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二章:春天你會“發”嗎

春天是發情的季節。健康的人在發情,不健康的人在發瘋。級別不一樣,性質也不一樣。

春天是老天幫助我們立志的時候,更是我們做事的好時機。

在春天,我們要鼓勵生,鼓勵長,要溫暖,讓身、心、靈在這一刻擴展。不要殺生,要多給予,多行善事。

新的一年開始了,絕不要跟自己和別人算舊賬,否則會違反天地之氣。

經文:

春三月,此謂發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夜臥早起,廣步于庭,被發緩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殺,予而勿奪,賞而勿罰,此春氣之應,養生之道也;逆之則傷肝,夏為寒變,奉長者少。

1.“春三月”吹面不寒楊柳風

梁冬:“春三月,此謂發陳?!闭垎?,春三月是從大年初一開始,還是立春開始?

春三月有六氣: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谷雨。

徐文兵:春三月是從立春開始的,因為二十四節氣是按照陽歷而不是陰歷走的,盡管陰陽歷上的日期也差不了幾天。

按我的了解,研究天文的中國人第一個定的節氣就是冬至,那一天太陽日照時間最短,在地上拉的影子也最長,所以古人先把這一天定下來,然后開始數九,一九、二九、三九……所以立春是冬至以后第幾天?春打六九頭!

中國人第一個定的節氣就是冬至。

梁冬:就是說,六九就開春了。

徐文兵:對啊,六九第一天往往就是立春,你看“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冬至完了,一個十五天小寒,三十天大寒,然后再過一個十五天,多少天?

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梁冬:四十五天。

徐文兵:就立春了,你看春打六九頭,五九四十五,六九還沒開始。

梁冬:六九是頭嘛。

徐文兵:所以這一天算立春,往后再數三個月,就一季。三個月九十天,其中包括兩個節、六個氣。

按照科學的研究,春天什么時候到呢?日平均溫度連續五天維持在10℃以上,那才叫立春,這是科學的、理性的認識??芍袊酥v究的是慧、感覺,就是說這一天的溫度哪怕是在零下30℃,但今天立春了,氣就不一樣了。

一到立春,不管溫度多少,氣就不一樣了。

梁冬:怎么個不一樣法?

徐文兵:太陽不是從冬至那一天開始往回走了嗎?它每過十五天,就像經過了一個刻度,到立春這一天的感覺是什么?“天地俱生”、“吹面不寒楊柳風”,意思就是說氣溫還很低,但那風吹在臉上,絕對已經不是那種凜冽、刀削般的感覺了,是什么風?“生氣”!給人一種溫暖感覺的風。

為什么現在很多人變得“麻木不仁”?因為喪失了知覺,第一,他不“知”,不知道今天立春了;第二,他感覺不到。因為不覺,所以不知。

梁冬:機會來了!

徐文兵:我們為什么要恢復自己的知覺?,F在很多人都喪失了知覺,變得“麻木不仁”了。第一,他不“知”,他不知道今天立春了;第二,他感覺不到。因為不覺,所以不知。

我希望每個人都修煉好自己的身體,把神養得足足的,這時候你會“覺”。哪怕你不看表,也大致知道現在幾點了,不看日歷就知道現在是什么節氣,這就是古人說的“天人合一”。

現在,不少人都把這些事例當寓言來聽,覺得是在講笑話、講故事,不是!陰陽的變化是存在的,你只有用心神去體會才能感悟到。

把神養得足足的,這時候,大自然的一點一滴變化你都會感覺到。

梁冬:得極其敏感的人才能做到嗎?

徐文兵:基本上悟這件事不用太敏感就能感覺到。到立春那天,人的活動、身心變化就應該區別于冬天了。因為這是質的變化啊,不是量的變化。

梁冬:你剛才說悟不需要多敏感就能做到,但我覺得這真的很難,如果你去街上問十個人,有幾個知道立春前一天和立春當天的風有什么不一樣?肯定很少有。

徐文兵:我以前練太極拳、形意拳的時候,老師就教給我們一些方法。比如,在靜坐的時候讓我們體會半夜子時(就是陰面變陽面的那個時候)出現的變化。那個時候,一塊磚正反面的溫度都會有變化。所以,陰陽的變化是需要我們用心神去體會的,不是用那種淺薄、粗鄙、愚鈍的意識才能感覺得到。

到立春那天,人的活動、身心變化就應該區別于冬天了。

梁冬:當時你真的體會到磚的變化了嗎?還是自我心理暗示?

現在,有幾個人知道立春前一天和立春當天的風有什么不一樣?

徐文兵:真是有變化。比如老師不告訴你什么時間到子時,他就讓你去感覺一個東西,感覺它的陰面、陽面究竟有何不一樣。

2.“此謂發陳”

身體在新生,舊病要發芽

梁冬:“此謂發陳”是什么意思?

徐文兵:冬至過后四十五天,就立春了,這一天往后持續的三個月,我們命名為“春天”,它的性質就是“此謂發陳”。

“發”就是發芽了,生發!這時候,氣的趨勢是往上走的!就像人長出頭發的那種感覺,它是最早變化的。生發不是長出來枝葉,而是涌動出一種氣。所以古人放風箏一般什么時候放?

生發不是長出來枝葉,而是涌動出一種氣。

梁冬:立春那天放,接地氣。

徐文兵:現在,很多中國人都保持著古代的智慧,不愿住高樓,愿意住平房,為什么?接地氣。但這點你要跟老外說,老外都笑噴了,他沒有那種感覺。

為什么風箏要在春天放?按說春、夏、秋、冬都可以放,天安門廣場經常大冬天的時候也有人放風箏。按科學原理來講,只要有風、有動力,風箏就能飛起來。但在春天,即使沒風或是風很小的情況下,風箏也能上天。

為什么風箏要在春天放?

這時候,太陽逐漸在回歸,大地呢,慢慢從那種沉寒痼冷的冰凍狀態開始回暖,地上開始涌動出一股生氣,不斷往上走。在這種生氣的推動下,植物養了一個冬季的營養(或者說氣血),就開始從它的樹根往主干上、往枝葉、往末梢上走。走著走著,我們眼看著新的枝芽冒出來,花蕾開始綻放,這就叫“發”。

發于哪兒呢?“發于陳”,“陳”是指過去攢下來的東西,如果沒有“陳”,就沒有后座力。沒有后面的營養支援,你發不了!

“陳”是指過去攢下來的東西,如果沒有“陳”,就沒有后座力。沒有后面的營養支援,你發不了!

像陳皮,很有意思??!中醫有個方子叫“二陳湯”,湯里面必須用兩味放了很多年的藥,一是半夏,一是陳皮(最好的陳皮是廣東新會那邊的,非常有名)。

陳皮就是我們用的橘子皮,新鮮的時候不小心滋到眼睛里都覺得有點辣,味兒也很香,但這個味兒是一種淺薄的味兒,保持不了多長時間就散掉了。當你把橘子皮放了很長一段時間以后,如果保存得非常得當,沒有讓它腐敗、霉爛,那它那個時候散發出來的味兒,就非常的芳香,能夠醒脾、化痰、去濕,非常有用。

中醫里面還有味中藥,叫茵陳。我們經常說綠草茵茵,茵就是一種草,剛剛發芽出來的。

這味藥為什么叫“茵陳”呢?因為它是一種多年生的草本植物。每年一到春天,它就從陳舊的枝干上冒出一片新的葉子或是一個新芽,然后郁郁蔥蔥地長成一棵新的草。茵陳也叫茵陳蒿,為什么叫“蒿”呢?因為它長得比較高。

人在冬天一定要養精蓄銳,這樣才能把積下的好東西留到春天發。

人在冬天一定要養精蓄銳,這樣才能把積下的好東西留到春天發。

所以,“春三月,此謂發陳”的意思,一是說它生發,另外是指它有多年的積累。我們經常說冬天要閉藏,要進補,要養精蓄銳,留到春天干什么呢?不是讓你去增加脂肪,提高血脂、血糖濃度,而是留到春天讓它去生根、發芽、開花,所以叫發陳。換句話說,如果沒有“陳”,你“發”得起來嗎?看看我們身邊,很多人冬天還在造,到春天他怎么也發不起來。

春三月也是舊病復發的時候,一定要做好防范。

“陳”還有一層含義:我們剛才說的是養精蓄銳,留下的好東西到春天發出來了。另外,如果你攢了很多年的舊病,到春天也該發了,所以,春天也是很多疾病爆發的季節。

梁冬:很多人都以為每年春天的流行性感冒是病毒引起的。

徐文兵:“冬不藏精,春必病溫”嘛。很多人在春天會得這種溫熱性的感冒,它不是傷寒。這種病表現出來的癥狀是什么?先咳嗽,然后嗓子紅腫、熱痛,甚至還會出血,心跳加快,心率變快,最后到高燒、昏迷、抽搐,這一系列都是溫熱病的表現,一到春天開始發了,咋回事?“發陳”。

“冬不藏精,春必病溫”。

雨水2月19日前后,“潤物細無聲”的春雨中,大地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沁人的氣息激勵著身心。

這種“發陳”,我們叫“伏邪”,在秋冬它就埋伏下來,到了春天,“嘩”一下勾起來了。

徐文兵:還有一種病在春天表現得很明顯,桃花瘋!

梁冬:什么叫“桃花瘋”???

徐文兵:桃花開的時候,有些人就脫光了滿街跑。瘋,就是躁狂之類的精神疾病,到春天肝火萌動生發的時候,這種陳年痼疾就發出來了。

春天是發情的季節。健康的人在發情,不健康的人在發瘋。級別不一樣,性質也不一樣。

梁冬:傳說中的花癡就是這樣嗎?

徐文兵:對,春天是發情的季節嘛。健康的人在發情,不健康的人在發瘋。

梁冬:級別不一樣。

徐文兵:性質也不一樣,一個是正常的養精蓄銳,“冬天進補,開春打虎”。

梁冬:挺押韻的。

徐文兵:這是勞動人民的結晶,不是我說的,我哪有那么快的反應啊。還有,春天油菜花開的時候,也是精神病發作的時候,“菜花黃,癡子忙”?!鞍l陳”,這兩字蓄含了無窮的哲理。

養精蓄銳,春天就發得好;該攢的時候亂造,開春就會發病,懂得 “發陳”兩字,才能親近養生的智慧。

梁冬:春天舊病復發的時候怎么辦呢?

徐文兵:對付舊病復發的一個方法是及早治療,另外,就是“引蛇出洞”。

梁冬:此話怎講?

徐文兵:蛇待在洞里不好打吧?所以你要趁著春天“天地俱生”的時候,把它勾引出來,讓它露頭,然后一下制住它。這也是我們中醫治療的一種方法。

如何對付易復發的舊病?“引蛇出洞”!

梁冬:如果春天的時候暗瘡突然飆出來,那應該拍手稱快啰?

如果春天人表現出一種莫名的煩躁,易怒、易激惹,這就是舊病冒出來的癥狀。

徐文兵:中醫認為,春天對應的是肝。很多體內有肝火、肝氣過旺的人,到春天,他就表現出一種莫名的煩躁,易怒、易激惹,這就是舊病冒出來的癥狀。這時,我們可以借此機行事,正好去清他的肝火,幫他把肝火平復一下。有些平時膽小怕事,做事優柔寡斷,陽痿甚至筋骨比較軟的人,正好借著春天這個勁,多吃點辛辣的食物,或者喝點酒,好好滋補肝氣。

梁冬:這就叫扶一把,送一程。

治病,一是要看人,另外要結合天時、地利這種有利于人體的環境。

徐文兵:順著這個升勁,讓肝氣升起來。所以中醫治病,一是要看人,再一個是要結合天時、地利這種有利于人體的環境。

3.“天地俱生,萬物以榮”

春天是人解放自己的好時機

梁冬:請問“天地俱生”是什么意思?

徐文兵:前面我們講過了,古人為什么要在春天放風箏?其實,風箏在秋天也可以放,但是秋天那個風是“秋風掃落葉”的風,含有一股肅殺之氣,不適合人做戶外活動。秋天,人應該開始收斂鋒芒,準備貼秋膘過冬了,這會兒你去放風箏,就等于在和天地作對。而我們在春天放風箏,則是順應天地的生發之氣,從冬天閉藏的狀態中走出來,這叫“天地俱生”。

秋天放風箏,等于是與天地作對,春天放風箏,則是順應天地的生發之氣。

秋天,陽光漸行漸遠,然后地氣也開始收斂,邪寒的冷風就要過來了,這不是生氣,是一種殺氣;到了冬天,地氣閉藏,水冰地坼,大地冰凍了,太陽離得遠遠的,好像在看熱鬧。這時候除了一些耐寒的松柏外,基本上沒有什么生物是有生氣的,大多數動物不是冬眠了,就是潛藏在水里面了,不露頭。

這時候也不是生氣,不是俱生。到夏三月熱的時候,萬物是一種瘋狂的拔節生長,是長,和生不一樣,生是萌芽,長是拉長,所以只有春天配得上稱萌芽。所以,如果你有好的生機和萌芽,一定要鼓勵它復制。如果是那些有病的萌芽,我們必須要把它扼殺在搖籃里。

如果你有好的生機和萌芽,一定要鼓勵它復制。如果是那些有病的萌芽,我們必須要把它扼殺在搖籃里。

所以一句“天地俱生”就指出:我們是自然、天地的產物,是天地造化生產出來了,這時候我們要珍惜自己萌動的生機,鼓勵它往好的方向走,至于那些病的邪的生機,要早早給它去除。

梁冬: “天地俱生,萬物以榮”中,請問:“榮”字怎么解?

徐文兵:“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榮”的反義詞是“枯”,就是枯萎、凋謝了。草木披上了綠裝,春風又綠江南岸,這叫“榮”。

“萬物以榮”就是說植物從枯萎、凋謝的狀態重新回到了綠色的狀態,所以我們把春天的顏色定為青。青有綠和藍這兩層意思,但我們一般指綠,比方說“青山碧水”里的“青山”,就是山開始變綠了的意思。另外,這個“萬物”還指人。人也是一個物嘛,那動物和人物怎么“榮”呢?我們經常說這個人容光煥發,還譬如說感到很光榮,“榮”到底是什么樣一種狀態?

每個人年年都有欣欣向榮的時候,一定多珍惜!

梁冬:“榮”就是汗毛都立起來了,像青草一樣冒出來的樣子。

“榮”就是汗毛都立起來了,像青草一樣冒出來的樣子。

徐文兵:還真是,秋天是“從革”,是殺戮、剝動物皮的時候。剝動物的皮叫革,制革。到了春天呢,人體上的小小汗毛孔開始開放,臉也開始舒張,人的氣血又開始從內臟、腸胃向四肢、頭面、身體末梢奔涌,這時候,人就會顯得容光煥發。

為什么冬天要進補呢?因為在冬天,人的氣血會從表皮收斂到內在。所以在冬天,我們吃點高脂肪、高蛋白等營養豐富的東西,甚至是凍柿子、凍梨、冰棍兒,都能被消化掉。

為什么春天人看上去容光煥發?

春天來了,人的氣血和能量就開始往表皮走,這也叫“萬物以榮”。這時候,人就開始覺得:“哎喲,厚棉衣有點穿不住了。”這不是氣溫變了,是啥變了?你內在的氣血變了,人本能地從一種收斂閉藏的狀態開始“改革開放”了。

4.“夜臥早起”

立春一到,早睡早起

梁冬:講完了“萬物以榮”,接下來該說到“夜臥早起,廣步于庭”。請問:什么叫做“夜臥”?夜到什么地步才叫“夜”?

徐文兵:古代分時辰啊,是按地支來算的,按子、丑、寅、卯那么走。古人還有一個規定作息的方法,就是每個時辰都有個對應,比如“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后”。黃昏是幾點?大概是太陽落山,晚上的五點到七點這段時間。黃昏以后,叫“人定”,“人定”的時間是晚上九點到十一點,意思就是夕陽墜了,洗洗睡吧。

黃昏以后,叫“人定”。

子時之前叫亥時,亥時屬豬,這時豬睡得最酣,所以這個時候你還沒睡覺的話,中醫就會催你:“像豬一樣,趕緊睡吧。”另外,在春天或夏天,你可以睡得晚一點。到秋冬,你大概就要早一點了。

梁冬:新聞聯播之后,看一集連續劇就睡下了,大概九點的樣子。

徐文兵:真正會養生的人是絕對不會點著燈、熬著油在那兒熬夜打電腦、玩游戲的,那是很傷身體的。

什么時候該“夜臥早起”、“早臥晚起”、“晚睡晚起”?這些都是有講究的。每到一個季節,你就要改變自己的作息時間。比方說,冬天人要“早睡晚起,必待日光”,意思是一定要等太陽出來了再活動,不要去招惹那個邪氣。而立春這一天一到,你就該改成早睡了,但是也該早起了。

什么時候該“夜臥早起”、“早臥晚起”、“晚睡晚起”?這些都是有講究的。

梁冬:很多人春天的夜臥時間沒法那么早怎么辦?

徐文兵:夜臥那個時間我不干涉你,但是晚起要改成早起。上次我講了,立春以后萬物會有一個質的飛躍。很多網友就說,你要按照氣溫的變化去衡量季節的變化。我給大家舉個例子,有一句諺語叫:“鷹有時候飛得比雞還低,但它還是鷹。”春天有時候可能出現“倒春寒”,雖然這時氣溫比冬天還低,但它還是春天,氣不一樣。

“鷹有時候飛得比雞還低,但它還是鷹。” 春天有時候可能出現“倒春寒”,但它還是春天,氣不一樣。

由此,我聯想到了西方營養學和中醫營養學之間的區別。西方營養學認為:肉跟肉之間只有脂肪含量、蛋白質含量、礦物質含量等的差別。比方說,雞肉,蛋白質多一點,脂肪少一點;豬肉,脂肪多一點,蛋白質少一點。它只承認有量的差別,但不承認什么啊?質的差別!

西方營養學只承認有量的差別,但不承認質的差別!而中醫營養學更關注事物背后的能量。

雞肉的脂肪含量再低或者再高,它也是熱性的,吃多了會讓你覺得燥熱,躁動不安,讓你半夜早早地醒來,甚至是流鼻血。而再“瘦”的豬肉,它也是涼性的。

這就是我們中國人的智慧,它和西方的思維之間差別在哪兒?中醫營養學更關注事物背后的能量,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氣”。春天再冷,但它跟冬天的氣不一樣了。好人再壞,他做壞事,但還是好人;壞人有時也做點好事,但他就是個壞蛋。所以一定要在本質上去認識事物和人。哪怕咱們做一個好人的尾巴,也別做那壞人的頭。

一定要在本質上去認識事物和人。哪怕做一個好人的尾巴,也別做那壞人的頭。

梁冬:寧愿做好人的最壞面,不愿意做壞人的最好面。這叫“寧為鳳尾,不為雞頭”。 

說到“夜臥早起”,所謂“夜臥”,就是說古人在晚上的九點到十一點就要睡覺了,而且十一點就算很晚了。

徐文兵:古人的“早起”,指的是早晨三點到五點,也就是寅時。

古人一般習慣早睡,比如說,前天晚上九點睡覺,到凌晨三點起來,就開始呼吸,吐納,練功,就起來洗漱,吃早飯了。

我們經常說“點卯”,跟上班打卡一樣。“點卯”是幾點?五點到七點,這時候,人開始上班了。

男人可能都挺羨慕古代君王“芙蓉帳暖度春宵”,“從此君王不早朝”這事的。實際上,以前好多皇帝挺累的,早早起來就開始坐在太和殿上商量國家大事。

做皇帝其實挺累的。

到春天這個“此謂發陳”的季節之后,我們一定要“夜臥早起”,“早起”就相對于冬天“必待日光”的那個“晚起”。而冬天“晚起”的時間一般都在七點左右。

驚蟄3月5日或6日,這時氣溫回升較快,漸有春雷萌動,鉆到泥土里越冬的小動物被雷震醒后出來活動了。

梁冬:我們都知道晚上睡得晚不太好,但有些人就認為第二天早上晚起一點,就可以把這個時間補上。

晚起絕對不如早睡。

徐文兵:這是非常幼稚的想法,這些人關心的就是量。

梁冬:現在我關心的問題是什么呢?假設我昨天晚上十一點鐘就睡了,第二天早上是五點起。那這和我七點起床有什么不一樣?

徐文兵:這就要看是什么季節了! 

梁冬:比如春天。

徐文兵:俗話說“一年之計在于春,一日之計在于晨”嘛!你早上起來去做事,你這一天就算沒白過。如果你那天昏昏睡去了,很容易就耽誤事。我經常勸別人不要在晚上熬夜趕稿子,早早起來寫完了,你還不累,而且寫的質量也很好?!?/p>

早上起來去做事,你這一天就算沒白過。

5.“廣步于庭”

春天要好好接地氣

梁冬:接下來我們來說說“夜臥早起,廣步于庭,被發緩形”中的“廣步于庭”吧。請問“廣步”是什么意思?是不是把腳邁開來走呢?

徐文兵:“廣步”的反義詞是小細碎步。它包含兩方面意思:一是指步幅,再就是指走路的節奏。你邁著大步“呱呱呱”地走,這就不對。“廣步”是一種很悠然的,邁著大步子散步的狀態。毛主席說的“不管風吹浪打,勝似閑庭信步”大致就是這個意思。

梁冬:那什么叫“庭”? 

徐文兵:“庭院深深深幾許。”“庭”是什么呀?在農村,我們一般進了門之后,有個影壁擋著,你看不見里面。你只有過了影壁,才能看到空曠的院子。所以,“廣步于庭”不是廣步于“野”?!?/p>

“廣步于庭”不是廣步于“野”?!安健辈皇桥懿?。古代人管“跑”叫 “走”!

天氣還沒有到暖和的時候,你不可能到外邊去春游、撒野,就在院子里面散步,還是相對封閉的。而且是要邁著大步,步幅還要和緩。記??!“步”不是跑步。古代人管“跑”叫什么?叫“走”!我們經常說“奔走相告”,這是一種什么樣的感覺?就是一邊跑著,一邊告訴別人?!?/p>

天氣還沒有到暖和的時候,你不可能到外邊去春游、撒野,就在院子里面散步,還是相對封閉的。而且是要邁著大步,步幅還要和緩。

梁冬:“走”是跑,但“奔”是兩腿離地的。以馬為例來說,四腿離地是為奔,兩腿離地是為跑。

徐文兵:沒錯!真正的騎馬散步叫“走馬”。什么叫“走馬觀花”?就是一種走的狀態,而不是蹦。走馬是很穩的,不是去跑步,不是讓你去做劇烈的運動。在春天,萬物剛剛萌芽,剛剛生發,還沒到需要劇烈運動的時候。

真正的騎馬散步叫“走馬”。

梁冬:春天的早上,地氣升騰得最厲害,我們一定要好好接地氣兒。

徐文兵:我對漢字的很多認識,得益于我把它翻譯成了英文。因為漢字有一個特別討厭的現象,叫“互訓”。

春天的早上,地氣升騰得最厲害,我們一定要好好接地氣兒。

梁冬:比如查一個“貧”字,字典里的解釋是“貧者,窮也”。你再去查“窮”字,“窮者,貧也”!

徐文兵:這阻礙了我們去正確地使用自己的語言。還有,把它們翻譯成英文時,我就突然覺得意思不一樣了。比如說“走狗”這個詞,你怎么翻譯成英文?“running-dog”!

你把“走狗”翻譯成“running-dog”以后,可以想象一下:打獵時你打中了一只鴨子,那狗“蹭蹭蹭”地跑過去,把鴨子給叼回來。你完全可以想象出它那種殷勤、忠實的樣子。如果有一個人像“running-dog”一樣給你辦事的話,那真是個好同志、好部下!

6.“被發緩形”

春天頭發應解開,穿衣服要寬松

徐文兵:“披發緩形”是這段經文里面最精彩的一句。先說“披發”,這里的“披”字原本應該是被子的“被”,是通假字。在古代,人到成年后都要束發。為什么要束發?

頭發,歷來是作為人一種心性的、外在的有形代表,我們經常把它稱為“三千煩惱絲”。和尚出家剃度了,表示他跟他的親人、朋友之間的那種復雜社會關系給“咔”的一聲剪斷了。

“披”是通假字,通被子的“被”。

曹操在行軍的時候說:誰把田里面的麥苗踩壞了,就要斬首。結果他的馬受驚了,把麥苗踩壞了。怎么辦?他不能斬首吧?他就削下自己的頭發來——以發代首。“身體發膚,受之父母”,古人把頭發看得很重要,把它當成是自己心性的一種流露,是頭腦或心神的延伸。所以古代人定情的話,送一個小荷包,里面往往是一縷青絲。

古人把頭發看得很重要,把它當成是自己心性的一種流露,是頭腦或心神的延伸。

梁冬:一串DNA嘛!另外,校園歌曲經常唱什么,“誰把你的長發盤起……”誰把你的長發盤起來了,你就跟定誰了。這說的也是一種心性。

徐文兵:古人蓄發原本為的是什么?男子八歲,女子七歲,披頭散發,黃發垂髫,隨便玩兒!等到他們啟蒙入學的時候,就開始約束心性,開始束發了。到了弱冠,就要戴一個頭冠,把頭發扎起來。意思是:我已經離開了那個自由散漫的時代,我的行為有準則,有約束了,不能由著性子來了,這叫做“自我約束”。

可古人只有在春天的時候,才早早起來,把頭發解開,讓它自由披散在肩上,這叫“無拘無束”。讓自己的心性、心情或者是心思在這一刻自由地放飛。

在春天,把頭發解開,讓它自由披散在肩上,這叫“無拘無束”。

梁冬:讓身、心、靈在這一刻擴展。

徐文兵:在中醫看來,身、心、靈三者之間的關系,從來都是密不可分的。你可以通過調整自己的形體、形態、姿勢來影響你的氣血流動,達到影響你心情、思想的目的。所以在春天,不要約束自己,更不要箍著自己,把頭發解開,披散下來。

梁冬:這叫“披發”。

徐文兵:接下來,我來說說“緩形”。緩,是緩慢的“緩”,形是形體的“形”。不是判決書上“緩刑幾年”的緩刑。

要是唐僧懂中醫的話,到春天他就該把孫悟空的緊箍咒給松下來。

“緩形”是指讓自己的身體放松,盡量地不受約束。說到這,我想要是唐僧懂中醫的話,到春天他就該把孫悟空的緊箍咒給松下來。另外,“緩形”的反義詞是什么? 

梁冬:拘束!

徐文兵:具體說來就是穿緊身衣?,F在某某牌子的緊身內衣里面加鋼筋。我給病人檢查身體的時候,經常一解開衣服,啊喲,一層防彈衣,就這種帶鋼筋的衣服,然后我說:“你脫掉,再做檢查?!?/p>

穿這種衣服是為了什么?有句話叫“楚王好細腰,宮中多餓死”。勒自己,從形體上約束自己,結果是什么?在形體上,你苗條了,纖細了。但內在呢?氣血運行全被堵在這一塊兒了。

可春天是什么呀?萌芽、生發的季節!你這么壓著自己,勒著自己,體內的生機、生氣還能發出來嗎?不可能。所以,春天最好穿寬袍大袖,披頭散發,早早起來,在自家院子里散步。

春天是萌芽、生發的季節!你這么勒著自己,體內的生機、生氣還能發出來嗎?

春分3月20日或21日。此時太陽直射赤道,春暖花開,鶯飛草長,此時宜積極工作,有什么好的愿望馬上就要去做。

梁冬:比如像我這種人,就沒有長頭發,那短頭發會不會不符合了呢?

徐文兵:削發象征的是現在社會的一種文明。在古代,人們是主張蓄發的。你到道觀去看看,所有的道士全是留長發的。他們還保持著古代那種留自己“全身”的習慣——胡子、頭發都是不刮、不剃的。但起碼要知道,春天不是理發的時候。

7.“以使志生”

春天,多立志,多做事

徐文兵:在春三月,我們早早睡了,第二天早早起來,穿著寬袍大袖,放松自己,在自家庭院里散步,這么做的目的就是“以使志生”。你往何處去?你的心往哪兒走?這叫“志”。

在春天,要多植樹,不要殺生,不要算舊賬,更要多給予,多行善事。

我以前講過“志閑而少欲”,“志”有兩層意思,它的甲骨文寫法是上面一個“之”字,“欲之何處”就是說你往何處去?你的心往哪兒走?這叫“志”。你的心往后面走,叫記憶。你的心往前面走,將來想干什么,叫“志向”。所以在春天,你這么做的時候,你的“志”就會油然而生。

你往何處去?你的心往哪兒走?這叫“志”。

“志”生出來了以后,就叫“發陳”。在這種狀態下,你就會發自內心地突然想做點什么! 

梁冬:這恰好跟我的習慣一樣,一到冬天,我就變得很消沉。一到春天,我就開始蠢蠢欲動,老想干點什么事兒。

徐文兵:“蠢”上面是春天的“春”,底下是個“蟲”。驚蟄以后,蟲子就開始拱土了。這時候,你會發自內心地想做一些事情,你可能去做一些計劃,干點什么!

本來這個“志”,應該閑,應該少欲。但在春天,你卻應該順應天地的變化,鼓勵自己多做些事情。比如說,盤下來一個飯館,考個博士,或者是拿個什么學位。

春天是老天幫助我們立志的時候,更是我們做事的好時機。

8.“生而勿殺”

不殺生,多播種

徐文兵:在春天,我們還要去哺育一些動物,或是植一些樹。為什么?因為很多動物是在春天產仔的,很多植物也是在春天發芽、生長的。所以,春天絕對不是殺戮、砍伐的季節,而是播種,鼓勵大家生長、發育、生根、發芽的季節。這叫“生而勿殺”。

記住,“殺人三千,自損八百。”當你宰殺動物的時候,這個過程會將你體內的一些生機也干掉,這叫“逆反”,是違背生機的生發規律的。殺戮的時候應該在什么季節?秋天!

當你宰殺動物的時候,這個過程會將你體內的一些生機也干掉,這叫“逆反”。

為什么要“秋后問斬”,就為的是順應秋季里天地的肅殺之氣。在古代不管你犯了多大罪,在春天、夏天,國家都養著你,不殺你,等到秋后再來問斬。 

9.“予而勿奪,賞而勿罰”

做人要做“及時雨”

梁冬:接下來是“生而勿殺”后的“予而勿奪,賞而勿罰”。

徐文兵:予是給予的予,奪是奪取的奪。這時候,作為老板,是要給員工發獎金,發工資,鼓勵他們去做計劃、去創新的,而不是去苛責他們。

在春天,如果我們活生生把別人要去生發的生產資料,要做的事情想辦法奪走,這樣你傷了別人,也傷了你自己。所以在春天,我們要學會給予。我們看,宋江的外號叫什么?及時雨!他其實沒有多少錢,但是人家會把手上的那點錢用得恰到好處。

春天,老板要鼓勵員工做計劃、創新,不能苛責他們?!?/p>

梁冬:總是在最需要的時候給?!?/p>

徐文兵:“饑時一口,勝過飽時一斗。”我在饑腸轆轆,餓得不行的時候,你給我一口飯吃,哎呀!我記得你一輩子。但是如果我都吃到撐了,你還給我一斗米,那你還不如不給。宋江為什么能結交那么多的朋友,為什么會有那么多的梁山好漢擁戴他?憑什么呀?就憑他在恰當的時候做了恰當的事兒。

春天要學會給予,宋江為什么能結交那么多的朋友,為什么會有那么多的梁山好漢擁戴他?憑什么?就憑他在恰當的時候做了恰當的事兒。

在春天,你“予”,最后你的收獲會很大。如果你在冬天撒了一地的種子,“予”沒用了,別人不領你的情,所以春天要多行善事。

清明 4月4日、5日或6日。此時氣清景明,應多“植樹”,能培養自己一年的生機。

大家都知道,春節我們是要給紅包,給壓歲錢的。為什么呀?賞!不管你犯了多大的錯誤,做了多少壞事兒,這個年過去了,新的一年開始了,這一篇兒就翻過去了,我依舊給你錢讓你做事。

新的一年開始了,絕不要跟自己和別人算舊賬,否則會違反天地之氣。

所以,“賞而勿罰”就是:即使你做錯了,咱留著以后再說,絕對不會在大開春、大過年的時候跟你清算舊賬,這時候跟你陳芝麻、爛谷子地鬧一場,那叫違反天地之氣?!?/p>

梁冬:而且,當你在做這些行為的時候,無形之中會對內在產生一定的影響,在自己身上留下一些印記。

徐文兵:金融危機的時候,我發現來我這兒治病的,不光是被人開除的,那些開除別人的老板也來我這兒治病了。為什么?心里不落忍,他開除別人,自己心里也很痛苦。

10.“此春氣之應,養生之道也;逆之則傷肝,夏為寒變,奉長(zhǎng)者少”

春天不好好生,夏天就不可能好好長

徐文兵:我們經常說“養生之道”,到底是什么呢?狹義就是,順應天地之氣去做事。比如“春生”時,你就要讓它發芽,不要去扼殺它,這是養“生”;進入夏天后,它們就要茁壯成長了,所以夏天要養“長”;到秋天叫養“收”;到冬天就叫養“藏”。

“養生之道”應該是養“生、長、收、藏”之道。

所以,就中醫而言,“養生之道”應該是養“生、長、收、藏”之道,而不是只局限于養“生”。目前,“養生”就變成廣義的了,更多地指養護生命的意思。

現在,很多人之所以會得各種各樣的毛病,就是因為他們光“加油”,不“剎車”。光顧著生發,卻忽略了收斂,都是一根筋往上走,然后上到某個點,“嘭”的一聲掉了下來,亂了節奏。而生命軌跡是應該呈曲線,有起有落的。這才是順應天地的養生之道。

該生發的時候生發,該瘋狂生長的時候就長,該收斂的時候就夾著尾巴做人,甚至干脆躲起來,貓冬、隱居,靜觀其變?!?/p>

生病,就是因為沒跟上天地的節奏。有節奏的表現是什么?順應天地之氣,該生發的時候生發,該瘋狂生長的時候就長,該收斂的時候就夾著尾巴做人,甚至干脆躲起來貓冬、隱居,靜觀其變?!?/p>

梁冬:“此春氣之應,養生之道也。”如果你不這樣做的話,“逆之則傷肝,夏為寒變,奉長(zhǎng)者少”。

徐文兵:在中醫里,四季跟五行學說是相對應的,春天歸于木,“木”翻譯成英文,是“tree”,不是“wood”。

梁冬:“wood”和“tree”之間最大的不同在于“tree”是有生命的。

徐文兵:所以我說,如果你想要更好地理解漢語,那就一定要把它翻譯成英文,當你把“木”翻譯成英文的時候,你就知道,??!原來對木的理解不大對。翻譯成“tree”,說明它就是綠的,它有生命力,是柔軟,有彈性的。如果你把它翻譯成“wood”,那就是枯朽、僵硬,沒有生機的。

春天對應木,木是什么啊?向上的,它能曲能直。一陣大風刮過來,它便隨風彎下來;大風過去了,它的“腰桿子”就瞬間挺起來了,大丈夫能屈能伸。如果“木”對應到我們的臟腑,就是我們的肝,這是臟。同時又對應我們的膽,這是腑。如果是對應身體上的其他器官和組織,那它還對應筋、指甲?!案文戦_竅于目”,所以它還對應我們的眼睛。

因此,春天是非常好的養肝、護肝的季節,還養護膽、筋、眼睛以及我們的指甲。同樣的,如果你在春天做了違背自然之道的事情,你就會傷害到你的肝、膽等器官。另外,在五行里邊,木的作用是什么?生火。

如果你在春天做了違背自然之道的事情,你就會傷害到你的肝、膽、筋、眼睛、指甲等器官。到了夏天,就會出現一系列的病癥。這就是誤了農時的表現。

木生火,火生土。如果在春天你的肝木沒有健旺起來的話,到夏天這個屬火的季節,你就“火”不起來。意思就是說,如果你在春天沒好好生,那在夏天就不可能好好長。

所以,“奉長者少”就是說到了夏天,身體提供給你在這個季節生長,茁壯成長的能量、氣血就不夠了。 

梁冬:“夏為寒變”是什么意思呢?

徐文兵:就是說到了夏天,天熱,地也熱,人本來也應該開始熱起來,開始出汗了,可有些人就是熱不起來。

夏天,天氣如果不熱,地里的麥子熟不了,所以農民到收麥的時候最怕陰天。熱跟寒都是自然變化之道,如果沒有寒或沒有熱,那氣候對作物、對人的影響都會從此發生變化。大自然自有它的道理,春天不生,夏天就熱乎不起來。熱乎不起來呢,很多人就會出現一系列的病癥。這就是誤了農時的表現。

春天是消化的季節,是把冬天儲存下來的營養轉化成氣血、精神能量的時候。所以春天不是吃肉而是吃青綠色植物的季節。

梁冬:我們在春天是不是應該多吃素?

徐文兵:春天不是殺戮的季節,也就是說,春天是一個不吃肉或者少吃肉的季節。立秋那天要貼秋膘,冬天是要進補的,這倆季節都是要吃肉的。但是很多人在春天還使勁地吃肉,這是不對的。春天是消化的季節,是把冬天儲存下來的營養轉化成氣血、精神能量的時候。所以春天不是吃肉而是吃青綠色植物的季節。

梁冬:青綠色植物正好代表了生機盎然嘛!

“咬春”的意思是說跟上春天的步伐,咬住你,別想把我甩下。

徐文兵:立春那天,大家習慣吃春餅、春卷,這叫“咬春”?!耙А弊钟玫锰貏e貼切。意思就是說跟上春天的步伐,咬住你,別想把我甩下。這其實就是“天人合一”“天人相應”的理念在民間的傳承。

春天我們還有一種習慣,就是喜歡吃發芽的東西,比方說豆芽、嫩香椿、春筍等,“小荷才露尖尖角”,都是那些剛剛發芽的東西。中醫認為,不同東西的不同部位有不同的效果,像豆芽那些剛剛發芽的東西最具有生命力。 

梁冬:最具生發之力。

徐文兵:很多人說:“我們家的孩子都變成肉食動物了。整天光吃肉,不吃菜?!蔽艺f什么原因?第一,你的菜做得不好吃;第二,那菜是在大棚里培育出來的,它沒有順應天地之氣的那種味道,沒有那個“氣”;第三個原因可能是你沒掌握好吃飯的時間。

大棚菜為什么不好吃?沒有順應天地之氣的那種味道。

梁冬:什么意思? 

徐文兵:中醫養生講“毒藥攻邪”,就是說,如果你中了邪氣,生病了,就要吃有毒性的藥物。如果你沒生病,那就養生!要吃五谷,“五谷為養”;然后“五畜為益”,平時多吃點肉來錦上添花;第三就是“五果為助”,就是吃水果,能幫助我們消化,但是千萬別把水果當主食吃。很多人說:“??!我不吃水果缺維生素?!币艺f,人又不是猴子,天天吃水果干嗎?最后一句叫“五菜為充”,但從養生的角度來講,應該改成“五菜為疏”。

不要在春天里吃一些酸不溜秋的水果,除非你肝火太旺。

千萬別把水果當主食吃。人又不是猴子,天天吃水果干嗎?

什么叫“疏”?疏通!很多人都知道吃點粗纖維能通大便。蔬菜本身都是綠色的,對應的是我們的肝,而肝主疏泄。腸道堵了就好像河道淤積住了,但是肝氣、肝血一來,“嘩”,被堵塞的腸道就被打通了。

梁冬:中藥里面經常用到的一味藥,叫“炒麥芽”。大家都知道,它是用來消食化積的。

徐文兵:這個炒麥芽,不是你把大麥炒熟了,就可以拿來泡茶喝。不對,只有等大麥發芽了,炒熟了,它才有消化的功能。所以中國人對“氣”的領會和把握是超前的。我們感覺不到“氣”,那就跟著古人說的方法去做。

所以,你平時要多鼓舞肝氣生發,而能增強肝氣生發、疏泄功能的就是綠色蔬菜,或者是植物的枝葉,它們能消化掉我們在秋冬攢下的秋膘,或進補時累積下來的那些油水。

什么是消化?“化”就是把吃進來的那些物質變成“人肉”,然后變成脂肪堆積起來,再化成我們身體所需要的氣血和能量。生活中,很多人發胖,因為他無法把脂肪轉化成氣血。所以,女孩子一胖,月經就出現問題。

梁冬:據說有些男孩子胖了之后,性功能也不好了?!?/p>

能增強肝氣生發、疏泄功能的就是綠色蔬菜,或者是植物的枝葉。

徐文兵:男人一胖,第一反應就是性能力差了,因為元氣不足了。老百姓有句俗話叫“母雞肥了不下蛋”。

很多人發胖,因為他無法把脂肪轉化成氣血。所以,女孩子一胖,月經就出現問題。男人一胖,第一反應就是性能力差了。

梁冬:老百姓真聰明啊!

徐文兵:老百姓就是智慧啊!母雞如果光顧著去長脂肪的話,它就不會下雞蛋了。如果一個女孩子脂肪堆積過多,她排卵就少了,月經也會變得紊亂。

所以,怎么把一身的肥肉轉化成身體所需要的精血、精子、卵子?靠的就是一個“化”字。這個“化”靠誰來完成?就是我們的膽、三焦,也就是靠這個少陽系統去完成。

在春天,我們吃的東西都很鮮。比如說春筍,但它有點寒。而冬筍埋在地下沒冒頭,所以它滋陰的效果非常好。還有,冬筍燉什么肉最香?廚子都知道,筍搭配其他肉都不香,只有搭配豬肉時才香。

梁冬:因為豬肉在五臟里面對應的是腎,腎主水,對應的是冬天。

為什么筍搭配其他肉都不香,只有搭配豬肉時才香?

徐文兵:在冬天吃豬肉燉冬筍,絕配!蘇東坡說過:“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要想又不俗,又不瘦,那就天天吃筍燒肉。

到春天,筍破土而出后,它的性質就從滋陰,也就是從補腎變成補肝了。補腎、補肝能增強人的性功能,所以,你要想克服筍那種苦寒的性質,有幾個辦法:一是用鹽水煮筍,鹽的咸正好平和了筍那種稍微有點苦的味道。另外,我們經常吃的一道菜叫“油燜筍”,這樣油炸了后也能把筍的寒氣去掉。還可以用錫紙包上筍去燒,就跟燒叫花雞一樣,可以把筍的寒氣去掉,獨獨留下筍的生發之氣。

除了春筍、香椿苗,還有滿世界里人們采的薺菜,采回來后做點薺菜餃子,更香。你要是在春天做上這樣幾道菜給孩子吃,他不吃才怪呢!而現在那些大棚里種出來的蔬菜全是纖維。

梁冬:如果我們有機會的話,還是在自家陽臺上弄幾棵蔥、幾棵韭菜,起碼算是自己家里的非大棚作物?!?/p>

現在那些大棚里種出來的蔬菜全是纖維。

徐文兵:在春天,我一般在家里栽點蒜苗。把蒜一排排地放在碟子里,澆點水,蒜苗自然就萌發出來了。植物也是有靈性的,你看,放在陽臺上的蒜,沒多久中間就開始變綠了,然后芽冒出來了,它能感受到春天的那股氣息。

說到吃,我們不可避免地要說到“味道”這個話題。其實,四季適合吃的味道是不一樣的。春天是吃青綠蔬菜的季節,那春天吃什么味道的東西最好?

梁冬:吃酸的東西。

徐文兵:錯了?!?/p>

梁冬:酸不是對應肝嗎? 

徐文兵:沒錯。

梁冬:那為什么呢? 

徐文兵: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肝有種性質,叫“木曰曲直”。什么叫“曲”?就是委曲求全,所以肝有藏血的功能。

如果它不藏血的話,女人就會崩漏,例假來個沒完。而“直”是指疏泄,道路都通開了。所以肝的功能應該有兩個:曲、直?!按笳煞蚰芮苌臁贝蟾啪褪沁@意思了。

肝的功能有兩個:曲、直。“大丈夫能屈能伸”就是這意思。

那請問:吃酸的東西時,是鼓勵肝臟的“曲”性,還是“直”性呢?

梁冬:應該是鼓勵肝臟的“曲”性,你看,肌肉一酸,人就變得緊張了。

徐文兵:對,酸的東西是止血的,所以,碰到那些崩漏的病人,我們一般用老醋噴下去。酸的本性是澀的,而澀的東西一般都具有收斂的效果。但同時,酸能鼓舞人的肺,肺能生津。有個成語叫“望梅止渴”,你一想到酸的東西,唾液馬上就分泌出來了,這對應的就是肺。肺在五行里面屬什么?

梁冬:屬金!

徐文兵:金克木,對吧!所以你吃酸的東西是在補肺。那什么時候吃酸的東西最好? 

秋天!所有酸不溜秋的東西,比如說梨、柿子,都在那個季節下來了。柿子吃多了會有種酸澀的感覺,能收澀到長出肺結石來,所以秋天是拈酸吃醋的季節。“酸”的反義詞是什么?辣。我們經常喝酸辣湯,這有什么作用?當你受寒,感冒了,一定要進食點辣味兒。比如說,當胡椒的味兒壓過醋的味兒,你身上就能發汗,而加點醋又不會讓你發汗太多。所以,當你想美美地睡上一覺的時候,酸要放得多,胡椒要放得少,讓酸勝過辣。

秋天吃酸的東西最好,補肺。

日子過得苦的時候,我們經常說這是一部辛酸史。辛和酸在五行里面正好是相對的。你吃酸的時候,肝是收斂的,它“委曲求全”了。當你吃辛辣的東西時,肝就舒展開來。所以,健康的人在春天適合吃辣的東西,微辣微辣的。

為什么日子過得苦的時候,我們經常說這是一部辛酸史?

平常吃餃子的時候我們要吃什么?蒜!然后還要加點醋。蒜是辣的,醋是酸的,兩者正好形成一種平衡。另外,過臘八的時候,我們還要腌臘八蒜,這也正好是個酸辣平衡的例子。所以,怎么掌握辛和酸的尺度,要根據肝的情況。

健康的人在春天適合吃辣的東西,微辣微辣的。

梁冬:我一直以為辣對應的是金,對應的是肅殺,所以,總覺得辣的特性是收斂的。

徐文兵:大家如果有興趣、有精力的話,可以讀一下《黃帝內經·素問》里的“藏氣法時論”,它把與飲食有關的“五谷”“五菜”等都講得很清楚。什么味兒入什么經,對哪條經會產生什么樣的影響,是補還是泄,都說得很清楚。我們現在中醫學講的那些知識,很多人都是一知半解。比如大家一說酸,只知道它是入肝的,但是酸對肝好還是不好?就不清楚了。

為什么叫“醉以入房”?平常陽痿的人喝點酒,宗筋就立起來了。你說他怎么不喝點醋入房???

你想,肝有“木曰曲直”的特性,你就應該知道有兩種味道在影響肝。比如說,酒是辣的,我們喝點酒就能壯膽,因為肝膽互為表里。平常一個唯唯諾諾的人,喝完酒后,“嘩”地就去打架了。

梁冬:酒壯慫人膽嘛。

徐文兵:酒是辛散的,能增強肝那種直的特性。為什么叫“醉以入房”?平常陽痿的人喝點酒,宗筋就立起來了。你說他怎么不喝點醋入房???

梁冬:有點醋意也好,增加小許情趣。

徐文兵:中醫在飲食方面講究與天地同步,也就是“應季”。這個季節出產什么,你吃什么,你要是什么都不懂,那就跟著季節走,總不會錯的。

有一次,我請臺灣作家胡因夢吃飯。正是陽春三月,我跟胡老師一握手,就感覺她手有點涼。點菜時,服務生給上杯果汁。我當時就想手這么涼,又是春天,再喝一杯酸寒的果汁,會越喝越涼的。當時我建議說:“咱們今天應該喝點白酒。春天了,咱們不能喝果汁,果汁是秋天喝的。像您手有點涼,四肢有點逆(厥逆),更不應該喝果汁?!崩蠋熜廊煌饬?。

幾杯酒下肚,酒酣耳熱。老師手也熱了,臉也紅了,狀態好多了。

在飲食方面,我們一定要順應自然。春天,誰要是頻繁地吃水果,喝果汁,就相當于在逆春天的養生之道,是在扼殺自己的生機。

梁冬:尤其是那些平常就活得不夠舒展的人?!?/p>

春天,誰要是頻繁地吃水果,喝果汁,就是在扼殺自己的生機。

徐文兵:那更委屈!秋天喝點酸的東西是好的。因為秋天氣候干燥,喝點酸的正好生津止渴、滋陰潤燥。那到夏天該吃什么味道的東西呢?

梁冬:夏天應該吃點苦的東西吧。

徐文兵:這是逆于自然之道的。夏天出汗多,容易損耗身體里的體液。汗是什么味道?咸的!平時多流汗,戰時少流血。夏天對應我們的心,所以在夏天我們要補心!

夏天應該吃點咸的東西。

真正懂得養生的人,夏天吃西瓜的時候都會稍微灑點鹽,喝綠豆湯時也會加點鹽進去。

梁冬:前段時間我去南寧,吃了當地的水果,你知道他們放什么嗎?放辣椒!把辣椒粉灑在楊桃上面,好吃得不得了! 

徐文兵:你看看,人家那個辛和酸的比例搭配得多好。

另外,到了冬天,該吃些什么呢?燒烤的,炙的東西!燒烤的東西是什么味道?苦!

冬天應該多吃些苦。

我讀過《黃帝內經》,又行醫多年,在這里,我告訴大家,在春、夏、秋、冬這四季里,五種味道的搭配方法,大家要掌握。在我們平常接觸的味道里,養我們一輩子的就是甘淡,也就是五谷的味道。

梁冬:甘淡,就是吃米飯時嚼出來的那個味道嗎?

在我們平常接觸的味道里,養我們一輩子的就是甘淡,也就是五谷的味道。

徐文兵:吃面包時嚼出來的。

梁冬:米飯沒有那個味道嗎? 

徐文兵:小麥是越嚼越甜,米飯是越嚼越酸。五谷總體是甘甜的,這是我們平時最基本的食物。正常的人,春天吃點辛辣的東西有助于自己的生發之氣,并將營養轉化成能量,從體內輸送到四肢末梢。

正常的人,春天吃點辛辣的東西有助于自己的生發之氣,并將營養轉化成能量,從體內輸送到四肢末梢。

在秋冬時節,你的手腳冰涼還可以理解,但到了春天,您一伸手還這么冰涼的話,那你的肝氣是極不舒展的。如果你是女性,可能有陰寒,會出現性冷淡的問題。如果是男子,則可能會有陽痿、不舉的表現,這叫滋補基于甘。

夏天流汗多了,你要多攝入一點鹽分,多吃些海味兒或者是咸的東西來滋補,比如說海帶、海菜。到了秋天,水果熟了,那你就該吃點應季的水果,最好是酸的,滋補下自己的津液。冬天就吃些燒烤,稍微帶點苦味的。

梁冬:那苦瓜什么時候吃?

徐文兵:什么時候上市就什么時候吃,但苦瓜一定要炒辣椒。

苦瓜什么時候上市就什么時候吃,但一定要炒辣椒。

內蒙古有一種茶叫“磚茶”,特別粗、特別苦、特別澀。平常喝,我是喝不慣的。有一次,我吃自助餐吃多了,感覺撐到嗓子眼了。挺著個肚子就到我妹妹家去了,一進門,就讓我妹妹趕緊熬磚茶。

磚茶端上來,一喝,甘甜的。這就說明在吃飽了,撐著了的情況下,原來苦澀的茶居然有股甘甜的味道。

11.春天是發情的季節

徐文兵:前面,我們講了“春三月”——立春到立夏之前這三個月,人們應該怎樣去順應天地之氣俱生的變化,來調整自己的身心、作息以及生活節奏,還特別提到了早晨起來后要“廣步于庭,披發緩形,以使志生”。另外,還要“生而勿殺,予而勿奪,賞而勿罰”。這是《黃帝內經》里提到的,而《黃帝內經》里沒提到的一點是:春天是發情的季節。

春天是發情的季節。

梁冬:是不是除了冬天以外,一年四季都適合發情?

徐文兵:人是萬物之靈,他是四季都發情。但很多低級一點的動物一般都在春天發情。如果你順應四季的變化,跟著春天這個點走的話,你會很省勁。雖然在秋天肅殺、冬天閉藏的時候,你也能動心,動情。但在春天做這個事是省勁的,因為春天里那種春花爛漫、春風拂面的感覺能讓你不自禁地春心萌動。

梁冬:春情蕩漾。

春天是一個去表達感情、談戀愛的大好季節。

徐文兵:春情勃發。這是一個去表達感情,談戀愛的大好季節。

現在很多大齡男女青年,一說相親,你也不愿意,我也不愿意,最后彼此的爹媽去相親。

為什么?因為他們沒有那種發自內心的萌動。這時候,我們可以利用開春的大好時機,不露聲色,不談任何主題地把他們聚在一塊,讓好事自然成。

你看,少數民族的傳統就保留得很好,一到春天三月三就會辦歌會,對唱情歌,互相走訪等等,活動很豐富,古代甚至還有野合。其實,在古代,我們漢族也有個相關的節日,叫“三月三”“上巳節”。這一天,大家都到河邊去沐浴,用樹枝、艾草泡的水去清除身體上不潔的東西,洗身也洗心。這個節日還象征了從伏羲、女媧流傳下來的一種生殖崇拜,只不過這種傳統后來慢慢被封建禮教給約束、壓制了。

春天是個非常好的dating的季節,當約上三五好友,包括你心儀的那個人,一起出去踏青、徒步。

天地俱生的時候,人的身心也開始萌動,從冬天那種閉藏精血的狀態開始發芽,長出枝葉,有那種蠢蠢欲動的心思。借著這個勁來做事,你就覺得不累。

天地俱生的時候,人的身心也開始萌動。

谷雨4月20或21日。萌動的能量即將開始爆發。

梁冬:為什么春風的“風”的繁體字“風”中間是個“蟲”字?

繁體字“風”中間的 “蟲”字,其實說的就是人蠢蠢欲動這么一種心思。一個“風”字,說明了我們中國人有很高的智慧。

徐文兵:其實說的就是蠢蠢欲動這么一種心思。

梁冬:這個“蟲”是特指。

徐文兵:對。古代人看見的風,盡管是無形的,但古人有悟性,能悟到風里面帶著很多微生物,比如細菌、病毒。所以我們受傷以后,第一,不要讓傷口接觸水,水盡管很干凈,古代又沒有顯微鏡,但古人用自己的心能悟到水里面有東西;第二,不能讓傷口見風,因為風中也有很多不干凈的東西,像蟲子等。一個“風”字,就說明了我們中國人有很高的智慧。

下面,我再來說說“情”?!扒椤弊值挠疫吺莻€“青”。春天對應肝,屬木,它的顏色是青的,青色就是枯黃的顏色返青了,開始變綠,發芽了?!扒椤卑ㄇ榫w和感情兩方面,它只是內心剛剛“返青”的那種萌動,等它變成一種熱烈的能量時,就變成夏三月的“愛”了,春天是發情的季節,而夏天若有愛在外,那就是示愛的季節,情是愛的序曲,是前戲和前奏。

“情”包括情緒和感情兩方面,它只是內心剛剛“返青”的那種萌動,等它變成一種熱烈的能量時,就變成夏三月的“愛”了。

立夏 5月5日或5月6日,春天播種的植物開始孕育、成長,長大,此節氣人應如植物一般使勁生長,好好孕育自己體內的正能量。

主站蜘蛛池模板: 金秀| 峡江县| 清原| 南汇区| 平顺县| 丰都县| 包头市| 湛江市| 肃宁县| 个旧市| 竹山县| 渝中区| 溆浦县| 广西| 滨州市| 顺义区| 咸宁市| 定结县| 宽甸| 玛多县| 浮山县| 宁海县| 吴堡县| 忻城县| 和田县| 磐石市| 驻马店市| 云龙县| 古丈县| 如东县| 磐安县| 永康市| 天镇县| 榕江县| 方山县| 大姚县| 泉州市| 葵青区| 仲巴县| 浦城县| 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