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班路上的溝通進修課
- (美)莎麗·哈莉
- 1011字
- 2021-05-11 10:56:35
第1章
坦率,直達人心的最短路徑
你在會上熱血沸騰地布置下階段的工作,總有些當事人不以為然,在桌子下面偷偷玩手機,怎么辦?
別人給你的評論是一面鏡子,如何坦然照出真實的自己?
與人交談一次,往往比多年閉門勞作更能啟發心智。思想必定是在與人交往中產生,而在孤獨中進行加工和表達。
——世界級大文豪 列夫·托爾斯泰
你買這本書是不是為了找到一些技巧:如何告訴上司他很愚蠢而又能全身而退?如何應付那些以工作之名走到你的辦公桌前,交代工作30分鐘之后,還在你跟前絮叨私生活的“粘人的家伙”?這本書的后半部分,可以滿足你的需要。
市面上有很多傳授反饋技巧的書:《非常對話》(Fierce Conversations)、《高難度對話》(Difficult Conversations)、《關鍵對話》(Crucial Conversations)和《如何與難相處的人打交道》(Dealing with Difficult people)等。很多人讀過這些書,也參加過類似培訓,學習如何應對高難度對話,解決沖突,但實踐效果始終不理想。當他人令自己抓狂時,大多數人仍然會選擇沉默。因為僅僅學習技巧還遠遠不夠。你可能也知道自己應該說什么,但就是說不出口。你可能覺得沒有人告訴你可以這樣做,未經許可說真話是一種冒險,相反沉默是唯一合理的選擇。
與人交往時,你缺少的是一份協定。買車或租房時,你肯定會要求訂立合同。建立人際關系時你卻從來不提這樣的要求。
你是不是從來沒想過制定這樣一份協定,闡明你與同事、客戶之間的相處之道?你是不是從來都沒聽說過這樣一種協定?這就是你為什么需要讀這本書。
不管你如何一廂情愿,別人也不會按照你的方式行事。我們一直認為一些原則理所當然,比如“相約見面不遲到”“一起吃飯實行AA制”“如有變動,提前告知”等。于是,我們猜測他人也會這樣行事,所以沒有把期望告訴他人,因為我們覺得這根本無需贅言。
這就好比你從未要求管理某個項目,但一旦它真的沒有被安排給你,你又會覺得很失望。你希望在生日那天收到一個New iPad,但你從來沒有告訴任何人,而當朋友們送你一些你不喜歡的裝飾性圖書時,你卻又莫名惱怒。
你:“他怎么可能不知道我想要一個New iPad?”
理性的聲音:“因為你從來沒有告訴他。”
你:“但我不用告訴他,他本來就應該知道。”
理性的聲音:“期望別人猜中你的心思,這簡直是無理取鬧。不如將你想要的生日禮物列出一個清單,然后問問將要送給你禮物的人是否需要這份清單。他們很可能覺得如釋重負,你下次也可能真的收到自己想要的禮物。”
這個想法聽上去有點兒瘋狂,但試想一下,如果在每種關系建立之初,都制定一個協定,闡明彼此的相處之道,結果會怎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