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3章 走進孩子的心靈世界(2)

其實,孩子雖然年齡小,但也很珍惜友情,當好朋友不和自己玩時也會感到孤獨和委屈。像這種情況,媽媽一定要理解她的感受,哪怕一句“你一定感到很孤獨、很傷心”、“要是我,我也會像你一樣難過”,都可以讓孩子感覺到媽媽是理解自己的。相反,媽媽的一句話會讓她因為失去友情更傷心。

可見,面對孩子的消極情緒,承認并接受她的感受是第一步。當她冷靜下來之后,自己就會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放棄成人的自我成見。

成人有成人的世界,孩子有孩子的思維。父母不能強迫孩子以成人的思維思考問題,否則就會導致親子之間發生很多爭執和矛盾。父母不妨試著放下自己的成見,用孩子的眼光了解和認識這個世界。當孩子作出錯誤的行為時,父母一定要搞清楚事情的來龍去脈,給他解釋、澄清的機會。如果孩子“好心辦了壞事”,父母一定要肯定他的好心,再糾正他的不妥行為。

體會孩子的處境,信任他。

父母雖然每天都和孩子接觸,但他所思所想、所經歷的一些事情和感受,父母不可能完全知道。所以,父母和孩子之間難免會產生一些誤會或誤解。其實,誤會、誤解都不怕,只要父母及時調整說話方式,這些誤會就會慢慢消除。

12歲的婷婷放學回家,氣沖沖地把書包扔在沙發上,說:“今天老師給我難堪,在全班同學面前批評我?!眿寢岉樋趤砹艘痪洌骸澳闶遣皇亲鍪裁村e事了?”婷婷回答:“我什么也沒干?!眿寢尷^續說:“不可能,老師怎么會無緣無故地批評你呢?”婷婷撅著嘴,說:“不信,算了?!?

媽媽知道如果再這樣爭辯下去,母女間一定會對立起來。這時,媽媽改變了剛才的態度,說:“你當時肯定很尷尬,老師當著那么多人的面說你。”婷婷用質疑的眼神望著媽媽,媽媽接著說:“因為我以前也和你一樣有過類似的經歷。

那是在自習課上,本來是不能說話的,可是當時我在給同學講數學題,老師看見了,不管三七二十一,就把我倆都訓斥了一通。”

婷婷睜大眼睛,望著媽媽,說:“真的嗎?我也是因為這個才挨老師批評的。我覺得我是在做好事,老師不應該批評我?!眿寢屝χf:“對呀,我當時也是這么認為的,但是事后想一想,的確違反了課堂紀律?!辨面命c了點頭,說:“好吧,下次我們課下再討論題目?!?

父母與孩子之間的相互信任是良好溝通的前提。眼看著一場“戰爭”就要在母女之間爆發,但是,媽媽認識到了這一點,轉變說話方式,通過敘述自己的經歷,與女兒產生共鳴。最后,女兒想出了避免此類事件的辦法??梢姡鳛楹细竦母改?,必須要學會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問題,盡最大的努力去獲得孩子的信任。

考慮好了再說話。

孩子雖然年齡小,但也是一個具有獨立人格的人,一樣有自己的感受,這些情感都需要父母去理解、去尊重。父母在和孩子相處的過程中,要關注孩子的情緒變化,考慮他的感受。特別是批評孩子的時候,不要一句話重復好多遍,防止他產生厭煩情緒。另外,批評的內容應該對事不對人,尤其不能侮辱孩子的人格。

溝通箴言

父母和孩子聊天是了解孩子心理活動的最佳方式之一。父母要把握聊天的技巧,善用開放性的問題讓孩子暢所欲言。同時,父母也要關注孩子說話時的反應和態度,不要急于發表自己的意見和建議,而是要養成耐心傾聽的習慣。即使孩子犯了錯誤,父母也要傾聽他的心聲,給予他關愛和理解,體會他的感受,再利用恰當的時機給他講道理。

“抱歉,爸爸(媽媽)不該嚇唬你!”

“威脅”不是有效的溝通方式

再不聽話,讓警察叔叔來抓你!”“還鬧,讓護士給你扎針!”“再哭,就叫狼把你吃掉?!薄改缚偸敲枥L一些虛構、負面的情境來嚇唬孩子。仔細想一想,當孩子不聽話或淘氣時,自己有沒有嚇唬過孩子說“不聽話,看我不打你!”“再不好好寫作業,就把你丟垃圾桶里去!”等類似的話?也許剛開始時,孩子因為小,這些話能起到一些作用,但對孩子的負面影響是很大的。

對于年紀尚小的孩子來說,他不理解父母的要求,但這種威脅會令他害怕,讓他沒有安全感;而對于年齡大一點或理解力較強的孩子來說,他知道父母是嚇唬他的,他會因為父母的逼迫而產生抗拒,久而久之就不再把父母的話當回事,父母也因此失去了威信??梢娡{不是一個有效的溝通方式。

5歲的小強在樓頂上玩兒,不時傳來小石頭“嗒嗒”的聲音。媽媽進去一看,原來他把魚缸里的小石頭掏出來,在玩扔石頭的游戲,整個樓頂都是他的“戰場”。

頓時,媽媽苦著臉嚇唬他說:“你完蛋了,這是隔壁阿姨用來養魚的小石頭,你全都給扔掉了,這回你得賠人家了。兒子,你‘小豬’里的錢估計都得拿出來了。要不然的話,阿姨會討厭你的,而且阿姨以后再也不給你好吃的了?!?

說完,只見小強苦著臉,低著頭,好像很害怕,又怕被阿姨罵,又要賠錢,一副很可憐的樣子。

媽媽覺得話有些重,接著說:“兒子,你知道這些小石頭是用來做什么的嗎?”小強膽怯地說:“是阿姨用來養魚的?!眿寢岦c了點頭,說:“對呀!

這些小石頭是用來給小魚蓋房子的。如果你把這些石頭都扔掉了,小魚就沒有家了,是不是很可憐?”小強一聽,馬上睜大眼睛,說:“小魚沒家很可憐,那怎么辦?。俊?

媽媽撅著嘴,故意說道:“小魚沒家就死掉了。你想小魚死掉嗎?”小強用力地搖搖頭,說:“不想,我想幫它蓋房子?!眿寢屨f:“好,你真是個有愛心的孩子,那我們把這些石頭撿起來給它蓋房子,怎么樣?”小強興奮地說:

“好,看誰撿得多?!?

面對犯了錯誤的孩子,我們應該怎樣教育?像媽媽最開始的一番話,嚇唬小強說,阿姨會討厭他,也會讓他賠償,這樣只會讓他心靈受傷害,也會損害阿姨在他心目中的形象。那么跟他講道理呢?對于一個5歲的孩子來說的確有些困難。

但每個孩子都有一顆憐憫之心,媽媽正是利用了這一點,讓他認識到了錯誤。

在生活中,父母也可以用這個辦法,制止孩子的某些行為。例如,告訴他“這些小花、小草被你踩了會很疼的”“小魚離開了水就會死掉的”等等,讓孩子認識到自己的行為會帶來哪些嚴重的后果,同時也是在培養孩子的同情心,讓他懂得珍惜一切生命。

著名兒童教育專家李躍兒在書中記錄了這樣一個故事:一名中國留學生在留學期間給一個小孩做家教。一次,這個小孩哭鬧,留學生無奈,就威脅他說:

“你再哭,就讓貓把你叼走?!边@個小孩的母親聽了,立刻丟開手邊的事,拿出詞典來給孩子解釋,貓是一種性格溫馴的動物,不會主動侵犯人類,也不會把人叼走。這位母親之所以這樣做,就是為了消除孩子對貓的恐怖記憶。

然而,我們卻經常不自覺地用一些可怕而又不真實存在的東西嚇唬孩子,在一定程度上達到了威懾和阻止的目的,但在孩子心中留下的恐怖記憶又如何消除呢?他心里不安的土壤可能有一天就會萌發出許多恐懼,并最終演繹為不幸。而這就可能會毀掉一個好好的孩子。

其實在生活中,父母要清楚地告訴孩子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用規則來進行管理和約束,而不是把恐嚇當手段,隨便嚇唬和威脅孩子。

那么,父母怎樣和孩子說話,孩子才更容易接受呢?

不能用醫生、警察、老師等人嚇唬孩子。

一些父母喜歡用醫生、警察、老師等人來威脅不聽話的孩子,除了我們開頭說的那幾句話外,還會說:“不好好表現,我就告訴你老師去。”我們仔細想想,一個害怕醫生的孩子,生病時怎么會和醫生配合呢?一個害怕警察的孩子,迷路時還會不會向警察尋求幫助呢?一個害怕老師的孩子,上課時怎么能集中注意力,專心聽老師講課呢?因此,諸如此類用醫生、警察、老師等人威脅孩子的話,父母一定不能說。

換一種說話方式替代威脅。

“你再撒謊,就撕爛你的嘴巴?!边@是父母無奈之下說的一句話。大多數父母都有過類似的經歷,孩子做了父母不希望做的事,而且是一而再,再而三地做,最后父母終于控制不住脾氣了,威脅他:“你再……就……”其實,父母只要換一種說話方式,讓他明白自己的行為所帶來的后果和影響,就很容易糾正他的壞習慣了。

一家三口開車出去玩,七八歲的男孩興奮不已,總是把頭伸向窗外。媽媽說:“你把頭伸出去很危險,快收回來?!蹦泻杨^收了回來。

一會兒,男孩又把手伸出去了。這時,媽媽急了,說:“你要是再伸出去,我們就掉頭回家?!蹦泻⑼铝送律囝^,把手又收了回來。

可是,一路上男孩總忍不住地把手和頭伸出去。這時,爸爸把車停在路邊,說:“看你這么興奮,我也很高興,但你把手和頭伸出去確實太危險了。如果后面趕上來的車離我的車太近,很可能就會撞著你的手和頭。所以我得把車停在路邊,等你把手和頭伸夠了我再開車。”話音剛落,男孩立即把頭和手都收了回來。

在生活中,當父母遇到孩子不合作時,就可以采用類似的方式去處理。

比如,父母希望孩子把碗里的飯菜吃干凈,就可以說:“記住,我們睡覺之前可沒有零食吃了?!边@樣比“你不吃菜,就不能離開飯桌”強多了。

睡覺前,父母讓孩子刷牙,說“上床睡覺前應該干什么呢”,這種提醒的方式比“你要是不刷牙,睡前我就不給你講故事了”更能讓孩子接受。

和孩子一起逛超市,父母不希望孩子亂跑,一句“你去幫我找找……”比“你要是再亂跑,回家就不讓你看電視了”的效果要更好。

像以上這種提醒、擺事實的方式能避免父母與孩子間的沖突,也能有效地糾正孩子的行為,父母這樣說話,也才能讓孩子和自己合作。

不用暴力懲罰孩子。

有時,父母被孩子氣急了,動輒就說:“我警告你,你要是下次再……我就……”如果孩子這個時候還頂嘴,沒有一個認錯的態度,一場“家庭暴力”就可能上演了。

父母以為這樣孩子就會順從,可是教訓之后,表面上孩子屈服了,但是真能讓他記住這次教訓嗎?恐怕孩子記住的只是疼,卻不記得當初為什么被打了。警告和武力不是讓孩子改正錯誤的最佳方式。當孩子犯了錯誤后,父母一定要控制住心中的怒火,心平氣和地和孩子說,這樣才能讓孩子真正改掉壞習慣。

險了。如果后面趕上來的車離我的車太近,很可能就會撞著你的手和頭。所以我得把車停在路邊,等你把手和頭伸夠了我再開車?!痹捯魟偮?,男孩立即把頭和手都收了回來。

“媽媽(爸爸)想知道你想什么!”

引導孩子說出心里真正想說的話

媽媽,我不快樂。”當孩子有一天這樣對你說時,你可能會感到很吃驚,孩子每天不愁吃、不愁穿,除了學習就是玩兒,其他的什么都不用想,怎么會不快樂呢?我們可以一起聽一聽孩子的心聲:

爸爸媽媽總是吵架,聲音特別大,樣子也很可怕。吵完之后,他們沒有人理我,我只能在一邊呆呆地坐著,卻不知道能做些什么;我喜歡做的事情爸爸總是阻止我。就拿鋼琴來說,我想學,爸爸卻說彈鋼琴對考大學沒有幫助,強迫我報奧數輔導班;媽媽總是喜歡幫我做事,我做了的話,她還嫌棄我做得不好,就連今天早上的被子,她都嫌棄我疊得不夠方正;我和伙伴們比賽看誰能摸到氫氣球,媽媽卻好心地幫我們在氫氣球上拴了一根線。結果,拴了線的氫氣球一點也不好玩兒;當我傷心的時候,我會哭,但是爸爸卻說:“哭是沒出息的表現。”不僅如此,他還禁止我哭,如果哭的話,就懲罰我。

……很多父母都希望了解孩子的真實想法,和他無話不談。可是,我們要知道:

溫馨的家庭環境對孩子的成長至關重要;孩子只有做自己感興趣的事才會更快樂;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會讓孩子有成就感,凡事包辦只會讓孩子喪失了自由探索的樂趣;哭也是孩子釋放消極情緒的一種方式……很多時候父母都忽略了生活中的這些細節,也忘記了要聽一聽孩子的心里話。

其實,對于孩子來說,有人傾聽自己、關注自己,就是最大的安慰。

一位媽媽曾敘述自己和女兒的一段經歷:

一個悶熱的下午,我汗流浹背地騎著自行車接10歲的女兒回家。女兒坐在車后,向我敘述和同學鬧別扭的事。而此時我正因為其他一些事情心煩,毫無反應地聽著。漸漸地,女兒的聲音越來越小,便不愿意說了。

突然,女兒小聲說:“媽媽,我差點兒忘了,老師讓明天帶一盒水彩筆?!边@時,我不耐煩地說:“早干嘛去了?剛路過文具店不說話?!闭f完,不情愿地掉頭往回騎。頓時,女兒跳下車去,氣憤地說:“不買了?!闭f著,頭也不回地走著。

一進家門,我感到很奇怪,問:“怎么這么大脾氣?”女兒則眼淚汪汪地說:“媽媽,你知道嗎?我們小孩也很可憐。”頓時,我愣在那里,不知所措。

女兒哽咽著說:“你們大人心煩的時候,可以對我們小孩發火。可是,我們心煩的時候找誰發火呢?”

女兒的一番話讓我久久不能平息,這才意識到自己粗暴的態度已經傷害了孩子幼小的心靈。從此,我總是有意識地留出一段專屬于她的時間,傾聽她的心聲。漸漸地,我和女兒之間的感情變得越來越好了。

的確如那個女孩所說,大人生氣的時候可以拿孩子當出氣筒,那小孩不高興的時候,父母注意傾聽他的心聲了嗎?如果每一位父母都能多聽一聽孩子的心里話,相信親子間的代溝會越來越小,最終消失。

但一些父母抱怨,我很關心孩子,也注意和他聊天,為什么還是聽不到他的心里話呢?父母要仔細反思,當“孩子對自己訴說心里話時,自己的反應是怎樣的,有沒有置之不理?有沒有譏笑孩子的無知、批評他的不足、拒絕他的合理要求、責備他的錯誤?試想,如果孩子一講心里話就要抱著挨罵的準備,那么他還愿意向父母敞開心扉嗎?

可見,父母要想真正走進孩子的心靈世界,隨時掌握他的思想,必須學會分享他的快樂與憂愁,才能引導他朝著健康的方向發展。

在生活中,父母需要掌握哪些溝通的技巧,才能引導孩子說出心里話呢?

從某一個興趣點,打開孩子的話匣子。

父母要養成和孩子交流的好習慣,平時可以從一些輕松、隨意的話題入手,和孩子自然而然地交流。比如,孩子喜歡某項運動、籃球明星、雜志、電視節目,等等,父母可以從這些話題切入,傾聽他的快樂和心事。

在這個過程中,父母切忌擺出一副居高臨下、正襟危坐的架勢,以免給孩子造成心理壓力。當然,父母選擇的談話時機,最好是輕松、愉快的場合,不能選擇他情緒不穩定時強迫他和自己談心。

多給孩子一些交談的時間。

一些父母只知道讓孩子埋頭苦讀,認為和他互相交談是浪費時間,會影響他的學習。其實,這樣非常不利于父母與孩子間建立和諧的關系。

有一位媽媽不管平時多忙,都會在晚上睡覺前陪著孩子入睡,給他講故事,聽他訴說學校里的事兒,給他一個吻,和他道一聲“晚安”。這個媽媽的做法就值得父母借鑒。

掌握讀懂孩子“心里有話”的幾個信號。

當一個人有心事的時候,一定會在表情、動作上顯露出來,孩子也不例外,比如,哭泣、耍賴、不安、撒謊,等等。作為父母,一定要做一個有心人,從他的言行中讀出他的心聲。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东兴市| 阜平县| 吉林市| 车险| 大港区| 偃师市| 保山市| 景洪市| 民勤县| 赤水市| 息烽县| 南雄市| 临沂市| 五华县| 方城县| 萍乡市| 桦南县| 启东市| 承德市| 札达县| 泗阳县| 阿巴嘎旗| 汽车| 延长县| 青浦区| 靖州| 延津县| 平远县| 连平县| 宁国市| 杭锦旗| 通榆县| 延长县| 平遥县| 泽库县| 巨鹿县| 石阡县| 邯郸市| 郎溪县| 淄博市| 平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