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講給孩子的國學經典(第一冊):儒家經典
- 侯會
- 1154字
- 2021-05-14 17:11:12
《關雎》:中國版“少年維特之煩惱”
就來看看《關雎》吧,它是《國風·周南》第一篇,也是《詩經》第一篇。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參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輾轉反側。
參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參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鐘鼓樂之。
◎關關:鳥鳴聲。雎鳩(jūjiū):鳥名。◎窈窕(yǎotiǎo):形容女子文靜美好。淑女:美好的女子。好逑(qiú):好的配偶。◎參差:不齊貌。荇(xìng)菜:一種水生植物,可食。流:摘取。下文中的“采”“芼(mào)”也是這個意思。◎寤寐(wùmèi):醒和睡,猶言日夜。思服:思念。◎友:親愛,友好。◎樂:娛悅。
隨著詩人的吟誦,你看到河當中的小洲,聽到水鳥咕咕叫個不停。那兒有位文靜、苗條的姑娘,小伙子(君子)心里喜歡她,想跟她做個朋友。——這開頭兩句既是環境描寫,也是起興。

清人以《詩經》為題材的書法作品(局部)
第二章寫姑娘在小船上采摘荇菜,左邊采采,右邊采采;她那優美的姿態讓小伙兒著了迷,日思夜想不停息。姑娘哪知小伙兒的心思呢?每日依舊那么采啊,摘啊。可小伙兒早已魂不守舍,夜晚在床榻上翻來覆去,難以成眠。
接下來的兩章,寫小伙兒夢想彈著琴向姑娘求愛,敲鐘擊鼓地把姑娘迎回家,拜堂成親。——這正應了那句“剃頭挑子一頭熱”,又如同是一篇中國版的“少年維特之煩惱”!
詩寫得既抒情又熱烈,不但文字優美,大概曲調也很悅耳。孔子就曾贊美說:《關雎》從開始到尾章,滿耳的音樂聲,真是好聽極了(“子曰:‘師摯之始,《關雎》亂,洋洋乎盈耳哉!’”《論語·泰伯》。師摯:魯國樂官太師摯。始、亂:音樂的開端和尾章。洋洋:形容聲音響亮)!
詩中的“君子”,應當是位貴族青年吧;那位“淑女”能親自參加勞動,大概是個勞動人家的姑娘。——然而《毛詩序》卻說《關雎》是歌頌“后妃之德”,目的是“風天下而正夫婦”(給天下夫妻做個好榜樣)。還有人一口咬定這位“后妃”就是周文王的妻子大姒(sì);又說“左右流之(采之、芼之)”只是比興手法,并非姑娘在勞動。并說夫婦匹配是“生民之始,萬福之原”,婚姻關系理正了,天地萬物也便和順了。連南宋學者朱熹也對此深信不疑,盡管他不大贊同《毛詩》的許多解釋。
其實,男大當婚、女大當嫁,男歡女愛、琴瑟和諧,這是天地間最自然的人倫關系,還用誰來做榜樣嗎?無論哪個時代、哪個民族,愛情與婚戀都是民間歌謠的主題,《詩經》當然也不例外。
《詩經》中的愛情婚戀詩歌多半集中在《國風》《小雅》中。除了這篇《周南·關雎》,還有《鄭風》中的《萚(tuò)兮》《狡童》《褰(qiān)裳》《風雨》,《衛風》的《木瓜》《氓》,《王風》的《采葛》,《邶風》的《谷風》,《鄘風》的《柏舟》,《小雅》的《隰(xí)桑》……我們下面再讀幾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