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為什么我們覺得星座分析那么準
- 姑娘,你要學會自己長大
- 檸檬心理
- 954字
- 2021-04-28 18:19:16
“你祈求受到他人的喜愛卻對自己吹毛求疵,你擁有可觀的未開發潛能卻尚未發揮自己的長處,你看似強硬、嚴格自律的外表下卻是不安與憂慮的內心。”
當你看到這段話時,有沒有一種“這完全就是我的真實寫照”的想法呢?如果有,檸檬告訴你,其實你中了“巴納姆效應”的圈套了。
什么是巴納姆效應?它是一種心理學現象,指每個人都很容易相信一個籠統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特別適合自己,即使這種描述十分空洞,仍然會覺得它反映了自己真實的人格面貌,哪怕自己根本不是這種人。文章開頭的那段話就是典型的巴納姆語句,基本適用于每一個人。
我們通常根據出生日期來確定自己的星座,而分屬于每一種星座的人都會有一個性格概括。有些人對此深信不疑。這就好比當你評價一位朋友用了“耐心”和“仔細”這類普通、應用廣泛的形容詞時,對方往往傾向于相信你所說的,認為自己就是這樣的人。
總結起來,導致巴納姆效應產生的原因主要有三點:第一,來自于“主觀驗證”的作用。
主觀驗證之所以能對我們產生影響,主要是因為我們心中想要相信。為了使自己相信一件事,我們總可以搜集到各種各樣支持自己的證據。
第二,“諂媚效應”。
也就是說,大部分人會更愿意相信讓他們自己看起來更正面、更積極的事情。
第三,每個人在情感、個性上總會有一些共性,所以大部分語句都會適用于每一個人。
那么,我們該如何避免巴納姆效應,真實客觀地認識自己呢?檸檬有以下幾個建議。
第一,學會面對自己。
當一個落水昏迷的女人被救起,醒來發現自己一絲不掛時,她的第一反應會捂住哪里?答案通常是,她會尖叫一聲,然后用雙手捂住自己的臉,遮住自己的眼睛。
也就是說,當我們面對自己的缺陷時,總會下意識地逃避,逃避的方式有很多,捂住眼睛就是方式之一。所以當我們想要真實客觀地認識自己時,學會面對自己是第一步。第二,通過重大的成功或失敗認識自己。
我們從重大事件中獲得的經驗和教訓可以為我們提供了解自己個性與能力的信息,從中發現自己的長處和不足。越是處于成功的巔峰或失敗的低谷時,就越能反映出一個人的真實性格。
當你盡心盡力地完成一個大項目時,不管是成功還是失敗,將自己在項目中所做的事逐一分析,如果最初的策劃與執行切合實際,那么以后就要保持;如果最初的策劃太虛導致結果不理想,那么以后就要改進。我們要學會從真實的事件中了解自己真正的性格或工作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