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石嘴山之來歷
- 是說石嘴山:石嘴山民俗風情之魅力
- 劉淑娟
- 430字
- 2021-04-26 14:29:28
石嘴山作為山名最早出現于《大明一統志》。該志稱:石嘴山“在衛城(今銀川市)東北二百里,山石突出如嘴”。作為山名,它是以山石形狀命名的。《大明一統志》成書于1461年。可見,它至少已有630余年之久。此后,山之附近漸有人居,山名又被借用為地名,泛指山之周邊地方。待到這一地方設置行政建制,便又先后成為鎮、區、市的名稱。
石嘴山,又稱石嘴子、石嘴子山。民國《朔方道志》中曾將“嘴”字寫作“咀”字,出現“嘴”“咀”并用的現象。1959年寧夏給國務院的設置石嘴山市的報告中使用了“且”字,1960年國務院的設市決定沿用了“咀”字,于是石嘴山市曾一度被寫做石咀山市。但“咀”是一個不規范的字,“石咀山”也就成了不規范的寫法。1981年經自治區地名委員會同意,開始統一規范為“石嘴山”。文字與地名不可隨意書寫,必須采用規范化的寫法。這是應該注意的。
石嘴山“山石突出如嘴”之狀,現在仍可見到。其地在今惠農區石喇叭的黃河岸邊。山以其石之形狀命名,地以山名命名,行政建制以地名命名,這就是石嘴山市市名之來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