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一節 公司資本制度

2013年12月28日,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頒布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海洋環境保護法〉等七部法律的決定》(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8號,以下簡稱“8號令”)。8號令第七條對現有公司法進行了修訂,其立法目的和精神在于進一步降低公司的設立門檻,減輕投資者負擔。其修訂的核心包括:取消“實收資本”登記管理事項,改設立“實繳登記制”為任意“認繳制”;取消法定最低注冊資本限額(部分行業保留[1]);取消注冊資本的“分次實繳”的期限限制(部分行業保留);取消有關全體股東貨幣出資金額的30%比例的限制;取消公司注冊資本驗資手續要求(募集設立的股份有限公司保留)等。新公司法始一出臺,就出現一種“聲音”就是新公司法將“法定資本制度”修改為“授權資本制度”。筆者認為這是一種錯誤的理解。為什么這樣講呢?我們需要先從公司法理論的一個核心問題“公司資本制度”談起。

一、公司資本制度

眾觀世界各國公司資本制度,主要包括三大制度類型:法定資本制(legal capital system)、授權資本制(authorized capital system)和折衷資本制(the eclectic capital system)。

(一)法定資本制度

1.嚴格法定資本制

法定資本制是公司資本一次形成的制度。即,公司設立時,必須在公司章程中對公司的資本額做出明確規定,并且必須由股東一次性全部認足并繳付而不得分期認繳,否則公司不能成立的制度。實際上,這樣的資本制度被稱為“嚴格法定資本制”。嚴格法定資本制在各國早期的公司法中被廣泛采用,其典型的代表是德國和法國公司法。其主要特點包括后述幾點:(1)在公司成立時,公司章程應明確載明公司的資本額;(2)強制性要求公司的最低資本額(“法定最低資本”);(3)全體股東應當一次性認繳或認購公司章程明確載明的所有出資額或股份(“一次性發行”);(4)強制性要求全體股東在公司成立時一次性繳付(“一次性繳付”);(5)公司成立后,如果公司需要增加注冊資本,則應由公司股東(大)會作出決議并修訂公司章程中的資本額,并履行公司注冊資本變更登記手續。

2.“改良”的法定資本制(分期繳付法定資本制)

應該講,嚴格法定資本制最主要的特點是出資額或股份的一次發行,并且一次性繳付出資額或股本。但是,這樣的制度本身存在一定的弊端,主要包括三點:(1)資本確定原則(亦稱資本法定原則)要求公司在設立時就一次繳足大量資本,這使公司設立變得困難;(2)在設立之初,由于經營活動尚未完全開展,可能導致資本的積壓閑置;(3)由于公司資本在設立時一次發行繳付完畢,而在公司未來經營中如需增加資本時,又不可避免地會遇到繁瑣的增資法律程序。正是該制度具有前述的一些缺點和弊端,所以奉行嚴格法定資本制度的國家在實踐中逐步借鑒了授權資本制度的一些優點,對嚴格法定資本制度進行了改良或調整。改良的法定資本制隨后在各大陸法系國家公司法中被廣泛引入,其主要特點包括后述幾點:(1)在公司成立時,公司章程應明確載明公司的資本額;(2)強制性要求公司的最低資本額(“法定最低資本”);(3)全體股東應當一次性認繳或認購公司章程明確載明的所有出資額或股份(“一次性發行”);(4)強制性要求首次繳付的部分不得低于資本總額的一定比例(“首次最低繳付”);(5)出資額或股份經認繳或認購后,認繳人或認購人應按照公司章程的規定繳付出資額或股款(“分期繳付”);(6)公司成立后,如果公司需要增加注冊資本,則應由公司股東(大)會作出決議并修訂公司章程中的資本額,并履行公司注冊資本變更登記手續。

(二)授權資本制度

授權資本制是一種公司資本分期形成的制度。它指在公司設立時,資本總額應在公司章程中載明,但發起人只認購并繳付資本總額的一部分,公司即可成立。注冊資本與發行資本之間的差額,授權董事會在公司成立之后,根據需要隨時發行募集。授權資本制主要在英美法系國家(譬如英國、美國等)被廣泛采用,其主要特點包括后述幾點:(1)公司章程載明兩個資本額,即公司資本總額和第一次發行的股份總數;(2)公司設立時,股東僅需要認購章程所規定的第一次發行的股份,公司即可成立,但不得少于公司最低資本額;(3)公司股東(大)會授權董事會于公司設立后發行新股,募足資本總額。因后續發行的股份已經在章程所載的資本總額內,所以無須履行增資手續;(4)公司資本呈現為多種類型。譬如,注冊資本、發行資本、實繳資本以及授權資本、催繳資本等。

事實上,嚴格法定資本制的三項缺點正好是授權資本制的優點。但授權資本制也并非十全十美,同法定資本制比較,也有其明顯的缺點。主要包括后述幾點:(1)容易引起公司設立中的欺詐和投機等非法行為的滋生。實踐中,英美公司法一般要求公司設立時至少發行1股,這即是所謂的“1元”公司或“1股”公司的概念。但需要注意的是,這并不意味著該公司的注冊資本或授權資本的金額就是1元,其涵義在于僅僅要求第一次應發行的最低股份數;(2)不利于保護債權人的利益。因為在授權資本制下,公司章程中規定的公司資本僅僅是一種名義資本,公司的實收資本可能微乎其微,這對公司的債權人來說,則具有較大的風險;(3)不利于維護交易安全。公司成立之初所發行的資本十分有限,公司的財產基礎缺乏穩固性,這就削減了公司的信用擔保范圍,從而不利于維護交易的安全。

英美法系國家,公司資本通常可以分為授權資本、發行資本、實繳資本、催繳資本等類型并且具有不同含義。限于篇幅,不做過多介紹,參見下例:

【例1-2-1-1】授權資本制度下,相關資本的計算示例

假設,X公司章程大綱中記載的授權資本總額為$20,000,劃分為面值為$1/股的股份20,000股。如果X公司已發行(配售)10,000股,其中,已發行(配售)股份面值總額的20%已繳付,10%被儲備保留,并且每股溢價0.5美元。則,有關股本計算如下:

發行股本=$10,000(10,000×$1)

股本溢價=$5,000(10,000×$0.50)

實繳股本=$2,000(10,000×$1×20%)

儲備股本=$1,000(10,000×$1×10%)

未催繳股本=$7,000(10,000×$1×70%)

如果將儲備股本也視為未催繳股本的話,則未催繳股本=$8,000。

(三)折衷資本制度

折衷資本制是指公司的注冊資本在公司設立時仍為公司章程明確規定,并由股東在公司成立后一定期限內全部認足。即公司成立時,股東只需要認足注冊資本一定比例的數額,不足部分授權董事會在一定期限內發行,并且發行數額不得超過資本總額的一定比例。具體可分為“許可資本制”和“折衷授權資本制”兩種類型。

1.許可資本制

亦稱認可資本制,是指在公司設立時,必須在章程中明確規定公司資本總額,并一次性發行、全部認足或募足。同時,公司章程可以授權董事會在公司成立后一定期限內,在授權公司資本一定比例的范圍內,發行新股、增加資本,而無需股東會的特別決議。大陸法系國家如德國、法國、奧地利等基本上都實行了認可資本制。認可資本制是在法定資本制的基礎上,通過對董事會發行新股的授權、簡化公司增資程序而形成的。只不過,實行認可資本制的多數國家對授權尚未發行的資本數額和授權的期限進行限制。這種在公司設立時和成立后兩個階段分別采用法定資本制和授權資本制的做法,既可保證公司資本在公司成立時即得以確認,又增強了公司增資的靈活性。

2.折衷授權資本制

該種資本制度是指公司設立時,在章程中載明資本總額,只需發行和認足部分資本或股份,公司即可成立,未發行部分授權董事會根據需要發行,但是授權發行的部分不得超過公司資本的一定比例。如日本和我國臺灣地區實行的就是折衷授權資本制。折衷授權資本制是在授權資本制基礎上通過對授權董事會發行股份的比例和期限進行限制而形成的,不僅堅持了授權資本制的基本精神,又體現了法定資本制的要求。

二、2014年《公司法》奉行“認繳”法定資本制

談及這個問題,我們有必要先回顧一下我國《公司法》的演變和發展。在2005年《公司法》施行之前,我國1993年《公司法》奉行的是嚴格的法定資本制度,主要體現在公司設立(外商投資企業除外)時必須一次性到位注冊資本并驗資后才能進行工商注冊登記。在2005年對原1993年《公司法》進行修訂之后,2005年《公司法》奉行的改良的法定資本制度——“實繳”法定資本制。分析如下:

【疑難問題1】2005年《公司法》奉行何種資本制度?

【評析】2005年《公司法》奉行“實繳”法定資本制度。主要體現在如下幾點:

1.2005年《公司法》第七條規定“實收資本”是公司營業執照登記事項。這表明公司登記管理奉行“實繳”登記管理制度。

2.2005年《公司法》規定注冊資本須一次性發行完畢。需注意的是,一次性發行完畢與分期繳付并不相同,不能混淆。譬如,其第二十六條第一款規定:“公司全體股東的首次出資額不得低于注冊資本的百分之二十,也不得低于法定的注冊資本最低限額,其余部分由股東自公司成立之日起兩年內繳足;其中,投資公司可以在五年內繳足。”該規定僅僅是關于一次性發行完畢后分期繳付的規定,盡管可以分期繳付,但是須實繳的注冊資本已經在公司成立之時就發行完畢。

3.2005年《公司法》對公司注冊資本設立了法定的最低限額。譬如,其第二十六條第二款規定:“有限責任公司注冊資本的最低限額為人民幣三萬元。法律、行政法規對有限責任公司注冊資本的最低限額有較高規定的,從其規定。”

4.2005年《公司法》規定了首次出資占注冊資本的最低比例。譬如,其第二十六條第一款規定,公司全體股東的首次出資額不得低于注冊資本的百分之二十。

5.2005年《公司法》規定以認繳出資額或認購股份為限對公司承擔責任。其第三條規定:“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東以其認繳的出資額為限對公司承擔責任;股份有限公司的股東以其認購的股份為限對公司承擔責任。”

6.2005年《公司法》規定了公司增資時必須履行增資的法定程序。

綜上,2005年《公司法》奉行法定資本制度(施行“實繳”登記管理制度),但并非嚴格法定資本制度,系改良的法定資本制度(主要體現為認繳出資額或認購股份可以分期繳付)。

2014年新《公司法》在2005年《公司法》的基礎上,對公司資本制度做出了更進一步的放寬。主要體現在取消了“實收資本”登記管理的規定,取消了“最低法定注冊資本”的規定,取消了“分期繳付”期限的規定等。盡管如此,2014年《公司法》并沒有改變2005年《公司法》的法定資本制度。分析如下:

【疑難問題2】2014年《公司法》奉行何種資本制度?

【評析】2014年《公司法》奉行“認繳”法定資本制度。主要體現在如下幾點:

1.2014年《公司法》第二十六條規定:“有限責任公司的注冊資本為在公司登記機關登記的全體股東認繳的出資額。法律、行政法規以及國務院決定對有限責任公司注冊資本實繳、注冊資本最低限額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從該條規定可以看出,2014年《公司法》采用的是與原2005年《公司法》第二十六條同樣的“認繳”的概念。那么什么是“認繳”呢?顧名思義,就是“承認繳付”,并非“實繳”之“實際繳付”,或者說股東“承諾繳付”。需要注意的是,2005年《公司法》第三條第二款的規定并沒有被修訂,即:“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東以其認繳的出資額為限對公司承擔責任;股份有限公司的股東以其認購的股份為限對公司承擔責任。”這意味著2014年公司法奉行的還是注冊資本“一次性發行”的原則,只不過修訂了如下兩項規定:

(1)取消了法定的實繳期限和法定的首次繳付的最低資本的限制——刪除了2005年《公司法》第二十六條第一款的規定:“公司全體股東的首次出資額不得低于注冊資本的百分之二十,也不得低于法定的注冊資本最低限額,其余部分由股東自公司成立之日起兩年內繳足;其中,投資公司可以在五年內繳足”以及第五十九條第一款的規定:“一人有限責任公司的注冊資本最低限額為人民幣十萬元。股東應當一次足額繳納公司章程規定的出資額。”

(2)取消了注冊資本的法定最低限額的規定——刪除了2005年《公司法》第二十六條第二款的規定:“有限責任公司注冊資本的最低限額為人民幣三萬元”,以及刪除了第五十九條第一款的規定:“一人有限責任公司的注冊資本最低限額為人民幣十萬元。股東應當一次足額繳納公司章程規定的出資額。”同時將第八十一條的規定:“股份有限公司注冊資本的最低限額為人民幣五百萬元。法律、行政法規對股份有限公司注冊資本的最低限額有較高規定的,從其規定。”修訂為“法律、行政法規以及國務院決定對股份有限公司注冊資本實繳、注冊資本最低限額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

上述的修訂,其實質是將注冊資本的實繳由法律規定的強制“分期繳付”改變為通過公司章程約定或授權董事會根據情況“催繳”的概念。

2.股東對公司承擔的責任限額以“認繳”的出資額為限——這顯然與授權資本制度中就發行部分的認購部分承擔責任不同。譬如,某公司章程規定的認繳出資額(注冊資本)為1,000萬,并同時約定發起人首次繳付的比例為20%,即200萬元。股東對公司承擔的責任限額為1,000萬元,如果公司以后破產清算的話,股東還需要就未繳付的差額800萬元承擔補充責任。

3.那么,2014年《公司法》是否屬于折衷資本制呢?通過與“許可資本制”和“折衷授權資本制”相對比,可以發現,2014年公司法并不屬于這兩者。原因在于:

(1)首先,并未明確授權董事會可以隨時發行新股,因為最初的認繳的股份已經發行完畢,以后公司在超過該股份金額之外再發行新股時,需要公司各股東協商一致并修訂公司章程載明的注冊資本總額。顯然,這與授權資本制的本質特征是完全不同。

(2)其次,2014年《公司法》并未明確首次至少必須繳付1元或1股,剩余認繳資本或認購股份部分再在公司法規定的比例和期限范圍內授權發行。顯然,這與折衷授權資本制也不同。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2014年公司法還是屬于法定資本制度的總體范圍,只不過對其做出了更進一步的放寬。即,局部取消“最低法定注冊資本”的規定、局部取消了“分次繳付”期限的規定,將注冊資本何時實繳交由公司自己決定而不是由公司法強制規定。

律師思維和視角

對于公司法實務而言,理解2014年《公司法》奉行何種資本制度并不是多余或沒有必要的事情。其意義在于,通過對公司法奉行何種資本制度的理解,可以對公司法具體的修訂有更深入的理解,也可以對原2005年公司法適用過程中存在的諸多實務難題的解決有更深入的理解。譬如,原2005年《公司法》第二十七第三款(該款被修正案刪除)規定:“全體股東的貨幣出資金額不得低于有限責任公司注冊資本的百分之三十。”該規定看似清晰,但在實務中卻引發了極大的爭議。例如,在注冊資本分期繳付中如何適用,在增資中如何適用以及在公司合并、分立增加注冊資本或新設公司中如何適用等等,都屬于實務中爭議不休的問題。現在,2014年《公司法》通過刪除該款規定一并解決了這些問題。同時,我們還注意到新《公司法》對公司的出資方式和出資安排的影響也是深遠的。

主站蜘蛛池模板: 孟村| 牙克石市| 若尔盖县| 台东县| 乐昌市| 营山县| 南平市| 余姚市| 上虞市| 南昌市| 黄浦区| 吉木萨尔县| 石家庄市| 澳门| 翁牛特旗| 乌拉特前旗| 大安市| 西藏| 信阳市| 红河县| 永年县| 高唐县| 那坡县| 河西区| 巴楚县| 仙游县| 东安县| 拜城县| 财经| 阜新市| 德兴市| 上林县| 青阳县| 南阳市| 罗平县| 土默特左旗| 马山县| 梁平县| 濮阳市| 枣阳市| 长岛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