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會心理服務走基層實踐與調研紀實
- 韋志中
- 923字
- 2021-09-10 17:22:18
困境形成的原因
社會組織變成幾個人主導的局面,是由很多因素造成的。
一是社會組織的成員奉獻精神都不強。如果人人都為組織做一點事,會員都具有風險精神,社會組織就發展起來了。
二是公眾對公益的認知水平不夠。我們知道,社會組織一般的經費來源是組織的會費,但是大部分的社會組織是沒有經營的,準確地說是入不敷出經營不下去的。這是因為社會大眾對這種公益性的社會組織不了解。
公益組織雖是非營利性的,但是并不是說不可以賺錢。其實公益組織可以與商業機構一樣的盈利,但這部分的盈利不是商業利益,而是公共利益。比如我在阜陽市心理學會開一個培訓班,每個人收3000塊錢,招了30個學生,這個錢除了正常開支之外,都放在了阜陽市心理學會的公賬上,作為心理學會的正常運營資金,這不就不用捐錢了嗎?不光不用捐錢,而且還有錢了,如果資金充足,我們還可以去做知識普及,培訓很多志愿者去做服務。這個盈利的錢雖然不會當作紅利分發出去,但是可以為專職的工作人員提供工資開銷。另外,組織的運營需要資金的地方很多,沒有資金支持,沒有哪個組織可以支撐下去的。只是有些老百姓的認知有偏差。
就拿阜陽市心理學會來說吧,我創辦這個學會主要是源于阜陽的一批心理學愛好者到廣州參加了我的課程,覺得很不錯,就想邀請我回去,為家鄉多做點貢獻,跟他們一起推動阜陽的心理學發展。我同意了,就和他們一起策劃成立阜陽市心理學會。他們要求我當會長,做學術帶頭人,但我不做法人,也不投資,注冊資金他們出,以后賺了虧了都和我沒關系,我的身份就是學者,是個專業的老師。可是在注冊學會的時候,由于我是第一發起人,大家都推舉我做會長,他人不具備做法人的條件,于是我就成了法人。
由于我還在經營網校,阜陽也有網校的教學點,我就在學會搞了個教學點,這樣學會通過招生就有了一些收入。但在這個過程中,學會的個別同志產生了不同的聲音,學會其他工作人員的工作也受到了影響,我為了照顧大家的感受,就把學會跟網校合作的業務給停掉了。
可學會很快就沒錢了,總不能讓學會運轉不下去吧,于是我就拿出來10萬元作為學會的經費,我堅決不允許我們的學會淪為“僵尸”學會。幸好這一波學會的發起人都是真心愿意為社會服務的,雖然受了點委屈,付出了很大精力,但大家依然熱情高漲地在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