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界金融史:泡沫、戰爭與股票市場
- (日)板谷敏彥
- 1075字
- 2021-04-30 12:30:41
第九回 世界最早的期權交易
現代社會金融商品交易繁榮,這段歷史其實卻并不長。國債正式作為商品出售是在18世紀之后,而股份公司在19世紀之前都是股東無限責任制,因此發行股票的公司并不多。即使在當時金融最為發達的英國,金融商品正式開始交易也是不久以前的事情。
而在日本,從江戶時代[1]開始,大阪堂島就存在稻米的期貨市場,這一事實廣為人知。而期權交易(針對某標的物確定在一定時間內以一定利率和價格進行交易)的起源,則要追溯到更早的古希臘時期。實際上,由商品派生而來的金融衍生品(Derivatives:依據商品、股票和資本等現貨的價格決定交易價格),作為金融商品可能更加原始,歷史更為久遠。
期權交易的入門書籍在介紹“世界最早的期權交易”時,經常會舉出古希臘時期橄欖油壓榨機的案例。這里出現的榨油機是壓榨橄欖果實以獲得橄欖油的機器。
在土地貧瘠、不宜農耕的古希臘城邦,橄欖油和葡萄酒是極其重要的交易品。吟游詩人荷馬曾提到“產于波斯的大三腳瓶價值為12頭?!?,不過想來用以與波斯商人交換三腳瓶的,不是牛,而是橄欖油和葡萄酒。
古希臘人泰勒斯,曾被亞里士多德(前384—前322年)譽為世界上的首位哲學家。泰勒斯曾預測某年橄欖將會豐收,于是支付定金預先獲得了村里所有橄欖油壓榨機的使用權。結果泰勒斯的預言成真,到了收獲時節橄欖果然大豐收。村民們需要將收獲的橄欖榨油,榨油機供不應求。而壟斷榨油機使用權的泰勒斯也幸運地發了大財。
泰勒斯的事例具備了作為期權交易所需的相關要素。首先,此交易是在泰勒斯與持有榨油機的農民之間進行的協商交易,泰勒斯“購進”了看漲期權(榨油機的使用權)。此外,還應有一些前提條件:如①泰勒斯需支付的榨油機使用費(期權執行價格)在交付定金時已經定價;②合同期限截止到收獲時期(清算日);③交易前提為,當時榨油機并未普及到各家各戶,一般來說,農民在榨油時需租借榨油機;④如果橄欖豐收,榨油機的租借費用會隨著橄欖產量的增加而上漲;等等。
這個案例告訴我們,只要是支付了定金的交易,都具備一定的期權性質。定金可視為期權費。泰勒斯的事例講述了一個利用定金賺大錢的故事,從金融行業的角度來看,是誘使投資者進行期權交易的有利例證。1998年日本NHK[2]電視臺播出的特別節目——紀錄片《金錢革命》也援引了泰勒斯的案例,試圖用淺顯易懂的方式向觀眾說明什么是期權交易。
這段逸聞出自亞里士多德的名著《政治學》。這部分內容在日本被譯為《致富術的實踐》,泰勒斯是理財致富的成功典范。
[1] 江戶時代(1603—1867年),相當于我國的明清時代?!g者注
[2] NHK為“日本放送協會”的簡稱,是日本第一家根據《放送法》而成立的大眾傳播機構。——譯者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