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為什么幽暗搖曳的燭光,能讓愛情升溫
- 姑娘,總會有愛翻山越嶺找到你
- 檸檬心理
- 1538字
- 2021-04-28 18:19:11
在情侶們?nèi)缒z似漆的戀情中,燭光晚餐稱得上是一次浪漫約會中必不可少的助攻神器。搖曳的燭光映照著戀人的臉龐,其他的一切都被暖黃色的光芒隔絕在黑暗之外,怎么能不讓人心醉神迷呢?
其實,浪漫的燭光晚餐中,也蘊含了奇妙的心理學知識。許多心理學實驗表明:光線會影響人的情緒和行為。加拿大多倫多大學和美國西北大學的科學家就進行過這樣的實驗,他們將參試者隨機分為兩組,一組置身燈光較強的房間,另一組置身燈光較暗的房間。第一項試驗中,兩組參試者均被安排觀看一段假想廣告片,主人公因為上班遲到而可能具有攻擊性的行為。結果發(fā)現(xiàn),認為廣告片主人公具有攻擊性的人,大多來自光線較強的房間。第二項試驗中,研究人員讓兩組參試者對一組詞匯所表達的情緒感覺進行分類,如積極詞、消極詞和中立詞等。結果發(fā)現(xiàn),在燈光較強房間里的參試者認為“鮮花”和“微笑”等詞匯更積極,“牙醫(yī)”和“醫(yī)學”等詞匯更消極。兩組參試者對中立詞匯的評價沒有區(qū)別。
研究人員認為,兩組參試者之所以對詞語有不同的感受,是因為在燈光下人們對熱量的感知更敏銳了。心理學家認為,燈光太亮更容易讓當事雙方察覺并放大對方的“攻擊性”,同時也會增強人們對情緒化言辭的敏感性。在光線較暗的場所,雙方看不太清對方的表情,戒備更少,彼此產(chǎn)生親近的可能性會遠遠高于光線比較亮的場所。
正常情況下,大多數(shù)人都能根據(jù)對方和外界條件來決定自己應該掏出多少心里話,特別是對還不十分了解但又愿意繼續(xù)交往的人,既有一種戒備感,又會自然而然地把自己好的方面展示出來,把自己弱點和缺點盡量隱藏起來。因此,這時雙方就會感覺有些難以溝通。而光線微弱、黑暗降臨,削弱了對方的感官,無形中給自己打了掩護,緊繃的神經(jīng)便會松弛下來,更容易敞開心扉、自我流露。而且,自己的感官被削弱以后,就會變得脆弱而敏感,傾向于在黑暗中靠近同伴,尋求安全感。于是,黑暗效應就產(chǎn)生了。
黑暗效應也解釋了為什么在燈光昏暗的酒吧和舞廳,陌生人之間比在普通場合更容易相互認識,甚至產(chǎn)生戀情。人們在黑暗之中更容易放下警惕性和戒備心。美國《消費心理學雜志》刊登的一項新研究發(fā)現(xiàn),人的情感反應在較強燈光下更激烈,在光線較暗環(huán)境中人會更溫和。如果夫妻交談前調(diào)暗燈光,那么吵架的概率就會大大降低。
為什么年輕人的“約會三件寶”是“吃飯、逛街、看電影”呢?吃飯和逛街作為生活所需都可以理解,為什么還有一個是“看電影”呢?根據(jù)上面所述的黑暗效應,在光線昏暗的場所,雙方看不清對方表情,就容易對對方減少戒備感和產(chǎn)生安全感。這種情況下,彼此產(chǎn)生親近的可能性就會比較大。
黑夜能給人一些偽裝空間,從而讓人更有安全感,人們很多不能為人所知的行為在這時就會展現(xiàn)出來。這時的人是放松的,壓迫感也是最低的,于是可以更加自在愉快地交流。
韓劇《太陽的后裔》中有一個片段,女主角宋慧喬的身后點著昏暗的蠟燭,正對著男主,說了一句“撩”感十足的臺詞:“我研究過了,在這樣的光線下顯得我最美。”她是對的。在昏暗的燈光下,人看起來就是最美的,不信你也可以實驗看看。
著名推理小說作家東野圭吾在《白夜行》中也寫到過黑暗效應,當兩個人都被黑暗包圍吞噬后,唯一溫暖的源泉就只有彼此時,這兩個人自然會互相靠近,相擁取暖。
把黑暗效應帶入職場之中,就會發(fā)現(xiàn)黑暗效應其實并不黑暗,反而能照亮人心。這是因為黑暗效應是一種反其道而行之的心理現(xiàn)象,打破固有的思維模式,為自己開拓出一條新的道路。可以做這樣一個設想,一個業(yè)務員在客戶上班的時候沖到客戶面前開始介紹自己的產(chǎn)品,誰都會覺得他是來騙自己口袋里的錢的。如果換種方式,在下班的時候約客戶吃個飯,在休息時間里以一種娛樂的態(tài)度“順便”談談自己的產(chǎn)品,說不定生意反而就做成了。所以,當正路走不通時,黑暗效應的反其道而行可能會真正帶你到達目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