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寧夏財政年鑒.2018
- 《寧夏財政年鑒》編纂委員會
- 1966字
- 2021-12-30 18:34:33
大力發展管理會計 助推寧夏經濟發展
寧夏財政廳總會計師 楊冬梅
為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落實十九大精神,切實發揮財政在國家治理體系中的基礎和重要支柱作用,在寧夏全面宣起學習管理會計理論、標準、工具應用的熱潮,推動管理會計的應用和實施,提升全社會會計管理能力,促進單位管理水平適應新的時代,談幾點意見。
一、充分認識管理會計的重要意義
十九大的召開標志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一個新時代,開啟了全面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十九大明確了“兩個一百年”的奮斗目標,提出了建立現代財政制度,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的目標任務。管理會計在提升企業經營管理水平、防范企業風險、增加企業價值等方面,為各級決策者提供強有力的決策支持。隨著量子信息、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技術的迅猛發展,管理會計將成為新時代會計工作者的一個最基本的技能要求,會計工作將上升為管理層面中一個重要的技術支持。如果你沒有這樣的能力,你將會失去這個職業。我們常說轉型升級,對我們會計來說就是要向管理會計轉型、向會看數據、選數據、用數據轉型,也就是說要延伸和創新會計報表以后的工作鏈,我們會計才能夠在新的時代存活,工作鏈拉得越長越高,我們才能越有作為、越有價值,才能切實發揮會計在各個層面的管理作用,為新一輪的突破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支撐。
二、提升自己,做新時代的合格會計
2014年,財政部印發《關于全面推進管理會計體系建設的指導意見》,明確了建立與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的管理會計體系的總目標,爭取在3—5年內,在全國培養出一批管理會計人才;力爭通過5—10年的努力,基本建成中國特色的管理會計體系,使我國管理會計邁入世界先進行列。2016年財政部印發《管理會計基本指引》,今年印發《管理會計應用指引第100號—戰略管理》等22項管理會計應用指引,構建了一系列科學規范、相互銜接的管理會計制度體系。圍繞該目標,管理會計下一階段的主要任務是認真學習管理會計理論、指引和工具應用,把核算會計提升為管理會計,有能力去深度參與管理決策,保障企業效益和經濟績效提升,支撐政府部門資源利用效率和管理效能提高。大家都知道從國家到自治區都在實施創新驅動戰略,為什么,就是因為人類產業革命到了今天,又凝聚出一個更大的、更復雜的亟待突破的新瓶頸,需要新技術、新理念、新思想的高度融合聚力才能突破,人類才能進入更高一層的發展。前階段我們突破是“快”,是量上的集聚,而今我們要突破的是“效”,是“質”上的飛躍,人類質量的升華。管理會計在“效率”的突破上具有不可忽視的地位和作用,新時代就是一個突破的時代,這個時代的管理會計才是一名合格的會計。所以我們特別是年輕的會計,必須要趕緊學、加快學,搶占先機,才可能獲得一席之地。
三、主動作為,勇于實踐
管理會計體系建設的藍圖已經繪就,未來的任務無疑更為艱巨、更為復雜、更為繁重,需要各行各業的廣大會計人員積極行動,主動作為。
一是財政部門要肩負起管理會計基礎體系建設的責任。各級財政部門要切實認識到會計管理轉型升級的重要性,圍繞會計改革與“十三五”發展規劃,積極發揮財政部門會計服務職能,著力加強管理會計制度體系、應用推廣、監督落實、培養提升人才隊伍等方面的工作,在全面推廣普及中及時總結、梳理管理會計實踐經驗,建立管理會計案例庫,為管理會計的推廣應用提供示范,同時針對推進難點、突出問題集中攻關重點解決,引領全社會會計向管理會計轉型升級工作。
二是各機關企事業單位要肩負起管理會計應用體系建設的責任。各部門單位作為管理會計的實踐主體,在管理會計的應用上狠下功夫,學深悟透管理會計的思想理念和工具方法,并結合本單位實際,運用適合的管理會計工具,拓展管理會計應用范圍。同時,各單位要學會利用信息技術和網絡管理的新理念,加快實現會計管理信息化,推動業財融合,為其他單位提供可借鑒的管理會計應用案例,切實提升單位價值創造能力。
三是各廣大會計人員要肩負起能力提升和知識傳播的責任。管理會計,在企業管理乃至經濟管理中具有基礎支持、戰略支撐作用。廣大會計人員要積極參與到管理會計體系建設中來,不斷學習管理會計新理論、新知識,在實務中進行創新應用,提升管理會計專業技術水平。同時,單位的財務總監、會計高端人才等更要著力提高素質,發揮引導帶頭作用,有計劃、有目的地為本單位會計人員創造管理會計理論和實踐的學習和鍛煉機會,通過不斷提升管理會計專業能力,為會計人員創造更遠大的發展前景。
“歷史只會眷顧堅定者、奮進者、搏擊者,而不會等待猶豫者、懈怠者、畏難者。”讓我們遵照習近平總書記的教導,銳意進取,埋頭苦干,盡快融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大潮中,擔當起服務國家建設、提升管理效率的重任,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努力奮斗,做出新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