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4章 碑賦作品

這一單元的作品是繼承和仿照古文中賦、記、銘的體例。賦,學其鋪排、抒情;記,學其簡約記事;銘,學其理性的提煉。因為賦、記、銘大都精煉、短小宜做碑文,現(xiàn)在又常統(tǒng)稱為碑賦體。如本組文字中的《廣安真理寶鼎記》、《西柏坡賦》、《周總理手植臘梅賦》等都已刻碑立在當?shù)亍V袑W生多讀、背誦并能學寫一點這類的文字,借此對字、詞、句進行嚴格的訓練,你的作文就會更加凝練、深刻而富有理性。

壺口瀑布記

凡世間能容、能藏、能變之物唯有水。其亦硬亦軟,或傲或嗔,載舟覆舟,潤物毀物,全在一瞬之間。時桃花流水而陰柔,又裂岸拍天而狂放。凡河川能伸能屈,能收能藏,唯我黃河。其高峽為鏡,平原飄帶,奔川浸谷,挾雷裹電,即因時勢而變。時滔天接地而狂呼,又擁地抱天而低言。

我曾徘徊于黃河上游的劉家峽水庫,驚異于她如泊如鏡的沉靜;曾生活于河套平原,陶醉于她如虹如帶的飄逸;也曾上溯龍門,感奮于她如獅如虎的豪壯。但當我沿河上下求索而見壺口時,便如癡如狂。

壺口在山西吉縣境內,是黃河上唯一的瀑布。因狀如壺口而得名。水流至此急沖溝下,人觀瀑布由上俯下,只見煙水迷漫,船行至此得拖出河岸,繞過壺口。即古書上所謂“河里冒煙,旱地行船”。原來黃河在這里,先因山逼而勢急,后依灘瀉而狂放,排山倒海,萬馬奔騰,喧聲蔽天。卻正當她得意揚眉之時,突以數(shù)里之闊跌入百尺之峽,如水入壺,騰蕩急旋。于是飛沫起虹,濺珠落盤,成瀑成湫,如掛如簾。裂堅石而炸雷,飛輕霧而吐煙。虎吼震川,隆隆千里,龍騰攪谷,巍巍地顫。波起濤落,切層巖如豆腐,照徐霞客所記,三百年來竟剜石開溝上剁三百余米;激流飛湍,銼頑石如木鐵,據(jù)民間所言,有黑豬落水,眨眼之間,退毫拔毛,竟成雪白之豚。黃河于斯,聚九天雷霆,凝江海之威,水借裂石之力,轟然辟開大道坦途;沙借波旋之勢,細細磨出深溝淺穴。放眼兩岸,鬼斧神工,腳下這數(shù)里之闊的磐石,經(jīng)黃河濤頭這么輕輕一鉆一旋,就路從地下出,水從天上來。她順勢一躍,排山推岳,挾一川豪情,裹兩岸清風,瀟灑而去,又再現(xiàn)她的沉靜,她的溫柔,她的悲壯,她的大度。去路千里緩緩入海。

嗚呼,蘊偉力而靜持,遇強阻而必摧,繞山岳而順柔,坦蕩蕩而存天地。美哉,壯哉,我的黃河!

廣安真理寶鼎記

2004年是鄧小平百周年誕辰。家鄉(xiāng)廣安有感于小平于國功大,于民恩深,遂略修舊居,以供憑吊。又新鑄寶鼎,是為紀念。鼎為青銅所鑄,傳統(tǒng)式樣,圓形、三足,周身飾以夔龍、扉棱之圖,高10米,重41.8噸。莊若蒼巖,穩(wěn)如泰山,立于渠江之畔,城東高岸之地,仰對青天,俯視大江。

想當年,正當五四潮起,馬列初興,時代變革,風起云涌,16歲的鄧小平胸懷尋求真理之大志,肩負救國救民的理想,就是從現(xiàn)寶鼎腳下的渡口出發(fā),毅然告別家鄉(xiāng),買舟東下,經(jīng)渠江,入嘉陵,假長江,東出太平洋,漂泊月余抵達法國,勤工儉學求教于異邦,又轉而東行,研習馬列取經(jīng)于蘇俄。后應召回國,先受命南下領導百色起義;又東赴江西,追隨毛澤東創(chuàng)建紅色政權;之后北上長征,立馬太行,逐鹿中原,決勝淮海,揮師渡江,問鼎金陵,直至橫掃西南,底定江山,功莫大焉。遇“文革”罹難,再困于江西。后得復出,綿里藏針,勇斗四兇;舉重若輕,收拾殘局。高舉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大旗,率領全國人民開始了改革開放的新長征。從此黨綱重振,國運再興,河山生輝,百姓安康。神州上下,舉國同贊:翻身不忘毛主席,致富感謝鄧小平。

向來鑄鼎如同立碑,是為醒世記事;銘文勝于碑文,更求標高證遠。廣安真理寶鼎是為紀念鄧小平自16歲起投身社會尋求真理,特別是他后期總結“文革”教訓,堅持真理標準,開創(chuàng)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鼎正面之銘為“解放思想”,背面之銘為“實事求是”,座基刻著小平的另一句名言“發(fā)展才是硬道理”。而面江之整壁石墻則書有小平南方談話全文。古人云,一言九鼎。小平這幾句話興邦定國,安土樂民;其理灼灼,其效隆隆。鑄之于鼎,足可前證國史,后啟來人。

寶鼎之下,渠江滾滾,千船競發(fā),波起潮涌。想風流人物,時勢英雄,自古力挽狂瀾,中興大業(yè),能有幾人?中國共產(chǎn)黨自1921年創(chuàng)立,為人民幸福,為民族昌盛,奮斗犧牲凡28年。然建國之后路更長,行更難。試承包、變體制,走走停停幾回摸索;“躍進”潮、“文革”浪,起起落落多少風云。其間探求殊多,爭論殊多,教訓殊多。更一度思想僵化,如履薄冰。是小平1978年領導了真理標準大討論,披沙見金,撥亂反正;1992年又巡視南方,再破陳規(guī),急促發(fā)展。從此敞開國門看世界,大膽改革走市場。我古老中華重又跟上時代步伐,崛起于民族之林。

寶鼎之側,巷陌深深。故里情懷,桑綠荷紅。千窗洞開憶往事,石板小路尋舊影。樹高千丈不離土,偉人永在百姓中。想古往今來,有多少人物,起于壟畝,敗于廟堂。唯共產(chǎn)黨人,種子土地,永讓于民。鄧小平說:“我是中國人民的兒子。”其言何真,其情何深。“文革”后復出,小平已年屆七十,他說,我還能工作二十年,不是做官,是要干事。他別無所求,說只要國家發(fā)展了,我當一個富裕國家的公民就行。其先憂后樂何等胸襟!古人有云,半部《論語》治天下。“白貓黑貓”,小平只用一句民間俗語就笑談真理,運轉乾坤。他真正是想亦百姓,做亦百姓,言亦百姓。百姓何能忘小平?曾記否,三落三起民心在,“小平您好”動京城。今日,鼎下渠江流日夜,故里年年柳色新。

大哉寶鼎,真理之鼎。未知世界,艱難探尋。長夜早起,哲人先行。讀銘思理,不忘小平。

大哉寶鼎,偉人之魂。巍巍山岳,濤濤江聲。華夏大地,故里春風。依鼎懷人,難忘小平。

大哉寶鼎,萬民之情。鼎之沉沉,民心所凝。天地不老,歲月留痕。人民兒子,永遠小平。

嘉興南湖紅船之銘

紅船者,嘉興南湖上一普通小船,為當年中共一大會場。以一條小船而造就大黨八千萬,呑吐歲月九十年,古今中外唯此一船。

紅船為建黨之證,本該尊為文物,儲于廟堂;受專人之呵護,享國寶之典藏。然櫛風沐雨,置于湖畔,廣接游人,敞對青天,是別有深意,寄情悠長。

船之名紅,不在其色而在其意,借物言志,別有期盼。當年長夜如磐,紅燭此處破黑暗,更燃火炬上井岡。從此,紅色象征革命、象征進步,代表民心、代表希望。今革命雖已成功,然興邦還不敢輕言,社會主義最少還要一百年。風帆正舉,飛舟破浪,紅色精神,更待發(fā)揚。

船置水上,是為不忘古訓:水可載舟,亦可翻船。今登舟望湖,嘆煙波之浩渺;撫舷臨風,見遠山之蒼茫。想千帆齊發(fā),金戈鐵馬曾渡江;如履薄冰,船大掉頭改革難。建黨如同造船,聚中堅而精誠,已屬不易;治國又如遠航,得民心而永葆,更是艱難。九十年,幾多勝利,幾多憂傷,善待吾民,謹行吾船。

船泊湖心島旁,風雨樓前,是為居安思危,遠矚高瞻。南湖雖小,映照古今,不讓八百里洞庭;小船如葦,一箭光陰,射穿兩千年畫卷。賈誼過秦、魏征諫唐,毛澤東延安窯洞答客問,如數(shù)家珍說民主;陳勝揭竿、天朝末路,五領袖西柏坡下去趕考,相約不做李闖王。小舟一葉,窗明幾凈,仰望樓頭,細思默想。

嗚呼,樹高有根,水長有源。今黨擁眾十數(shù)億,國有版圖九百萬,不敢忘我九尺小船。于是泊于南湖,永存嘉興,年年拜祭,歲歲觀瞻。不忘宗旨,更寫新篇。唯愿事業(yè)皇皇,國泰民安。

西柏坡賦

西柏坡乃冀中一普通山村。然其聲沸海內,名傳八方;瞻者益眾,研者益廣。天降大任,托國運于僻壤;小村何幸,成歷史之拐點。

1948年春,中國北方大地正寒凝將消,陽氣初升,國共兩黨還勝負未分。時毛澤東方戰(zhàn)罷陜北,過黃河,進太行,一路西來;劉少奇正經(jīng)略華北,鬧土改,分田地,發(fā)動群眾。中央五大書記,自一年前延安分手,重又際會于此,設立中國革命之最后一個農(nóng)村指揮部,將要奪取大城市,問鼎北平。

是時也,日寇甫敗,蔣介石心氣正盛,仍欲圓“剿匪”舊夢。于是設指揮部于南京,乃六朝古都,紙醉金迷之城。共產(chǎn)黨則選定這個山溝,窮鄉(xiāng)僻壤,無名無姓之村。當是時,勢雖必勝,黨卻還窮。戰(zhàn)事緊,參謀竟無標圖之筆,而以紅藍毛線推盤演兵;文電急,領袖苦無辦公之所,只就炕桌馬燈草擬電文。借得民房一室三桌,是為情報、作戰(zhàn)、資料三部;假小院石碾一盤,以供毛、周、朱選將、發(fā)令、點兵。雖軍情火急,院門吱呀,不廢房東荷鋤歸;指揮若定,讀罷戰(zhàn)報,還聽窗外磨面聲。談笑間,一戰(zhàn)而取遼沈,二戰(zhàn)而收淮海,三戰(zhàn)而下平津。全國解放,大局已定。

當此乾坤逆轉,將開國定都之時,中共高層卻格外之冷靜。一間大伙房里正在開黨的中央全會,靜悄悄,審時度勢,析未來;言切切,防微杜漸,議黨風。斯是陋室,無彩旗之張掛,無水茶之遞送;甚而上無主席臺之擺設,下無出席者之席尊。主持者唯一把舊籐椅,代表席即老鄉(xiāng)家的幾十個小柴凳。通過的決議卻是不祝壽、不敬酒、不命名。務必艱苦樸素,務必謙虛謹慎。其心之誠,直叫拒者降、望者歸,大江南北,傳檄而定;其風之嚴,令貪者收、賄者斂,軍政上下,兩袖清風。孟子言,先賢而后王;哲人曰:先憂而后樂;共產(chǎn)黨人,未曾掌權,先受戒驕之洗禮;五大領袖,進京之前,相約不做李自成。

中國革命乃土地革命,政權之爭實民心之爭。仰觀自陳勝吳廣至太平天國,起起滅滅,熱血空灑黃土舊,悲歌唱罷王朝新。只有共產(chǎn)黨,地契舊約照天燒,徹底解放工與農(nóng)。黨無已利,人無私心,決心走出人亡政息周期率;言也為民,行也為民,載舟覆舟如履薄冰。西柏坡,一塊豐碑,一面銅鏡,一聲警鐘;二中全會,兩個務必,兩個預言,再三提醒。自古成由艱辛敗由奢,謙則受益滿招損。正西風烈,柏松翠,坡草青,精神在,長久存。

周總理手植臘梅賦

中國人愛松、愛菊、愛竹、愛蘭,而愛梅尤甚。松耐寒而無花,竹青翠而無香,菊經(jīng)霜而不受雪,蘭多香而少堅。唯梅有色有味,經(jīng)霜耐寒,壽比松柏,香勝幽蘭。而梅中之極品猶數(shù)臘梅。

淮安周恩來少年讀書處有其手植臘梅一株,現(xiàn)已愈百年,枝葉滿院,高比屋肩。其一樹六股,遒勁曲折,上下翻飛,如繩纏龍盤。每當盛夏之時,枝探墻外,四壁難禁勃勃生機;濃陰覆地,滿院都是盈盈之情。晨風輕搖,碧葉向天奏有聲之曲;皓月初上,疏影在墻寫無聲之詩。而當寒凝大地,北風過野,雪蓋高原,這青瓦老宅中臘梅怒放,忽如一座金山橫空出世,燦若朝陽,滿樹黃花無一絲雜色,方圓數(shù)里,暗香浮動,蕩氣回腸。此總理手植臘梅之大觀也。

總理在時,此臘梅靜生默長,人們亦不覺有奇。墻外風雨墻內樹,落葉飄飄送華年。花開花落,無論冬夏短長。然自1976年總理大去,舉國同悲,萬家悼傷,懷念之情與日俱長。雖開國總理,這960萬平方公里之國土竟無一碑之立、一石之安,魂之所系不知何方,祭之所向一片空茫。今年是總理誕辰115年,念神州大地,有何物曾與總理同生同長,卻仍在生命綻放;又有何物經(jīng)總理手澤,卻依然長此留香。唯此手植臘梅,玉樹臨風,山高水長!于是仰樹懷人,對梅神傷,游人如織,默念忠良。念總理當代宰相,官居一品,卻黨而不私,官而不顯,勞而無怨;念總理德高一品,卻生而無后,死不留灰,去不留言。噫,大道無形,大德無聲。其大智、大勇、大德、大才、大貌,齊化作這株一品古梅遺愛在人間。君不見這臘梅鐵桿銅枝,曲節(jié)回環(huán),傷痕斑斑,曾經(jīng)多少辛酸仍挺身向天;君不見這故居青磚小院,每當大雪漫天,上下皆白,一梅出墻香清益遠。

嗚呼,人去梅開,總理歸來。葉落歸根,香飄江淮。民族之魂,國之一脈。大無大有,周公恩來。

主站蜘蛛池模板: 西吉县| 甘肃省| 噶尔县| 普安县| 青龙| 灵宝市| 抚远县| 昆山市| 湖南省| 徐闻县| 赤壁市| 南江县| 岑巩县| 吉首市| 万安县| 曲沃县| 萨嘎县| 会昌县| 晋中市| 铜川市| 叙永县| 雷州市| 桂阳县| 巩留县| 镇平县| 孟村| 临泉县| 漾濞| 仙游县| 青海省| 新郑市| 丰原市| 新余市| 九寨沟县| 旌德县| 田东县| 乳源| 永兴县| 岐山县| 石嘴山市| 灵丘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