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你聞到了什么
- 寶貝,你的世界我知道
- 張靜
- 5475字
- 2014-06-24 15:10:43
嗅覺對于嬰兒早期來說是至關重要的,它能幫助嬰兒與父母和其他照顧者建立穩固的親密關系,這也是嬰兒生存不可或缺的。
一個胎兒的嗅覺經驗
出生前的嗅覺經驗,將會使胎兒在未出生時就能對母親的生活習慣有個大致了解,從而在出生后可以很快與母親建立起互動關系,所以嗅覺顯然是一個有效的求生手段。
人的嗅覺始于何時呢?也許你不會相信,它始于精子時期。
當精子進入子宮后,嗅覺便立刻開始了尋覓,它在尋找——“卵香”!原來那一直居守關中的卵子如同清朝那位有名的香妃一般,天生帶著一種奇異的香味。而這,正是精子細胞追尋的目標。因此,當它嗅到這一氣息后便會掉頭奮力游向目標,此番過程倒真有些類似于《詩經》中的那句名言: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也正是這份不舍不棄的“愛”最終成就了“嗅覺”的永久地位。此后的分分秒秒,嗅覺神經便不斷地枝繁葉茂起來,在準媽媽懷孕第28周的時候,胎寶貝開始有了真正意義上的嗅覺能力。
于是,無論媽媽聞到或嘗到的任何味道,胎寶貝都能照單全收。
而進入懷孕最后3個月的時候,嗅覺呈瘋長之勢,這讓胎寶貝的嗅覺生活陡然間變得豐富起來。準媽媽吃喝的各類食品的味道、吸入的不同氣味等,胎寶貝幾乎都能聞到,比如辦公室里的香煙味、公路上的汽車燃油味、午飯南瓜粥的香味……大概正是因為胎寶貝有如此非凡的能力,所以民間流傳至今的“七胎道”(妊娠時需遵守的七種胎教方法)里就有“風入松”的說法,就是鼓勵準媽媽們要多多吸入猶如松樹林里那般清新的空氣,而傳統的胎教也一再強調要讓準媽媽多聞花兒或蘭草的芳香。
科學真相
為什么胎寶貝需要清新的空氣呢?
首先,氧氣是胎寶貝正常生長和發育的必要因素。我們成人的腦部重量不到體重的2%,但它所需的氧氣卻占整個身體所需氧氣的20%。而胎寶貝的腦部重量要占整個體重的10%,胎寶貝的腦部對氧氣的需求也就不言而喻了。因此當孕媽媽們吸入不良空氣時,對胎寶貝造成的不良影響也是顯而易見的。
其次,無論對身體還是心理而言,新鮮空氣都是保證孕媽媽擁有良好狀態的必要因素。通常情況下,孕媽媽對氣味的反應比平日更加敏感。所以,如果空氣狀況不好,嘔吐或發燒事件就會頻繁地找上門來。
把鼻子翹起來
出生后,寶貝靈敏的嗅覺是其健康成長的一個重要前提。父母們該注意哪些問題呢?
你是什么味道
“想念你的笑,想念你的外套,想念你白色襪子和你身上的味道?!币磺段兜馈芬隽硕嗌倜利惢貞?。確實,與愛人相處日久,你會熟悉到連對方的味道都可以分辨,可以回味。
這一點,恐怕同樣讓媽媽們感動不已?;叵肽窃c寶貝長達九月之多緊緊相依的日子,彼此的味道豈止是一個“熟悉”所能涵蓋。要知道,那味道是媽媽與寶貝的一種另類交流方式,同時也是寶貝的生命指引線。循著它,寶貝可以找到一片溫暖,得到一份給養,獲取滿懷安心的幸福。這是天性使然嗎?
科學真相
有研究證實,出生后如果不是那么急著給嬰兒洗澡的話,那些附著在身上的羊水氣味會令新生的寶貝更喜愛且更安心。
但是,我們很可能無法左右醫院的生產程序。不過,幸而新生兒在洗干凈后仍能嗅到其他熟悉的氣味,比如媽媽分泌乳汗的氣味、汗水、唾液等分泌物,這些成分里都會含有一些與子宮羊水相同的氣味,只要多與媽媽親近,嬰寶貝就能重新找到讓自己熟悉的味道。
要知道這個“熟悉”對初來乍到的寶貝來說有多重要,它是境,如果突然碰到一個相熟的朋友,那顆緊縮的心會就此放松,從而能夠帶著一份從容且新奇的態度讓自己逐漸去認識和適應這個新地方。
因此,為了讓新生的寶貝能夠安心、放心,可以把帶有媽媽體香的衣服輕輕蓋在寶貝身上,在熟悉氣味的環繞下,寶貝可以從中獲得一份安全感,同時也可以增進寶貝對媽媽的感情。
寶貝健康成長所必需的。就如同我們身處一個全然陌生的環聞聞媽媽在哪兒等寶貝初步適應了環境之后,對于另一種味道的思念隨即迫切起來,那就是媽媽的乳汁——他的生命線。因此,寶貝翹起了小鼻子開始四處搜尋。
科學真相
懷著一份好奇,人們在一個剛出生6天的寶貝的頭兩側分別放置了兩塊浸有不同乳汁的棉球(其中一塊的乳汁來自孩子的媽媽)。只見如同被施了魔法一般,這個新生的寶貝立刻將頭轉向了散發著自己媽媽乳汁氣味的棉球方向。而這種找對方向吃對奶的篤定會讓寶貝心情大為愉悅,食欲也隨之旺盛起來。
繼續實驗,你還會發現2天大的寶貝對這二者沒有太強的區分能力,但是6天大的寶貝已能更多地朝向母親的棉球,換句話說,這個小人兒具有區分母親的乳汁和其他乳汁氣味的嗅覺能力,這一現象對于10天大的寶貝來說則更是驚人地明顯(因為寶貝的嗅覺神經是日新月異的)。
如果不是吃自己媽媽的奶,寶貝的此項能力就會顯得很弱。不過,另一個有趣的現象則是,新生的寶貝們無一例外地都喜歡聞正在哺乳的女人的氣味,顯然,對于人奶味道的偏愛始于天性。這一本能保證了他們即使閉著眼睛,也能找到對自己最有營養的食物資源。不信的話,你可以用人奶和牛奶分別試探一下他!
寶貝對媽媽的追尋依靠天性,媽媽們又是怎樣的呢?于是,人們又給一組媽媽蒙上眼睛、戴上耳罩,以試驗她們是否可以聞出自己的孩子,結果70%的媽媽只憑嗅覺就辨認出了自家的寶貝。另一項研究則是要求70對生兒育女的夫妻在嬰兒出生后的第一周內,去聞裝在密封瓶內的不同氣味(氣味來源包括嬰兒穿過的恤衫、沾有嬰兒尿液和糞便的紙尿布、嬰兒油)。結果是——媽媽們對自己寶貝的氣味非常敏感,而爸爸們的成績則取決于寶貝出生后,被抱在其懷里的時間的早晚與次數。
更重要的一點是,當媽媽們聞到自家寶貝的氣味時,會產生“欣喜”“愉悅”等明快情緒,而其他孩子的氣味則沒有這種效果。不過,令人感興趣的是,無論氣味來自自家的寶貝還是別家的孩子,都同樣可以給媽媽們帶來“幸福感”,而這份感覺則又直接喚醒了其深藏于體內的“母性”基因,撫平了“不安情緒”。但是,這一類似于化學反應的效用只限于剛剛生產,體內荷爾蒙尚處于特殊狀態的媽媽們。
指導小手冊
由于媽媽的味道對哺乳期內的寶貝分外重要,因此,媽媽們一定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哺育寶貝時,千萬不要化濃妝。濃厚的化妝品味道會將媽媽原有的體味驅散殆盡。
2.爸爸媽媽們在寶貝還很幼小的時期,應避免更換自己慣用的肥皂、香水等,這同樣是為了避免本來的體味被掩蓋。
3.如果可能,一定要盡早讓寶貝吸取媽媽的乳汁,因為新生的寶貝在出生后的20~30分鐘之間,吸吮反射最為強烈。如果錯過了這段黃金時間,寶貝的吸吮反射會在一天半內有所減弱,這就有可能影響母乳喂養的順利開始。此外,寶貝的吮吸同時可以刺激媽媽子宮的收縮,減少子宮出血。
4.早期嗅覺辨認必須依賴充分的親子接觸。不喂母乳的媽媽在用奶瓶喂嬰寶貝的時候,可以把寶貝貼到自己的胸前,這同樣可增進寶貝的嗅覺辨認能力。
翹起鼻子,警惕周圍的動靜憑嗅覺上的無聲互動,寶貝與媽媽的關系會越來越密切,似乎媽媽就是他的一個超級大奶瓶。其實,媽媽的“功用”又何止這一點,如果追溯到人類的史前時代,媽媽還是他的保護神。當然,現在也是。
讓我們打開想象之門:人類正與其他物種一起居住在茂密的森林中,沒有堅固的房子阻隔風雨,沒有先進的武器抵御野獸。
而人類的小嬰兒卻又是如此孱弱,他們無法像小馬小鹿那般一出生就能跑能跳,看不真實,聽不清楚,稍許的風吹草動都能對其構成危險。只有那小小的鼻子超級敏銳,靠著它,小嬰兒嗅出了無奈卻聰明的方法!
我保護!那么寶貝真的能辨別出不安全的氣味嗎?是的!
比如讓剛出生的寶貝聞香蕉和巧克力的氣味時,他會表現出放松、愉快的表情;但如果聞到臭雞蛋的氣味就周圍的危險,然后,想辦法躲避,或者就用響亮的哭聲來通知媽媽趕緊保護自己——一個這就是嗅覺最基本的功能——自會眉頭緊鎖。同樣,他也會將這一本事運用在擇食這個重大問題上,如果聞著氣味不對,小寶貝會堅決反抗,拒不接受!
另一個有趣的現象也可以說明嗅覺與自我保護的緊密性。我們常常會看到嬰寶貝對自己的大小便和小腳丫子滿懷興趣,會不時地聞一聞,甚至嘗一嘗,知道為什么嗎?這是因為他需要通過不斷加強嗅覺記憶來提高對臭味的警覺性。所謂記住“敵人”的氣味,才能及時應對。
科學真相
瑞士洛桑大學的一項研究表明,哺乳動物可以用嗅覺辨別危險氣息,促使大腦做出逃避反應。
研究人員發現,當水中含有實驗鼠釋放的警告信息素時,其他實驗鼠能立刻嗅出危險信號,遠離盛水的燒杯。這個反應源于實驗鼠鼻孔處300至500個細胞組成的“格呂內貝格神經束”,由這些細胞內的鈣向大腦傳導危險信號。而人和其他一些哺乳動物也有類似神經系統,能憑借嗅覺識別危險。
為了驗證這一認定,研究人員讓一只實驗鼠接觸其他動物的信息素、氣味和母乳,實驗鼠沒有逃避反應,特定神經束細胞內的鈣也沒有增加跡象。
這就是說,只有一直被親生母親養育的孩子,對危險的感知與判斷能力才更為敏銳。這很容易理解,如果養育環境以及養育的人總是變來變去的話,大腦中那份警覺的判斷力自然會大為減弱甚至轉為麻木。之前一再強調“熟悉”的氣味對寶貝的重要性,原因也就在于此。雖然我們不能就此斷定日后的那份“審時度勢”的能力根源于此,但事實上,一個嗅覺敏銳的人,其感知力、判斷力以及適應環境的能力確實是相當強的。因為,靈敏的嗅覺可以讓其及早發現異常,及早想出應對的辦法。
指導小手冊
如何給寶貝營造一個安定的嗅覺環境
1.陪睡人員要固定
不能走馬燈似地更換陪睡人員。今天媽媽,明天奶奶,后天姥姥……要知道,這番舉動會令寶貝情緒低落,以致不愿與人靠近,或者會表現出不同程度的緊張、哭鬧、拒哺、無法安睡等情況。更為嚴重的是,這種緊張有可能會延續到幼兒期,出現性格孤僻甚至心理障礙等不良后果。
2.聞氣味,辨方位
可以經常讓寶貝從各個方位聞一聞不同氣味的物體,不但可以訓練他的嗅覺分辨和嗅覺空間定位能力,還能幫助小家伙鍛煉一下頸部肌肉。
3.禁煙進行時
當家中有了寶貝時,為避免破壞孩子的嗅覺靈敏,家人最好不要抽煙。
4.保持空氣清新
經常性地更換寶貝房間里的空氣,保持空氣新鮮、清新,并且家里定期更換不同香味的花盆,讓寶寶有一個良好的嗅覺環境。
戀物癖
這個年代,自戀情懷深藏于每一個人的心里,且由來已久,可以一直追溯到嬰兒時代。
那個時候,嬰兒幾乎不太會說話,行動力也極為有限。但是,這并不代表這個小人兒對生活的氛圍就沒了要求,少了主見。正如前文所講,小小的人兒就連吃飯時都要求必須擁有一片溫馨味道才好。那么,這樣他就滿足了嗎?當然是遠遠不夠的!
小小的人兒,不但需要從媽媽的氣味中得到撫慰,對自己的體味亦是如此。再比如這吃飯一事,小寶貝就需要雙重密碼來確定自己吃的是否安全:
其一,提供給他食物的那個人是否帶有自己從胎兒時就已熟知的氣味;其二,要吮吸的那個乳頭是否有自己曾遺留下的唾液的氣味,以證明那個食物供應源是否只屬于他一個人。
二者兼備,方能吃得舒心,吃得放心。這一行為在科學上被稱為“遺留嗅跡”。
這種行為隨著小寶貝自由活動能力的增長會慢慢變得越來越重要。這是因為,自由空間的擴大預示著與媽媽緊緊粘在一起的時間越來越少,也就是說,會越來越遠離媽媽的氣味圈。于是,為了能有勇氣獨自應對那些陌生的環境,小寶貝便依靠自己的淚水、口水和汗水等分泌物,為自己重新創造一個熟悉的嗅覺環境。
這也許就是小寶貝在兩歲前會特別依戀自己用過的毯子和玩具的真正原因吧。而且,最妙的是它完全處于自己的控制之下,走到哪兒就可帶到哪兒,不像媽媽,一忙起來就不見了蹤影。
由于這些父母的替代品在一定程度上幫助寶貝穩定了情緒,使其從中獲得了安全與快樂,并擁有更好的適應能力,因此對寶貝的這種戀物行為不必過分緊張。應順其自然,等他長大時,這種對物品的依戀會逐漸消失。相反,如果過分緊張,總是強調寶貝的這一不妥行為,倒可能適得其反,更易強化此習慣。
但是,如果5歲之后仍有戀物情結且戀物跡象日趨明顯,就可以試試以下辦法促其放棄了。
1.安撫法。
如果寶貝習慣抱著長毛玩具、吸吮奶嘴睡覺,多半是缺乏安全感,所以爸爸媽媽可以在寶貝入睡前,盡量講一些溫馨、快樂的故事,并在寶貝睡覺前更多愛撫他,增加他的安全感。
2.轉移注意力,擴展寶寶的視野。
可以多帶孩子去室外活動,交幾個好朋友;或者去野外踏青,觀賞自然景觀,既開闊了寶貝的眼界,又可以讓其變得性格開朗,對物品的依戀自然也會減少。
溫馨提示
嬰兒的嗅覺和成人差不多,所以成人討厭的味道,一般也不要讓嬰兒去接觸。其中化學添加物過多的物品(比如太過濃郁的香皂)應避免寶貝過多接觸,因為現在很多孩子都屬于過敏體質,吸入過多的化學添加物可能誘發過敏反應,所以必須特別小心。如果家中出現特殊氣味,如香水或空氣清新劑等,需要隨時注意觀察寶貝的反應。總之,寶貝所生活的環境應盡量單純一些。
指導小手冊
1.6~10天的時候,寶貝就已能區分媽媽和陌生人的氣味。所以從這個時候起,就可以多給寶貝聞各種氣味,比如給他聞不愉快的臭味,鍛煉其靈敏的嗅覺,也能豐富其表情。
2.把散發著酸味、甜味和咸味的3種食品分別放在寶貝的鼻子下方來回搖動3次。每次間隔10秒鐘,然后換一種食品再進行。一邊讓寶貝嗅著味道,一邊告訴寶貝這是甜味,這是酸味……增強他的感性認識。如果寶貝的臉部有肌肉抽動反應,即是其嗅覺反應良好的證明。
3.讓寶貝運用嗅覺去探索、認知周圍的世界。比如閉上眼,和他一起聞聞不同果蔬的味道,一邊聞一邊各自猜果蔬名,并說說顏色,講講口感和味道。當然,這需要寶貝再大一些時再進行。
以上這些小活動都可以提高寶貝的嗅覺靈敏度,促進大腦發展,不妨一試。
溫馨提示
給寶貝換尿布時,媽媽的面目表情一定要豐富,比如可以扮扮鬼臉。同時看看,寶貝是不是也在模仿你的表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