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講給孩子的國學經(jīng)典(第一冊):儒家經(jīng)典
- 侯會
- 921字
- 2021-05-14 17:11:12
“有女懷春,吉士誘之”
周朝那陣子,民間的“規(guī)矩”大概還沒有后來那么多,姑娘、小伙兒相互愛戀、私下幽會是常有的事。《國風》中的愛情詩篇,也因此占了大量篇幅。
《衛(wèi)風》中有一首《木瓜》,作者應當是個小伙兒。有位姑娘喜歡他,隨手摘了果子送給他。他心領神會,用隨身的玉佩回贈姑娘:
投我以木瓜,報之以瓊琚。匪報也,永以為好也!
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匪報也,永以為好也!
投我以木李,報之以瓊玖。匪報也,永以為好也!
◎木瓜:同下面的木桃、木李都是植物果實。瓊琚:與下面的瓊瑤、瓊玖,都是玉質配飾。◎匪:非,不是。
木瓜、木桃、木李都是極普通的果子,但由姑娘主動“投”給小伙兒,其中含義不言自明。小伙兒用貴重的玉佩回贈姑娘,當然也不是“擺闊”。玉石是堅貞的象征,同時也表達了小伙兒對愛情的珍重。
詩共三章,句式完全相同,只是所贈之物小有區(qū)別。這樣吟詠,是不是有點啰唆?其實這正是民謠土風的特點:用回環(huán)復沓的形式,表達心愿的真誠、誓約的牢靠!這樣的形式,我們在《詩經(jīng)》中還會屢屢碰到。
男女之愛是天底下最自然、最正當?shù)那楦校窀鑼Υ撕敛浑[諱。“有女懷春,吉士誘之”,這是《召南·野有死麇》中的句子,表達男歡女愛,說得直截了當:
野有死麇,白茅包之。有女懷春,吉士誘之。
林有樸樕,野有死鹿。白茅純束,有女如玉。
舒而脫脫兮,無感我?guī)溬猓瑹o使尨也吠!
◎麇(jūn):小獐。白茅:白茅草。◎懷春:指女子動情。吉士:好青年。◎樸樕(sù):小木,可以做婚禮上的燈燭。◎純(tún)束:捆綁。◎舒而:慢慢地。脫(tuì)脫:舒緩的樣子。帨(shuì):佩巾。尨(máng):多毛的狗。
詩的前兩章說:田野里有只死獐子,用白茅草把它包好。有個姑娘對小伙兒動了情,好小伙兒把她來引逗。樹林里長著灌木,田野里有只死鹿,拿白茅草把它捆起,姑娘啊如花似玉。
下面是姑娘的話:輕點兒,慢點兒,別亂碰我的佩巾,別引得狗叫!——你不覺得這是一幅男女幽會的生動圖畫嗎?
不過,詩中用白茅包裹的獐、鹿又是什么意思?大概可以理解為“起興”手法吧,當然也可看作小伙兒送給姑娘見面禮。——《木瓜》里的男主角應當是個年輕貴族,所以對姑娘“報之以瓊琚”;《野有死麇》的男主角大概是個年輕獵手,獐鹿野味正是他手到擒來的見面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