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講給孩子的國學經典(第四冊):文集詩藪
- 侯會
- 1303字
- 2021-05-14 17:12:42
香草美人,上下求索
善用比興是《離騷》的一大特點。奇花異草在詩中大量涌現。看看這些詩句:
扈江蘺與辟芷兮,紉秋蘭以為佩(用江蘺和芷草披在肩上啊,把秋蘭佩帶在腰間聯(lián)綴成紋)。……朝搴(qiān)阰之木蘭兮,夕攬洲之宿莽(清晨攀折小山上的木蘭啊,黃昏采摘水邊的香草)。……余既滋蘭之九畹兮,又樹蕙之百畝;畦留夷與揭車兮,雜杜衡與芳芷(我既已栽種了九頃春蘭,又栽植了百畝秋蕙;還分畦種植了留夷與揭車,又間種了杜衡和芳芷)。……制芰(jì)荷以為衣兮,集芙蓉以為裳(把菱葉做成衣衫啊,用荷花編織成裙裳)。
據學者統(tǒng)計,《離騷》中出現的花花草草,有三十多種!不過詩篇中的花草多半有著象征意義,或譬喻高潔的品行,或指賢臣高士,有時也指代君王。同樣,詩中出現的美女形象,也并非實指美女,也有君王的象征,有時又是指詩人自己。——由屈原起頭,后世詩歌中的“香草美人”便成了約定俗成的政治譬喻。
詩人積郁難紓,于是上天入地尋人傾訴。姐姐女媭(xū)心疼弟弟,說當年鯀(Gǔn)因治水而死,那就是忠貞之士的下場,難道你還不明白?——見姐姐不理解自己,詩人又跑去向圣君大舜傾吐,可大舜也默然無語。
于是詩人插上想象的翅膀,乘玉龍、駕鳳車,晨發(fā)蒼梧,夕至昆侖。“路曼曼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征途漫長遙遠,我要上下追尋求索)——屈原要尋求什么呢?是公正、真理,還是美好的人性、理想的政治?
在太陽洗浴的咸池飲過馬,詩人把車子拴在扶桑木上;又折下若木枝,拂拭著太陽。經過休整,詩人再度出發(fā)。看吧,月神的車夫望舒在前面開道,風神飛廉在后面追隨,鳳鳥已在翱翔警戒,雷神卻還沒做好準備!——一時間鸞鳳飛舞、云霓繚繞,忽聚忽散、閃閃爍爍,簇擁著詩人直抵天帝的宮闕!
沒想到天宮的守門人倚著門扇望望他,理都不理。原來天庭也不是理想之地!詩人大失所望,他默默而立,眼見天色漸暗,只好選擇離去。(文摘一)
幾經碰壁,詩人又轉而請教神巫靈氛,靈氛指示他:天涯何處無芳草,你干嗎非要戀著故土呢(“何所獨無芳草兮,爾何懷乎故宇”)?另一位神巫(巫咸)也勸他趁著年富力強,遠赴四海尋找機會。詩人幾乎被說動了,他整頓車馬,渡過流沙,沿赤水而行,途經不周山直奔西海……可是他偶然低頭,瞥見陽光照耀下的故鄉(xiāng),心一下子融化了;車夫也露出悲戚的神色,駿馬也止步不前。——就在這一刻,詩人心意已決:
亂曰:已矣哉!國無人莫我知兮,又何懷乎故都?既莫足與為美政兮,吾將從彭咸之所居!
◎亂:詩的尾章稱“亂”。已矣哉:算了吧。◎美政:理想的政治。彭咸:殷商賢大夫,因進諫不聽,投江而死。
詩的尾聲唱道:算了吧!朝廷無人理解我,我干嗎還要懷念故都?既然沒人能讓我實現美政理想,我還是效法彭咸,投身清波吧!
《離騷》是屈原的楚辭代表作,全詩三百七十多句,近兩千五百字;篇幅之長,在中國古代詩壇上幾乎空前絕后!詩篇想象豐富,充滿神話和比喻,以絢爛的文辭,抒發(fā)著詩人那濃得化不開的愛國之情;它對后世詩壇的影響,怎么強調也不過分!楚辭也因此被稱作“騷體”。
“騷”還成為詩的別稱,詩人因此有了“騷人”的別稱。騷體還跟《詩經·國風》合稱“風騷”——“獨領風騷”“媲美風騷”,成了日后人們對才子佳篇的贊美之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