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刑法適用指導與疑難注解
- 馮江
- 30199字
- 2021-05-12 17:35:29
第六節 危害稅收征管罪
第二百零一條[198] 【逃稅罪】納稅人采取欺騙、隱瞞手段進行虛假納稅申報或者不申報,逃避繳納稅款數額較大并且占應納稅額百分之十以上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罰金;數額巨大并且占應納稅額百分之三十以上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
扣繳義務人采取前款所列手段,不繳或者少繳已扣、已收稅款,數額較大的,依照前款的規定處罰。
對多次實施前兩款行為,未經處理的,按照累計數額計算。
有第一款行為,經稅務機關依法下達追繳通知后,補繳應納稅款,繳納滯納金,已受行政處罰的,不予追究刑事責任;但是,五年內因逃避繳納稅款受過刑事處罰或者被稅務機關給予二次以上行政處罰的除外。
第二百零三條 【逃避追繳欠稅罪】納稅人欠繳應納稅款,采取轉移或者隱匿財產的手段,致使稅務機關無法追繳欠繳的稅款,數額在一萬元以上不滿十萬元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或者單處欠繳稅款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罰金;數額在十萬元以上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欠繳稅款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罰金。
·條文注釋
第二百零一條、第二百零三條是針對逃稅、逃避追繳欠稅等違反《稅收征收管理法》[199]的犯罪行為的處罰規定。
構成第二百零一條規定之罪,必須具備以下條件:(1)犯罪主體是具有法定納稅或繳稅義務的單位和個人;(2)行為人必須有逃稅的主觀故意;(3)行為人采用欺騙、隱瞞的手段實施了虛假納稅申報或不申報的行為;(4)逃稅數額10%以上,并且數額較大或巨大[200]。
構成第二百零三條規定之罪,必須具備以下條件:(1)犯罪主體必須是納稅人,即有法定納稅義務的單位和個人;(2)行為人具有逃避追繳欠稅的主觀故意;(3)行為人采取轉移或隱匿財產的手段實施了逃避追繳欠稅的行為;(4)數額在一萬元以上。
這里的“應納稅款”是指行為人在一個納稅期間(即一個會計年度,從每年的1月1日至12月31日)應該繳納的各種稅的總額,包括國稅和地稅?!翱劾U義務人”是指根據不同的稅種,由有關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負有代扣代繳、代收代繳稅收義務的單位和個人?!拔唇浱幚怼笔侵讣任唇浂悇諜C關行政處罰,也未經司法機關刑事處罰。
根據第二百零一條第四款的規定,如果納稅人、扣繳義務人初次(含受過一次行政處罰)實施了第二百零一條第一款規定的行為,并不能直接追究其刑事責任,而是應當先經稅務機關依法下達追繳通知;如果行為人拒絕配合的,再由稅務機關依法將此案報送至公安機關進行刑事立案偵查。這里的“追繳通知”是指稅務機關依法下達的書面通知,包括納稅(繳稅)通知,也包括通知納稅人(扣繳義務人)依法辦理稅務登記(扣繳稅款登記)。
需要注意的是:
(1)納稅人(扣繳義務人)已經依法辦理稅務登記(扣繳稅款登記)的,視為已經“經稅務機關依法下達追繳通知”。對于扣繳義務人不繳或少繳已扣、已收稅款(實際上是一種截留國家稅款的行為)的,不是按照貪污行為或職務侵占行為論處,而是作為逃稅行為論處??劾U義務人書面承諾代納稅人支付稅款的,應當認定扣繳義務人“已扣、已收稅款”。
(2)對于第二百零一條第三款規定的“按照累計數額計算”逃稅數額,如果跨年度的累計數額達到了定罪標準,那么只要其中有一個年度的逃稅比例達到了10%,就可以構成犯罪。
(3)逃稅罪與逃避追繳欠稅罪最大的區別是兩者的犯罪主體不一樣,后者的主體不包括扣繳義務人;其次是兩者的犯罪行為方式不同,前者主要表現為虛假申報,后者主要表現為隱匿財產。
·配套規定
【公復字[1999]4號】 公安部關于如何理解《刑法》第二百零一條條規定的“應納稅額”問題的批復(1999年11月23日答復河北省公安廳“冀公刑[1999]函字240號”請示)
《刑法》第二百零一條規定的“應納稅額”是指某一法定納稅期限或者稅務機關依法核定的納稅期間內應納稅額的總和。偷稅行為涉及兩個以上稅種的,只要其中一個稅種的偷稅數額、比例達到法定標準的,即構成偷稅罪,其他稅種的偷稅數額累計計算。
【法研[2001]24號】 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關于對既涉嫌非法經營又涉嫌偷稅的經濟犯罪案件如何適用法律問題的意見函(2001年3月14日答復公安部經濟犯罪偵查局“公經[2000]1277號”請示)
行為人在實施非法經營犯罪過程中,又涉嫌偷稅構成犯罪的,應以處罰較重的犯罪依法追究刑事責任,不實行數罪。
【法釋[2002]33號】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偷稅抗稅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2002年11月4日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254次會議通過,2002年11月5日公布,2002年11月7日起施行)[201]
第一條 納稅人實施下列行為之一,不繳或者少繳應納稅款,偷稅數額占應納稅額的百分之十以上且偷稅數額在一萬元以上的,依照刑法第二百零一條第一款的規定定罪處罰:
(一)偽造、變造、隱匿、擅自銷毀賬簿、記賬憑證;
(二)在賬簿上多列支出或者不列、少列收入;
(三)經稅務機關通知申報而拒不申報納稅;
(四)進行虛假納稅申報;
(五)繳納稅款后,以假報出口或者其他欺騙手段,騙取所繳納的稅款。
扣繳義務人實施前款行為之一,不繳或者少繳已扣、已收稅款,數額在一萬元以上且占應繳稅額百分之十以上的,依照刑法第二百零一條第一款的規定定罪處罰??劾U義務人書面承諾代納稅人支付稅款的,應當認定扣繳義務人“已扣、已收稅款”。
實施本條第一款、第二款規定的行為,偷稅數額在五萬元以下,納稅人或者扣繳義務人在公安機關立案偵查以前已經足額補繳應納稅款和滯納金,犯罪情節輕微,不需要判處刑罰的,可以免予刑事處罰。
第二條 納稅人偽造、變造、隱匿、擅自銷毀用于記賬的發票等原始憑證的行為,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二百零一條第一款規定的偽造、變造、隱匿、擅自銷毀記賬憑證的行為。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二百零一條第一款規定的“經稅務機關通知申報”:[202]
(一)納稅人、扣繳義務人已經依法辦理稅務登記或者扣繳稅款登記的;
(二)依法不需要辦理稅務登記的納稅人,經稅務機關依法書面通知其申報的;
(三)尚未依法辦理稅務登記、扣繳稅款登記的納稅人、扣繳義務人,經稅務機關依法書面通知其申報的。
刑法第二百零一條第一款規定的“虛假的納稅申報”,是指納稅人或者扣繳義務人向稅務機關報送虛假的納稅申報表、財務報表、代扣代繳、代收代繳稅款報告表或者其他納稅申報資料,如提供虛假申請,編造減稅、免稅、抵稅、先征收后退還稅款等虛假資料等。
刑法第二百零一條第三款規定的“未經處理”,是指納稅人或者扣繳義務人在五年內多次實施偷稅行為,但每次偷稅數額均未達到刑法第二百零一條規定的構成犯罪的數額標準,且未受行政處罰的情形。
納稅人、扣繳義務人因同一偷稅犯罪行為受到行政處罰,又被移送起訴的,人民法院應當依法受理。依法定罪并判處罰金的,行政罰款折抵罰金。
第三條 偷稅數額,是指在確定的納稅期間,不繳或者少繳各稅種稅款的總額。
偷稅數額占應納稅額的百分比,是指一個納稅年度中的各稅種偷稅總額與該納稅年度應納稅總額的比例。不按納稅年度確定納稅期的其他納稅人,偷稅數額占應納稅額的百分比,按照行為人最后一次偷稅行為發生之日前一年中各稅種偷稅總額與該年納稅總額的比例確定。納稅義務存續期間不足一個納稅年度的,偷稅數額占應納稅額的百分比,按照各稅種偷稅總額與實際發生納稅義務期間應當繳納稅款總額的比例確定。
偷稅行為跨越若干個納稅年度,只要其中一個納稅年度的偷稅數額及百分比達到刑法第二百零一條第一款規定的標準,即構成偷稅罪。各納稅年度的偷稅數額應當累計計算,偷稅百分比應當按照最高的百分比確定。
第四條 兩年內因偷稅受過二次行政處罰,又偷稅且數額在一萬元以上的,應當以偷稅罪定罪處罰。
【公經[2003]819號】 公安部經濟犯罪偵查局關于掛靠單位和個人是否符合偷稅犯罪主體特征請示的答復〔2003年7月22日答復廣東省公安廳經偵總隊“廣公(經)字[2003]731號”請示〕
雖然稅法沒有明確規定掛靠和承包兩種經營形式的納稅主體,但是,稅法的立法精神與原則以及其他有關規定已對該兩種經營形式的納稅主體做了原則性的規定。
1.倫稅犯罪的主體是特殊主體,即必須是納稅人或扣繳義務人。納稅人,是稅法中規定的直接負有納稅義務的單位和個人。每一種稅都有關于納稅義務的規定,通過規定納稅人義務落實稅收任務和法律責任。一般分為兩種:一是自然人,依法享有民事權利,并承擔民事義務的公民個人;二是法人,依法成立,能夠獨立地支配財產,并能以自己的名義享有民事權利并承擔民事義務的社會組織。所需具備的資格條件:依法成立,有一定的財產和資金,有自己的名稱、組織或機構;能夠獨立承擔民事上的財產義務以及能以自己的名義參加民事活動和訴訟??劾U義務人是指根據稅法規定負有代扣代繳義務的單位和個人。不具有納稅義務或扣繳義務的單位和個人不能獨立構成偷稅罪主體。
2.如果納稅企業單位改變經營方式,其全部或部分被個人、其他企業、單位實行承租經營的,確定其納稅人視情況處理:
(1)凡承租經營后,未改變被承租企業名稱,未變更工商登記,仍以被承租企業名義對外從事生產經營活動,不論被承租企業與承租方如何分配經營成果,均以被承租企業為納稅義務人。
(2)承租經營后,承租方重新辦理工商登記,并以承租方的名義對外從事生產經營活動的,以重新辦理工商登記的企業、單位為納稅義務人。
(3)承租經營后,承租方雖重新辦理工商登記,但是,仍然以被承租方的名義從事生產經營活動,且資金往來均以被承租方的名義進行,則要看承租雙方是否有協議規定。如果有,按照協議規定確定納稅義務人;如果沒有,則以被承租方為納稅義務人。如果承租方以被承租方名義從事生產經營活動,但是沒有得到被承租方的認可,則由實際獲得生產經營活動收益方為納稅義務人。
3.如果單位和個人以掛靠其他單位的形式從事生產經營活動,確定其納稅人的原則同承租經營形式,視情況處理:
(1)凡掛靠方,未改變被掛靠企業名稱,未變更工商登記,仍以被掛靠單位名義對外從事生產經營活動,不論掛靠雙方如何分配經營成果,均以被掛靠方為納稅義務人。
(2)掛靠方辦理工商登記,并以掛靠方的名義對外從事生產經營活動,以辦理工商登記的掛靠方為納稅義務人。
(3)掛靠方雖辦理工商登記,但是,仍然以被掛靠方的名義從事生產經營活動,且資金往來均以被掛靠方的名義進行,則要看掛靠雙方是否有協議規定。如果有,按照協議規定確定納稅義務人;如果沒有,則以被掛靠方為納稅義務人。如果掛靠方以被掛靠方名義從事生產經營活動,但是沒有得到被掛靠方的認可,則由實際獲得生產經營活動收益方為納稅義務人。
4.營業稅法規規定:建筑安裝企業實行分包或轉包的,以總承包人為扣繳義務人。非跨省工程的分包或轉包,由扣繳人在工程所在地代扣代繳;跨省工程的分包或轉包,由扣繳人向被扣繳人機構所在地稅務機關交納。
【公經[2003]1449號】 公安部經濟犯罪偵查局關于對兩種涉稅違法行為適用法律問題的批復〔經征求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意見,2003年12月5日答復廣東省公安廳經偵總隊“廣公(經)字[2003]1188號”、“廣公(經)字[2003]1191號”請示〕
1.行為人沒有實施其他違法犯罪行為,僅僅持有非法制造的發票的行為,不宜按照犯罪處理。
2.行為人使用非法制造的發票的行為,應視具體情況而定:如果行為人不知道是非法制造的發票,主觀上也沒有偷逃稅款的目的,即使客觀上使用了該發票,也不宜按照犯罪處理;如果行為人明知是非法制造的發票而使用,且偷逃稅款達到了法定數額、比例要求,根據刑法第二百零一條和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偷稅抗稅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二條的規定,應當以偷稅罪追究刑事責任。
【公經[2004]1244號】 公安部經濟犯罪偵查局關于蘭州××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涉嫌偷稅案有關法律問題的批復(2004年8月8日答復甘肅省公安廳經偵總隊“甘公經[2004]99號”請示)[203]
根據《外商投資企業和外國企業所得稅法實施細則》第二十一條[204]的規定,企業發生與生產、經營有關的合理的借款利息,應當提供借款付息的證明文件,經當地稅務機關審核同意后,準予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扣除。合理的借款利息,是指按不高于一般商業貸款利率計算的利息。
對于合法的集資所發生的利息,如屬股權性集資,應作為資本的利息,不得在所得稅前扣除;如屬借貸性集資,原則上可按有關限定條件和程序報經當地主管稅務機關審核同意后在所得稅前扣除。
蘭州××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以銷售“一平方米產權”方式進行的籌集資金活動,已被中國人民銀行甘肅省分行認定為非法集資。因此,該種集資發生的利息支出屬于非法經營活動而發生的損失,不符合稅前扣除的合法性原則,不得在稅前扣除。
【公通字[2004]12號】 公安機關辦理危害稅收征管刑事案件管轄若干問題的規定(公安部2004年2月19日印發)
一、偷稅案、逃避追繳欠稅案(刑法第二百零一條、第二百零三條)
納稅人未根據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應當向稅務機關辦理稅務登記的,由稅務登記機關所在地縣級以上公安機關管轄。如果由納稅義務發生地公安機關管轄更為適宜的,可以由納稅義務發生地縣級以上公安機關管轄;納稅人未根據法律、行政法規規定不需要向稅務機關辦理稅務登記的,由納稅義務發生地或其他法定納稅地縣級以上公安機關管轄。
扣繳義務人偷稅案適用前款規定。
八、對于本規定第一條至第七條規定的案件,如果由犯罪嫌疑人居住地公安機關管轄更為適宜的,由犯罪嫌疑人居住地縣級以上公安機關管轄。
九、對于本規定第一條至第七條規定的案件,凡是屬予重大涉外犯罪、重大集團犯罪和下級公安機關偵破有困難的嚴重刑事案件,由地(市)級以上公安機關管轄。
十、對管轄不明確或者幾個公安機關都有權管轄的案件,可以由有關公安機關協商確定管轄。對管轄有爭議或者情況特殊的案件,可以由共同的上級公安機關指定管轄。
十一、上級公安機關可以指定下級公安機關立案偵查管轄不明確或者需要改變管轄的案件。下級公安機關認為案情重大、復雜,需要由上級公安機關偵查的案件,可以請求移送上級公安機關偵查。
【公經[2005]1040號】 公安部經濟犯罪偵查局關于偷逃契稅能否定性為偷稅問題的批復(2005年6月21日答復甘肅省公安廳經偵總隊“甘公經偵[2005]12號”請示)
納稅人采取《刑法》第二百零一條所列舉的手段,不繳或少繳契稅,達到偷稅罪追訴標準的,應以涉嫌偷稅罪定罪論處。
【公經[2006]1797號】 公安部經濟犯罪偵查局關于對《關于如何認定涉嫌偷稅案中“拒不申報”行為的請示》的批復(經征求國家稅務總局稽查局意見,2006年8月16日答復湖北省公安廳經偵總隊“廳經偵[2006]130號”請示)
根據你總隊所述案件情況,并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征收管理法》第十二條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營業稅暫行條例實施細則》第二十八條的有關規定,大冶市××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公司)對其取得的售房收入,自取得收入之日起負有法定的納稅義務(營業稅)。2004年8月20日大冶市地稅局對××公司送達限期整改通知書,并要求該公司于2004年8月24日前辦理稅務登記和納稅申報,符合《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偷稅抗稅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法釋[2002]33號)中規定的“經稅務機關通知申報”的情形?!痢凉窘拥蕉悇諜C關送達的限期整改通知書后,沒有按照稅務機關通知的限期履行申報義務,在無其他法律規定的不可抗力造成的免責情節的情況下,應當認為是“拒不申報”。
【公經[2006]1829號】 公安部經濟犯罪偵查局關于應納稅總額是否包含海關等部門征收的其他稅種問題的批復(經征求國家稅務總局和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意見,2006年8月21日答復廣東省公安廳經偵總隊請示)
《刑法》第二百零一條所規定的應納稅款及應納稅額不包含海關關稅及海關代征增值稅。《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偷稅抗稅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一條、第三條中“應納稅總額”不包含《刑法》第一百五十三條規定的“偷逃應繳稅額”部分在內。
【公復字[2007]3號】 公安部關于對未依法辦理稅務登記的納稅人能否成為偷稅犯罪主體問題的批復〔2007年5月23日答復甘肅省公安廳“甘公(法)發[2007]17號”請示〕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管理法》第四條、第三十七條的規定,未按照規定辦理稅務登記的從事生產、經營的納稅人以及臨時從事經營的納稅人,可以構成偷稅罪的犯罪主體。其行為觸犯《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零一條規定的,公安機關應當以偷稅罪立案偵查,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2002年1月23日公安部《關于無證經營的行為人能否成為偷稅主體問題的批復》(公復字[2002]1號)[205]不再適用。
【公經[2007]1459號】 公安部經濟犯罪偵查局關于地方政府擅自制定的稅收優惠不能作為納稅人不繳少繳稅款依據的批復(2007年7月2日答復黑龍江省公安廳經偵總隊“黑公經[2007]94號”請示)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征收管理法》第三十三條的規定,“減稅、免稅的申請須經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減稅、免稅審查批準機關審批。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各級人民政府主管部門、單位和個人違反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擅自作出的減稅、免稅決定無效,稅務機關不得執行,并向上級稅務機關報告”。②因此,黑龍江省佳木斯市東風區政府于2003年10月以“常務會議紀要”的方式作出的給予黑龍江××路橋建筑有限責任公司2003年至2005年定額征稅1000萬元的稅收優惠規定無效,對征納雙方不具有約束力,不能作為納稅人不按國家稅收法律、法規繳納稅款的依據。因此如果其行為觸犯《刑法》第二百零一條規定的,公安機關應當以涉嫌偷稅罪追究其刑事責任。
【公經[2008]214號】 公安部辦公廳關于若干經濟犯罪案件如何統計涉案總價值、挽回經濟損失數額的批復(2008年11月5日答復云南省公安廳警令部“云公警令[2008]22號”請示)
四、危害稅收征管案按照以下方法統計涉案總價值:
(一)偷稅案按照偷稅數額統計涉案總價值。
(三)逃避追繳欠稅案按照欠繳稅款額統計涉案總價值。
五、挽回經濟損失額按照實際追繳的贓款以及贓物折價統計。
【公經[2010]356號】 公安部經濟犯罪偵查局關于兩種完稅憑證不屬于發票問題的批復(2010年6月11日答復山東省公安廳經偵總隊“魯公經[2010]461號”請示)[206]
《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通用完稅證》和《車輛購置稅完稅證明》不具備發票功能,不屬于發票。對利用偽造的《稅收通用完稅證》進行虛假納稅申報,逃避繳納稅款,達到立案追訴標準的,應以逃稅罪刑事責任。
【法研[2010]140號】 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關于稅收通用完稅證和車輛購置稅完稅證是否屬于發票問題的回函(2010年8月17日回復公安部經濟犯罪偵查局“公經財稅[2010]102號”征求意見函)
對偽造稅務機關征稅專用章,非法制造稅收通用完稅證和車輛購置稅完稅證對外出售的,視情可以偽造國家機關印章罪論處;對非法購買上述兩種偽造的完稅證,逃避繳納稅款的,視情可以逃稅罪論處。
【法釋[2011]16號】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于辦理妨害武裝部隊制式服裝、車輛號牌管理秩序等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2011年3月28日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516次會議、2011年4月13日最高人民檢察院第十一屆檢察委員會第60次會議通過,2011年7月20日公布,2011年8月1日起施行;替代廢止2002年4月10日最高人民法院發布的《關于審理非法生產、買賣武裝部隊車輛號牌等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法釋[2002]9號”)
第六條 實施刑法第三百七十五條規定的犯罪行為,同時又構成逃稅、詐騙、冒充軍人招搖撞騙等犯罪的,依照處罰較重的規定定罪處罰。
·立案標準
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關于公安機關管轄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訴標準的規定(二)(公通字[2010]23號,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2010年5月7日印發施行;2001年4月18日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印發的《關于經濟犯罪案件追訴標準的規定》“公發[2001]11號”和2008年3月5日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印發的《關于經濟犯罪案件追訴標準的補充規定》“高檢會[2008]2號”同時廢止)[207]
第五十七條[逃稅案(刑法第二百零一條)] 逃避繳納稅款,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應予立案追訴:
(一)納稅人采取欺騙、隱瞞手段進行虛假納稅申報或者不申報,逃避繳納稅款,數額在五萬元以上并且占各稅種應納稅總額百分之十以上,經稅務機關依法下達追繳通知后,不補繳應納稅款、不繳納滯納金或者不接受行政處罰的;
(二)納稅人五年內因逃避繳納稅款受過刑事處罰或者被稅務機關給予二次以上行政處罰,又逃避繳納稅款,數額在五萬元以上并且占各稅種應納稅總額百分之十以上的;
(三)扣繳義務人采取欺騙、隱瞞手段,不繳或者少繳已扣、已收稅款,數額在五萬元以上的。
納稅人在公安機關立案后再補繳應納稅款、繳納滯納金或者接受行政處罰的,不影響刑事責任的追究。
第五十九條[逃避追繳欠稅案(刑法第二百零三條)] 納稅人欠繳應納稅款,采取轉移或者隱匿財產的手段,致使稅務機關無法追繳欠繳的稅款,數額在一萬元以上的,應予立案追訴。
第九十一條 本規定中的“以上”,包括本數。
第二百零二條 【抗稅罪】以暴力、威脅方法拒不繳納稅款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拒繳稅款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罰金;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拒繳稅款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罰金。
·條文注釋
構成第二百零二條規定之罪,必須具備以下條件:(1)犯罪主體必須是納稅人,即有法定納稅義務的個人(單位不能構成本罪);(2)行為人具有抗稅的主觀故意;(3)行為人采用暴力、威脅方法實施了拒不繳納稅款的行為。
這里的“暴力”是指毆打、推搡、傷害等直接侵害人身安全的行為;“威脅”既包括當面直接的語言或行為威脅,也包括間接的電話或文字等威脅。
需要注意的是:雖然刑法第二百零二條沒對抗稅行為的情節規定“入罪門檻”,但并不意味著對所有的抗稅行為不分具體情節,一律定罪處罰。在司法實踐中,仍應當根據暴力程度、后果、威脅的內容,以及抗稅數額等情節區分罪與非罪的界限問題。如果只是一般的爭執、推搡,或情節較輕的威脅,或者抗稅的數額較小,則不宜以抗稅罪論處。[208]
·配套規定
【法釋[2002]33號】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偷稅抗稅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2002年11月4日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254次會議通過,2002年11月5日公布,2002年11月7日起施行)
第五條 實施抗稅行為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屬于刑法第二百零二條規定的“情節嚴重”:
(一)聚眾抗稅的首要分子;
(二)抗稅數額在十萬元以上的;
(三)多次抗稅的;
(四)故意傷害致人輕傷的;
(五)具有其他嚴重情節。
第六條 實施抗稅行為致人重傷、死亡,構成故意傷害罪、故意殺人罪的,分別依照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條第二款、第二百三十二條的規定定罪處罰。
與納稅人或者扣繳義務人共同實施抗稅行為的,以抗稅罪的共犯依法處罰。
【公通字[2004]12號】 公安機關辦理危害稅收征管刑事案件管轄若干問題的規定(公安部2004年2月19日印發)
二、抗稅案(刑法第二百零二條)
由抗稅行為發生地縣級以上公安機關管轄。
八、對于本規定第一條至第七條規定的案件,如果由犯罪嫌疑人居住地公安機關管轄更為適宜的,由犯罪嫌疑人居住地縣級以上公安機關管轄。
九、對于本規定第一條至第七條規定的案件,凡是屬予重大涉外犯罪、重大集團犯罪和下級公安機關偵破有困難的嚴重刑事案件,由地(市)級以上公安機關管轄。
十、對管轄不明確或者幾個公安機關都有權管轄的案件,可以由有關公安機關協商確定管轄。對管轄有爭議或者情況特殊的案件,可以由共同的上級公安機關指定管轄。
十一、上級公安機關可以指定下級公安機關立案偵查管轄不明確或者需要改變管轄的案件。下級公安機關認為案情重大、復雜,需要由上級公安機關偵查的案件,可以請求移送上級公安機關偵查。
【公經[2008]214號】 公安部辦公廳關于若干經濟犯罪案件如何統計涉案總價值、挽回經濟損失數額的批復(2008年11月5日答復云南省公安廳警令部“云公警令[2008]22號”請示)
四、危害稅收征管案按照以下方法統計涉案總價值:
(二)抗稅案按照拒繳稅款額統計涉案總價值。
五、挽回經濟損失額按照實際追繳的贓款以及贓物折價統計。
·立案標準
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關于公安機關管轄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訴標準的規定(二)(公通字[2010]23號,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2010年5月7日印發施行;2001年4月18日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印發的《關于經濟犯罪案件追訴標準的規定》“公發[2001]11號”和2008年3月5日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印發的《關于經濟犯罪案件追訴標準的補充規定》“高檢會[2008]2號”同時廢止)[209]
第五十八條[抗稅案(刑法第二百零二條)] 以暴力、威脅方法拒不繳納稅款,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應予立案追訴:
(一)造成稅務工作人員輕微傷以上的;
(二)以給稅務工作人員及其親友的生命、健康、財產等造成損害為威脅,抗拒繳納稅款的;
(三)聚眾抗拒繳納稅款的;
(四)以其他暴力、威脅方法拒不繳納稅款的。
第九十一條 本規定中的“以上”,包括本數。
第二百零四條 【騙取出口退稅罪】以假報出口或者其他欺騙手段,騙取國家出口退稅款,數額較大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騙取稅款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騙取稅款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罰金;數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并處騙取稅款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納稅人繳納稅款后,采取前款規定的欺騙方法,騙取所繳納的稅款的,依照本法第二百零一條的規定定罪處罰;騙取稅款超過所繳納的稅款部分,依照前款的規定處罰。
·條文注釋
構成第二百零四條規定之罪,必須具備以下條件:(1)犯罪主體可以是納稅人,也可以是其他行為人(第二百零四條第二款規定的犯罪主體只能是納稅人);(2)行為人具有騙取國家出口退稅的主觀故意,并實施了該行為;(3)數額較大、巨大或特別巨大,或者情節嚴重或特別嚴重(具體界定標準依照“法釋[2002]30號”《解釋》的相關規定)。另,根據刑法第二百一十一條的規定,單位也可以成為本罪的犯罪主體。
出口退稅(又稱“出口貨物退稅”)是國際貿易中通常采用的并被世界各國普遍接受的稅收制度,其理論依據來源于國際普遍實行的在商品消費地征收商品稅的征稅原則。也就是說,出口貨物是在國外消費,其稅負由國外消費者負擔;因此,出口國對所出口的商品不征稅商品稅,已征收的,則在出口時予以退還該商品在國內生產、流通環節已經繳納的商品稅。這就是出口退稅制度。因此,針對“假報出口”等騙取出口退稅的行為,第二百零四條第二款區分了兩種不同情形:
(1)通過假報出口等手段,將原已繳納的稅款又騙回去的,騙取的部分按“逃稅”論處;
(2)如果騙取的稅款超過原已繳納的稅款,那么,超過的部分按“騙稅”論處。
·配套規定
【法釋[1998]20號】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騙購外匯、非法買賣外匯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1998年8月28日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018次會議通過,1998年8月28日公布,1998年9月1日起施行)
第一條第一款 以進行走私、逃匯、洗錢、騙稅等犯罪活動為目的,使用虛假、無效的憑證、商業單據或者采取其他手段向外匯指定銀行騙購外匯的,應當分別按照刑法分則第三章第二節、第一百九十條、第一百九十一條和第二百零四條等規定定罪處罰。
第六條 實施本解釋規定的行為,同時觸犯二個以上罪名的,擇一重罪從重處罰。
第七條 根據刑法第六十四條規定,騙購外匯、非法買賣外匯的,其違法所得予以追繳,用于騙購外匯、非法買賣外匯的資金予以沒收,上繳國庫。
第八條 騙購、非法買賣不同幣種的外匯的,以案發時國家外匯管理機關制定的統一折算率折合后依照本解釋處罰。
【法釋[2002]30號】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騙取出口退稅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2002年9月9日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241次會議通過,2002年9月17日公布,2002年9月23日起施行)
第一條 刑法第二百零四條規定的“假報出口”,是指以虛構已稅貨物出口事實為目的,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行為:
(一)偽造或者簽訂虛假的買賣合同;
(二)以偽造、變造或者其他非法手段取得出口貨物報關單、出口收匯核銷單、出口貨物專用繳款書等有關出口退稅單據、憑證;[210]
(三)虛開、偽造、非法購買增值稅專用發票或者其他可以用于出口退稅的發票;
(四)其他虛構已稅貨物出口事實的行為。
第二條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二百零四條規定的“其他欺騙手段”:
(一)騙取出口貨物退稅資格的;
(二)將未納稅或者免稅貨物作為已稅貨物出口的;
(三)雖有貨物出口,但虛構該出口貨物的品名、數量、單價等要素,騙取未實際納稅部分出口退稅款的;
(四)以其他手段騙取出口退稅款的。
第三條 騙取國家出口退稅款5萬元以上的,為刑法第二百零四條規定的“數額較大”;騙取國家出口退稅款50元以上的,為刑法第二百零四條規定的“數額巨大”;騙取國家出口退稅款250萬元以上的,為刑法第二百零四條規定的“數額特別巨大”。
第四條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屬于刑法第二百零四條規定的“其他嚴重情節”:
(一)造成國家稅款損失30萬元以上并且在第一審判決宣告前無法追回的;
(二)因騙取國家出口退稅行為受過行政處罰,兩年內又騙取國家出口退稅款數額在30萬元以上的;
(三)情節嚴重的其他情形。
第五條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屬于刑法第二百零四條規定的“其他特別嚴重情節”:
(一)造成國家稅款損失150萬元以上并且在第一審判決宣告前無法追回的;
(二)因騙取國家出口退稅行為受過行政處罰,兩年內又騙取國家出口退稅款數額在150萬元以上的;
(三)情節特別嚴重的其他情形。
第六條 有進出口經營權的公司、企業,明知他人意欲騙取國家出口退稅款,仍違反國家有關進出口經營的規定,允許他人自帶客戶、自帶貨源、自帶匯票并自行報關,騙取國家出口退稅款的,依照刑法第二百零四條第一款、第二百一十一條的規定定罪處罰。
第七條 實施騙取國家出口退稅行為,沒有實際取得出口退稅款的,可以比照既遂犯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第八條 國家工作人員參與實施騙取出口退稅犯罪活動的,依照刑法第二百零四條第一款的規定從重處罰。
第九條 實施騙取出口退稅犯罪,同時構成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罪等其他犯罪的,依照刑法處罰較重的規定定罪處罰。[211]
【公通字[2004]12號】 公安機關辦理危害稅收征管刑事案件管轄若干問題的規定(公安部2004年2月19日印發)
三、騙取出口退稅案(刑法第二百零四條第一款)
由騙取出口退稅地縣級以上公安機關管轄,其他涉案地公安機關予以配合。
八、對于本規定第一條至第七條規定的案件,如果由犯罪嫌疑人居住地公安機關管轄更為適宜的,由犯罪嫌疑人居住地縣級以上公安機關管轄。
九、對于本規定第一條至第七條規定的案件,凡是屬予重大涉外犯罪、重大集團犯罪和下級公安機關偵破有困難的嚴重刑事案件,由地(市)級以上公安機關管轄。
十、對管轄不明確或者幾個公安機關都有權管轄的案件,可以由有關公安機關協商確定管轄。對管轄有爭議或者情況特殊的案件,可以由共同的上級公安機關指定管轄。
十一、上級公安機關可以指定下級公安機關立案偵查管轄不明確或者需要改變管轄的案件。下級公安機關認為案情重大、復雜,需要由上級公安機關偵查的案件,可以請求移送上級公安機關偵查。
【公經[2008]214號】 公安部辦公廳關于若干經濟犯罪案件如何統計涉案總價值、挽回經濟損失數額的批復(2008年11月5日答復云南省公安廳警令部“云公警令[2008]22號”請示)
四、危害稅收征管案按照以下方法統計涉案總價值:
(四)騙取出口退稅案按照騙取稅款額統計涉案總價值。
五、挽回經濟損失額按照實際追繳的贓款以及贓物折價統計。
·立案標準
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關于公安機關管轄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訴標準的規定(二)(公通字[2010]23號,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2010年5月7日印發施行;2001年4月18日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印發的《關于經濟犯罪案件追訴標準的規定》“公發[2001]11號”和2008年3月5日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印發的《關于經濟犯罪案件追訴標準的補充規定》“高檢會[2008]2號”同時廢止)[212]
第六十條[騙取出口退稅案(刑法第二百零四條第一款)] 以假報出口或者其他欺騙手段,騙取國家出口退稅款,數額在五萬元以上的,應予立案追訴。
第九十一條 本規定中的“以上”,包括本數。
第二百零五條[213] 【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用于騙取出口退稅、抵扣稅款發票罪】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或者虛開用于騙取出口退稅、抵扣稅款的其他發票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二萬元以上二十萬元以下罰金;虛開的稅款數額較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五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罰金;虛開的稅款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并處五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單位犯本條規定之罪的,對單位判處罰金,并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虛開的稅款數額較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虛開的稅款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
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或者虛開用于騙取出口退稅、抵扣稅款的其他發票,是指有為他人虛開、為自己虛開、讓他人為自己虛開、介紹他人虛開行為之一的。
第二百零五條之一[214] 【虛開發票罪】虛開本法第二百零五條規定以外的其他發票,情節嚴重的,處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處罰金;情節特別嚴重的,處二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
單位犯前款罪的,對單位判處罰金,并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照前款的規定處罰。
·條文注釋
第二百零五條、第二百零五條之一是針對虛開發票(含特定發票和普通發票)犯罪行為的處罰規定。
構成第二百零五條規定之罪,必須具備以下條件:(1)行為人具有虛開特定發票的主觀故意,并實施了該行為;(2)數額較大或巨大,或者情節嚴重或特別嚴重。
構成第二百零五條之一規定之罪,必須具備以下條件:(1)行為人具有虛開普通發票的主觀故意,并實施了該行為;(2)情節“嚴重”以上。
這里所說的“特定發票”包括:[215]增值稅專用發票;②具有出口退稅、抵扣稅款功能的收付款憑證或完稅憑證,比如農林牧水產品收購發票、廢舊物品收購發票、運輸發票,以及捐贈發票、已征課消費稅的產品出口所開具的發票等等?!捌胀òl票”是指除了特定發票之外的其他發票?!疤撻_”包括虛構商品交易和稅額,也包括虛報商品交易的稅額;既包括自己參與虛開行為,也包括介紹別人虛開的行為。
需要注意的是:虛開偽造的特定發票或普通發票,也分別依照第二百零五條、第二百零五條之一的規定定罪處罰。
第二百零五條規定中的“數額較大”和第二百零五條之一規定中的“情節嚴重”的界定標準依照“公通字[2010]23號”《立案標準》的相關規定。但對于第二百零五條、第二百零五條之一規定中的其他情節界定,目前尚無法律法規或司法解釋作出規定。
·立法解釋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有關出口退稅、抵扣稅款的其他發票規定的解釋(2005年12月29日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19次會議通過)
刑法規定的“出口退稅、抵扣稅款的其他發票”,是指除增值稅專用發票以外的,具有出口退稅、抵扣稅款功能的收付款憑證或者完稅憑證。
·配套規定
【法發[1996]30號】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懲治虛開、偽造和非法出售增值稅專用發票犯罪的決定》的若干問題的解釋(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446次會議討論通過,1996年10月17日印發)①
一、根據《決定》第一條規定,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的,構成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罪。[216]
具有下列行為之一的,屬于“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1)沒有貨物購銷或者沒有提供或接受應稅勞務而為他人、為自己、讓他人為自己、介紹他人開具增值稅專用發票;(2)有貨物購銷或者提供或接受了應稅勞務但為他人、為自己、讓他人為自己、介紹他人開具數量或者金額不實的增值稅專用發票;(3)進行了實際經營活動,但讓他人為自己代開增值稅專用發票。
虛開稅款數額1萬元以上的或者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致使國家稅款被騙取5000元以上的,應當依法定罪處罰。
虛開稅款數額10萬元以上的,屬于“虛開的稅款數額較大”;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屬于“有其他嚴重情節”:(1)因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致使國家稅款被騙取5萬元以上的;(2)具有其他嚴重情節的。
虛開稅款數額50萬元以上的,屬于“虛開的稅款數額巨大”;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屬于“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1)因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致使國家稅款被騙取30萬元以上的;(2)虛開的稅款數額接近巨大并有其他嚴重情節的;(3)具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
利用虛開的增值稅專用發票實際抵扣稅款或者騙取出口退稅100萬元以上的,屬于“騙取國家稅款數額特別巨大”;造成國家稅款損失50萬元以上并且在偵查終結前仍無法追回的,屬于“給國家利益造成特別重大損失”。利用虛開的增值稅專用發票騙取國家稅款數額特別巨大、給國家利益造成特別重大損失,為“情節特別嚴重”的基本內容。[217]
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犯罪分子與騙取稅款犯罪分子均應當對虛開的稅款數額和實際騙取的國家稅款數額承擔刑事責任。
利用虛開的增值稅專用發票抵扣稅款或者騙取出口退稅的,應當依照《決定》第一條的規定定罪處罰;以其他手段騙取國家稅款的,仍應依照《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懲治偷稅、抗稅犯罪的補充規定》的有關規定定罪處罰。[218]
五、根據《決定》第五條規定,虛開用于騙取出口退稅、抵扣稅款的其他發票的,構成虛開專用發票罪,依照《決定》第一條的規定處罰。
“用于騙取出口退稅、抵扣稅款的其他發票”是指可以用于申請出口退稅、抵扣稅款的非增值稅專用發票,如運輸發票、廢舊物品收購發票、農業產品收購發票等。
【法函[2001]66號】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對《審計署關于咨詢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罪問題的函》的復函(2001年10月17日答復國家審計署“審函[2001]75號”咨詢)
地方稅務機關實施“高開低征”或者“開大征小”等違規開具增值稅專用發票的行為,不屬于刑法第二百零五條規定的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的犯罪行為,造成國家稅款重大損失的,對有關主管部門的國家機關工作人員,應當根據刑法有關瀆職罪的規定追究刑事責任。
【高檢研發[2004]6號】 最高人民檢察院法律政策研究室關于稅務機關工作人員通過企業以“高開低征”的方法代開增值稅專用發票的行為如何適用法律問題的答復(2004年3月17日答復江蘇省人民檢察院法律政策研究室“蘇檢研請字[2003]4號”請示)
稅務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將不具備條件的小規模納稅人虛報為一般納稅人,并讓其采用“高開低征”的方法為他人代開增值稅專用發票的行為,屬于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對于造成國家稅款損失,構成犯罪的,應當依照刑法第二百零五條的規定追究刑事責任。
【國稅函[2002]893號】 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廢舊物資回收經營業務有關稅收問題的批復(2002年10月10日答復福建省國家稅務局“閩國稅發[2002]184號”請示)
一、關于開具增值稅專用發票的定性問題
廢舊物資收購人員(非本單位人員)在社會上收購廢舊物資,直接運送到購貨方(生產廠家),廢舊物資經營單位根據上述雙方實際發生的業務,向廢舊物資收購人員開具廢舊物資收購憑證,在財務上作購進處理,同時向購貨方開具增值稅專用發票或普通發票,在財務上作銷售處理,將購貨方支付的購貨款以現金方式轉付給廢舊物資收購人員。鑒于此種經營方式是由目前廢舊物資行業的經營特點決定的,且廢舊物資經營單位在開具增值稅專用發票時確實收取了同等金額的貨款,并確有同等數量的貨物銷售,因此,廢舊物資經營單位開具增值稅專用發票的行為不違背有關稅收規定,不應定性為虛開。
二、關于稅款損失額的確定問題
鑒于廢舊物資經營單位按照稅收規定享受增值稅先征后返70%的優惠政策,因此應將增值稅不能返還的30%部分確定為稅款損失額。
【國稅函[2005]839號】 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廢舊物資回收經營企業增值稅問題的批復(2005年8月30日答復湖南省國家稅務局“湘國稅發[2005]7號”請示)
一、對廢舊物資經營企業經營方式與《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廢舊物資經營業務有關稅收問題的批復》(國稅函[2002]893號)所列情形一致的,可依照國稅函[2002]893號文件辦理。
二、國稅函[2002]893號文件是針對廢舊物資回收經營行業某一種特定經營方式的個案批復,不能作為判定該行業其他經營行為是否涉嫌虛開專用發票的政策依據。根據你局提供的有關情況,你省涉案企業的實際做法與該文件所列情形不盡一致,不應按該文件辦理。
【公經[2006]3070號】 公安部經濟犯罪偵查局關于在偵辦虛開可抵扣稅款發票案中如何適用“國稅函[2002]893號”文件的批復(2006年12月31日答復湖北省公安廳經偵總隊請示)
公安機關在辦理虛開增值稅和其他可抵扣稅款發票案件中,應按照《刑法》和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懲治虛開、偽造和非法出售增值稅專用發票犯罪的決定〉的若干問題的解釋》、《關于對為他人代開增值稅專用發票的行為如何定性問題的答復》[219]等司法解釋的規定辦理。對于“有貨物購銷或者提供或接受了應稅勞務但為他人、為自己、讓他人為自己、介紹他人開具數量或者金額不實的增值稅專用發票”、“進行了實質經營活動,但讓他人為自己代開增值稅專用發票”、“自己未進行實際經營活動但為他人經營活動代開增值稅專用發票”的行為,均屬于“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構成犯罪的應當依法處理。
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廢舊物資回收經營企業增值稅問題的批復》(國稅函[2002]893號),屬于稅務部門在行政管理方面的規范性文件。其內容與《刑法》和最高人民法院上述司法解釋的規定不一致的,依照《刑法》和相關司法解釋的規定辦理。
【公經財稅[2008]67號】 公安部經濟犯罪偵查局關于安徽省泗縣××廢舊物資回收公司案定性問題的批復(2008年11月12日答復安徽省公安廳經偵總隊“皖公經偵[2008]494號”請示)[220]
一、國稅函[2002]893號文件是對稅收征管法的補充說明,文件所規定的行為不宜以虛開犯罪論處;但國稅函[2002]893號文件的適用是有一定條件的,需同時滿足以下條件:“廢舊物資收購人員(非本單位人員)在社會上收購廢舊物資”,“直接運送到購貨方(生產廠家)”,“廢舊物資經營單位根據上述雙方實際發生的業務,據實進行購銷財務處理,資金流與物流相匹配”。
二、關于××公司行為的定性問題。能否適用國稅函[2002]893號文件,關鍵在于是否屬于實際從事廢舊物資經營的單位。如果能夠證明××公司確系沒有實際經營業務的開票公司,則其不符合國稅函[2002]893號文件規定的實質主體要件,不適用國稅函[2002]893號文件。其行為構成犯罪的,依照刑法及相關司法解釋的有關規定處理。
【公經[2003]1448號】 公安部經濟犯罪偵查局關于對購買非法制造的用于抵扣稅款的其他發票又虛開的行為適用法律問題的批復(經征求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的意見,2003年12月5日答復江蘇省公安廳經偵總隊“蘇公經[2003]333號”請示)
行為人購買非法制造的用于抵扣稅款的其他發票又虛開的行為,根據刑法第二百零五條的規定,構成犯罪的,以虛開用于抵扣稅款發票罪追究刑事責任。
【公通字[2004]12號】 公安機關辦理危害稅收征管刑事案件管轄若干問題的規定(公安部2004年2月19日印發)
四、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用于騙取出口退稅、抵扣稅款發票案(刑法第二百零五條)
為他人虛開案件,由開票企業稅務登記機關所在地縣級以上公安機關管轄;為自己虛開案件、讓他人為自己虛開案件,由受票企業稅務登記機關所在地縣級以上公安機關管轄;介紹他人虛開案件,可以與為他人虛開案件、讓他人為自己虛開案件并案處理。
對于自然人實施的前款規定的虛開案件,由虛開地縣級以上公安機關管轄。如果幾個公安機關都有權管轄的,由最初受理的公安機關管轄;必要時,可以由主要犯罪地縣級以上公安機關管轄。
對為他人虛開、為自己虛開、讓他人為自己虛開、介紹他人虛開等幾種情況交織在一起,且幾個公安機關都有權管轄的,由最初受理的公安機關管轄;必要時,由票源集中地或虛開行為集中企業的稅務登記機關所在地縣級以上公安機關管轄。
八、對于本規定第一條至第七條規定的案件,如果由犯罪嫌疑人居住地公安機關管轄更為適宜的,由犯罪嫌疑人居住地縣級以上公安機關管轄。
九、對于本規定第一條至第七條規定的案件,凡是屬予重大涉外犯罪、重大集團犯罪和下級公安機關偵破有困難的嚴重刑事案件,由地(市)級以上公安機關管轄。
十、對管轄不明確或者幾個公安機關都有權管轄的案件,可以由有關公安機關協商確定管轄。對管轄有爭議或者情況特殊的案件,可以由共同的上級公安機關指定管轄。
十一、上級公安機關可以指定下級公安機關立案偵查管轄不明確或者需要改變管轄的案件。下級公安機關認為案情重大、復雜,需要由上級公安機關偵查的案件,可以請求移送上級公安機關偵查。
【公經[2008]214號】 公安部辦公廳關于若干經濟犯罪案件如何統計涉案總價值、挽回經濟損失數額的批復(2008年11月5日答復云南省公安廳警令部“云公警令[2008]22號”請示)
四、危害稅收征管案按照以下方法統計涉案總價值:
(五)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用于騙取出口退稅、抵扣稅款發票案按照價稅合計額統計涉案總價值。
五、挽回經濟損失額按照實際追繳的贓款以及贓物折價統計。
·立案標準
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關于公安機關管轄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訴標準的規定(二)(公通字[2010]23號,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2010年5月7日印發施行;2001年4月18日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印發的《關于經濟犯罪案件追訴標準的規定》“公發[2001]11號”和2008年3月5日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印發的《關于經濟犯罪案件追訴標準的補充規定》“高檢會[2008]2號”同時廢止)[221]
第六十一條[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用于騙取出口退稅、抵扣稅款發票案(刑法第二百零五條)] 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或者虛開用于騙取出口退稅、抵扣稅款的其他發票,虛開的稅款數額在一萬元以上或者致使國家稅款被騙數額在五千元以上的,應予立案追訴。
第六十一條之一[222][虛開發票案(刑法第二百零五條之一)] 虛開刑法第二百零五條規定以外的其他發票,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應予立案追訴:
(一)虛開發票一百份以上或者虛開金額累計在四十萬元以上的;
(二)雖未達到上述數額標準,但五年內因虛開發票行為受過行政處罰二次以上,又虛開發票的;
(三)其他情節嚴重的情形。
第九十一條 本規定中的“以上”,包括本數。
第二百零六條[223] 【偽造、出售偽造的增值稅專用發票罪】偽造或者出售偽造的增值稅專用發票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處二萬元以上二十萬元以下罰金;數量較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五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罰金;數量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并處五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單位犯本條規定之罪的,對單位判處罰金,并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數量較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數量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
第二百零七條 【非法出售增值稅專用發票罪】非法出售增值稅專用發票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處二萬元以上二十萬元以下罰金;數量較大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五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罰金;數量巨大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并處五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第二百零八條 【非法購買增值稅專用發票、購買偽造的增值稅專用發票罪】非法購買增值稅專用發票或者購買偽造的增值稅專用發票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或者單處二萬元以上二十萬元以下罰金。
非法購買增值稅專用發票或者購買偽造的增值稅專用發票又虛開或者出售的,分別依照本法第二百零五條、第二百零六條、第二百零七條的規定定罪處罰。
·條文注釋
第二百零六條至第二百零八條是針對偽造或非法買賣增值稅專用發票犯罪行為的處罰規定。
構成第二百零六條至第二百零八條各條規定之罪,必須具備以下條件:(1)犯罪主體為一般主體;(2)行為人具有偽造或非法買賣增值稅專用發票的主觀故意,并實施了該行為;(3)發票數量在25份以上,或者發票面額累計在10萬元以上。另,根據第二百零六條和第二百一十一條的規定,單位也可以成為第二百零六條至第二百零八條各條規定之罪的犯罪主體。
其中,偽造或者出售偽造的增值稅專用發票的,適用第二百零六條;出售真實的增值稅專用發票的,適用第二百零七條;購買增值稅專用發票(不論真偽)的,都適用第二百零八條。第二百零七條規定中的“出售”是廣義的,既包括一般行為人非法出售的行為,也包括稅務機關或其工作人員違規出售的行為。
購買(真的或假的)增值稅專用發票,又用以虛開的,則適用刑法第二百零五條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罪;購買(真的或假的)增值稅專用發票,又用以出售的,則分別適用第二百零七條、第二百零六條定罪量刑。
對于第二百零六條、第二百零七條規定中數量“較大”或“巨大”,以及情節“嚴重”或“特別嚴重”的界定,目前尚沒有法律法規或司法解釋作出規定。
·配套規定
【法發[1996]30號】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懲治虛開、偽造和非法出售增值稅專用發票犯罪的決定》的若干問題的解釋(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446次會議討論通過,1996年10月17日印發)[224]
二、根據《決定》第二條規定,偽造或者出售偽造的增值稅專用發票的,構成偽造、出售偽造的增值稅專用發票罪。[225]
偽造或者出售偽造的增值稅專用發票25份以上或者票面額(百元版以每份100元,千元版以每份1000元,萬元版以每份1萬元計算,以此類推。下同)累計10萬元以上的應當依法定罪處罰。
偽造或者出售偽造的增值稅專用發票100份以上或者票面額累計50萬元以上的,屬于“數量較大”;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屬于“有其他嚴重情節”:(1)違法所得數額在1萬元以上的;(2)偽造并出售偽造的增值稅專用發票60份以上或者票面額累計30萬元以上的;(3)造成嚴重后果或者具有其他嚴重情節的。
偽造或者出售偽造的增值稅專用發票500份以上或者票面額累計250萬元以上的,屬于“數量巨大”;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屬于“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1)違法所得數額在5萬元以上的;(2)偽造并出售偽造的增值稅專用發票300份以上或者票面額累計200萬元以上的;(3)偽造或者出售偽造的增值稅專用發票接近“數量巨大”并有其他嚴重情節的;(4)造成特別嚴重后果或者具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
偽造并出售偽造的增值稅專用發票1000份以上或者票面額累計1000萬元以上的,屬于“偽造并出售偽造的增值稅專用發票數量特別巨大”;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屬于“情節特別嚴重”:(1)違法所得數額在5萬元以上的;(2)因偽造、出售偽造的增值稅專用發票致使國家稅款被騙取100萬元以上的;(3)給國家稅款造成實際損失50萬元以上的;(4)具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對于偽造并出售偽造的增值稅專用發票數量達到特別巨大,又具有特別嚴重情節,嚴重破壞經濟秩序的,應當依照《決定》第二條第二款的規定處罰。[226]
偽造并出售同一宗增值稅專用發票的,數量或者票面額不重復計算。
變造增值稅專用發票的,按照偽造增值稅專用發票行為處理。
三、根據《決定》第三條規定,非法出售增值稅專用發票的,構成非法出售增值稅專用發票罪。[227]
非法出售增值稅專用發票案件的定罪量刑數量標準按照本解釋第二條第二、三、四款的規定執行。
四、根據《決定》第四條規定,非法購買增值稅專用發票或者購買偽造的增值稅專用發票的,構成非法購買增值稅專用發票、偽造的增值稅專用發票罪。[228]
非法購買增值稅專用發票或者購買偽造的增值稅專用發票25份以上或者票面額累計10萬元以上的,應當依法定罪處罰。
非法購買真、偽兩種增值稅專用發票的,數量累計計算,不實行數罪并罰。
【公通字[2004]12號】 公安機關辦理危害稅收征管刑事案件管轄若干問題的規定(公安部2004年2月19日印發)
五、偽造增值稅專用發票案、非法制造用于騙取出口退稅、抵扣稅款發票案、非法制造發票案(刑法第二百零六條、第二百零九條第一款、第二款)
由偽造地、非法制造地縣級以上公安機關管轄。
六、出售偽造的增值稅專用發票案、購買偽造的增值稅專用發票案、出售非法制造的用于騙取出口退稅、抵扣稅款發票案、出售非法制造的發票案(刑法第二百零六條、第二百零八條第一款、第二百零九條第一款、第二款)
由出售地、購買地縣級以上公安機關管轄;在辦理本條規定的案件過程中,發現偽造地、非法制造地的,由最初受理的公安機關管轄,偽造地、非法制造地公安機關予以配合;如果由偽造地、非法制造地公安機關管轄更為適宜的,可以將案件移交偽造地、非法制造地縣級以上公安機關管轄。
七、非法出售增值稅專用發票案、非法購買增值稅專用發票案、非法出售用于騙取出口退稅、抵扣稅款發票案、非法出售發票案(刑法第二百零七條、二百零八條第一款、第二百零九條第三款、第四款)
由出售地、購買地縣級以上公安機關管轄。如果由最初受理的公安機關管轄更為適宜的,由最初受理的公安機關管轄;必要時,可以將案件移交票源集中地縣級以上公安機關管轄。
八、對于本規定第一條至第七條規定的案件,如果由犯罪嫌疑人居住地公安機關管轄更為適宜的,由犯罪嫌疑人居住地縣級以上公安機關管轄。
九、對于本規定第一條至第七條規定的案件,凡是屬予重大涉外犯罪、重大集團犯罪和下級公安機關偵破有困難的嚴重刑事案件,由地(市)級以上公安機關管轄。
十、對管轄不明確或者幾個公安機關都有權管轄的案件,可以由有關公安機關協商確定管轄。對管轄有爭議或者情況特殊的案件,可以由共同的上級公安機關指定管轄。
十一、上級公安機關可以指定下級公安機關立案偵查管轄不明確或者需要改變管轄的案件。下級公安機關認為案情重大、復雜,需要由上級公安機關偵查的案件,可以請求移送上級公安機關偵查。
【公經[2008]214號】 公安部辦公廳關于若干經濟犯罪案件如何統計涉案總價值、挽回經濟損失數額的批復(2008年11月5日答復云南省公安廳警令部“云公警令[2008]22號”請示)
四、危害稅收征管案按照以下方法統計涉案總價值:
(六)偽造、出售偽造的增值稅專用發票案、非法出售增值稅專用發票案、非法購買增值稅專用發票、購買偽造的增值稅專用發票案,發票已經填開或打印金額的,按照價稅合計額統計涉案總價值;發票未填開或打印金額的,不統計涉案總價值。
五、挽回經濟損失額按照實際追繳的贓款以及贓物折價統計。
·立案標準
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關于公安機關管轄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訴標準的規定(二)(公通字[2010]23號,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2010年5月7日印發施行;2001年4月18日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印發的《關于經濟犯罪案件追訴標準的規定》“公發[2001]11號”和2008年3月5日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印發的《關于經濟犯罪案件追訴標準的補充規定》“高檢會[2008]2號”同時廢止)[229]
第六十二條[偽造、出售偽造的增值稅專用發票案(刑法第二百零六條)]偽造或者出售偽造的增值稅專用發票二十五份以上或者票面額累計在十萬元以上的,應予立案追訴。
第六十三條[非法出售增值稅專用發票案(刑法第二百零七條)] 非法出售增值稅專用發票二十五份以上或者票面額累計在十萬元以上的,應予立案追訴。
第六十四條[非法購買增值稅專用發票、購買偽造的增值稅專用發票案(刑法第二百零八條第一款)] 非法購買增值稅專用發票或者購買偽造的增值稅專用發票二十五份以上或者票面額累計在十萬元以上的,應予立案追訴。
第九十一條 本規定中的“以上”,包括本數。
第二百零九條 【非法制造、出售非法制造的用于騙取出口退稅、抵扣稅款發票罪】偽造、擅自制造或者出售偽造、擅自制造的可以用于騙取出口退稅、抵扣稅款的其他發票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處二萬元以上二十萬元以下罰金;數量巨大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五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罰金;數量特別巨大的,處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并處五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非法制造、出售非法制造的發票罪】偽造、擅自制造或者出售偽造、擅自制造的前款規定以外的其他發票的,處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處或者單處一萬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罰金;情節嚴重的,處二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五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罰金。
【非法出售用于騙取出口退稅、抵扣稅款發票罪】非法出售可以用于騙取出口退稅、抵扣稅款的其他發票的,依照第一款的規定處罰。
【非法出售發票罪】非法出售第三款規定以外的其他發票的,依照第二款的規定處罰。
·條文注釋
第二百零九條是針對偽造、自造或非法出售除增值稅專用發票以外的其他發票犯罪行為的處罰規定。
構成第二百零九條各款規定之罪,必須具備以下條件:(1)犯罪主體為一般主體;(2)行為人具有偽造、自造或非法出售除增值稅專用發票以外的其他發票的主觀故意,并實施了該行為;(3)發票數量或者發票累計面額達到情節要求(具體界定標準依照“公通字[2010]23號”《立案標準》的相關規定)。另,根據第二百一十一條的規定,單位也可以成為第二百零六條至第二百零八條各條規定之罪的犯罪主體。
第二百零九條一共有四款規定,分別針對不同的發票:偽造、自造抵稅發票,或者出售上述特定發票的,適用第一款的規定;非法出售真實的抵稅發票的,適用第三款的規定;偽造、自造普通發票,或出售上述普通發票的,適用第二款的規定;非法出售真實的普通發票的,適用第四款的規定。
這里所說的“抵稅發票”,是指除增值稅專用發票以外的可以用于騙取出口退稅、抵扣稅款的其他發票,也即具有出口退稅、抵扣稅款功能的收付款憑證或完稅憑證,比如農林牧水產品收購發票、廢舊物品收購發票、運輸發票,以及捐贈發票、已征課消費稅的產品出口所開具的發票等?!捌胀òl票”是指不具有出口退稅、抵扣稅款功能的收付款憑證或完稅憑證,也就是除了增值稅專用發票和抵稅發票之外的其他發票。這里的“出售”是廣義的,包括一般行為人的非法出售行為,也包括稅務機關或其工作人員的違規出售行為。
對于第二百零九條規定中數量“巨大”或“特別巨大”,以及情節“嚴重”的界定,目前尚沒有法律法規或司法解釋作出規定。
需要注意的是:本條沒有規定非法購買除增值稅專用發票以外的其他發票(不論真偽)的犯罪行為。
·立法解釋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有關出口退稅、抵扣稅款的其他發票規定的解釋(2005年12月29日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19次會議通過)
刑法規定的“出口退稅、抵扣稅款的其他發票”,是指除增值稅專用發票以外的,具有出口退稅、抵扣稅款功能的收付款憑證或者完稅憑證。
·配套規定
【法工委刑發[2005]1號】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法制工作委員會刑法室關于對變造、出售變造普通發票的行為定性問題的意見(2005年1月17日答復公安部經濟犯罪偵查局“公經[2004]1507號”請示)[230]
刑法第二百零九條第二款規定的“偽造、擅自制造或者出售偽造、擅自制造的前款規定以外的其他發票”的行為,包括變造、出售變造的普通發票的行為。
【法發[1996]30號】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懲治虛開、偽造和非法出售增值稅專用發票犯罪的決定》的若干問題的解釋(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446次會議討論通過,1996年10月17日印發)[231]
六、根據《決定》第六條規定,偽造、擅自制造或者出售偽造、擅自制造的可以用于騙取出口退稅、抵扣稅款的其他發票的,構成非法制造專用發票罪或出售非法制造的專用發票罪。[232]
偽造、擅自制造或者出售偽造、擅自制造的可以用于騙取出口退稅、抵扣稅款的其他發票50份以上的,應當依法定罪處罰;偽造、擅自制造或者出售偽造、擅自制造的可以用于騙取出口退稅、抵扣稅款的其他發票200份以上的,屬于“數量巨大”;偽造、擅自制造或者出售偽造、擅自制造的可以用于騙取出口退稅、抵扣稅款的其他發票1000份以上的,屬于“數量特別巨大”。
【公通字[1998]31號】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關于依法查處盜竊、搶劫機動車案件的規定(1998年5月8日印發)
六、非法出售機動車有關發票的,或者偽造、擅自制造或者出售偽造、擅自制造的機動車有關發票的,依照《刑法》第二百零九條的規定處罰。
【公通字[2004]12號】 公安機關辦理危害稅收征管刑事案件管轄若干問題的規定(公安部2004年2月19日印發)
五、偽造增值稅專用發票案、非法制造用于騙取出口退稅、抵扣稅款發票案、非法制造發票案(刑法第二百零六條、第二百零九條第一款、第二款)
由偽造地、非法制造地縣級以上公安機關管轄。
六、出售偽造的增值稅專用發票案、購買偽造的增值稅專用發票案、出售非法制造的用于騙取出口退稅、抵扣稅款發票案、出售非法制造的發票案(刑法第二百零六條、第二百零八條第一款、第二百零九條第一款、第二款)
由出售地、購買地縣級以上公安機關管轄;在辦理本條規定的案件過程中,發現偽造地、非法制造地的,由最初受理的公安機關管轄,偽造地、非法制造地公安機關予以配合;如果由偽造地、非法制造地公安機關管轄更為適宜的,可以將案件移交偽造地、非法制造地縣級以上公安機關管轄。
七、非法出售增值稅專用發票案、非法購買增值稅專用發票案、非法出售用于騙取出口退稅、抵扣稅款發票案、非法出售發票案(刑法第二百零七條、二百零八條第一款、第二百零九條第三款、第四款)
由出售地、購買地縣級以上公安機關管轄。如果由最初受理的公安機關管轄更為適宜的,由最初受理的公安機關管轄;必要時,可以將案件移交票源集中地縣級以上公安機關管轄。
八、對于本規定第一條至第七條規定的案件,如果由犯罪嫌疑人居住地公安機關管轄更為適宜的,由犯罪嫌疑人居住地縣級以上公安機關管轄。
九、對于本規定第一條至第七條規定的案件,凡是屬予重大涉外犯罪、重大集團犯罪和下級公安機關偵破有困難的嚴重刑事案件,由地(市)級以上公安機關管轄。
十、對管轄不明確或者幾個公安機關都有權管轄的案件,可以由有關公安機關協商確定管轄。對管轄有爭議或者情況特殊的案件,可以由共同的上級公安機關指定管轄。
十一、上級公安機關可以指定下級公安機關立案偵查管轄不明確或者需要改變管轄的案件。下級公安機關認為案情重大、復雜,需要由上級公安機關偵查的案件,可以請求移送上級公安機關偵查。
【公經[2005]89號】 公安部經濟犯罪偵查局關于對變造、出售變造普通發票的行為定性意見的批復(經征求全國人大法工委刑法室和最高人民法院刑二庭的意見,2005年1月14日答復江蘇省公安廳經偵總隊)
刑法第二百零九條第二款規定的“偽造、擅自制造或者出售偽造、擅自制造的前款規定以外的其他發票”的行為,包括變造、出售變造的普通發票的行為。
【公經[2007]2290號】 公安部經濟犯罪偵查局關于對非法出售過期普通發票行為定性問題的批復(經征求最高人民法院刑二庭、國家稅務總局稽查局意見,2007年10月8日答復江西省公安廳經偵總隊“贛公經[2007]30號”請示)
非法出售過期普通發票,屬于《中華人民共和國發票管理辦法》第三十八條規定的“私自倒賣發票”的行為。非法出售過期普通發票,達到刑事追訴標準的,公安機關應當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零九條第四款的規定,依法追究其刑事責任。
【公經[2008]214號】 公安部辦公廳關于若干經濟犯罪案件如何統計涉案總價值、挽回經濟損失數額的批復(2008年11月5日答復云南省公安廳警令部“云公警令[2008]22號”請示)
四、危害稅收征管案按照以下方法統計涉案總價值:
(七)非法制造、出售非法制造的用于騙取出口退稅、抵扣稅款發票案、非法出售用于騙取出口退稅、抵扣稅款發票案,發票已經填開或打印、印刷金額的,按照票面金額統計涉案總價值;票面既有價款額又有稅款額的,按照價稅合計額統計涉案總價值;發票未填開或打印、印刷金額的,不統計涉案總價值。
(八)非法制造、出售非法制造的發票案、非法出售發票案,發票已經填開或打印、印刷金額的,按照票面金額統計涉案總價值;發票未填開或打印、印刷金額的,不統計涉案總價值。
五、挽回經濟損失額按照實際追繳的贓款以及贓物折價統計。
【公經財稅[2010]31號】 公安部經濟犯罪偵查局關于交通工具意外傷害保險單認定問題的批復(2010年2月9日答復重慶市公安局經偵總隊“渝公經偵文[2010]2號”請示)[233]
保險行業開具發票方式是在提供保單之外另行開具單獨的保險業發票。交通工具意外傷害保險單,雖然包含了繳納保費的內容,但就其印制監制、主要用途和管理方式而言,仍然是作為保險單使用,不應認定為發票。
【公經財稅[2010]55號】 公安部經濟犯罪偵查局關于××公司私自印制的客運車票是否屬于假發票問題的批復(2010年3月18日答復內蒙古自治區公安廳經偵總隊“內公經[2010]14號”請示)[234]
內蒙古自治區通遼市開魯鎮××運輸有限責任公司私自印制的客運車票,不具備全國統一發票監制章、發票代碼、發票號碼等發票基本要素,不屬于發票范疇,不能認定為假發票。
【公經財稅[2013]43號】 公安部經濟犯罪偵查局關于對江西省高速公路聯網收費專用收據定性問題的批復(參照國家稅務總局征管和科技發展司、稽查局2010年有關復函意見,2013年5月28日答復江西省公安廳經偵總隊“贛公密發[2013]870號”請示)
偽造的財政性專用收據不具備發票監制章、發票代碼、發票號碼等發票基本要素,不屬于假發票。
【公經財稅[2010]137號】 公安部經濟犯罪偵查局關于航空運輸代理機構虛開、銷售虛假航空行程單行為如何定性問題的批復(2010年6月23日答復四川省公安廳經偵總隊“川公經偵傳發[2010]18號”請示)[235]
航空行程單屬于《稅收征收管理法》和《發票管理辦法》規定的發票。航空票務代理機構購買非法印制的空白航空行程單并出售的,或者購買非法印制的空白航空行程單后,為他人虛開并收取手續費的,其行為符合《刑法》第二百零九條第二款的規定,構成犯罪的,應按照出售非法制造的發票罪追究相關機構和人員的刑事責任。航空票務代理機構的主管人員或直接責任人員與他人相互勾結,為他人利用虛開的航空行程單實施貪污、侵占等犯罪行為提供幫助的,應以相應犯罪的共犯論處。
航空票務代理機構購買非法印制的空白航空行程單,并在非法印制的航空行程單上按真實票價額填開后出具給乘機者的,屬于使用不符合規定的發票的行為,應按照《稅收征收管理法》和《發票管理辦法》相關規定,由稅務機關予以行政處罰。
【公經[2010]356號】 公安部經濟犯罪偵查局關于兩種完稅憑證不屬于發票問題的批復(2010年6月11日答復山東省公安廳經偵總隊“魯公經[2010]461號”請示)[236]
《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通用完稅證》和《車輛購置稅完稅證明》不具備發票功能,不屬于發票。對利用偽造的《稅收通用完稅證》進行虛假納稅申報,逃避繳納稅款,達到立案追訴標準的,應以逃稅罪刑事責任。
【法研[2010]140號】 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關于稅收通用完稅證和車輛購置稅完稅證是否屬于發票問題的回函(2010年8月17日回復公安部經濟犯罪偵查局“公經財稅[2010]102號”征求意見函)
完稅證是稅務機關或代征機關在收取稅金時給納稅人開具的納稅證明,是證明納稅人繳納稅款情況的憑證。發票是指單位和個人在購銷商品、提供或接受服務以及從事其他經營活動過程中,提供給對方的收付款的書面證明,是財務收支的法定憑證,是會計核算的原始依據。完稅證與發票性質有所不同,完稅證一般不能被認為發票。
根據《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有關出口退稅、抵扣稅款的其他發票規定的解釋》,如果完稅證具有出口退稅、抵扣稅款功能,則屬于刑法中規定的出口退稅、抵扣稅款的其他發票。據此,稅收通用完稅證和車輛購置稅完稅證在具有出口退稅、抵扣稅款功能時,屬于刑法中規定的出口退稅、抵扣稅款的其他發票;否則,不屬于一般意義上的發票。
對偽造稅務機關征稅專用章,非法制造稅收通用完稅證和車輛購置稅完稅證對外出售的,視情可以偽造國家機關印章罪論處;對非法購買上述兩種偽造的完稅證,逃避繳納稅款的,視情可以逃稅罪論處。
·立案標準
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關于公安機關管轄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訴標準的規定(二)(公通字[2010]23號,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2010年5月7日印發施行;2001年4月18日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印發的《關于經濟犯罪案件追訴標準的規定》“公發[2001]11號”和2008年3月5日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印發的《關于經濟犯罪案件追訴標準的補充規定》“高檢會[2008]2號”同時廢止)[237]
第六十五條[非法制造、出售非法制造的用于騙取出口退稅、抵扣稅款發票案(刑法第二百零九條第一款)] 偽造、擅自制造或者出售偽造、擅自制造的可以用于騙取出口退稅、抵扣稅款的非增值稅專用發票五十份以上或者票面額累計在二十萬元以上的,應予立案追訴。
第六十六條[非法制造、出售非法制造的發票案(刑法第二百零九條第二款)] 偽造、擅自制造或者出售偽造、擅自制造的不具有騙取出口退稅、抵扣稅款功能的普通發票一百份以上或者票面額累計在四十萬元以上的,應予立案追訴。
第六十七條[非法出售用于騙取出口退稅、抵扣稅款發票案(刑法第二百零九條第三款)] 非法出售可以用于騙取出口退稅、抵扣稅款的非增值稅專用發票五十份以上或者票面額累計在二十萬元以上的,應予立案追訴。
第六十八條[非法出售發票案(刑法第二百零九條第四款)] 非法出售普通發票一百份以上或者票面額累計在四十萬元以上的,應予立案追訴。
第九十一條 本規定中的“以上”,包括本數。
第二百一十條 【盜竊罪】盜竊增值稅專用發票或者可以用于騙取出口退稅、抵扣稅款的其他發票的,依照本法第二百六十四條的規定定罪處罰。
【詐騙罪】使用欺騙手段騙取增值稅專用發票或者可以用于騙取出口退稅、抵扣稅款的其他發票的,依照本法第二百六十六條的規定定罪處罰。
·條文注釋
第二百一十條是針對盜竊、騙取特定發票行為的處罰規定。
這里所說的“特定發票”包括:①增值稅專用發票;②具有出口退稅、抵扣稅款功能的收付款憑證或完稅憑證,比如農林牧水產品收購發票、廢舊物品收購發票、運輸發票,以及捐贈發票、已征課消費稅的產品出口所開具的發票等。
根據第二百一十條的規定,盜竊上述特定發票的,依照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條的規定,以盜竊罪定罪處罰;騙取上述特定發票的,依照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條的規定,以詐騙罪定罪處罰。但對于該犯罪行為的情節界定標準,目前尚沒有法律法規或司法解釋作出規定。
·立法解釋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有關出口退稅、抵扣稅款的其他發票規定的解釋(2005年12月29日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19次會議通過)
刑法規定的“出口退稅、抵扣稅款的其他發票”,是指除增值稅專用發票以外的,具有出口退稅、抵扣稅款功能的收付款憑證或者完稅憑證。
第二百一十條之一[238] 【持有偽造的發票罪】明知是偽造的發票而持有,數量較大的,處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處罰金;數量巨大的,處二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
單位犯前款罪的,對單位判處罰金,并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照前款的規定處罰。
·條文注釋
構成第二百一十條之一規定之罪,必須同時具備以下條件:(1)行為人具有持有偽造的發票的主觀故意,即明知是偽造的發票而持有;(2)行為人實際持有了偽造的發票;(3)數量較大或巨大。
需要注意的是:
(1)行為人是否“明知”不能光聽其本人的辯解,而要結合其他證據全面分析,綜合判斷。
(2)只有在偽造的發票的真正來源無法查清時,才能以“持有”行為對行為人進行定罪處罰。
·配套規定
【公經財稅[2010]31號】 公安部經濟犯罪偵查局關于交通工具意外傷害保險單認定問題的批復(2010年2月9日答復重慶市公安局經偵總隊“渝公經偵文[2010]2號”請示)[239]
保險行業開具發票方式是在提供保單之外另行開具單獨的保險業發票。交通工具意外傷害保險單,雖然包含了繳納保費的內容,但就其印制監制、主要用途和管理方式而言,仍然是作為保險單使用,不應認定為發票。
【公經[2010]356號】 公安部經濟犯罪偵查局關于兩種完稅憑證不屬于發票問題的批復(2010年6月11日答復山東省公安廳經偵總隊“魯公經[2010]461號”請示)[240]
《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通用完稅證》和《車輛購置稅完稅證明》不具備發票功能,不屬于發票。對利用偽造的《稅收通用完稅證》進行虛假納稅申報,逃避繳納稅款,達到立案追訴標準的,應以逃稅罪刑事責任。
【法研[2010]140號】 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關于稅收通用完稅證和車輛購置稅完稅證是否屬于發票問題的回函(2010年8月17日回復公安部經濟犯罪偵查局“公經財稅[2010]102號”征求意見函)
完稅證是稅務機關或代征機關在收取稅金時給納稅人開具的納稅證明,是證明納稅人繳納稅款情況的憑證。發票是指單位和個人在購銷商品、提供或接受服務以及從事其他經營活動過程中,提供給對方的收付款的書面證明,是財務收支的法定憑證,是會計核算的原始依據。完稅證與發票性質有所不同,完稅證一般不能被認為發票。
根據《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有關出口退稅、抵扣稅款的其他發票規定的解釋》,如果完稅證具有出口退稅、抵扣稅款功能,則屬于刑法中規定的出口退稅、抵扣稅款的其他發票。據此,稅收通用完稅證和車輛購置稅完稅證在具有出口退稅、抵扣稅款功能時,屬于刑法中規定的出口退稅、抵扣稅款的其他發票;否則,不屬于一般意義上的發票。
對偽造稅務機關征稅專用章,非法制造稅收通用完稅證和車輛購置稅完稅證對外出售的,視情可以偽造國家機關印章罪論處;對非法購買上述兩種偽造的完稅證,逃避繳納稅款的,視情可以逃稅罪論處。
·立案標準
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關于公安機關管轄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訴標準的規定(二)的補充規定(公通字[2011]47號,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2011年11月21日印發施行)[241]
第六十八條之一[持有偽造的發票案(刑法第二百一十條之一)] 明知是偽造的發票而持有,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予立案追訴:
(一)持有偽造的增值稅專用發票五十份以上或者票面額累計在二十萬元以上的,應予立案追訴;
(二)持有偽造的可以用于騙取出口退稅、抵扣稅款的其他發票一百份以上或者票面額累計在四十萬元以上的,應予立案追訴;
(三)持有偽造的第(一)項、第(二)項規定以外的其他發票二百份以上或者票面額累計在八十萬元以上的,應予立案追訴。
第九十一條 本規定中的“以上”,包括本數。
第二百一十一條 【單位犯危害稅收征管罪的處罰規定】單位犯本節第二百零一條、第二百零三條、第二百零四條、第二百零七條、第二百零八條、第二百零九條規定之罪的,對單位判處罰金,并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照各該條的規定處罰。
第二百一十二條 【稅收征繳優先原則】犯本節第二百零一條至第二百零五條規定之罪,被判處罰金、沒收財產的,在執行前,應當先由稅務機關追繳稅款和所騙取的出口退稅款。
·條文注釋
根據刑法第三十條的規定,單位實施的危害社會的各種行為,只有法律明確規定為單位犯罪的,才能構成犯罪。因此,根據本節的相關規定,在危害稅收征管犯罪案件中,只有第二百零二條規定的抗稅罪不存在單位犯罪,其犯罪主體只能是自然人。存在單位犯罪的各條中,都實行“雙罰制”原則,即對單位判處罰金,并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照各該條的規定處罰;但其中第二百零五條、第二百零六條規定,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照各該條的規定處罰,但不包括對個人的罰金。
對于逃稅、騙稅、抗稅,或虛開發票偷稅漏稅等行為(對應刑法第二百零一條至第二百零五條、第二百零五條之一),如果被判處財產刑,在執行時應當先由稅務機關追繳相關的稅款,其余的罰沒財產再上繳國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