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三、家長陪伴的相關研究

在20世紀初期,眾多研究者就開始關注家長陪伴這個領域。學者們普遍認為從孩子出生起,家長陪伴就很重要,家長的陪伴行為對孩子的健康成長有著重要的影響力。但目前為止,國內外還較少形成關于家長陪伴的專有理論和測量工具,有關家長陪伴的內容主要是在家長參與、父母教養(yǎng)方式等領域中。

1.家長參與

家長參與的概念來源于美國,目前還沒有統(tǒng)一的操作定義。關于家長參與的研究,有一些研究者側重于研究家庭方面,而另一些研究者則側重于研究學校方面。

歸納國內現(xiàn)有的家長參與的研究,可以分為以下3個維度。親子溝通:詢問孩子在學校發(fā)生的事情并與其討論、了解孩子喜歡的學校活動、和孩子討論學習計劃、幫助孩子制訂學習目標等。家庭督導:監(jiān)督孩子按時完成作業(yè),控制孩子看電視或玩游戲的時間等。家長期望:安排孩子報課外輔導班或興趣班,對孩子的學習成績提出要求等。通過這3個維度,我們很容易看出,即使有家長參與,家長也是側重于在孩子學習方面進行陪伴,家長很少陪孩子進行娛樂活動。

國外的研究者對家長參與進行了很多方面的研究。美國提倡“家長參與”以教育孩子,進而得出結論:無論家庭經(jīng)濟情況好壞、家長受教育程度的高低、孩子所處的年齡階段的大小,家長的參與過程都會對孩子的成長(包括學習、職業(yè)生涯)產(chǎn)生較大的影響。

愛普斯坦認為,家長參與共分為6種類型:養(yǎng)育、交流、家庭學習、志愿活動、決策、與學校及社團的合作,其中前3種發(fā)生在家庭環(huán)境中,后3種發(fā)生在學校環(huán)境中。


養(yǎng)育:指父母為孩子提供基本的物質、安全和健康保障,教育孩子走向成熟。

交流:指父母和學校以打電話或召開家長會的方式圍繞學校教育和孩子的發(fā)展情況所進行的溝通。

家庭學習:指學習陪伴,家長指導孩子完成作業(yè),幫助孩子制訂學習計劃等。

志愿活動:指父母根據(jù)學校需求和自身特長作為志愿者參與到學校的活動中,從而為教師以及學生提供幫助。

決策:指父母作為代表參與學校的重大決策活動,為學校方法政策的制定提供建議。

與學校及社團的合作:指父母整合利用社區(qū)資源,促進學校方案的實施及學生的發(fā)展。馮麗.父母陪伴與小學生自我意識和學業(yè)成績的關系[D].曲阜:曲阜師范大學,2011.


眾多研究者發(fā)現(xiàn),家長參與的影響因素可分為家庭因素、學校因素和兒童因素。

家庭因素方面:家長參與和父母受教育水平、家庭經(jīng)濟收入、父母的角色信念、父母的職業(yè)特點都有關系。關于受教育程度,父母的受教育水平越高,對孩子的陪伴就越重視,其參與水平也就越高金芳,郝爽.3-6歲幼兒參與家庭活動狀況及與家長陪伴的關系[J].陜西學前師范學院學報,2018, 34(7);9-13.;關于家庭經(jīng)濟收入方面,家庭收入水平越高的家庭,父母的參與水平和孩子的學業(yè)成就也就越高 HICKMAN C.W. High school parent involvement: Relationships with achievement, grade level, SES, and gender[J]. Journal of Research & Development in Education, 1995, 28(3):125-134.;關于父母職業(yè)方面,通常情況下,家長工作越忙,時間和精力越缺乏,陪伴孩子的可能性也會越小。有調查發(fā)現(xiàn),農(nóng)民和公司職員或管理者對孩子的陪伴較少。梁建芬.小學生家長陪伴行為研究[D].長沙:湖南大學,2017.

學校因素方面:學校的規(guī)模、內在的文化氛圍、學校的管理者與教師的態(tài)度和行為等因素都會影響父母的參與水平。

兒童因素方面:孩子的年齡和性別會影響父母的參與水平。有研究發(fā)現(xiàn),父親的學習陪伴隨著孩子年級升高有下降的趨勢,而母親的學習陪伴則沒有明顯的變化。

2.父母教養(yǎng)方式

父母教養(yǎng)方式是指父母在教育、培養(yǎng)孩子的過程中所呈現(xiàn)出的一種行為傾向。教養(yǎng)方式是父母教育觀念和教育行為的集中體現(xiàn)。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父母教養(yǎng)孩子對孩子多方面的發(fā)展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教養(yǎng)方式一直是心理學界、教育學界關注的重要課題。

目前,對教養(yǎng)方式的研究主要從兩方面入手:一是從父母教養(yǎng)行為入手,探討某一行為維度的具體教養(yǎng)方式;二是將父母的教養(yǎng)方式進行模式化、類型化。劉文婧,許志星,鄒泓.父母教養(yǎng)方式對青少年社會適應的影響:人格類型的調節(jié)作用[J].心理發(fā)展與教育,2012, 28(6):625-633.

針對具體教養(yǎng)行為的研究,美國心理學家西蒙茲提出父母教養(yǎng)方式的兩大維度是接受—拒絕,支配—服從。SEARS R.R, MACCOBY E.E, LEVIN H. Patterns of child rearing.[J]. American Journal of Psychology, 1957, 73(4):166.


在接受—拒絕維度中,如果父母拒絕孩子,則孩子會表現(xiàn)出冷漠、不穩(wěn)定的情緒;如果父母接受孩子,則孩子傾向于情緒穩(wěn)定、興趣廣泛等。此維度反映的是親子間的情感關系。

在支配—服從維度中,習慣被父母支配的孩子更加自卑,會表現(xiàn)出被動、服從、焦慮等;而讓父母順從自己的孩子,則獨立性更多,且傾向于有較強的攻擊性,此維度反映的是父母對孩子的控制。徐慧,張建新,張梅玲.家庭教養(yǎng)方式對兒童社會化發(fā)展影響的研究綜述[J].心理科學,2008, 31(4):940-942.


針對父母教養(yǎng)方式模式化的研究,美國心理學家鮑姆林特通過管束、成熟要求、親子溝通和養(yǎng)育4個方面來評定父母的教養(yǎng)方式,她將父母的教養(yǎng)方式分為寬容型、專制型和權威型3種類型。BAUMRIND D. Current Patterns of Parental Authority[J].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1971, 4(1p2).


寬容型父母很少向孩子提要求,他們給孩子最大的行動自由,尊重孩子的選擇,但在孩子需要幫助時,他們也愿意幫助孩子。

專制型父母要求孩子完全聽從自己的意見,孩子的所有行為都受到保護和監(jiān)督,他們希望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因此,相對來說,他們與孩子之間的溝通是不好的,他們對孩子往往有一種“恨鐵不成鋼”的態(tài)度。

權威型父母認為自己在孩子心中應該有權威,但這種權威不是獨立存在的,而是來源于父母對孩子的尊重與理解,以及父母對孩子提供的有效幫助。權威型父母對孩子要求很高,但同時也有很高的接受性,如權威型父母提出一個要求,孩子不愿接受且有自己合理的理由,在這種情況下,權威型家長會改變自己的要求。


有學者將鮑姆林特的理論進一步擴展,他們根據(jù)父母對兒童的要求性(如控制、監(jiān)督、要求)和對兒童的反應性(如關懷、參與、接受)的水平,將寬容類型進一步分為忽視型和溺愛型,由此形成了專制型、權威型、忽視型、溺愛型4種教養(yǎng)方式。忽視型家長對孩子的接受性、反應性都很低,即對孩子沒有要求、沒有監(jiān)督、沒有關愛,有時甚至對孩子漠不關心;溺愛型家長對孩子有較高的反應性,但要求性很低,即關愛孩子,但對孩子的要求和監(jiān)督很弱。MACCOBY E.E , MARTIN J.A, Socialization in the context of the family: parent-child interaction[J]. Handbook of child psychology: formerly Carmichael's Manual of child psychology / Paul H. Mussen, editor, 1983.

主站蜘蛛池模板: 饶阳县| 营山县| 霍林郭勒市| 姜堰市| 泽普县| 天长市| 双牌县| 吉隆县| 蒲城县| 南投县| 莆田市| 云和县| 烟台市| 磐石市| 重庆市| 广安市| 泸西县| 宜城市| 吉水县| 偏关县| 个旧市| 舞钢市| 抚州市| 囊谦县| 嘉鱼县| 措美县| 天气| 天门市| 白沙| 资阳市| 宁晋县| 慈利县| 腾冲县| 杭锦后旗| 德庆县| 阿合奇县| 镇江市| 天门市| 叙永县| 大石桥市| 吉林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