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建筑工程施工組織與管理
- 劉勤主編
- 2512字
- 2021-12-30 18:25:46
第三模塊 決策方法
【目的】通過本節學習,要求學生了解項目決策的概念、含義;理解決策的類型,掌握各類型決策的具體方法。
【重點】各類型決策的含義。
【難點】各類型決策的基本方法。
一、決策的基本概念
(一)決策的含義
所謂決策,就是為了實現某一目標,根據客觀的可能性和科學的預測以及掌握的信息,通過正確的分析、判斷,對行動方案的選擇所做出的決定。簡單地說,決策就是從許多為達到同一目標而可互換的行動方案中,選出最優方案。決策是技術經濟分析中一個關鍵的組成部分,無論是技術方案的擇優或技術政策的制訂,都要涉及一系列的決策問題。
(二)決策問題的構成
根據上述決策的含義,構成一個決策問題,必須具備一定的條件,這樣,才能運用科學的決策方法。現通過一個決策的事例,來具體分析說明決策問題的構成。
【例2-3-1】某企業生產的某種產品在市場上供不應求,因此該企業決定投資擴建新廠。根據研究分析,該產品10年后將升級換代,目前的主要競爭對手也可能擴大生產規模,故提出以下三個擴建方案:
第一,大規模擴建新廠,需投資3億元。據估計,該產品銷路好時,每年的凈現金流量為9000萬元;銷路差時,每年的凈現金流量為3000萬元。
第二,小規模擴建新廠,需投資1.4億元。據估計,該產品銷路好時,每年的凈現金流量為4000萬元;銷路差時,每年的凈現金流量為3000萬元。
第三,先小規模建廠,3年后,若該產品銷路好再決定是否再次擴建。若再次擴建,需投資2億元,其生產能力與方案1相同。據預測,在今后10年內,該產品銷路好的概率為70%,銷路差的概率為30%。
根據以上的條件,應如何做出決策?在這個例子中,該產品在未來10年中銷路的好壞事先不能肯定,叫做自然狀態。企業可能采用的方案有三種,即大規模擴建新廠、小規模擴建新廠和先小規模建廠再根據未來3年的銷路好壞決定是否再次擴建,叫做行動方案。
在決策問題中,每個方案在各種自然狀態下的收益或損失是可以定量的表示出來,叫做損益值,如方案1在銷路好的狀態下的收益值是9000萬元。
由此可見,構成一個決策問題通常須具備下列五個條件:
①存在決策者企圖達到的一個明確的目標。
②存在兩個以上可以選擇的行動方案。
③存在決策者無法加以控制的兩個以上的自然狀態。
④不同行動方案的收益或損失可以定量地表示。
⑤決策者對各自然狀態的發生,有的是可以肯定的;有的既不能肯定是否發生,也無法預計其發生的概率;有的雖不能肯定其是否發生,但可能發生的概率大致可以估計出來。
(三)決策的步驟
(1)確定目標
決策前首先應確定所要達到的目標。
(2)搜集信息
充分搜集有關的信息資料。
(3)進行預測
對決策問題未來可能發生的情況,進行科學的預測。
(4)制訂方案
為了實現目標,根據預測得來的數據和情況,制訂各種可行的行動方案。
(5)方案評價
對制訂出的各種行動方案,按照所要達到的目標要求和評價標準,進行分析評價。
(6)最后決策
通過對各種行動方案的分析評價,選擇最優方案,做出決策。
二、決策問題的類型
(一)確定型決策
確定型決策是指自然狀態的發生為已知的情況下進行的決策。
(二)非確定型決策
非確定型決策是指決策者對自然狀態是否發生,事先不能肯定(有可能發生,也有可能不發生)。而且對各自然狀態可能發生的概率也無法加以預測。常用的決策方法有以下三種:
1.最大最小收益值法,又稱小中取大法
它的主要特點是對各個方案的選擇持謹慎態度。具體方法是:首先找出各個方案的最小收益值,然后再從這些最小收益值中,選擇一個收益值為最大的方案(如果是負值的話就等于選擇一個損失最少的方案)作為最優方案,所以叫做小中取大法。
2.最大收益值法,又稱大中取大法
它與最大最小收益值法不同,它的主要特點是對各行動方案的決策選擇采取擇優的原則。其選擇過程是先從每一方案中選擇一個最大的收益值,然后再從這些最大收益值中選擇一個最大值,這個最大的最大值所屬的方案,就認為是最優方案。
3.后悔值法
當事先難以肯定是否發生的某一種自然狀態在實際中出現時,必然是在這種自然狀態狀況下,哪個方案的收益值最大即為最優方案。如果決策者沒有選擇這個方案為最優方案,而是在決策時選擇了其他方案,事后就會感到后悔。后悔值法,就是以決策時避免將來后悔為原則來進行方案的擇優。每一自然狀態下,其最大收益值與采取其他方案的收益值之差,叫做后悔值。這一方法的具體做法,是先將在各種自然狀態下的最大收益值減去其他方案的收益值,得出各個方案在各種自然狀態下的后悔值,然后找出每個方案的最大后悔值,再從這些最大后悔值中選擇一個最小值,即可能出現的后悔值是最小的,這個最小的最大后悔值所屬方案就認為是最優方案。
以上所述的三種決策方法,是分別以不同的標準作為評價最優方案的依據。經驗證明,對于同一問題,不同的評價標準會導致不同的最優方案。對于解決非確定型決策問題,理論上尚不能證明哪一種評價標準是最合理的。因此,在實際工作中究竟采用哪種評價標準,還帶有相當的隨意性。
(三)風險型決策
風險型決策是指對自然狀態是否發生不能肯定,但知道各自然狀態可能發生的概率的情況下的決策。由于這種決策問題引入了概率的概念,也是屬于非確定的類型,而且這種決策具有一定的風險性。
風險型決策常采用的方法有期望值法和決策樹法。
1.期望值法
用期望值法進行決策就是以損益表為基礎,計算出每個方案的期望值,選擇收益期望值最大或損失期望值最小的方案作為最優方案。
2.決策樹法
用期望值法,以損益表為基礎計算期望值進行決策在單級決策時是比較簡便有效的。但是,對比較復雜的決策問題,就有困難了,需要運用決策樹方法。決策樹方法不僅可以解決單級決策問題,而且可以解決多級決策問題,是風險型決策問題中非常常用的基本方法。
決策樹如圖2-3-1所示,它所伸出的線條像大樹的枝干,整個形狀像棵樹。決策樹方法把各種可供選擇的方案和可能出現的自然狀態、概率值以及產生的結果簡明地繪制在一張圖上,便于研究分析。
圖2-3-1決策樹
運用決策樹方法進行決策的過程,是從右向左逐步后退進行分析。根據結果點的損益值和概率枝的概率,計算出期望值的大小。然后,按照期望值的判別標準,根據各個方案的期望值,來選擇最優方案。
思考:1.決策樹法是解決何類問題的方法?
2.項目決策的基本方法和內容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