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講給孩子的國學經典(第一冊):儒家經典
- 侯會
- 1158字
- 2021-05-14 17:11:12
大聲唱出心中的愛
在愛情交往中,不光小伙兒主動,姑娘照樣情感熾烈。有個姑娘想邀心愛的人唱歌,于是吟道:
萚兮萚兮,風其吹女。叔兮伯兮,倡予和女!
萚兮萚兮,風其漂女。叔兮伯兮,倡予要女!(《鄭風·萚兮》)
◎萚:從草木上脫落的皮和葉。女:通“汝”。◎叔、伯:這里指愛人。雖說叔、伯,實指一人。倡:同“唱”。和(hè):應和,跟著唱。一說“倡予和女”是倒裝用法,即“予倡女和”。◎漂:同“飄”。◎要:邀請。
散落的木皮啊,草葉啊,風正把你們吹起。弟啊哥啊,我唱你和!以下又重復一遍,只改了兩個字:散落的木皮啊,草葉啊,風正把你們飄起。弟啊哥啊,邀我同歌!——你瞧,姑娘一旦心中有愛,表現得一點也不扭捏!
然而表白最為直接的,還要數《小雅·隰桑》中的姑娘。全詩四章,前三章大同小異:
隰桑有阿,其葉有難。既見君子,其樂如何。
隰桑有阿,其葉有沃。既見君子,云何不樂?
隰桑有阿,其葉有幽。既見君子,德音孔膠。
◎隰:低洼地。阿:通“婀”,柔美的樣子。難(nuó):茂盛的樣子。下兩章中的“沃”和“幽”有肥厚、青黑的意思。◎德音:情話。孔膠:很牢固,如漆似膠。
女子思念戀人,想象著跟他在桑林里約會。洼地的桑林枝美葉茂,一旦在那兒跟戀人見面,情話綿綿,多么快樂!可到了第四章,結構忽然變化,姑娘唱道:
心乎愛矣,遐不謂矣?中心藏之,何日忘之?
◎遐不:何不。謂:告。
心中有愛,干嗎不說出來?藏在心里,又有哪一會兒忘得了?——說是“中心藏之”,其實一句“心乎愛矣”,早把一個“愛”字大聲唱出來了!
戀愛中的人,恨不得時刻相聚不分離。可是姑娘有姑娘的活計,小伙有小伙的營生。當姑娘去采摘葛藤、草藥時,小伙兒覺得時間真難熬:
彼采葛兮,一日不見,如三月兮!
彼采蕭兮,一日不見,如三秋兮!
彼采艾兮!一日不見,如三歲兮!(《王風·采葛》)
◎彼:指對方。葛:一種植物,藤條可編籃筐,其皮可制成纖維織布。下面的蕭、艾也都是植物,往往由女性采摘。
此刻姑娘、小伙兒隔山隔水,聽得見聲兒,見不到影兒。小伙兒于是唱道:姑娘你去采葛,一日不見如三月!這種渴盼很快升級為“一日不見如三秋(三季)”“一日不見如三歲”!姑娘聽到這歌聲,能不動心嗎?
同樣的心思,也會發生在女孩兒身上。《鄭風·子衿》是姑娘想念情郎的詩: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縱我不往,子寧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縱我不往,子寧不來?
挑兮達兮,在城闕兮。一日不見,如三月兮!
◎衿(jīn):衣領。◎寧:難道。嗣:這里意為寄、送。◎佩:佩玉的帶子。◎挑、達:往來。城闕:城門兩邊的觀樓。
頭兩章唱道:青青的是你的衣衿(佩帶),悠長的是我的思念;縱然我不去找你,難道你就此再無音信?第三章是寫姑娘約小伙兒在城樓見面,那里應該是以前幽會的老地方。姑娘感嘆說:“一日不見,如三月兮!”小伙子聽到這熱切的邀請,一定會飛跑著來赴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