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三節(jié) 發(fā)揮兒童情緒的功能

情緒是經(jīng)過長期的進化,逐漸完善和發(fā)展到現(xiàn)在服務于全人類的反應。在人類漫長的進化過程中,情緒也在不斷地發(fā)展,心理學家發(fā)現(xiàn),嬰兒到成人的成長過程實際上展現(xiàn)了人類情緒進化的社會化過程。2015年,美國上映了動畫片《頭腦特工隊》,將大腦中的基本情緒具象化,將大腦的工作過程和兒童的種種行為設定為由這些情緒在操作著。快樂負責掌控主人公的開心,大部分的時間都是由她來掌控孩子的大腦,隨著她離開控制中心,主人公陷入了消極的情緒中;憤怒的任務是為主人公爭取權益,爸爸說不吃西蘭花就沒有小點心,憤怒就會出場,表達反抗;恐懼關注主人公的安全,他覺得生活中處處都是危險,需要時刻留意,在主人公玩游戲的時候,看到面前出現(xiàn)一根電線,恐懼立即主控,讓主人公小心翼翼地邁過去;厭惡負責主人公的謹慎,現(xiàn)在和曾經(jīng)的事物,她都很挑剔,當主人公來到新的班級,厭惡會操控主人公在結交新伙伴的時候多一些考慮;悲傷在動畫片中一直無精打采,只會讓主人公陷入哭泣,在動畫片的開始,大家都希望她能盡量遠離控制中心,甚至畫了一個圈讓她停在原地,但是當悲傷離開后,主人公的憤怒、厭惡、恐懼都無法幫助她表達出自己的真實感受,反而更加難以適應環(huán)境。最后,幾個基本情緒攜手讓主人公成功適應了新的環(huán)境。隨著主人公的長大,他們的操作臺也變得更加復雜。父母其實可以通過這部影片在一定程度上理解大腦的工作機制,理解情緒的功能。其實情緒的功能并不是單指某種情緒發(fā)揮的作用,而是所有的情緒統(tǒng)一發(fā)揮的作用。具體來說,情緒有適應功能、動機功能、組織功能和社會功能。

情緒的適應功能在嬰兒出生的時候就開始了,嬰兒需要成人的哺育和照顧才能生存下來。可以說嬰兒時期他們是被動的,但是每個父母都有這樣一個共識:從孩子出生的一刻起,他們就失去了自己,在孩子面前永遠被動,尤其在嬰兒時期,父母的睡眠、休息、工作、人際、生活重心都由嬰兒掌控。這種矛盾的結果就是情緒的適應功能,人們根據(jù)情緒感受在新的環(huán)境和新的變化中采取新的措施。嬰兒天生具有情緒感應和情緒表達的能力,在沒有掌握語言之前,嬰兒通過情緒和成人養(yǎng)育者互動,相互配合,滿足成長所需的物質(zhì)條件。當然,嬰兒的情緒反應只有在成人的回應中才會發(fā)揮作用,如果成人養(yǎng)育者想擺脫這種被動,故意忽視,嬰兒也無可奈何,但是這導致的后果會影響至嬰兒長大后,甚至影響其社會適應,出現(xiàn)糟糕的局面。通常成人養(yǎng)育者都不會希望看到這種結果,況且當嬰兒對經(jīng)常照料自己的成人展示出主動的微笑時,也會喚起成人的愛意。隨著嬰兒逐漸長大,面對不同的環(huán)境,他們會運用不同的情緒不斷嘗試和互動,直到適應新的變化,找到新的平衡。因此,父母和成人養(yǎng)育者需要做的是回應兒童各個階段的情緒反應,幫助兒童探索出合理的方式去適應和度過每個人生階段。

情緒的動機功能體現(xiàn)在兒童采取某種行為或者避免某種行為的時候。當某種行為能夠帶來愉快和喜悅,兒童會努力地做某件事。例如,兒童因為做家務被夸獎,所以愿意繼續(xù)做家務。當某種行為導致的是恐懼、痛苦,兒童會避免做某件事。例如,兒童因為觸碰尖銳的物品感受到疼痛,就會盡量避免再次觸碰。然而兒童每天喜歡做的行為和回避的行為是交織在一起的,父母在回應的時候也沒有特別指明原因,所以兒童的行為有時也會得到錯誤的連接。當兒童觸碰尖銳的物品感受到疼痛,兒童會哭泣,父母這時會有安慰,有時為了安撫會準備糖果。父母的安撫雖然指向的是兒童的哭泣,但是兒童可能會覺得受傷就會有糖果,所以會故意接近危險。父母在與兒童的互動中,需要時刻注意安撫回應的是情緒而不是行為,因為傷心所以會有安慰,但是兒童的行為可能是對的,也可能是錯的,關于行為的引導不能缺失。情緒的動機功能體現(xiàn)了情緒與兒童的行為之間的聯(lián)系,父母可以通過情緒調(diào)節(jié)兒童的行為,比如,通過誘發(fā)興趣和好奇,鼓勵兒童學習,而責罵和抱怨誘發(fā)的是消極的情緒體驗,反而減少兒童的學習行為。然而有些情緒同時可以增加和減少行為,例如,悲痛可以使人消沉,也可以使人轉(zhuǎn)化為力量。這提醒父母:在調(diào)節(jié)兒童行為的過程中,需要合理運用各種情緒。

情緒具有組織功能,在不同情緒狀態(tài)下,兒童可以運用和發(fā)揮身體的功能是不同的。在不同的情緒強烈程度下,兒童的認知、行為會有不同的反應。前文提道,在激烈的情緒喚醒狀態(tài)里,兒童易沖動,注意力狹窄,身體動作受到影響。心理學家發(fā)現(xiàn),通常來說良好的情緒促進大腦的活動,提高行動效率。不良的情緒阻礙干擾大腦功能,尤其恐懼的感受越強烈,注意力、記憶力和行動力都會大大降低。對于比較難的任務,低水平的情緒喚醒有利于提升行為效果;對于中等難度的任務,中等程度的情緒喚醒有利于提升行為效果;對于簡單難度的任務,較高程度的情緒喚醒有利于提升行為效果。因此,在帶領兒童學習單車或進行某種任務的時候,并不是讓兒童越興奮越好。父母需要根據(jù)任務的難易程度,適當喚醒情緒強度。越是復雜的任務,越要協(xié)助兒童調(diào)節(jié)情緒保持在平穩(wěn)的狀態(tài)。過于緊張或者興奮帶來的會是失控的場面。

情緒的社會功能體現(xiàn)在兒童的人際交往過程中。此時情緒如同一個信號,傳遞兒童言語不曾表明的內(nèi)容。情緒交流比言語交流更早地發(fā)生。當嬰兒主動地對成人養(yǎng)育者展示微笑,這時嬰兒的情緒開始具有社會性,他開始嘗試和成人進行互動,開始學會與他人的交往。人具有社會性,每個成人和兒童不論是否愿意,都需要各種交往才能生存下來。積極的交往體驗,如關愛,使人們之間的連接緊密。兒童體會到交往中的愛,促使他們分享、互助、有責任感。消極的交往體驗,如尷尬,使人們之間保持界限。兒童體會到人際交往的尷尬,促使他們控制和調(diào)節(jié)自己的言行,協(xié)調(diào)與他人交往的距離和界限。不論是哪一種情緒,都為兒童的人際交往和社會化提供了信號。這些信號逐漸形成了兒童對待他人的態(tài)度和信念。

情緒的不同功能從各種角度促進了兒童的成長,父母不必過分擔憂兒童階段的情緒起伏,這都是兒童正在成長的信號。如果各位父母和成人養(yǎng)育者總是難免擔憂,不妨坐下來看一看《頭腦特工隊》,這是一部全年齡段的電影,可以幫助我們理解兒童的情緒、記憶、想象、潛意識的交互作用。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宁德市| 上杭县| 徐汇区| 子长县| 沈阳市| 上杭县| 中方县| 宽甸| 玉屏| 永德县| 郸城县| 奉节县| 彭州市| 松滋市| 固阳县| 扬中市| 广安市| 鄢陵县| 浮山县| 秦安县| 常山县| 伊宁市| 莱芜市| 柘荣县| 金昌市| 孝义市| 依兰县| 房产| 临桂县| 融水| 福安市| 布拖县| 尚志市| 双桥区| 民勤县| 六安市| 策勒县| 武邑县| 贵港市| 克山县| 龙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