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類型思維下的“金融消費者”:從語詞到制度
- 王美舒
- 882字
- 2021-04-30 19:36:43
0.3? 研究方法及材料選取
多學科交叉、諸方法綜合是本書研究方法的主要特色。本書運用了語言哲學、語言學和符號學的進路,對基本概念進行厘清。在此基礎上,本書結合利益法學、教義法學的研究方法,將類型思維操作化,并運用于“金融消費者”語詞認識中。在“金融消費者”語詞意義解釋過程中,本書通過倫理學、法學中關于正義的論證,將社會學中的風險社會理論引入“金融消費者”語詞意義的解釋中。具體到研究方法,本書主要運用了語義分析、語用分析、歸納法、演繹法、試推法、經濟模型法。此外,規范實證分析法和案例實證分析法也是本書主要運用的研究方法。在制度構建部分,本書還運用了國別間的橫向比較分析法。
本書研究所使用的參考資料的載體形式包括專著、教材、學術論文、學位論文、調研報告、電子文獻、國際條約、法規資料和其他類型的未公開發表的資料(如研討會論文集、電子光盤、立法建議稿等)。研究所依賴的外文資料,以英文和德文文本為主。外國法規盡量使用官方文本或官方英文譯文,如文中所涉的美國法典和聯邦法規匯編,均以美國政府官方網站公布的電子載體資料為準,如遇無法核實的,均以腳注形式標明。國際公約存在中文和外文多種版本時,以中文文本為準,并比對英文文本,略作調整。本書所引外文文獻,絕大多數核實了原始資料,少數未能核實的或核實時發現多個文本不一致的,均在當頁腳注中標明。
本書將嚴格執行博士論文寫作體例規定,全文行文時,實行引、注分離。凡轉述他人觀點、相關數據分析結論,均直接腳注“參考文獻的作者”、“文獻名稱”、“版本”(“出版時間”)、“頁碼”等要素;在直接引用他人論述時,則用雙引號表明被引文獻的原文表述,并腳注前述四要素。凡對文內有關內容的解釋或補充性說明一律采用當頁腳注,腳注如涉引文,則用前述夾注方式一并表明。文中所引中國法律一律用簡稱,即省去“中華人民共和國”字樣;外國法律、國際公約在首次出現時用英文或其本國文字注明全稱和通行簡稱;外國人名、地名除在中文中已有通常譯法外,一般僅使用原文。另外,為助于理解、增強說服力或便于比較、歸納,還在文中相關部分添加了圖、表,圖、表按所在章節序號編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