪俊并起而亡秦族矣!

◎甕牖(yǒu)繩樞:以破甕為窗,用草繩系著門扇。形容家境貧寒。牖,窗。樞,門軸。氓:田夫。隸:從事賤役者。遷徙之徒:被罰到邊地戍守的士卒。◎中人:平常人。仲尼:孔子。墨翟:墨子。陶朱:越國大夫范蠡,后棄官經商致富。猗頓:魯人,因經營鹽業致富。◎躡(niè)足行(háng)伍之間:指身為士兵。躡足,這里有出身的意思。行伍,軍隊下層。阡陌:原指田間小道,這里指田野。◎“斬木”二句:砍了樹木當兵器,舉起竹竿當旗幟。兵,武器。揭,舉。◎云合:聚合。贏糧:擔著糧食。景從:像影子一樣跟隨。景,同“影”。山東:這里指崤山以東,即東方諸國。

一個戍邊小卒,在田間小路振臂一呼,竟能號召天下,推翻“金城千里”的秦政權,這又是為什么?作者在篇末才揭出答案:“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從前秦國處于攻勢,全憑武力取勝;如今擁有天下,形勢變了,統治者仍不肯施仁政,一味強橫暴虐,不亡國等什么?

賈誼十分講究文章的章法,全文的中心只是最后一句話,前面卻用了九十九分的力量層層論說、步步緊逼。仿佛爬山,一步步爬到絕高處,再猛然一跌,制造出震撼人心的效果。人們讀他的文章,只覺得才氣縱橫,禁不住要拍案叫絕。

其實在賈誼之前,散文寫得好的還有李斯。我們知道,李斯(前284—前208)是楚國上蔡(今河南上蔡)人,原是荀子的學生、韓非的同窗。他到秦國謀官,正趕上秦王為了防范奸細滲入,下令驅逐“客卿”,李斯剛好也在被逐之列。于是他連夜寫信給秦王,便是那篇有名的《諫逐客書》。

李斯在信中指出:秦國所以富強起來,全靠著廣招人才、重用客卿。不單由余、百里奚等功臣都是“客卿”,秦國的珠寶、美女、駿馬、音樂,哪一樣不是外來的?既然秦國不排斥外來的寶物,為啥單單在人才上排外呢?把外籍人才趕走,等于“借寇兵而赍盜糧”(把兵馬糧食送給敵寇、強盜),實在劃不來!秦王聽了,恍然大悟,馬上撤銷“逐客令”,并重用李斯。李斯自此一路升發,以客卿身份一直做到丞相。

文章雖用散體敘述,但文中多用排比,如:“臣聞地廣者粟多,國大者人眾,兵強則士勇。是以太(泰)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卻眾庶,故能明其德……”,由此還能見到辭賦之風的影響。

主站蜘蛛池模板: 名山县| 红安县| 万宁市| 彭泽县| 永胜县| 门头沟区| 固安县| 巴彦淖尔市| 且末县| 泰兴市| 扶绥县| 浦北县| 潞西市| 秀山| 乌鲁木齐县| 乌拉特中旗| 湘潭县| 红河县| 新巴尔虎左旗| 淅川县| 东莞市| 潜江市| 含山县| 福海县| 六盘水市| 耒阳市| 左云县| 尼玛县| 铜鼓县| 襄汾县| 灵台县| 莱西市| 工布江达县| 福海县| 容城县| 赫章县| 富宁县| 高雄县| 阳曲县| 习水县| 万荣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