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行走:尋找幸福教育之路
- 黃建明
- 1625字
- 2021-12-30 18:35:28
做一個成功的家長
什么樣的家長是成功的家長?這里有幾種情況大家可以分析一下。
第一種:父母忙于生計,認為學生的學習有學校和老師就可以了,自己對孩子的學習不聞不問,任其自由發展,是哪塊料就到哪塊去。
第二種:孩子是父母的私有財產,一定要讓孩子實現自己曾經未能實現的愿望,讓孩子全身心投入到學習當中,家里所有的家務以及孩子日常的生活起居全部由父母承擔。
第三種:當前學生的首要任務就是學習和升學,只要學習好就一切好,至于做人與做事這些問題等到以后長大再說,自己小時候沒人教長大一樣會做人。
第四種:只要孩子考上大學我就是一位成功的家長,至于用什么樣的方法自己沒想過,現在社會競爭激烈,考上大學是唯一的出路。
作為家長我們可以思考一下,這幾種家長哪一種是成功的家長呢?答案就是他們都不是最成功的家長。那么一個成功的家長標志是什么?
一、能夠幫助孩子規劃人生的父母
《三字經》中講,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人生來本性是善良的,而后天的培養使孩子的習性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最終成為社會中各色各樣的人。為孩子規劃人生,應該為孩子上好人生第一堂課,就是要教給孩子做人做事的道理。《弟子規》就是很好的范本,而且其中講得很清楚,“首孝悌,次謹信,泛愛眾,而親仁,有余力,則學文”也就是我們經常所說的先成人,后成才,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二、能夠言傳身教的父母
孩子的天性是模仿,為人父母的我們能夠看到孩子從一張白紙最終成長為一個有血有肉,有情感有思想的人的過程。法國教育家盧梭曾在《愛彌兒——論教育》一書中提到,“人的教育在他出生的時候就開始了,在能夠說話和聽別人說話之前,他已經就受到教育了”。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長的素養直接關系到孩子。我們要通過溝通在家庭中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從而真正了解自己的孩子,了解孩子的學習類型,判斷孩子的學習方式,促進孩子各方面的進步。
實際上,我們經常說一句話,孩子是父母的影子。一個孩子學會說臟話,對別人不尊重,甚至出現吸煙喝酒等不良習慣,往往是因為父母平時忽視了自我行為的管理,讓孩子從幼小時就對某些行為產生了深刻的印象,而且也不認為這是一種錯誤的行為。記得小時候,在農村看到別人家的孩子在吵架,甚至是兄弟姐妹之間吵架都是臟話連篇,當時的想法是他們罵的都是自己的父母誰也占不了誰的便宜。今天回想,在小的時候自己沒有說臟話,也聽不慣別人講臟話的原因是父母良好的言傳身教,他們一輩子都很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
三、懂得教育規律和親子教育知識的父母
今天外部大環境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不良的社會風氣,不良媒體、不良書刊的誘導都對孩子的成長產生了很大的負面影響。如果我們還是在迷迷糊糊地教育孩子,那說明我們沒能與時俱進,我們依然將教育孩子的事全部推給了學校,把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看得很淡,那是不對的,最終吃虧的是我們自己。
曾經有個學生問題很多,犯錯誤的頻率很高,把父母折騰的疲憊不堪,家庭生活充滿了無奈與痛苦。當我與這個學生做過一次長談之后,我明白了其中的一些緣由。學生說,老師你聽過曾子殺豬的故事嗎?他之所以這樣出爾反爾是因為他的父親多次欺騙他。我暗嘆,這么小的孩子對這樣一個典故居然有這么深的印象。
故事講的是曾子的夫人到集市上去,她的兒子哭著鬧著要跟著去。母親對孩子說:“你先回家待著,待會兒我回來殺豬給你吃。”她剛從集市上回來,曾子就要捉豬去殺。她就勸阻說:“只不過是跟孩子開玩笑罷了。”曾子說:“可不能跟孩子開玩笑啊!小孩子沒有思考和判斷能力,要向父母學習,聽從父母給予的正確教導。今天你欺騙兒子,等于教兒子欺騙別人。母親欺騙兒子,兒子就不再相信自己的母親了,這不是正確的教育方法。”最終曾子殺了豬煮肉給孩子吃。
孩子成長的每一刻都是一個教育的過程。
做一個好父母難,做一個好教師難,因為我們時時刻刻都要用心去做好每一件會對孩子終生成長產生影響的事情。
2009年5月
教育不是商品,教師也不是商品的生產者,商品是可以打折的,而教育和對學生的愛是萬萬不能打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