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十屆全國語言文字應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 中國應用語言學會
- 736字
- 2021-05-11 17:44:05
一 引言
盲文是記錄語言的觸覺符號,又稱為點字或盲字,是專供盲人摸讀和書寫使用的文字。我國是世界上盲人最多的國家,根據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和第二次全國殘疾人抽樣調查數據推算,2010年全國約有視力殘疾人1263萬(中國殘疾人聯合會,2012)。漢語盲文是我國盲人使用的文字。漢語盲文是一種拼音文字,點字對應的是漢字的讀音而不是字形,并且采用分詞連寫的書寫形式。因此,漢字形態和盲文形態的漢語文本差異巨大,不僅字符形式有別,書寫單位也存在很大差異。隨著信息社會的到來,漢語盲文的規范化和信息化問題日益受到關注。
《2006—2020年國家信息化發展戰略》將信息化定義為培育、發展以智能化工具為代表的新生產力的過程。伴隨著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漢語盲文信息化已經取得了巨大進步,盲文已經告別了鉛與火的時代,盲文編輯、出版已經可以在計算機上實現。但是由于基礎研究、資源建設等方面的局限,漢語盲文的規范化、信息化總體水平仍有待提高,在盲文教學和出版中,以漢盲、盲漢自動翻譯轉換為代表的盲文信息處理技術還沒有得到普遍的應用。
教育部、國家語委發布的《國家中長期語言文字事業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2—2020年)》中提出要提高語言文字信息化水平,加強語言資源建設和語言文字信息技術研究與應用,要加強國家通用盲文的規范化、標準化和信息化建設。中國殘聯、教育部等單位于2015年年底發布的《國家手語和盲文規范化行動計劃(2015—2020年)》也提出要加快推進盲文規范化和信息化建設,在全社會構建和諧、無障礙的溝通環境。這對盲文規范化與信息化研究、基礎研究與應用研究提出了新的要求。
本文以國家通用盲文方案制定、大規模盲文語料庫建設和通用盲文翻譯軟件研制等項目及其成果為視角,介紹盲文規范化與信息化工作及其主要成果,同時探討盲文規范化問題及其與信息化的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