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VS復利:魔鬼VS天使
那么,市場中介成本的影響到底有多大呢?太大了!實際上,很長時間以來,股票型基金經理的收益率一直落后于市場平均收益率,而居高不下的成本則是其中的決定性因素。既然如此,為什么不另謀他策呢?總體上看,這些基金經理都是聰明絕頂、接受過高等教育、知識淵博而又忠誠可信的人。但是,他們不得不相互競爭。有買家就一定要有賣家。實際上,他們給投資者帶來了一筆被稱作交易成本的損失,而這筆損失的受益人,則是巴菲特在本書第1章里所說的“幫客”。
投資者極少會關注到投資成本問題。尤其是以下三個方面,更促使他們低估這些成本的重要性:
(1)很多此類成本是藏而不露的組合的,比如交易成本、前期銷售額變化帶來的未確認影響以及已實現收益承擔的稅收。
(2)股票市場的收益率一直保持較高水平。在整個80和90年代,股票市場的平均年收益率達到17.5%,而基金也取得了15%回報率的不凡業績,但這樣的水平顯然是不夠的。
(3)投資者在關注短期收益的同時,卻忽視了交易成本在整個投資期內產生的流出效應。
也許舉個例子更能說明問題。假設股票市場在半個世紀內的年均總收益率為8%。誠然,時間有點太長了,不過,相比于目前65年~70年的投資壽命期而言,并不算長:如果一個投資者在22歲時參加工作,并立即進行投資,然后一直工作到65歲時退休;此后,在20年或是更長時間的晚年生活中繼續進行投資。之后,我們再假設,共同基金的年成本一直維持目前不低于2.5%的水平。于是,最終的投資結果是:共同基金的年均回報率就剩下5.5%了。
10 000美元增加到469 000美元……還是145 500美元。那323 600美元哪去了呢?
按照這些假設,我們看一下10 000美元在50年后能賺到多少錢(圖4-1)。根據股票市場最簡單的投資計算公式,這筆投資將會增值到469 000美元,這就是復利收益在投資期內產生的魔力。圖中的收益率曲線表明,在開始的時候,5.5%的年均收益率似乎與股市的整體收益率完全趨同。之后,兩條曲線開始逐漸分離,最終,兩者幾乎變得風馬牛不相及。到投資期結束的時候,共同基金的累計價值只有145 500美元,居然比市場的累計回報值足足少了323 600美元。

圖4-1 復利收益的神奇魔力與復利成本的橫行肆虐:10 000美元初始投資在50年內的增長趨勢
在投資領域,時間不僅不能治愈創傷,反而只能在你的傷口上撒鹽。如果僅僅考慮收益回報的話,時間當然是我們的朋友。但是一旦考慮到成本,時間就變成了你的敵人。如果我們看一下這10 000美元投資的價值是如何被時間所吞噬的,這一點就更顯得令人觸目驚心了(圖4-2)。到第一年年底,你的資本僅消失了2%左右(理論價值為10 800美元,實際價值為10 550美元)。10年之后消失了21%(理論價值為21 600美元,實際價值為17 100美元)。30年之后,這個數字就變成了50%(理論價值為100 600美元,實際價值為49 800美元)。到投資期結束的時候,在你通過持有市場組合所積累起來的財富中,將近70%的份額被成本所侵吞。

圖4-2 復利成本的橫行肆虐:落后市場2.5%所帶來的長期影響占市場累積收益的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