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枸杞良種良法配套栽培規范化機械化綜合生產技術
- 石志剛 萬如
- 2598字
- 2021-12-31 10:58:21
第二節 枸杞的產區分布
枸杞原產我國北方,河北、內蒙古、山西、陜西、甘肅、寧夏、新疆、青海、廣州等省、自治區都有野生,而中心分布區是在黃土高原。常生于土層深厚的溝岸、山坡、田埂和宅旁。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因藥用栽培和人工種植,在我國中部和南部不少省、市、自治區都有引種。在17世紀中葉引種到法國,后來在歐洲、地中海沿岸國家、韓國以及北美洲國家均有栽培。
一、枸杞歷史上形成的主要產區
自古以來,枸杞主要有四個產地。
(一)西枸杞
陜西(即特指寧夏,1000年以前屬陜西,即寧夏的中寧、中衛,尤其是寧安堡周圍)的西枸杞,枸杞生產歷史悠久,品質好,以中寧縣為中心及至寧夏引黃灌區,地勢高寒、氣候干燥、溫差大、日照長,對枸杞生長發育與果實糖分積累十分有利。
(二)津枸杞
天津的津枸杞,據說是從寧夏引種發展起來的,歷史不長,從清朝開始,產品稱“津枸杞”,又稱“津血杞、杜杞子”。
(三)甘枸杞
甘肅(古稱甘州一帶,特指今寧夏中寧一帶)的枸杞,產品稱為“甘杞”,又稱“甘杞子,甘州枸杞子”。
(四)古城子枸杞
新疆的古城子枸杞。
在諸多典籍和記載中,公認藥用價值、品質最好的皆為西枸杞,沈括在《夢溪筆談》中寫到:“枸杞,陜西極邊生者,高丈余,大可作柱,葉長數寸,無刺,根皮如厚樸,甘美異于他處者。”極邊者指的就是現在的中寧和中衛。1426—1435年寧夏慶王府修編的《寧夏志》便把枸杞列為具滋補作用的神奇中藥。1560年明朝《嘉靖寧夏新志》把枸杞作為重要物產。清朝寧夏《中衛縣志》中有“枸杞,寧安一帶人家種杞園,各省用藥枸杞皆寧產也”。后來枸杞經鑒定為7種3變種,具藥用價值的為四種:寧夏枸杞Lycium bar-barum L.,枸杞L.chinense Mill,新疆枸杞L.dasystemum Prjark.,黑果枸杞L.ruthenicum Marr。1963年《中國藥典》規定寧夏枸杞為正品藥物,1977年出版的《中國藥典》規定寧夏枸杞為正品,藥用植物的正品原植物只能為寧夏枸杞。
二、枸杞國內主要產區
枸杞作為我國傳統的中藥材,同時作為防風固沙和改良鹽堿地的先鋒樹種,具備生態、經濟、社會三位一體的顯著效益。自20世紀60年代后期,隨著氣候條件的變化和栽培技術的改進,通過廣泛引種栽培,枸杞產區由原來傳統的寧夏中寧產區擴展到以寧夏為道地產區的核心區,內蒙古、陜(陜西)甘(甘肅)青(青海)新(新疆)為兩翼的大枸杞產區,逐步形成了河北、湖北、西藏等枸杞種植區,同時也輻射到東北三省、華中、華南等地區。截至2017年,全國13個省、市、自治區發展枸杞產業,種植面積達到200萬畝。
(一)寧夏產區
寧夏作為枸杞的原產地和道地產區,已有600余年的人工栽培歷史,所產枸杞史稱“西枸杞”“甘枸杞”。原產地中寧1961年被國務院確定為全國唯一的枸杞生產基地縣,1995被國務院命名“中國枸杞之鄉”。寧夏擁有專業的研究機構和科技隊伍,目前已形成了“以衛寧平原老產區為主體,清水河流域和賀蘭山東麓為兩翼”的“一核兩翼十產區”的種植布局,寧夏已成為全國乃至世界枸杞生產、研究、開發、營銷的中心。
(二)青海產區
青海種植寧夏枸杞始于20世紀60年代,主要集中在柴達木盆地的諾木洪農場,當地稱為“柴杞”。近年引種寧杞1號、寧杞7號較多,受當地氣溫冷涼影響,枸杞成熟期較長,果實顆粒大而豐滿。
(三)新疆產區
新疆種植枸杞始于20世紀60年代,該地區枸杞種質資源類型較多,種植品種以寧杞1號、寧杞7號為主,當地自然選優的精杞1號、精杞2號占一少部分。受地理、氣候因子的影響,果實多呈球形或橢球形。新疆的枸杞主要種植區集中在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精河縣,1998年該縣被國家農業部命名為“中國枸杞之鄉”,干果產品主要流向中國臺灣、東南亞。
(四)內蒙古產區
內蒙古種植枸杞始于20世紀60年代的杭錦后旗,隨后逐漸拓展到托縣、鄂爾多斯、烏拉特前旗、達拉特旗等地區,種植品種多樣,種質類型較為豐富,其中寧杞1號、寧杞7號、大麻葉、小麻葉和當地自然選優的蒙杞1號、蒙杞2號。
(五)甘肅產區
甘肅種植寧夏枸杞始于20世紀90年代,主要集中在與寧夏接壤的靖遠、景泰地區,瓜州也是近幾年的新興產區,以引種寧杞1號、寧杞7號、黑果枸杞較多。
(六)河北產區
河北也是一個較為傳統的枸杞種植區。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枸杞種植區集中在靜海縣(1961年6月,劃歸天津)和青縣,所產枸杞史稱“津枸杞”。20世紀60年代后期,枸杞產區逐步向巨鹿、衡水、石家莊地區轉移,其中巨鹿被稱為“河北枸杞之鄉”。目前,主栽枸杞品種為北方枸杞和寧杞1號,另外還有少量的枸杞(Lycium chinense Mill)。由于北方枸杞枝條較軟,當地采取人工搭架的方式栽培。當地無霜期較長,一年有兩季生產,干果產品流向本地藥材市場和出口韓國。
(七)西藏產區
西藏于21世紀初期,通過寧夏與西藏的科技合作項目引種成功,在拉薩、林芝等地區少量種植,目前正在極力打造“喜馬拉雅枸杞”品牌。
(八)湖北產區
湖北種植寧夏枸杞始于20世紀80年代,主要集中在湖北麻城,種植品種以寧杞1號為主,兼有當地選育的“8832、雜8732、87004、87069”等品系。
(九)其他產區
東北三省、華中、華南、西南等地區,種植品種有果用品種、菜用品種、茶用品種等。
三、國外枸杞栽培概況
國外枸杞栽培數量和規模不是很大。據史料考證寧夏枸杞于清乾隆五—八年(1740—1743年)傳入法國和地中海沿岸一帶進行栽培,后擴散為野生,如捷克布拉第拉瓦的摩拉瓦河邊有生長茂密的枸杞,匈牙利布達佩斯“自由紀念碑”的周圍一帶有枸杞的大群落,可正常開花。從羅馬尼亞的布加勒斯特到多瑙河肥沃的德爾他地帶一直到貝爾格勒,以及在布加勒斯特卡美勒古坦要塞,尤其在多瑙河和撒瓦河匯合處山的斜面有枸杞形成的大群落。
日本和韓國是繼中國之后對枸杞進行利用栽培較早的國家。日本栽培枸杞是唐朝以后,通過兩國文化交流認識到枸杞的醫療保健功效后,作為藥材開始在一些藥圃種植。目前日本秋田縣、靜岡縣、德島縣有人工栽培,在德島縣尚有被指定為模范農場的枸杞園,栽培面積約3 000 m2。在日本的本州、九州野生許多枸杞(Lycium chinense Mill.)和寧夏枸杞(Lycium barbarum.L)。
朝鮮半島也分布有許多野生枸杞資源。受傳統漢醫學影響,枸杞在韓國國民中享有很高的地位。1992年在忠慶南道成立了國立枸杞專業研究機構——枸杞子試驗站,相繼開展了枸杞的引種保存、品種選育以及配套栽培研究。韓國種植枸杞主要產區集中在韓國東南地區忠慶南道,韓國枸杞種植模式采用120 cm × 50 cm的定植模式,在樹形培養方面,采用單主干,株高90 cm,枸杞結果枝條著生于頂部。因韓國多雨,為防止枸杞裂果和黑果病,枸杞多栽種于溫室之內。韓國種植的枸杞為茄科枸杞屬中國枸杞(Lcium Chinese L.)的變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