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輯二 《尚書》:歷久彌新的古史檔案

典謨誥訓,文體大全

《尚書》即“五經”之一的《書》,又稱《書經》,漢代人稱之為《尚書》。“尚”與“上”同義,表示時間久遠,并帶有尊崇之意。——前面說過,“三墳五典”中的“五典”,便包括《尚書》中《堯典》《舜典》,是最早的文獻典籍。

《尚書》是一部古史檔案集。古史分記言、記事兩類,記言的側重記錄古人的言談、文告;記事的偏重于記敘歷史事件。《尚書》所收文獻,多半是談話記錄或文告底稿,自然屬于記言體。

言談能記入《尚書》的,肯定都是些大人物。不錯,書中所收,多是虞、夏、商、周各朝君王大臣的布告、演講,也有君臣之間的告誡、談話。文章體裁各不相同,又分“典”“謨”“誥”“訓”“誓”“命”等。一部《尚書》,儼然就是一本“文體大全”。

“典”的本義是樣板、法則。《尚書》開篇的《堯典》《舜典》,便分別記錄了上古華族領袖堯和舜的言論事跡:如何為民操勞,如何選賢舉能……堪為后世樹立榜樣,故稱“典”。

“謨”即謀,所記為君臣之間的議論謀劃。如《大禹謨》《皋陶(Gāoyáo)謨》等,便屬此類。

“誥”多半是商、周君王對大臣百姓的勸導訓誡之辭,像《盤庚》《大誥》《康誥》等。

“訓”是啥意思?您會說:那是上級對下級、長輩對晚輩的訓斥之詞吧?錯了,《尚書》中的《伊訓》恰恰是一篇臣下教育君王的訓詞。

“誓”跟戰爭有關,是君王或統帥檢閱部隊的誓師之辭,如《甘誓》《泰誓》《牧誓》《秦誓》等,全都措辭激烈、劍拔弩張的。

“命”則是天子任命官員、賞賜諸侯的策命之辭。如《畢命》《文侯之命》等。

此外還有一篇《禹貢》,專講九州地理,體裁不在“典”“謨”“誥”“誓”之列。

大人物講話,用的是“雅言”,也就是當時的官腔。只不過那時“寫字”是件奢侈的事,所用材料多為竹簡、絲帛之類,有的則鑄刻在鐘鼎上,頗為不易。因而錄為文字時,就要力求精練、以簡取勝。

加上那時大量使用同音字(通假、假借),就是當時人讀起來,已十分費力。何況經過千萬次轉抄,不知又增加了幾多訛誤。如此一來,三四千年前的“雅言”白話,今天讀來便覺得“佶屈聱牙”、晦澀難懂了。

準備讀《尚書》的朋友,有點心理準備才好。

主站蜘蛛池模板: 崇州市| 安义县| 磴口县| 郧西县| 西充县| 长寿区| 扶绥县| 江陵县| 汉寿县| 开封市| 逊克县| 林西县| 台州市| 深州市| 吉木萨尔县| 农安县| 雷山县| 博乐市| 郁南县| 平远县| 肥城市| 伊宁县| 邵武市| 青海省| 保康县| 洛扎县| 孝义市| 会昌县| 务川| 洛阳市| 泸水县| 安西县| 顺平县| 社旗县| 山东省| 涟源市| 临沧市| 陕西省| 渭南市| 宣威市| 陕西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