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你知道自己為什么那么容易受暗示嗎
- 姑娘,你要學會自己長大
- 檸檬心理
- 1111字
- 2021-04-28 18:19:16
大家可能都還記得有一個著名的小品《賣拐》:趙本山扮演的騙子反復告訴范偉,他的腿一長一短,慢慢地,范偉真的覺得自己的腿有毛病了。結(jié)果他買了趙本山的拐棍,上當受騙。
對于如此荒謬的一個騙術(shù),為什么范偉這么容易就上當了?心理學上又是怎么解釋這一現(xiàn)象的呢?今天檸檬就來和大家分析一下其中的原因——暗示效應。
所謂暗示效應,就是指在沒有對抗態(tài)度的條件下,用含蓄間接的方式對人的心理產(chǎn)生影響。這種影響主要表現(xiàn)為使人按照一定的方式行動,或者接受一定的態(tài)度、意見或信念。通俗來講,就是先讓對方卸下心防,再通過各種間接的方式使其心理發(fā)生一定的改變,而這種改變正是你希望看到的。
暗示的方式有很多,可以是語言的,也可以是行動的,或者是表情的、符號的。比如,商場的櫥窗里經(jīng)常擺放著穿著時令時裝的模特,它們似乎在說“這些衣服多漂亮啊,快來買吧”,這就是符號暗示;而當我們看到商場里的人在買這些衣服的時候,又可能會獲得一種行為暗示,“這衣服不錯,還挺受歡迎的”;那些買完衣服的人贊不絕口,又會給旁人傳遞語言暗示。這些符號、語言、行為,雖然沒有直接“號召”我們,卻可能通過暗示,傳遞出一個信息——這衣服不錯——從而達到讓我們?nèi)ベ徺I的目的。
那么,在生活中,我們?yōu)槭裁磿蛔杂X地接受各種暗示呢?
這是因為,人的判斷和決策是由人格中的“自我”部分綜合了個人需要和環(huán)境的限制之后做出的。這樣的決定和判斷,我們稱之為“主見”。一個“自我”比較發(fā)達、健康的人,就是通常我們所說的“有主見、有自我”的人。
但是,世界上沒有萬能與完美的“自我”。因此,自我并不是任何時候都是正確的,人也不可能總是有主見的。這種不完美和缺陷,就給外來的影響留出了空間,也給我們帶來了易受暗示的機會。
不過,外來影響空間的存在,以及易受暗示的機會,并不等于我們一定會受到暗示。要想成功地暗示他人,還有一個必要的條件,那就是受暗示者必須存在因為外來暗示者而帶來的自卑——覺得自己不如暗示者,覺得暗示者比自己高明,自己應該向其討教,自己必須接受暗示者的判斷和影響。其實,這樣的暗示作用,在本質(zhì)上,就是用自認為比自己強的人的智慧代替或者干脆取代自己的思維和判斷。
當然,這樣的自卑、自貶,以及對他人能力的夸大,很少能被受暗示者意識到,這些心理過程通常都發(fā)生在潛意識中。所以,暗示作用通常都發(fā)生在不知不覺中。而且,我們還發(fā)現(xiàn),人們會不自覺地接受自己喜歡、欽佩、信任和崇拜的人的暗示和影響。
有時候,雖然暗示給我們帶來了不利的影響,但它也能夠產(chǎn)生積極的作用。一個運動員的成績已經(jīng)接近世界紀錄了,這時他的教練在旁邊輕輕地對他暗示道:“你能行!你一定能得第一!”這一暗示會激發(fā)他的潛能,從而讓他發(fā)揮出最高水平,甚至在比賽中奪得冠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