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一個更加開放的中國,更需要和世界的溝通
- 詞語的鹽(吉狄馬加文集)
- 吉狄馬加
- 1665字
- 2021-05-08 10:19:22
在不知不覺間,《譯林》已經出版了一百期,這無疑是一件可喜可賀的事。作為一個外國文學的忠實讀者,我深知為了《譯林》的正常出版和發行,它的編者們所奉獻出的熱情和精力都是巨大的??梢赃@樣說,在很長一個階段,《譯林》與《世界文學》《外國文藝》《外國文學》等刊物一道,大力介紹和翻譯20世紀世界各民族文學,其貢獻和成績都是有目共睹并被廣大讀者所公認的。特別是《譯林》作為一本大型的翻譯刊物,多年來它都能及時地把一些既有暢銷書特點,又在藝術上具有某種創新和追求的長篇小說翻譯過來,真正地填補了翻譯界或者說創作界在這方面的一大空白。過去大家在這方面的認識是不足的,往往在閱讀中看重這些翻譯作品是否已經成為所謂的當代“經典”,衡量這些作品的標準常常也只有一種,那就是它在這個國家當代文學史上的地位。其實這種地位常常是具有不確定性的。就我們創作界而言,我們要感謝《譯林》,是因為它所提供的這些翻譯作品,極大地改變了我們對傳統意義上的文學,特別是小說的看法。這些作品同過去具有歐洲古典主義和批判現實主義風格的大師作品,已經有了很大的變化。它們的敘述方式、語言的現代感,乃至時間和空間在小說結構中的特殊作用,可以說都是全新的?!蹲g林》翻譯介紹的作品,大都有較為廣泛的讀者。或許說,這正是創作界和讀者最看好它的一點。“雅”和“俗”是相對而言的,常常在很多時候,雅和俗是很難分開的,它們之間的關系也是十分模糊的。其實《譯林》已經證明了一個事實,而這個事實對于創作界來說是極為重要的。它證明了現實生活的加快,必然會帶來欣賞習慣的變化,而作家所創作的作品,必須也只能適應這個變化,才能找到一個更為直接的通向讀者的途徑。在這里我所說的讀者,是一個數字更為龐大的讀者群,他們代表著的,是現實生活中公眾與文學的真正關系。我們不會忘記《譯林》給予我們的這些重要啟示,是它讓中國作家和中國讀者,看到了文學在這個世界所發生的最新而最富有創造性的變化。
對于中國這樣一個正在發展和變革中的古老國家,有什么比提供新的人文財富和思想資源還重要呢?《譯林》是開放的中國面向世界的一個窗口。從創刊之日起,它就以一種開放的姿態和胸懷,去迎接那八面的來風?!蹲g林》的定位是準確的,在這個多元文化并存的世界,一個開放并且有自信心的民族,應該在繼承自己民族優秀文化的基礎上,大膽汲取優秀的外來文化和世界文明的一切成果,從而使我們中華民族真正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這里,我想借此機會談一談文學交流和文化保護的問題。文化保護和文化安全,是當今世界各國文化界和不少國家的文化精英們經常討論的一個熱門話題。因為世界經濟一體化的大趨勢,加之信息革命的全球化,已經讓不少的人擔心,不同民族不同特質的文化的差異性,將會變得越來越小,從而最終失去一個民族在其文化上的特性。我歷來認為,文化的多樣性是這個世界的客觀存在,人類的一切文明成果,也是因為有了這種民族和文化的多樣性,千百年來才這樣生生不息,永不枯竭。應該說,每一個民族的文化都是對這個世界文化多樣性的豐富和補充,每一個民族都對人類文明的進程做出過自己的貢獻。從這個意義上講,對生活在這個星球上的任何一個民族,無論她的人數是多還是少,無論她生活在哪一個地域,我們對她們的敬意都是相同的。在中國加入了WTO(世界貿易組織)之后,文化保護和文化安全的確是一個十分重要的問題,對此我們一定要有清醒的認識。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是我們肩負的神圣職責,在世界文化的多樣性格局中,中華文化有著不可替代的特殊價值和重要作用。但是在今天這樣一個政治、經濟和文化競爭都日益激烈的時代,我們更應該處理好繼承自己優秀的民族文化和借鑒外來優秀文化的關系。在中國歷史上,國家處于興盛和繁榮的時期,往往是和打破閉關自守、對外開放聯系在一起的。我相信,面對今天的世界和這個世界上多元并存的各民族文學,《譯林》將會繼續找準自己的位置,通過更加艱苦并卓有成效的努力,把更多更好的外國優秀文學作品翻譯介紹到中國來。祝愿《譯林》在新的世紀,為一個更加開放的中國,做出自己新的更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