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族財富管理調研報告2020:家族財富管理十年回顧與展望
- 家族財富管理調研報告課題組
- 1413字
- 2021-04-23 19:21:04
序一 新時代財富管理業的使命
十年時間,斗轉星移,市場的發展時常有出乎意料的曲筆。在十年之前,盡管面對全球金融危機的沖擊,許多人仍然抱有將高速經濟增長態勢保持下去的期望,當時家族財富管理還遠不是熱門詞,更鮮有學術界的討論。十年之后,告別高速增長的經濟運行模式轉型已是定局,得益于學者和業內人士——包括本書諸位作者——的努力,家族財富管理的觀念深入人心。社會對于財富管理的重視并沒有和財富高速增長的時期完全匹配,這或許是由于觀念與意識通常會相對滯后于經濟的發展,但也多少反映了新的經濟轉型時期人們的普遍焦慮,因此在持續多年的研究之后,本書的出版是在特定時點對于社會需求的呼應。
家庭乃至家族,而非個人,在很多情況下才是社會運行的基本要素。正如一些研究所闡釋的,家庭內部的分工、家庭成員之間的信息交流,對于經濟的正常運轉及其效率有著重要的意義。在實踐與政策層面上,脫離家庭來談人口結構、勞動市場、消費模式、收入分配等宏觀問題,很容易流于片面,甚至陷入誤區,這也是為何近年來家庭經濟學再次成為學術熱點的原因。類似地,隨著國內收入水平的上升、儲蓄資金配置的市場化和消費與需求的相互滲透,家庭金融目前備受關注,但許多人只著眼于它所帶來的商機和對于金融市場的影響,而忽視了它在社會經濟協調發展和增長模式轉型上的意義。
例如,在新古典增長理論中,“王朝效用函數(DynasticUtility)”是基本模型的經典假設,但很多人都只是將它看作簡化分析的抽象理論框架,并未去思考這一設定背后的深刻現實含義。要維持不同時期人們消費儲蓄行為的一致性,除了上輩對于后輩各代福利的關注之外,平滑的財富代際轉移也必不可少。在一個“富不過三代”的社會,我們很難奢望“有恒產者有恒心”。金融的一項重要功能就是資源的跨期配置,它使得人們無須實物資產形式就可以實現財富的積累和轉移,這一看似習以為常的能力卻是現代經濟穩定運行的基礎。在本書提到的家族企業傳承問題上,盡管我們理解企業家“后繼無人”的憂慮,但也同樣需要尊重后輩基于自身職業偏好的選擇,在這種情況下,金融資產形式的家族財富傳承就尤為重要。它不僅事關家族企業的持續運營,而且會反過來影響創業者的初心和做大事業的動力。
我國經濟進入“新常態”之后,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已是共識,但是究竟何種金融體系能夠更好地匹配新的經濟運行模式下實體經濟的需求,學界卻遠沒有達成一致。值得注意的是,在宏觀經濟與金融問題上,不少的討論流于抽象的“資本”與“資金”,卻沒有深究它們形成與變化的機制和動力,這很容易導致金融研究的“脫實向虛”。家庭的資產配置是金融體系的一個重要側面,并且能夠在相當程度上映射出經濟運行的特征。對于單個家庭、家族或財富管理機構,金融資產的供給是外生的,但就金融體系整體而言,金融資產結構則是內生的。家庭財富管理對于相應資產的共性要求會轉化為相關機構負債端的約束,進而影響經濟中的資金供給和運用的模式,這在各國資本市場發展過程中已經得到了驗證。需要強調的是,在當前復雜的國際政治經濟環境下,為投資者提供高質量安全資產不僅是金融業國際競爭力的體現,而且對于我國金融體系的穩定運行具有特殊的意義。“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下,國計民生密不可分。家族財富管理行業想要獲得突破,需要有關于國家民族發展大局的視野,而不能拘于家庭一隅;反過來,在經濟金融轉型的宏觀探討上,則常常需要基于家庭的微觀視角。以時代發展的需求為己任,家族財富管理必會有光明的未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