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建筑工程施工組織與管理
- 劉勤主編
- 8196字
- 2021-12-30 18:25:46
第二模塊 建設工程項目的評價
【目的】通過本節學習,要求學生掌握資金的時間價值。
【重點】資金的時間價值。
【難點】資金等值的概念。
一、建設工程項目評價的分類
建設工程項目評價分為經濟評價、社會評價和環境評價,而經濟評價又分為財務評價和國民經濟評價。下面我們逐一作介紹。
(一)經濟評價
1.財務評價
財務評價是在國家現行的財稅制度和價格體系的條件下,分析項目范圍內直接發生的效益和費用,編制財務報表,計算評價指標,考察項目的盈利能力、清償能力以及外匯平衡等財務狀況,據以判別項目的財務可行性。
(1)財務評價的內容
財務評價的內容包括以下三大部分:
①財務預測。
②資金規劃。
③財務效果分析。
進行財務效果分析時應包含兩部分內容,一部分是排除財務條件的影響,將全部投資作為計算基礎,在整個項目的范圍內來考察財務效益;另一部分是分析包括財務條件在內的全部因素影響的結果,以投資者的出資額為計算基礎,考察自有投資的獲利性,尋求最佳財務條件和資金規劃方案。
(2)財務評價的步驟
財務評價工作大致可分為以下幾個步驟:
①基礎數據的準備。
②編制基本財務報表。
③計算財務評價指標。
④進行不確定性分析。
由上述確定性分析和不確定性分析的結果,對項目的財務可行性做出最終判斷。
2.國民經濟評價
國民經濟評價是按照資源合理配置的原則,從國家整體角度考察項目的效益和費用,用貨物影子價格、影子工資、影子匯率和社會折現率等經濟參數分析、計算項目對國民經濟的凈貢獻,評價項目的經濟合理性。
(1)國民經濟評價的內容
國民經濟評價的內容包括以下三大部分:
①國民經濟效益和費用的識別與處理。
②影子價格的確定與基礎數據的調整。
③國民經濟效果分析。
(2)國民經濟評價的步驟
國民經濟評價一般在財務評價完成的基礎上進行,有些項目(如社會公益項目)也可直接做國民經濟評價。在財務評價基礎上進行國民經濟評價的步驟主要是:
①效益和費用范圍的調整。
②效益和費用數值的調整。
③進行項目國民經濟盈利能力分析。
④進行項目外匯效果分析。
(二)社會評價
社會評價是從社會整體角度出發,分析和考察投資項目對實現國家和地方各項社會發展目標所作的貢獻與影響,包括項目與當地社會環境的相互作用,評價項目的社會效益及其合理性。
(1)社會評價的主要內容
一般來講,社會評價的內容包括以下四個主要方面:
①對社會經濟發展的貢獻。
②對社會環境的影響。
③合理利用自然資源。
④對自然與生態環境的影響。
(2)社會評價的步驟
進行項目的社會評價,一般應有以下幾個步驟:
①確定評價目標與評價范圍。
②選擇評價指標。
③確定評價標準。
④制訂備選方案。
⑤進行項目評價。
⑥補充完善選中方案。
(三)環境評價
環境評價是指項目實施前,在充分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分析項目可能給環境帶來的影響,做出全面的科學的預測,分析這些環境要素的變化給人類帶來的有利與不利的影響。
二、資金的時間價值
(一)資金時間價值的概念
人們對于貨幣的運用,都不是在瞬間完成并終結的,無論是用于投資、消費、儲蓄或是借款,都有一個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同樣一筆資金發生在不同的時點,則所起的作用或所得的效益是不同的,因此必須考慮時間因素。可以說,資金的價值與時間息息相關。而所謂資金的時間價值就是指資金的價值隨著時間的變化而發生變化。今天的一元錢與一年后的一元錢其價值不等。比如,投資1000萬元于某工業項目,建成投產后,每年可得利潤50萬元,這50萬元就是1000萬元資金在特定生產經營活動中所產生的時間價值。某人將1000元存入銀行,存期一年,獲得利息100元,這100元就是1000元通過銀行借貸,投入社會再生產過程中所產生的時間價值中的一部分。但是如果將上述1000萬元和1000元資金放在保險箱里,不管多長時間,都不會有增值,考慮通貨膨脹,反而會貶值。
資金的時間價值存在的條件有兩個,一是將貨幣投入生產或流通領域,使貨幣轉化為資金,從而產生的增值(稱為利潤或收益);二是貨幣借貸關系的存在,貨幣的所有權及使用權的分離。比如把資金存入銀行或向銀行借貸所得到或付出的增值額(稱為利息)。
(二)利息與利率
資金的時間價值一般用利息和利率來度量。
1.利息
利息是借款者支付給貸款者超出本金的那部分金額。利息是在借貸關系中發生的,其實質是貸方由于暫時將資金的使用權轉讓給借方,而從借方那里獲得的一種經濟上的補償。因為如果貸方不將這筆資金借出,他自己也可以將其直接用于投資而獲得利益。
2.利率
利率是一定時期內所付利息額與所借資金額之比,即利息與本金之比。用于表示計算利息的時間單位稱為計息周期(或稱利息周期)。以年為計息周期的利率稱年利率,以月為計息周期稱為月利率,等等。
(三)單利與復利
1.單利
每期均按原始本金計算,這種計算方式稱為單利。在單利計息的情況下,利息與時間是線性關系,不論計息周期數為多大,只有本金計息,而利息不再計息。
設P代表本金,n代表計息周期數,i代表利率,I代表總利息,F代表期末的本利和,則n年末本利和的公式為:
F=P(1+ni)
n年末的總利息為:
I=P×n×i
【例2-2-1】 設P為100元,I為10%, n為3,則利用公式可得到各期終值為:
F1=100×(1+1×10%)=110(元)
F2=100×(1+2×10%)=120(元)
F3=100×(1+3×10%)=130(元)
可以看出,第一期的利息為10元,到第二期,利息是10元的二倍,即20元,也就是說,第二期的利息仍按照原始本金100元計算,而不按第一期的本利和計算。
單利雖然考慮了資金的時間價值,但對以前已經產生的利息并沒有轉入計息基數而累計計算。因此,單利計算資金的時間價值是不完善的。
2.復利
將本期利息轉為下期的本金,下期按本期期末的本利和計息,這種計息方式稱為復利。在以復利計息的情況下,除本金計算之外,利息再計利息,即“利滾利”。
【例2-2-2】 某人將2000元存入銀行,年存款利率為6%,則經過一年的時間本利和為:
F=P+P·i
F=P(1+i)
F=2000×(1+6%)
F=2120(元)
如此人并不提走現金,將2120元繼續存入銀行,則第二年本利和為:
F=[P(1+i)]·(1+i)
F=P(1+i)2
F=2000×(1+6%)2
F=2247.2元
同理第三年的本利和為
F=[P(1+i)2]·(1+i)
F=P(1+i)3
F=2000×(1+6%)3
F=2282.0元
從而推導出第n年的本利和為:
F=P×(1+i)n
復利法對資金占用數量、占用時間更加敏感,具有更大的約束力,更充分地反映了資金的時間價值。
(四)名義利率和實際利率
在復利計算中,一般采用年利率,當計息周期為以年為單位,則將這種年利率稱為實際利率;當實際計息周期小于一年,如每月、每季、每半年計息一次,這種年利率就稱為名義利率。設名義利率為r,一年內計息次數為m,則名義利率與實際利率的換算公式為:
i=(1+r/m)m-1
【例2-2-3】 某建筑企業存入銀行一筆資金為10萬元,年利率為2.98%,存款期限為3年,按復利計息,且每月計息一次,問存款到期后的利息和本利和各為多少?
i=(1+r/m)m-1=(1+2.98%/12)12-1=3.02%
F=P×(1+i)n=10×(1+3.02%)3=10.934(萬元)
I=F-P=10.934-10=0.934(萬元)
(五)資金的等值
1.資金等值的概念
對資金來說,資金具有時間價值,這一客觀事實不僅告訴人們,一定數量的資金在不同時間代表著不同的價值,資金必須賦予時間概念,才能顯示其真實的意義;而且也從另一方面提示我們,在不同時點的不同數量的資金就可能具有相同的價值,這就是資金等值的概念。比如,按年利率10%計算,現在的1元錢,十年后的2.59元錢以及二十年后的6.73元錢都是等值的。
影響資金等值的因素有三個:金額,金額發生的時間,利率。
2.現值、終值和時值
現值又叫期初值,為計算周期始點的金額。把未來時間收支的貨幣換算成現值,這種運算稱為“折現”或“貼現”。實際上,折現是求資金等值的一種方法。
表2-2-1是未來一元錢的現值(計息期為年)。
表2-2-1未來一元錢的現值表
終值又叫未來值、期終值。計算終值就是計算資金的本利和。實際上,計算本利和也是求資金等值的一種方法。表2-2-2是現在一元錢的終值(計息期為年)。
表2-2-2現在一元錢的終值表
時值是指指定時點資金的等值。現值也稱為基期的時值,終值為期末的時值,等等。
3.資金的等值計算
在進行資金等值計算時,應注意:
第一,計算期發生的時點,本期末即等于下期初,0點為第一期初,也稱零期,第一期末為第二期初,依此類推。
第二,現值P是在第一個計息期的期初,也即零期發生的。
第三,終值F是在最后一個計息期的期末,也即考察期全部結束時發生的。
第四,各期的借款或付款如果在數額上是相等的,稱為“等額支付”或“年金”,記作A,它發生在各計息期的期末。
第五,當問題包括P與A時,第一個A與P隔一期,即A與P不能同時發生。
第六,當問題包括F與A時,最后一個A與F同時發生。
在資金的等值計算中,下列公式是比較常用的:
(1)終值公式
當計算在期末一次性償還本金和累計利息的本利和時,用此公式。即已知P,按復利i計息,求n期末的終值F。公式為:
F=P(1+i)n
式中P(1+i)n稱為“一次支付終值系數”,通常用符號(F/P, i, n)來表示。
(2)現值公式
當把在期末一次性償還的本利和期終值折算成現值時,用此公式。
P=F(1+i)-n
式中(1+i)-n稱為“一次支付現值系數”,通常用符號(P/F, i, n)來表示。
(3)等額支付系列年金終值公式
當逐年等額借款,累計一次性償還期終值時;或逐年等額存款,累計一次性提取本利和時,用此公式。即已知在每個計息期末等額借款(或存款)A。則根據題意,推導公式:
F=A+A(1+i)+A(1+i)2+…+(1+i)n-1
將公式整理化簡為:
式中稱為等額支付系列年金終值系數,通常用符號(F/A, i, n)表示。
(4)等額支付系列積累基金公式
為了籌措將來需要的一筆資金,求每個計息期末等額存儲的金額數時,用此公式。
式中稱為等額支付系列積累基金系數,通常用符號(A/F, i, n)表示。
(5)等額支付系列年金現值公式
當逐年等額收益(或支付)一筆年金,求此收益(或支付)年金的現值時,用此公式。根據上述的公式可得到:
式中稱為等額支付系列年金現值系數,通常用符號(P/A, i, n)表示。
(6)等額支付系列資金回收公式
當借貸一筆資金后,在每個計息期末按等額償還本利和時,用此公式。通過上述公式轉換,得到:
式中稱為等額支付系列資金回收系數,通常用符號(A/P, i, n)表示。
三、建設工程項目的經濟評價
(一)經濟評價的指標體系
經濟評價的指標體系可以依其性質劃分為三種類型:時間性指標;價值性指標;比率性指標,這些指標分別從不同的角度對項目的經濟效果加以考核。各類常用指標的具體構成詳見圖2-2-1。
圖2-2-1經濟評價指標體系
(二)經濟評價方法
投資項目的經濟評價工作,在我國迄今已有40多年的實踐歷史,正反兩方面的經驗教訓都為數不少。通常我們可以將經濟評價的方法及其指標體系分為兩大類:靜態評價方法;動態評價方法。靜態評價是指不考慮資金時間價值的評價方法,主要用于技術經濟數據不完備和不精確的項目建議書階段和初步可行性研究階段,或對壽命期比較短的項目以及逐年收益大致相等的項目進行評價。靜態評價方法最常用的指標有:投資回收期、借款償還期、投資收益率、資產負債率等。下面就靜態投資回收期和投資收益率作具體介紹。
1.靜態評價方法
(1)靜態投資回收期
是在不考慮資金時間價值的條件下,從項目建設之日起,用項目各年的凈收益(收入減支出)將全部投資抵償收回所需的時間。其表達式為:
式中:Tp——投資回收期;
CI——現金流入量;
CO——現金流出量;
(CI-CO)t——第t年的凈現金流量。
靜態投資回收期公式更為實用的表達式為:
式中的T為項目累計凈現金流量首次為非負值的年數。
如果投資總額K在期初一次投入完畢,且每年的凈收益N固定不變,則靜態投資回收期公式可簡化為:
判別的標準是,設該項目的基準投資回收期為Ts,其具體數值一般由項目所在部門、行業制訂,也可由企業自定。再將Tp與Ts進行比較:
若Tp≤Ts,則項目可以接受;
若Tp>Ts,則項目應被拒絕。
【例2-2-4】某項目的投資及收支情況如表2-2-3所示,求該項目的靜態投資回收期?若基準投資回收期為10年,問該項目能否通過?
【解】從表2-2-3可知,該項目累計凈現金流量首次出現非負值發生在第8年,則根據公式
即該項目的靜態投資回收期為7.3年;又由于Ts為10年,而Tp<Ts,故該項目可以通過。
表2-2-3某項目投資及收支情況
(2)投資收益率
是在項目建成后,正常生產年份的凈收益與投資總額的比值。其表達式為:
式中:R ——投資收益率;
K ——投資總額;
N——正常年份固定不變的凈收益。
判別的標準是,設該項目的基準投資收益率為Rs,其具體數值亦由項目所在部門、行業制訂,或由企業自定。再將R與Rs進行比較:
若R≥Rs,則項目可以接受;
若R<Rs,則項目應被拒絕。
2.動態評價方法
動態評價是指考慮資金時間價值的評價方法,主要用于項目決策前的可行性研究階段,或對壽命期比較長的項目以及逐年受益不相等的項目進行評價。它是比靜態評價更全面、更科學的評價方法,因而在技術經濟分析中得到了普遍承認和應用。
(1)動態投資回收期
是在考慮資金的時間價值的條件下,從項目的建設之日起,用項目各年的凈收益將全部投資抵償回收所需的時間。其表達式為:
式中:T′p ——動態投資回收期;
i——貼現率;
CI——現金流入額;
CO——現金流出額。
動態投資回收期公式更為實用的表達式為:
式中的T為項目累計凈現金流量折現值開始出現非負值的年份數。
判別的標準是,若項目的基準投資回收期為T′s,則:若T′p≤T′s,該項目可以接受;
若T′p>T′s,該項目應被拒絕。
【例2-2-5】仍以例2-2-4中的項目為例,若貼現率為8%,基準投資回收期為12年,問該項目能否通過?
【解】將該項目的凈現金流量情況反映在表2-2-4中。從表2-2-4中可見,該項目累計凈現金流量折現值在第10年出現非負值,則根據公式有:
即該項目動態投資回收期為10年,而基準投資回收期為12年,T′p<T′s,故項目可獲通過。
表2-2-4某項目凈現金流量情況
(2)凈現值(NPV)
是指將項目各年的凈現金流量按一定的貼現率折現到建設期初始點的現值之和。其表達式為:
式中:NPV ——凈現值;
CI——現金流入額;
ic——基準貼現率;
CO——現金流出額;
n——項目壽命期。
判別的標準是,對于單一項目而言:
若NPV≥0,則項目可以接受;
若NPV<0,則項目應被拒絕。
而對于多方案比選時,則凈現值越大者相對越優。
凈現值是動態評價方法中最重要的指標之一,廣泛應用于項目的可行性研究之中。
(3)凈年值(NA V)
是通過資金等值換算將項目的凈現值分攤到壽命期內各年的等額年值。凈年值與凈現值是等效的指標,只不過凈現值是項目在壽命期內獲得的超出最低期望盈利的超額收益的現值,而凈年值是項目在壽命期內每年獲得的等額的超額收益。在某種情況下,采用凈年值指標比凈現值更簡便易算,故在經濟評價中占有相當重要的地位。
(4)內部收益率(IRR)
是當凈現值為零時的折現率。在凈現值與折現率之間存在著一定的函數關系,可用圖2-2-2表示。從圖可以發現在凈現值與折現率之間存在如下關系:
首先,同一凈現金流量的凈現值隨折現率的增大而減小,故基準折現率(i)c的取值越大,方案能被接受的機會越小;
其次,在某一個IRR值上,曲線與橫坐標相交,表示在該折現率下的凈現值等于零,即:ic=IRR時,NPV=0;當ic<IRR時,NPV>0;當ic>IRR時,NPV<0。
所以判別的標準是:
若IRR≥ic,則NPV≥0,項目可被接受;
若IRR<ic,則NPV<0,項目應予拒絕。
內部收益率的計算通常采用“內插法”——線性插值法求IRR的近似解,如圖2-2-3,其計算方法是:
圖2-2-2凈現值與折現率的關系圖
圖2-2-3用內插法求IRR
第一步令i=0,讓正值凈現金流量的和作為第n年的終值F,讓投資總額作為現值P,然后用一次支付的復利終值公式求得復利系數值(F/P, i, n)并從復利系數表中查出該系數值對應的i的大致取值i′;
第二步,在i′的附近存在著所求的IRR值,考慮到資金時間價值,IRR應大于i′,則在之上的一定區間內選擇兩個試算值i1和i2,且令0<i2-i1<5%,計算其各自對應的凈現值NPV 1和NPV 2,且有NPV 1>0, NPV 2<0;
第三步,應用下列公式求得IRR的近似值:
【例2-2-6】使用內插法求表2-2-5中的項目的內部收益率。若基準收益率為15%,問項目能否通過?
【解】首先令i=0,正值凈現金流量的和為終值F=100×8=800;
表2-2-5某項目累計凈現值及累計凈現金流量
投資總額為現值:P=200+150=350;
由于350(F/P, i,8)=800,則有(F/P, i,8)=800/350=2.2857,從復利系數表中查得(F/P, i,8)為2.2857時對應的i值應在10%~12%之間;
考慮到資金的時間價值,IRR的值應大于i′,則不妨將IRR的取值區間設定為15%~20%,則令i1=15%,有:
NPV 1=-200-150(P/F,15%,1)+100(P/A,15%,8)(P/F,15%,1)=59.776
令i2=20%,有:
NPV 2=-200-150(P/F,20%,1)+100(P/A,20%,8)(P/F,20%,1)=-5.241
根據內插法的公式,有:
故該項目的內部收益率為19.6%,因為ic=15%, IRR>ic所以該項目可通過。
四、不確定性分析
(一)不確定分析的含義
不確定性分析是以計算和分析各種不確定因素(如價格,投資費用,成本,經營期,生產規模等)的變化對建設項目經濟效益的影響程度為目標的一種分析方法。影響建設項目的不確定性因素主要有:
1.價格
在市場經濟的條件下,由于價格規律的作用,建設項目的投入物和產出物的價格常常會由于種種原因產生波動,而且匯率的變動也將對項目的投資額和收益額產生影響。
2.能力利用率
由于生產能力達不到設計生產能力導致生產能力利用率的變化,從而對項目經濟效益產生影響。
3.技術裝備和生產工藝
評價建設項目所采用的投入物和產出物的數量和質量,是根據現有的工藝技術水平估算的,而隨著項目的建設,由于科學技術的發展,在工藝上和技術裝備上可能較以前有突破性的發展變化,相應的就有可能影響項目的經濟效益。
4.投資成本
在估算建設項目投資額時沒有充分預見費用,或者由于其他原因延長了工期,都將引起項目投資成本的變化,導致項目的投資規模,總成本費用和利潤總額發生變化。
5.環境因素
從經濟環境來看,很多數據的測算都是根據現行經濟形式和現行的各類法規政策來進行的,如果這些因素有變化,就有可能導致投資收益的變化,從政治環境來看,不論是國內還是國外,如果政治形式和政策發生變化,也會影響到項目的經濟效益。
(二)不確定性分析的基本方法
不確定性分析的基本方法有:盈虧平衡分析,敏感性分析和概率分析。
1.盈虧平衡分析
(1)盈虧平衡分析的基本原理
盈虧平衡分析研究建設項目投產后,以利潤為零時產量的收入和費用支出的平衡為基礎,在既無盈利又無虧損的情況下,測算項目的生產負荷狀況,分析項目適應市場變化的能力,衡量項目抵抗風險的能力。項目利潤為零時產量的收入與費用支出的平衡點,被稱為盈虧平衡點(BEP),用生產能力利用率或產銷量表示,項目的盈虧平衡分析點越低,說明項目適應市場變化的能力越強,抗風險的能力越大,虧損的風險越小。在進行盈虧平衡分析時,需要一些假設條件,作為分析的前提。
①產量變化,單位可變成本不變,總成本是銷售價格和銷售數量的線性函數。
②生產量等于銷售量。
③變動成本隨產量成正比例變化。
④在所分析的產量范圍內,固定成本保持不變。
⑤產量變化,銷售單價不變,銷售收入是銷售價格和銷售數量的線性函數。
⑥只計算一種產品的盈虧平衡點,如果是生產多種產品的,則產品組合即生產數量的比例保持不變。
(2)盈虧平衡分析的基本方法
①代數法:代數法是以代數方程來計算平衡點的一種方法。
產量盈虧平衡分析點為:
BEPQ=F/R-V-T
式中,Q為項目設計生產能力,F為項目年總固定成本,V為單位產品可變成本,T為單位產品稅金,R為單位產品銷售價格。
生產能力利用率盈虧平衡點為:
BEPr=F/(R-V-T)×Q
②幾何法:幾何法是通過圖示的方法,把項目的銷售收入,總成本費用,產銷量三者之間的變動關系反映出來,從而確定盈虧平衡點的方法,盈虧平衡圖用橫坐標表示產銷量,縱坐標表示收入或成本金額。在銷售收入與總成本線相交處,即為盈虧平衡點。
2.敏感性分析
(1)敏感性分析的基本原理
敏感性分析是考察與建設項目有關的一個或多個主要因素發生變化時對項目經濟效益指標影響程度的一種分析方法,其目的是對外部條件發生不利變化時項目的承受能力做出判斷,如某個不確定因素有較小的波動,而導致項目經濟評價指標有較大的波動,則稱項目方案對該不確定性因素敏感性強,相應的,這個因素被稱為“敏感性因素”。
(2)敏感性分析的基本方法
①確定敏感分析的評價指標。
②選取不確定變量因素,設定不確定因素的變化幅度和范圍。
③計算不確定因素對經濟評價指標值的影響程度。
④確定敏感性因素。
⑤綜合分析項目方案的各類因素。
3.概率分析
概率分析也稱風險分析,是使用概率研究和預測各種不確定因素及風險因素對項目經濟評價指標影響程度的一種定量分析方法。概率就是某一事件發生次數與所進行實驗次數的比例,即可能事件發生的頻率,概率分析,是估計其參數或變量值的發生概率,經過數理統計處理對項目指標的概率進行衡量。
思考:1.何為內部收益率?
2.怎樣用凈現值對項目進行經濟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