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控力:如何掌控自己的情緒和心態(全新升級版)
- 李敏
- 1492字
- 2021-04-30 18:51:23
到底是誰在控制你
今天,你的心情怎么樣?悲傷、快樂、煩躁,還是平和?你是不是有時感覺自己就像一只被操縱的提線木偶,有著與平常的自己完全不同的行為舉止?你是不是有時連自己都會嚇一大跳,這樣子的自己還是我所熟知的那個我嗎?為什么我的心情、思想、情緒會有那么大的變動呢?如果你曾經有過以上想法,那么,那個幕后的操縱者到底是誰呢?
其實,那個幕后的操縱者就是你自己!具體來說就是你的心態決定了你的行為舉止。你的心態就是你真正的主人,它控制著你的喜怒哀樂、一言一行,所以擁有一個健全的心態比擁有一百種智慧更有力量。
當你今天的心情非常不好時,無論外面的天氣是多么艷陽高照,你的心里還是陰云密布;但相反地,如果你的心情非常好,就算是外面雪花飄飛、陰雨綿綿,你都會覺得這天氣是那么的可愛。人似乎總是這么情緒化,這么主觀化,可是你知道嗎?不好的情緒和心態不但會給人們帶來痛苦、絕望,甚至會令人們患上精神疾病。
日本著名科學家江本勝在《水知道答案》一書中指出:身體內70%是由水組成的。而人的心念會對水造成不同的影響,同樣地,也會對身體帶來不同的影響。如果擁有嫉妒、怨恨等極其惡劣的心念,就會對自我的身心造成極大的破壞;同樣地,如果擁有豁達、平和的心態,就會非常健康陽光。這就是所謂的相由心生,境隨心轉。
那么,怎樣才能做到保持良好的心態從而控制自己的情緒和脾氣呢?
勤于修身。老子在《道德經》中說:“修之以身,其德乃真。”就是說把修煉用到一個人身上,德表現出來的是純真。教育家孔子也曾經說過:“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要先修煉自己,只有將自己修煉好才能夠保持良好心態控制脾氣。所以,用正確的心態去思考會產生正面影響,使人能夠掌控自己。境由心造,修身就是修心,修心就是修德。可是,德又是從何而來呢?首先是社會的大環境所造就的。弘揚法治,營造良好的法治氛圍,發揮法律的約束力量。其次,需要靠我們的自省與自覺,人人都有法制觀念,人人都能知法守法。最后,我們要勤于修身,儉以養德。長此以往,道德的力量就會不知不覺植根于人們的心中,社會上的種種亂象也就會逐漸減少直至徹底消亡。
開卷有益。我們可以通過閱讀去完善自己,去豐富內心,在不斷陶冶情操的同時,讓自己變得更加強大、更加完美。現代的文學作品可以令我們看到不同的人生,閱讀古文則可以帶我們穿越時空與古圣先賢們對話。讀書能夠讓我們領略大儒們樂觀豁達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見識到他們在逆境中的那種超然灑脫的心境。此外,我們還應多讀史書,閱讀歷史可以令我們明白朝代更迭的興衰榮辱,跨過歷史的長河去感悟人生的哲理,從而放下眼前的熙熙攘攘與追名逐利。書籍是經驗、是教訓、是明鑒、是秉承,是過去的沉積,更是未來的導向;書籍是我們最好的老師,它能開拓我們的視野,陶冶我們的性情,教我們融會貫通,不斷學習,不斷進步。
避免忙碌。“心亡者為忙”。現在總是有好多人認為自己活得很累,每天忙忙碌碌,承受著多方面壓力的同時卻并沒有給自己帶來任何的成就感,反而覺得自己是在“瞎忙”。就這樣,只是庸庸碌碌地為了瑣事而奔波,自尋煩惱,又無從排解,以至于就像一個一點就著的火藥桶那樣,越來越掌控不住自己的行為,越來越調節不好自己的心態。誠然,“窮忙”一族有著諸多的不足,既然如此,我們就應該盡力避免那些毫無意義的“瞎忙”,理順自己的生活,從而減輕自我的心理壓力,讓負面情緒得到排解,不再越積越多,使自己擁有一份愉悅的心情。
到底是誰在控制你?正確的答案是,自己的生活應該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所以,我們要保持一個平和的心態,掌控好心情,做情緒真正的主人。如此,我們的生活才會獲得成功,我們的人生才會更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