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六章 監督檢查

6 本章說明

勞動行政主管部門對勞動合同簽訂和管理有監督檢查的義務,對違反勞動合同法相關規定的情況予以糾正和查處,是勞動合同履行的重要保障,也是勞動者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的重要救濟途徑。

第七十三條 勞動合同制度的監督管理體制

國務院勞動行政部門負責全國勞動合同制度實施的監督管理。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勞動行政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勞動合同制度實施的監督管理。

縣級以上各級人民政府勞動行政部門在勞動合同制度實施的監督管理工作中,應當聽取工會、企業方面代表以及有關行業主管部門的意見。

解讀與應用

勞動行政部門監督管理,是指國務院勞動行政部門和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的勞動行政部門,以自己的名義,代表國家對勞動合同制度的實施進行監督管理的行政執法活動。勞動行政部門監督管理是一種專業性的行政執法,有著與其他部門監督和群眾監督不同的作用,因此它是勞動合同法監督檢查體系中最主要的一種。

第七十四條 勞動行政部門監督檢查事項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勞動行政部門依法對下列實施勞動合同制度的情況進行監督檢查:

(一)用人單位制定直接涉及勞動者切身利益的規章制度及其執行的情況;

(二)用人單位與勞動者訂立和解除勞動合同的情況;

(三)勞務派遣單位和用工單位遵守勞務派遣有關規定的情況;

(四)用人單位遵守國家關于勞動者工作時間和休息休假規定的情況;

(五)用人單位支付勞動合同約定的勞動報酬和執行最低工資標準的情況;

(六)用人單位參加各項社會保險和繳納社會保險費的情況;

(七)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勞動監察事項。

解讀與應用

勞動行政部門開展監督檢查的方式主要有三種: (1)經常性地進行監督檢查。(2)集中力量,進行突擊性的監督檢查。(3)有針對性地對某些用人單位進行監督檢查。

第七十五條 監督檢查措施和依法行政、文明執法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勞動行政部門實施監督檢查時,有權查閱與勞動合同、集體合同有關的材料,有權對勞動場所進行實地檢查,用人單位和勞動者都應當如實提供有關情況和材料。

勞動行政部門的工作人員進行監督檢查,應當出示證件,依法行使職權,文明執法。

解讀與應用

●[勞動監察]

是指法定專門機關代表國家對勞動法的遵守情況依法進行的檢查、糾舉、處罰等一系列監督活動。《勞動法》第85條規定,“縣級以上各級人民政府勞動行政部門依法對用人單位遵守勞動法律、法規的情況進行監督檢查,對違反勞動法律、法規的行為有權制止,并責令改正。”勞動合同監察是勞動監察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監察范圍及于勞動合同運行的全過程。

[以案說法44]勞動行政部門責令違反法律的單位予以改正

2010年6月18日,佛山市A區勞動和社會保障局接到舉報,反映佛山市甲公司存在未為工人參加社會保險的違法行為。該勞動和社會保障局于6月21日依法進行登記立案,6月23日對甲公司下達《勞動監察詢問通知書》,并分別對甲公司的黨支部副書記陳某及辦公室副主任杜某作了調查筆錄,還對工人名冊、工人工資表、參保人員名單進行了審查。確認甲公司實際用工人數為139人,已參保人數132人,尚未為7名工人辦理社會保險手續。A區勞動和社會保障局于2010年7月7日對甲公司的違法行為依法下達了《勞動檢察限期改正指令書》。甲公司認為該指令書違法,遂訴至法院。法院經審理認為,根據法律的相關規定,佛山市A區勞動和社會保障局作為勞動保障行政部門依法有權責令不繳納社會保險費的用人單位限期繳納并加收滯納金。同時,根據甲公司的工人花名冊和參加保險人員名單,認定甲公司未為7名職工辦理社會保險手續事實清楚,證據充分。因此,A區勞動和社會保障局的行為合法有效。由此可見,勞動行政部門本行政區域內的勞動工作主管部門,在本行政區域內對勞動力資源管理、工資、勞動關系、勞動安全衛生監督、城鎮社會保險管理等方面,按照國家法律、法規組織實施,制定規劃,協調指導及監督檢查。

第七十六條 其他有關主管部門的監督管理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建設、衛生、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等有關主管部門在各自職責范圍內,對用人單位執行勞動合同制度的情況進行監督管理。

解讀與應用

行政部門監督管理的主體不僅包括勞動行政部門,還包括建設、衛生、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等有關主管部門。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勞動行政部門和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建設、衛生、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等有關主管部門應當互相配合,共同做好勞動合同制度的監督管理工作。

第七十七條 勞動者權利救濟途徑

勞動者合法權益受到侵害的,有權要求有關部門依法處理,或者依法申請仲裁、提起訴訟。

解讀與應用

仲裁機構,是指依法設立的,經國家授權依法獨立仲裁處理勞動爭議案件的專門機構,一般是指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由勞動行政部門、同級工會和用人單位團體或代表用人單位方面的特定部門各自選派的代表組成。各級仲裁委員會相互間不存在行政隸屬關系,各自獨立仲裁本行政區域內發生的勞動爭議案件。

在法律救濟方式中,自行協商解決和申請企業內或社區勞動爭議調解機構調解,屬于自力救濟,其他方式為公力救濟,其中,行政部門處理和行政復議為行政救濟,行政訴訟和民事訴訟為司法救濟,勞動仲裁為準司法救濟。勞動仲裁和勞動訴訟是與勞動合同、集體合同對應的勞動爭議處理方式,行政救濟和行政訴訟是與勞動基準對應的行政監督方式。

關聯參見

《勞動法》第87條[政府有關部門的監察](P184)

《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P416)

第七十八條 工會監督檢查的權利

工會依法維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對用人單位履行勞動合同、集體合同的情況進行監督。用人單位違反勞動法律、法規和勞動合同、集體合同的,工會有權提出意見或者要求糾正;勞動者申請仲裁、提起訴訟的,工會依法給予支持和幫助。

解讀與應用

需要注意的是工會維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的具體方式,包括監督、提出意見或要求、支持和幫助。對于用人單位履行集體合同的情況,工會本身就是勞動者一方的法定代表。發生集體合同爭議時,若工會的意見和要求得不到采納,工會有權申請仲裁或提起訴訟。但是,對于勞動者個人的爭議,若用人單位拒絕采納工會的意見,則要靠勞動者利用仲裁或訴訟程序解決。而對于勞動者申請仲裁或者提起訴訟的,無論是否明顯占理,工會都應當依法支持該行為并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給予幫助。實踐中,工會對勞動者的幫助,除提供咨詢、居間調解、進行指導、在經濟上給予支持外,很重要的一點,是向勞動者提供相關證明。包括用人單位的內部規章制度和操作規程及其制定程序、雙方交涉過程等勞動者不易取得的證據材料。

關聯參見

《勞動合同法》

第6條[集體協商機制](P13)

第56條[集體合同糾紛和法律救濟](P99)

《勞動法》第88條[工會監督社會監督](P184)

[以案說法45]企業工會能不能監督區域性集體合同的履行?

2010年12月,小陳到廣東惠州某臺資印刷線路板有限公司工作,主要工作是從事印刷電路板的目鏡檢測。公司與其簽訂了勞動合同,合同期限為3年,約定工資為850元,如果工作業績良好,產品優良率高,則還有相應的特別補貼和獎金。于是,在公司就職期間,小陳一直非常認真的工作。

到了2011年年底的時候,因為一次偶然的機會,她聽到她在另外一家公司的同鄉講,目鏡監測員工工資福利待遇在全市范圍內的電子行業集體合同中有約定,最低收入應保證在1100元以上。小陳自己算了一下,即使加上公司每月發給自己的150元的補貼和獎金,每月實得收入也只有1000元。她注意到上次公司工會搞活動時的工會主席張大姐人很好,于是向其求助。張大姐得知此事后,立即找公司核實。但公司行政部認為,公司并沒有參加這個所謂區域性集體合同中來,所以企業并不受此約束。同時還告知張大姐,即便是因區域性集體合同事項發生爭議,也是所在區的總工會來與公司協商,企業的工會主席沒有這個監督的權利。

具體而言,本案涉及兩個法律問題,一是區域性或行業性集體合同能否適用于本區域內或行業內的企業;二是企業工會是否有權監督區域性或行業性集體合同的履行。對于第一個問題,根據《勞動合同法》第54條的相關規定,依法訂立的集體合同對企業和員工具有約束力。行業性、區域性集體合同對當地本行業、本區域的企業和員工具有約束力。所以,該區域性集體合同當然約束線路板公司。對于第二個問題,《勞動合同法》第78條規定,工會有權對用人單位履行集體合同的情況進行監督,企業違反勞動法律、法規和集體合同的,工會有權提出意見或者要求糾正。所以,工會有權對在該企業適用的區域性集體合同履行情況進行監督。當然,企業工會也可以通過層報所在區總工會依法進行監督和交涉。

第七十九條 對違法行為的舉報

任何組織或者個人對違反本法的行為都有權舉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勞動行政部門應當及時核實、處理,并對舉報有功人員給予獎勵。

解讀與應用

舉報為專門機關監督提供了有效的渠道和有用的線索。舉報既方便了組織和個人行使監督權利,又方便了專門機關履行職能,實行專門監督,實現了群眾監督和專門機關監督的有效結合。組織或者個人行使監督權利的方式可以很多,如提出建議、當面批評,或者進行工作檢查等等,舉報只是其中的一種。

舉報可以通過電話舉報、信函舉報、傳真舉報、網上舉報,也可以當面舉報、預約舉報或者以認為方便的其他形式進行舉報。

關聯參見

《憲法》第41條

《勞動法》第88條[工會監督社會監督](P184)

主站蜘蛛池模板: 黄梅县| 左贡县| 仙桃市| 宁夏| 古浪县| 四会市| 滦平县| 贡觉县| 邢台市| 民县| 志丹县| 海盐县| 凤冈县| 阳泉市| 龙南县| 乐昌市| 广汉市| 台东县| 宾阳县| 西乌珠穆沁旗| 克什克腾旗| 城固县| 崇州市| 衢州市| 苗栗县| 宿松县| 庐江县| 望奎县| 诸城市| 那曲县| 文水县| 扶余县| 江孜县| 台东市| 商河县| 滦平县| 连平县| 松滋市| 牙克石市| 巴楚县| 乐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