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8章 聆聽世界(1)

聽覺與其他感官一樣,同樣是嬰幼兒探索世界、認識世界、從外界獲取信息所不可缺少的重要媒介。我們之所以能說會唱,能更好地認識、感受、領悟這個世界,跟聽覺密不可分。

世界最初的傾聽者

隔著那層水,小胎兒聽到的是一個與我們迥然不同的世界。于是,他努力側耳傾聽,希望能夠記住一些什么……外面的世界有點吵

閉目想象,耳邊水聲潺潺,不遠處咚咚聲隱隱約約,偶爾還夾雜一些奇怪的咕嚕聲。知道這是怎樣的狀態嗎?這便是一個20周左右的胎兒的聽覺世界。雖然他的耳朵里充滿了阻礙聲音脈沖傳導的液體,但他還是能聽到許多奇特的聲音。比如媽媽血管里血液流動的聲音,吃東西時的吞咽聲,消化時腸胃的嘰里咕嚕聲,以及心臟在不遠處的跳動聲。肚子外面的聲音經過腹壁和羊水的層層過濾傳遞進來,同里面的聲音疊加成一段合奏曲,每時每刻都回響在胎兒的耳側。在子宮里,除了全天候能聽到聲音外,胎兒還幾乎每時每刻都處在動蕩中,即使媽媽睡著不動了,小家伙也依舊會隨著媽媽的呼吸與脈搏而有節奏地輕輕晃動著。

當然,如果媽媽在走路或者在做一些肢體運動,那寶寶就更像是坐在搖晃的秋千上了。

科學真相

曾有科學家將微型麥克風送入孕婦子宮內,以測量子宮內的聲音狀況。結果表明,子宮內的平均音量為85分貝。這樣的音量已不是一般的吵鬧了,真有如身處交通繁忙的公路一般。盡管聲音需要穿過羊水才能傳遞到胎兒的耳中,但其音量依然能達到60.75分貝,這也相當于普通談話或者吸塵器工作時的音量。由此可見,子宮中的胎兒大部分時間都被“噪音”包圍著。

所以,如果你認為子宮里一片靜謐,恐怕大錯特錯了。

聆聽,從6個月開始久居城市的人大都無奈于一件事——喧鬧之聲不絕于耳!縱使到了深夜,依然能聽到窗外汽車的轟鳴聲。出了門,想打個電話都輕易找不到個清靜的地方,于是你也高聲,我也高聲。閉上眼,你會發現身邊充溢著分不清、辨不明的嘈雜之聲。工業文明給人的生活帶來了諸多的便捷,同時也讓人離自然越來越遠。似乎從蒸汽機誕生的那天起,草叢中的蟲鳴,河邊的蛙叫,春天和煦的陽光,夏季蔥蘢的草木,秋天金黃的落葉……所有那些自然之聲、自然之物似乎從我們耳邊消失了。聽,成了一種不堪與無奈。然而,誰也不會去細想,我們獲得這聽的能力的過程曾是如何的不易與漫長……為了能及早聽到,當寶寶還是個8周大的胎兒時,神經系統就已初步形成,聽覺神經開始發育。到第6個月時,就已經努力為自己構建好了一雙基本能聽到聲音的耳朵(從外耳到內耳)。等到個月后,雖然寶貝還只是個小小的胎兒,卻已能夠聽到,甚至還可以對音調以及音量的變化做出反應。

可是,盡管如此,卻依然聽不真切,聽不完整,因為并不是每一種聲音在穿越母親腹部之后都能讓一個尚在發育中的胎兒聽到,聽是有選擇、有限制的。通常,低頻率音調的效果要好過高頻率,正如隔壁鄰居開舞會時,穿過墻壁傳過來的聲音一般都是沉重的鼓聲,想要真切地聽清某首樂曲的旋律卻是不易。這種體驗便是胎兒在子宮里的聽覺處境。此外,媽媽的聲音在胎兒聽來是最清晰的,因為胎寶貝身在媽媽腹中,當媽媽說話時,聲音從氣管傳導到肺部,再由肌肉、骨骼等傳導到子宮,如此近距離傾聽,其聲自然是大音量了。而且胎寶貝通過羊水聽到的聲音,與在體外聽到的聲音是存在很大差異的,也就是說,胎寶貝出生前后所聽到的母親的說話聲,從“音質”上講是不同的。

盡管如此,嬰兒在出生幾小時之后,就能夠立刻分辨出自己媽媽的聲音。因為,雖然“音質”不同,但寶貝對母親的說話方式、特征早已了如指掌。

指導小手冊1.創設溫馨、柔和的傾聽氛圍因為胎寶貝能聽,所以才有了“胎教”一說。一些醫院每周都要組織孕婦進行一次與聽力有關的胎教活動,讓孕媽媽們完全融入音樂?;丶液?,除了聽音樂外,還可以一邊做事,一邊與胎寶貝交談,告訴他你正在做什么。甚至夫妻間的親切交談,都能令胎寶貝身心愉悅。此外,那自然界的風聲、水流聲音、鳥鳴聲等,更讓胎寶貝暗喜不已。

2.慎聽胎教磁帶

隨著胎教理念的盛行,胎教磁帶也開始深受歡迎。很多準媽媽剛得知懷孕,即刻就買回胎教磁帶,通過特制的小傳聲器,放給腹中的胎寶貝聽。然而,此做法幾乎等同于拔苗助長。

通常,孕齡4個月以后的胎寶貝內耳和外耳基本形成,但功能較弱,特別是內耳的基底膜是由一條纖維組成的膜,這個膜越靠近耳蝸的底部越短?;啄た拷伒椎倪@一部分短纖維極易破壞。如果孕媽媽把傳聲器直接放在腹部,聲波直接進入體內,由于距離太近,高頻音沒有損耗,會對胎寶貝的聽覺器官產生強烈的刺激乃至導致嚴重后果。所以,一定要記得“謹慎”二字!

故事,從胎兒時聽起

雖然你從未聽到過寶貝的聲音,寶貝卻一直在聽著你。早在出世之前,寶貝就一直在傾聽你心跳的節奏,還有血液流過全身的聲音。寶貝能辨認出你在說話,因為這聲音再熟悉不過了。你的聲音讓寶貝感到很舒服。寶貝會特別留意人類的聲音,因為人類是他們的看護者。如果有熟悉的聲音在身旁逗他們,他們會覺得很開心。比起其他聲音,寶寶更喜愛人類的講話聲,而比起低音的男聲則更喜愛高音的女聲。

既然胎寶貝能聽,聽見的聲音也不少,那么聽覺刺激已開始影響腦部語言區的發展了。而且,一個更為重要的信息是,胎寶貝出生前不但會聽,而且能記得聽過的聲音,記得環境中熟悉的聲音。這與記得熟悉的氣息和味道有著相似的作用,都有助于安撫剛誕生在新環境里的寶貝。

科學真相

曾有科學家通過實驗證明,胎兒能夠聽到并且記住母親的聲音,出生后能辨別自己母親的聲音。

2003年,加拿大皇后大學的凱斯萊富斯基博士等人進行了一讀同一篇童話,并堅持5.6周時間。等這些孕婦生產后,在產后的第三天,再讓母親和其他女性為寶貝朗讀同一篇童話,結果寶貝顯然對自己母親的聲音更感興趣。這就是說,胎寶貝已經記住了母親聲音的特征以及朗讀那篇故事時的音韻。因為,寶貝出生后,媽媽用哼唱的方式唱出那篇童話時,竟然也引起了寶貝的興趣,其反應和聽朗讀童話時完全一樣。

除了母親的聲音,新生的寶貝還認得出許多他曾在腹中聽過的聲音,比如媽媽的心跳聲。如果把正在哭泣的新生寶貝放在媽媽的胸前,除了那熟悉的味道可以安慰他外,“怦怦”的心跳聲也同樣具有撫慰的作用。在一項研究中,研究人員曾把催孩子入眠的3種聲響:單調的聲響、心跳和催眠曲作了比較,結果發現,心跳聲具有更大的鎮靜作用(索爾克,1961),因為他從這熟悉的聲音中獲了一種安全感。

所以抱寶貝時最好采用左手抱的姿勢,讓他盡量靠近媽媽的心臟,以便清晰地聽到那心跳聲,這是他最愛聽并最熟悉的聲音。

科學真相

美國醫生地卡斯泊以出色的獨創精神發明了一種裝置,可以證明新生寶貝對聲音喜好的奧秘。實驗是這樣進行的,12個剛剛降生1.2天的嬰兒,當他們快速吸吮時能聽到母親的聲音,吸吮速度減慢時則能聽到父親的聲音,結果有11個新生兒快速地吸吮。為了保證這不是因為小寶貝喜歡快速度吸吮,他們又做了相反的實驗,即吸吮速度減慢時能聽到母親的聲音,結果他們又很快學會了使吸吮速度減慢的技巧。這就證明他們更喜歡聽到母親的聲音。

用同樣的實驗方法還發現,新生兒喜歡聽母親的聲音超過聽其他人的聲音,因為他們在胎兒期聽慣了母親的聲音。但是,新生兒早期不能分辨自己的和他人的父親的聲音,這可能是由于在正常會話時,男人聲調低,通過子宮壁后不易區別的緣故。

知道了這一點,做爸爸的也不要太沮喪,如果能在寶貝出生前一兩個月里,每天堅持隔著媽媽的肚子和寶貝說一會兒話,或許他一出世能立馬認得你呢!

同樣,從妊娠后期到生產的這段時間內,如果胎寶貝聽過某段樂曲,那么出生后到1歲左右時,他們還會記得這首曲子。

我們經常聽到有人說:“莫扎特等音樂大師的古典音樂最適合胎教。”可是,至今我們還未找到能夠證明這一說法的有力證據。而且,有科學家通過研究發現,古典音樂以外的其他音樂同樣可以提高胎兒大腦的活力,特別是提高側腦葉的活力。所以,對于音樂,孕媽媽大可不必非得逼著自己去受那古典音樂的“折磨”。如果不喜歡,就換一些柔緩的輕音樂來聽一聽,效果也是一樣的。

但是,一定要注意音量不可過大,而且,那些喜歡刺激的搖滾樂的媽媽們恐怕得暫時換換自己的音樂口味了。

噪音:聽力的無影殺手

別以為胎寶貝住在厚實的子宮中,就能躲過噪音的侵害。其實,人類最易受噪音傷害的時期是從懷孕6個月的時候開始,到出生后的頭幾個月止。這也是早產兒的聽力更容易受到噪音傷害的原因之一。

由于早產,尚處于聽力發育關鍵時期的寶貝因為少了母親身體這層保護,脆弱的聽覺器官過早地承擔起了阻擋噪音的重任,那結果也就可想而知了。

對早產的寶貝來說,噪音的主要來源就是那個有嗡嗡電流聲的保溫箱,還有新生兒加護病房里的各種嘈雜之聲。雖然許多其他因素也可能導致失聰,但早產兒自身能力的缺失,以及加護病房里的噪音干擾仍是最主要的原因。

另外,在母親的子宮內也未必就能安枕無憂地躲過噪音侵擾。有證據顯示,暴露在高量噪音之下的胎寶貝,發生永久性聽力損傷的比例高于通常的標準。研究者曾經為懷孕期在噪音環境(如紡織廠)工作的婦女所生的6.10歲兒童進行了聽力測驗,結果發現,胎兒期噪音暴露愈嚴重的,聽力受損的幾率愈大。

聽覺發育的真相

對小寶貝而言,聽,不是一成不變的事情,各種聲音隨著他的成長也開始變得不再一樣。由近及遠,由模糊到清晰,要想了解一個完整的世界,他還需要一段時日。

聽,聲從何處來

雖說子宮中的日子也并不安靜,但與外界相比,卻平靜許多。因此,初來世界的新生寶貝對充斥在自己周圍的說話聲、門響聲等都極為不適應。沒有了媽媽腹壁的過濾,一切聲音都能直接沖入耳朵,令他心煩不已。可是,等到晚上,那連掉根針都能聽到的靜謐,同樣讓他感覺怪異。媽媽肚子里那曾經時時傳來的心跳聲、脈動聲、呼吸聲再也聽不到了。置身于如此寂寞的長夜中,寶貝多少感覺有些害怕,曾經腹中那些流淌不止的聲音,均勻而有節奏,對他而言是一種安慰和難得的安全感。雖然現在離開媽媽的身體已有段時間了,但由于出生不久,所以寶貝的聽覺和視覺還保留著胎內的印象。因此,為了能讓他有故地重游的感覺,不妨讓其躺在媽媽或爸爸的肚子上睡覺,這樣他可以重新感受那心跳的聲音和呼吸帶來的輕微顫動,這是寶貝最好的催眠小夜曲。

如此說來,寶貝對聲音很敏感了?其實也不是!對這個剛剛來到塵世間的寶貝而言,聽到是一回事,聽清則又是另一回事。

雖然他的小耳根子在出生前從未清靜過,可也并不代表他一出生就是個“順風耳”。要知道他的聽覺系統還未發育成熟,對聲音的反應還極為遲鈍,輕微的聲音于他幾乎可以不用劃入聽力范圍,聽力的門檻要比成人高出40.50分貝。盡管如此,新生的寶貝還是能夠順著聲音找出聲源的所在,比如在他耳邊搖一搖小鈴,他會立刻轉頭或望向聲音來源的方位。不過略有遺憾的是,在最初的3個月里,寶貝雖然能夠聞聲而動,但也只是敏感于左右側的聲源,對于來自頭上方或下方的聲音反應就不那么明顯了。

當然,這個局限不會困擾寶貝太久,等他長到4個月大之后,聽,無論哪個方位都將不再是問題!

如果閑來無事,想測測寶貝對聲音的反應是否真的是“先左右,后上下”的話,那么你就可以對寶貝做個小小的聽覺定向測試。

用小搖鈴在距寶貝右耳10.15厘米的地方輕輕搖動,就會發現寶貝像個聲訊雷達一般,先警覺地豎起小耳朵,然后轉動一下眼睛,接著再轉過頭朝向聲源方向。有時他還會用那還不太靈光的小眼睛去找一找小搖鈴,好像在想:是這個東西在發出好聽的聲音嗎?如果將寶貝的頭擺正后,在其左耳旁再次輕搖小搖鈴,他的頭和眼又會準確無誤地轉向左方,別小看寶貝的這個先聽后轉頭尋找的系列動作,這充分說明眼睛和耳朵兩種感受器內部已由神經系統連接在了一起,這種連接可以讓新生的寶貝盡可能完整地感受外來的刺激,更好地適應環境。而且,從另一個角度講,這也是智力活動的一個大進步。

還有哦,在游戲時得記住,搖鈴的聲音要稍微長一些,因為新生寶貝的那一對聽覺機器運作起來還比較緩慢,對聲音的處理過程基本屬于慢動作。因此,如果想和寶貝玩,就請多搖幾下,即使胳膊酸了也要堅持一下。這個“尋聲覓物”的小游戲,寶貝可以耐心地玩很久。

等到他感到厭煩時,頭不但不會轉向聲源,還會轉向相反方向,甚至用哭來表示拒絕這個沒完沒了的游戲。

科學真相

脊椎動物很早就進化出了確認聲源方位的能力,顯然是因為這是求生存的重要條件(可以察覺掠食者的動靜)。對人類嬰兒而言,則是為了便于找到照顧者,并且聽清楚照顧者說的話。

指導小手冊

為了讓寶貝擁有敏銳的聽覺,爸爸媽媽可以多和他們玩以下聽覺游戲。

新生兒時

逗引發聲:利用寶貝喜歡人聲的特點,逗引他多做發聲練習。要知道寶貝快樂的情緒是發音的動力,所以在逗他的時候一定要記得用溫柔的語調發出各種單音,如啊、哦等。注意要讓寶寶看到你的口型,久而久之會刺激他進行模仿。

生活環境:要給新生兒一個有聲的環境,家人的正常活動會產生各種聲音,如走路聲、關開門聲、水聲、刷洗聲、掃地聲、說話聲等;室外也能傳來許多聲音,如車聲、人聲等。這些聲音都會給新生兒的聽覺帶來刺激,促進其聽覺發育。

有意訓練:由于寶貝在聽覺上已具有一定的辨別方向的能力,父母可在他身旁不同方向用說話的聲音、玩具的聲音逗他轉頭尋找。并經常給他播放優美動聽的音樂,時間在15分鐘以內。

1~2歲時

有意訓練:由于此時的寶貝已經能夠開始注意突發的連續聲,所以可以有意識地多引導他聽些連續的聲音,比如電話鈴聲、吸塵器的聲音、水滴到盆里的聲音等,邊聽邊告訴他那是什么聲音,在提高聽覺分辨力的同時加強感性認知。

主站蜘蛛池模板: 徐闻县| 延津县| 万宁市| 抚松县| 灵寿县| 金坛市| 泰来县| 淮北市| 民和| 关岭| 西乌珠穆沁旗| 安陆市| 安吉县| 册亨县| 抚松县| 鄂州市| 达日县| 安庆市| 炎陵县| 奉贤区| 小金县| 盐亭县| 当雄县| 平谷区| 五寨县| 贵溪市| 新乡县| 滨州市| 丹巴县| 重庆市| 冕宁县| 保亭| 上虞市| 衢州市| 灌云县| 泰来县| 洛扎县| 昌宁县| 易门县| 岐山县| 宣威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