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三節 我國民間借貸產生原因及其影響

一 產生原因

(一)歷史和現實的必然性

從歷史的角度來看,民間借貸自古以來便長期而合理地存在。儒家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內核,長期以來,深遠地、潛在地影響著中國人民的行為。中國人的經濟和社會行為,無一例外地受到傳統文化道德的指導和約束。因此,每一個理性的行為人,都會依據自己的目標來進行行為選擇,選擇有用而合理的方案進行生產和生活。民間借貸正是在此文化基因背景下產生和發展的。親緣和地緣是中國歷史長期以來形成的社會網絡體系,是中國人的社會關系本位,也是民間借貸活動存在的核心和基礎條件。民間借貸行為運行的基本保障就是中國人重視血緣關系和地緣感情的文化基因特點。中國人在特定區域和范圍內,形成了以親緣和地緣為內容的社會關系網絡,這樣的社會關系網最大的特點是誠信,而誠信無疑是人們進行民間借貸活動的最根本和最穩固的信用基礎。從歷史角度來看,在民間借貸行為過程中,借貸雙方在沒有特別的契約約束之下,形成了以傳統文化為核心的約定俗成的誠信慣例,這就是傳統民間借貸行為,其行為發生的對象多為親朋好友,信用鏈條短并且穩定,借貸對象的數量以及借貸金額相對較小。建立在親緣和地緣上的民間借貸組織,對借貸雙方的信息也了解得比較充分,因此,在發放貸款時程序簡便、方式靈活。

從現實的角度來看,中國人長期以來形成了強烈的儲蓄意識,這導致民間存在大量的閑散資本。而追逐利潤是民間借貸活動產生和發展的根本。為了追逐利潤,大量閑置資金像鮮血一樣流向市場上缺血的地帶,以期獲得更高的回報。同時,民間借貸活動產生的另外一個重要條件,便是生活和生產的需要,借貸個人或者組織不斷擴大對資金的需求,供給和需求構成了民間借貸的要件,加之其靈活簡便的優點,民間借貸的蓬勃發展顯然具有現實必然性。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市場化步伐不斷加快,經濟發展日新月異,民間借貸的供需雙方極大地膨脹,民間社會積聚了大量的資金,市場上更多的民營中小微企業為了追求發展和壯大,對資金的需求也更加強烈,這構成了民間借貸存在和發展的根本動力。同時,相比正規金融機構,得益于民間借貸獲取的方便性,民營中小微企業能夠以更快的時間、更低的成本獲取資金,這無疑為民營經濟提供了更好的融資手段和渠道。從事實來看,民間借貸的交易,通常是依靠熟人等具有良好信用的擔保人作為中間人達成的,大面積的違約事件也是鮮有發生的,這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借貸的風險。

(二)政策導向的必然性

從當前我國二元金融結構來看,1949年新中國成立之初,我國實行的是國營計劃經濟,金融體系是國家建立的以國有金融為核心的國家金融體系,金融為國家經濟發展服務,民間借貸被限制,沒有合法的生存空間。隨后的改革開放政策促進了市場經濟的發展,也允許民營經濟發展和壯大。隨著民營經濟的快速成長,民間對資本的需求開始出現爆發式的增長,我國的民間借貸活動開始活躍起來。國家為了維護金融體系,防止高利貸行為的發生,仍然對民間借貸市場進行較為嚴格的限制和打擊。然而,因民間繼續膨脹的資金需求以及民間借貸自身強大的競爭優勢,國家政策的限制作用有限,民間借貸資金的規模仍舊在持續增長。21世紀以來,雖然我國金融體制仍然以國有金融為主體,主要支持國有大中型企業的融資活動。但同時,我們看到,國家對民間借貸的認識更加科學和理性了,并出臺了相關民間借貸的法律法規,促進民間借貸行為向著合法化、規范化、透明化的道路發展。民間借貸成為廣大的中小微企業生存和發展的重要融資渠道。雖然我國中小企業創造的價值不斷增加,成為國民經濟中極其重要的部分,但中小企業融資難仍然長期存在。國家出于防范金融風險和社會穩定的考慮,正規金融機構借貸的對象主要是國有大中型企業和國家、地方政府大項目,對中小微企業資金的支持力度相對比較微弱。民營中小微企業在很難得到正規金融機構支持的情況下,只能轉而求助于審批簡便、手續靈活的民間借貸。

從現行立法狀況來看,我國針對民間借貸的法律規范相對匱乏。《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關于人民法院審理借貸案件的若干意見》和《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如何確認公民與企業之間借貸行為效力問題的批復》等法律法規,主要對民間借貸中涉及的案件糾紛以及犯罪行為進行了法律界定和規定,屬于事后控制事態的被動法律文件。另外,國務院出臺的《國務院關于鼓勵和引導民間投資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以及《國務院關于鼓勵支持和引導個體私營等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若干意見》,在原則上對我國民間借貸給予了肯定和認可,提出了一些積極的引導措施和意見,但從實踐效果和具體執行落實情況來看,政策效果很不理想。由于我國針對民間借貸的法律問題仍然處于懸而未決的階段,法制建設的步伐相對于民間借貸行為遠遠落后。這也間接地導致我國民間借貸市場錯綜復雜、亂象叢生,發展的前景不容樂觀。

從企業成長周期來看,民營企業創立初期,資金是最大的障礙。銀行由于沒有辦法通過其經營業績和財務報表來判斷其信用狀況,也無法預知其發展潛力和前景,出于對貸款風險的考量,一般不會貸款給初創民營企業。也正是基于此,創業者只能將視線放在更加大眾化的民間借貸行為方式上。等創業企業順利度過了創業期,進入穩步發展、擴大規模的發展階段時,其經營業績和財務報表會更加靚麗,當穩定發展的民營企業進行資金周轉或者擴大經營規模的時候,企業通過銀行等正規金融機構融資就相對容易一些了,某些發展較好的民營企業也可以順利地申請銀行等正規金融機構的貸款了。甚至隨著民營企業發展的日益完善,具有較大前景和發展潛力的企業可以完成上市,進行直接融資。可見,隨著民營企業的發展和壯大,最初以民間借貸為唯一融資渠道的融資方式會隨著企業的良性發展而不斷擴展,這必然會對民間借貸融資方式的依賴度有所降低。民間借貸存在的前提是,中小微企業自身發展力弱,銀行等正規金融機構對其支持作用有限制,在這種情況下,民間借貸確實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

二 積極影響

(一)緩解中小微企業融資難問題

在我國目前的國家金融體系背景下,民間借貸的產生和發展,無疑更準確地對接了民間資金供求市場,發揮了其重要的市場配置作用,彌補了國家金融體系的缺陷,加快了資金運營的效率。長期以來,我國正規金融機構是我國金融體系的主線,支持了國有企業和國家項目的發展。但中小微民營企業要從正規金融機構獲取資金,難度相對較大。受銀行等正規金融機構貸款門檻較高、審批程序復雜、手續煩瑣等因素制約,一些發展不完善的民營企業無法提供充足的擔保,不具備從正規金融機構貸款的資格。銀行等正規金融機構設置的諸多不合理貸款條件,眾多的中小微民營企業都無法滿足。而民間借貸有著靈活的擔保制度、簡便的審批手續,其獲取資金快捷的優點受到更多的民營企業青睞和追捧。從長遠來看,中小微企業越來越成為我國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民間借貸滿足了它們短期的、暫時性的資金需求,這對于民營企業來說意義重大,這也對它們發展壯大、推動我國經濟發展具有不可忽視的意義。同時,民間借貸組織對借款人條件要求寬松,有的還是建立在很好的社會信用基礎上的,并且民營企業的及時償還行為也為自己在民間借貸機構累積了更好的商業信用,也因此獲得了更多的貸款和更長的還款期。民間借貸組織也在長期的發展中獲得了更多的利潤,積累了更多的資金,從而為民營經濟提供更多的借貸服務。大部分民營企業的貸款違約率其實還是比較低的,這對銀行等正規金融機構來說也是不小的利潤損失。民間借貸無疑與銀行形成了激烈的競爭。在新的發展時期,民間借貸的發展無疑與正規金融機構形成了競爭,在一定程度上能夠促使其改革和創新的步伐加快。這種良性的競爭也會進一步加速我國金融體制的改革。在新的競爭中,正規金融機構需要加快改革創新,擴大市場,提高其經營效率和服務質量,促使我國二元金融體制的轉變,加快形成與民間借貸相得益彰,更好為經濟實體特別是中小微企業服務的良好局面,從而滿足不斷發展變化的經濟的根本要求。

(二)支持“三農”經濟發展

我國城鄉二元結構的特點非常明顯。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完善和發展,我國金融體制對廣大農村地區的資金支持仍然顯得非常不足。農村地區的借貸有其特殊性。其典型特點在于貸款金額較小、貸款次數較多、風險較大以及擔保缺乏,這造成國家正規金融機構無法給予充分的貸款支持,這時,民間借貸因其靈活性和簡便性的特點,必然能夠發揮更大的作用。特別是在民間資本較為充足的經濟發達地區,民間借貸對“三農”的發展,以及農村地區的中小微企業發展,具有重要的雪中送炭的積極影響和作用。例如,2008年,美國次貸危機引發了全球性的金融危機,在經濟低迷的背景下,我國江浙和廣東等沿海地區的中小企業面臨著嚴重的出口萎縮、經營困難的艱難處境,資金鏈條非常脆弱,正是民間借貸幫助部分瀕臨破產的企業渡過了難關。民間借貸作為我國非正規金融機構,其能否合法生存直接影響了農村金融市場的發展,如果其長期得不到認可,將不利于“三農”的長遠發展。因此,正確認識民間借貸的積極意義,引導和規范民間借貸更好地為農村地區服務,將不僅利于農民增收、農戶投資和農業企業的發展和壯大,民間借貸對農村地區中小微企業發展的資金滿足,也將進一步促進我國工業生產的可持續發展。

(三)倒逼金融體制改革

融資難是民營企業面臨的最大問題。國家對民營企業的發展越來越關注,出臺了很多支持措施,地方政府為了扶持民營經濟,對部分符合條件的民營企業也給予了一些財政資金的鼓勵和支持,然而,政府的支持僅作為引導,作用仍然有限,相對于民營企業巨大的資金需求而言,這顯然是九牛一毛。目前來看,我國的金融市場仍是以國有金融為核心的壟斷市場,正規金融主體仍然是國有銀行、商業銀行以及地方政府主導的中小型銀行,這些銀行的服務經營管理規范、資金充足,服務主體主要是國有經濟單位,自由競爭的融資環境遠遠沒有形成。銀行是我國金融體系的正規機構,在融資業務方面,自然具備民間借貸不可比擬的優勢和力量,理應為我國中小微企業提供資金服務。然而,銀行出于利潤和成本的考慮,更愿意貸款給具備良好資信條件的大中型國有企業,因為,相對于中小微企業,大中型國有企業在資金供給成本上,交易成本顯然更低一些,利潤和收益更高一些,而民營中小企業借貸金額小、得到的利潤微薄。銀行對大中型國企的資金服務也形成了路徑依賴,好像銀行天生就是為國有企業服務的,民營企業長期以來處于劣勢的地位。為了彌補資金缺口,民營企業不得已向民間借貸靠攏。也正是基于此,民間借貸能夠在資本市場上占據一席之地,打開了較小規模的借貸市場,并且呈現了迅猛的發展勢頭。民間借貸的發展壯大源于其自身獨特的優勢,它激活了我國沉睡已久的民間資本市場,民間中小企業的資金需求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滿足,社會資金的配置效率被進一步提高和放大,這也間接促進了我國經濟結構的調整,并對我國整體金融市場的發展和經濟社會的進步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長期以來,銀行等正規金融機構處于行業壟斷地位,而民間借貸的發展壯大對于其壟斷地位無疑形成了一定的壓力和挑戰,這在一定程度上也加快了我國金融體系改革的步伐。民間借貸作為合法的借貸雙方的約定行為,其核心優勢在于民間借貸的資金能夠更加便捷地流向市場資金需求者,滿足借款人的暫時性、臨時性需求。如果把民間借貸合法化作為突破我國壟斷的金融體系的突破口,將會逐漸破除目前二元的金融體制,倒逼我國金融體系的改革和創新。

三 消極影響

傳統的民間借貸行為是建立在血緣和地緣社會關系網絡基礎之上的,這為其正常運行和健康發展奠定了極其重要的信用保障基礎。然而,隨著社會的發展,特別是市場經濟的演進,民間借貸的參與主體不斷擴大,主體之間的血緣關系和地緣關系不復存在,傳統的、小范圍內的民間借貸行為賴以生存的道德基礎、信任關系和良好聲譽等條件開始淡化和消失。市場經濟主導下的民間借貸行為缺乏有效的風險控制機制。從我國民間借貸的現狀來看,相比銀行等正規金融機構,民間借貸組織運營不規范,組織制度不完善,資金規模小,抗風險能力差。同時,民間借貸的隱蔽性、缺乏政府監管,導致非法金融問題時有發生,具有較大的潛在風險。貸款人或者民間借貸組織出于非法獲取暴利的目的,冒著犯罪的危險,非法吸收存款,或者非法放高利貸,時常出現非法集資、相關人員跑路的現象,嚴重沖擊我國穩定的金融體系,影響社會穩定。

(一)影響國家金融安全

民間借貸活動具有較強的自發性,以市場這只“看不見的手”為核心和指導,必然會造成民間借貸活動的盲目性。我國正規的金融機構,在國家宏觀調控的范圍內,支持國家確定的產業發展項目,以國家宏觀調控目標實現為指導,考慮的不僅僅是市場需求和利益最大化。而民間借貸活動由于其隱蔽性,國家宏觀調控政策和產業政策無法對其發揮指導作用,如果民間借貸支持了利潤較大但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的項目,必然會造成對國家宏觀調控政策的干擾,不利于國家整體經濟戰略和產業結構的良性發展,對我國金融安全也造成不利的影響。一是影響正規金融機構的存款。資本具有追逐更高利益的特性,而民間借貸的利率遠高于銀行存款利率,為了追求更高的回報,民間閑散資金便會將自有資金投入民間借貸市場,甚至有部分投資人會將銀行存款抽離,投入民間借貸市場,這一方面對銀行等正規金融機構在吸收存款方面造成了不小的壓力,另一方面,如果資金發生大規模抽離,會對銀行信貸產生強烈的沖擊,并進一步擾亂國家金融秩序,妨礙國家對整個社會資金總量的監測和管理。二是民間借貸行為中可能潛伏投機者。受利益的驅使,某些投資分子會不顧及法律的懲戒,鋌而走險,走上非法集資的犯罪道路。甚至會有一些投機者利用各種關系和資源,不惜冒犯法律,從銀行獲取成本較低的貸款,轉而再以高利息的形式放貸給借款人,導致銀行資本也變相進入民間借貸市場,導致風險進一步擴大,并向銀行傳遞。這對我國金融機構的穩健運行造成了不良影響。三是妨礙了我國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的順利實施。國家宏觀調控政策的指導和實施對我國體制內的金融機構有良好的預期效果。然而,民間借貸活動長期流離于體制之外,缺乏有效的指導和監管,如果民間借貸資金流向出現問題,必將影響和減弱國家經濟調控的效果和預期目標。從貨幣政策來看,國家通常情況下,主要通過調節利率和提高銀行存款準備金率兩種方式來實施貨幣政策,然而,對于民間借貸行為,貨幣政策沒有辦法進行引導和限制,這必然影響其實施的效果。從財政政策來看,基于國家戰略的考慮,國家會重視科技等創新產業的發展,鼓勵體制內金融機構和財政資金支持戰略性產業的發展和壯大。但是,民間借貸由于其資本的逐利性和短視性,不會站在國家戰略的層面考慮問題,很可能造成大量民間資金投入國家限制和禁止的投資領域,影響國家的戰略投資布局,進而對國家經濟發展戰略造成不利的影響。

(二)影響社會穩定

民間借貸在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過程中所起的積極作用不容忽視。然而,由于民間借貸行為自身的短視性和風險性,其對社會穩定造成的消極影響也必須引起足夠的重視和關注。在市場經濟的催化下,我國的民間借貸市場非常活躍,關于民間借貸的法律法規仍然不夠健全,特別是缺乏政府對民間借貸的日常監測,相關法律法規僅限于對民間借貸危害造成以后的被動打擊。這一方面對經濟發展造成沖擊;另一方面對社會穩定發展也造成了嚴重的破壞。馬克思對資本的逐利性進行了形象而又深刻的描述。馬克思曾說:“有50%的利潤,資本就鋌而走險;為了100%的利潤,資本就敢踐踏一切人間法律;有300%的利潤,資本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絞首的危險。”可見,逐利行為是資本唯一不變的追求,對于缺乏投資渠道的民間閑散資金而言,高額回報是難以抗拒的誘惑。投資人為了追求高額利潤,盲目借貸的行為很容易發生。然而一旦出現大面積違約行為,就會發生“多米諾骨牌效應”,進而對社會穩定造成傷害。從我國民間借貸行為所發生的現實案例來看,不管是溫州老板的跑路,還是鄂爾多斯和神木發生的資金鏈斷裂事件,它們都是對資本的貪婪造成的惡果。

從民間借貸的政府監管現狀來看,法律法規缺失、監管主體長期缺位的現狀極易導致投機者非法集資、洗錢和暴力催款等行為發生。有少數放貸者鉆法律和監管的空子,將來歷不明的資金投入民間借貸市場,導致民間借貸市場間接成為貪腐、洗錢的平臺和載體。另外,民間借貸的高利貸行為由于不能得到法律的認可和保護,當借款者發生違約行為時,追債公司便應運而生,而這種追債公司大部分具有黑社會的特征,其追債的手段多為暴恐行為,這必然對社會秩序造成嚴重的擾亂和危害,甚至發生傷害借款人生命的犯罪事件,影響極其惡劣。

參考文獻

張朝元、梁雨:《中小企業融資渠道》,機械工業出版社,2009。

李建軍主編《中國地下金融調查》,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初本德主編《地下錢莊問題深度解析》,中國方正出版社,2008。

諸葛雋:《民問金融:基于溫州的探索》,中國經濟出版社,2007。

漆多俊主編《經濟法學》,武漢大學出版社,2004。

張明楷:《刑法學》,法律出版社,2011。

王曙光:《金融自由化與經濟發展》(第二版),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

〔美〕喬納森·R.梅斯:Banking Law And Regulation,中信出版社,2003。

〔美〕詹姆斯·S.特里斯曼:《風險管理與保險》,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2002。

〔美〕羅納德·工·麥金農:《經濟市場化的次序——向市場過渡時期的金融控制》,周庭煜等譯,上海三聯書店,1999。

〔美〕羅納德·工·麥金農:《經濟發展中的貨幣與資本》,盧驄譯,上海三聯書店,1988。

張書清:《民間借貸法律價值體系的重構》,《上海金融》2009年第2期。

何廣文、李莉莉:《善待民問金融》,《中國財富論壇》2004年第10期。

吳越人:《創投和擔保:浙江非法集資新動向》,《上海經濟》2009年第8期。

李娜:《集資詐騙罪若干認定問題探析》,《湖南商學院學報》2010年第6期。

蘇虎超:《民間借貸活動與金融犯罪相關問題探析》,《中國刑事法雜志》2011年第6期。

高慶國:《民間借貸存在的法律問題與對策研究》,《經濟與法制》2012年第3期。

李存、安著蔚:《民間借貸在公法領域的法律問題研究》,《法制與社會》2010年第7期。

秦玉潔:《民間借貸若干法律問題研究》,《金融與法》2010年第10期。

彭小貴:《從民間借貸來看正規金融擔保制度再創新》,《財經視點》2009年第1期。

畢德富:《宏觀調控與民間借貸的相關性研究》,《金融研究》2005年第8期。

周曉松:《英國〈消費信貸法〉對我國民間借貸規范化的啟示》,《華北金融》2011年第9期。

祝淑娟:《我國民間借貸風險的法律防范研究》,吉林財經大學,2013。

李海錦:《論我國民間借貸法律監管制度的完善》,延邊大學,2013。

莊哲耕:《我國古代民間借貸利率對法律監管的啟示》,《人民論壇》2014年第8期,第93~95頁。

曾紀勝:《論我國民間借貸監管制度的完善》,西南政法大學,2011。

沙良永:《我國古代民間借貸利率的法律管制及借鑒》,《武昌理工學院學報》2013年第2期。

盧少陽:《我國民間借貸的法律規制》,北京交通大學,2012。

付菲菲:《我國民間借貸的法律規制》,河北經貿大學,2013。

王思佳:《民間借貸法律風險規制研究》,河北大學,2014。

彭擁軍:《民間借貸法律規制研究——以溫州民間中小企業借貸為例》,華中師范大學,2012。

劉佳:《我國民間借貸規范發展問題探討》,華中師范大學,2013。

茍海嘯:《論我國民間借貸的法律制度完善》,長春工業大學,2013。

朱慧玲:《關注欠發達地區集資現象》,《中國金融》2005年第8期。

李偉:《我國民間借貸的風險防范研究》,《商業故事》2016年第2期。

楊冠英:《論我國民間借貸的法律規制路徑》,河南大學,2012。

沈雅萍:《我國P2P網絡借貸債權流轉模式之法律分析——以唐寧模式為例》,《時代金融》2013年第29期。

韋熙:《中國民間借貸的現狀和出路》,西南財經大學,2007。

付名:《民間借貸風險監管法律制度研究》,遼寧大學,2013。

馬劉霞:《基于互聯網的普惠金融實踐》,《經濟師》2014年第8期。

李俊慧:《“整頓”或為P2P監管政策出臺鋪路》,《企業觀察家》2015年第10期。

張振國:《民間借貸若干法律問題研究》,吉林大學,2012。


[1] 何盛明:《財經大辭典》,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1990。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宜良县| 沂源县| 荃湾区| 呼图壁县| 东明县| 瓮安县| 会昌县| 桑日县| 子洲县| 龙游县| 桦甸市| 桃源县| 米林县| 四子王旗| 丰城市| 厦门市| 邓州市| 民权县| 密山市| 库尔勒市| 廉江市| 伊通| 临潭县| 青龙| 靖州| 临桂县| 鄂托克旗| 新疆| 平山县| 舟曲县| 余干县| 安宁市| 恭城| 大洼县| 咸丰县| 兴隆县| 苗栗县| 襄樊市| 双辽市| 鹤岗市| 松潘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