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枸杞良種良法配套栽培規范化機械化綜合生產技術
- 石志剛 萬如
- 1592字
- 2021-12-31 10:58:24
第二節 我國枸杞栽培資源的種類及分布
枸杞在長達數百年的生產栽培歷史中,由于自然雜交與人工選擇的結果,形成了許多栽培類型。枸杞是常異花授粉的無限花序植物,年度生育期內連續開花結實,在長達數百年的人工栽培進程中,由于自然變異和人為選擇的栽培馴化,演變形成了許多農家品種,諸如大麻葉、小麻葉、麻葉、圓果枸杞、小圓果、尖頭圓果、黃果枸杞、黃葉枸杞、白條枸杞、白花枸杞、卷葉枸杞和紫柄枸杞等,隨著生產栽培的優化選擇,許多農家品種在生產中被逐漸淘汰。近年主要栽培一些人工選育的新品種和性狀優良的農家品種,這些品種根據用途可分為兩種類型:果用品種和菜用品種。其中果用型品種主要有大麻葉、寧杞1號、寧杞3號、寧杞5號、寧杞7號、寧農杞9號;菜用型枸杞主要有寧杞菜1號、寧杞8號、寧杞9號、大葉枸杞、細葉枸杞等;還有黑果枸杞、黃果枸杞等特異種質。
栽培植物起源于野生植物,在確定品種分類標準時,首先應當放在種的分類基礎之上,將同一種或同一變種起源的栽培變種(即品種),均列為一個品種系統。經分類鑒定,目前栽培枸杞大多屬寧夏枸杞這一種,僅河北少部分地區種植北方枸杞變種。
根據栽培特點和植株形態特征,為了便于生產實踐上的鑒別、應用,又可劃為栽培類型。關于枸杞栽培類型和品種分類系統的命名,主要是根據栽培地區已有的名稱和植株形態特征、生育特性而定。例如,白條枸杞,結果枝硬直、斜生或平展,當年生枝木質化后皮色灰白,果為長形,各地名稱不一,有扎扎茨、睜眼茨、白條茨等名稱。根據植株的形態特征和群眾已有習稱,將這一品種歸屬于硬條型長果類,命名為白條枸杞。
目前主要按栽培類型劃分,枸杞產地長期以來,在生產實踐中逐漸形成的栽培變種是很豐富的。對此進行科學的分門別類,建立一個枸杞栽培品種分類系統,對科學理論和生產實踐都是必要的、有價值的。
目前,多采用秦國峰20世紀60年代根據中寧地區枸杞栽培品種在樹形、枝形、葉形、果形以及枝、葉、果的顏色等方面存在的區別,將栽培枸杞劃分為三級,作為枸杞栽培品種的分類系統。
一、分類系統的第一級——枝型
分類的主要依據是結果枝的生長習性和形狀,即枝型特點。一般枝型與枝條長度、伸展習性存在相應關系,即枝長則軟而下垂,枝短則硬直而平展或斜生。據此可劃分為硬條型、軟條型和半軟條型。
1.硬條型:枝長小于40 cm,枝粗0.23~0.26 cm,每枝節數22~33個,節間長1.1~1.2 cm。枝條短而硬直,斜升或平展。枝干針刺多,結果枝也有較多針刺。由于枝條具備這些特點,樹冠架形似有堅硬之感,故群眾對屬于這一枝型的枸杞稱為“硬架茨”。
2.軟條型:枝長大于60 cm,枝粗0.29~0.33 cm,每枝節數37~55個,節間長1.2~1.9 cm。枝條長而軟,幾近直垂。枝干針刺多少不一。由于枝條具備這些特點,樹冠架形似有柔軟之感,故群眾對屬于這一枝型的枸杞稱為“軟架茨”。
3.半軟條型:枝長40~60 cm,枝粗0.26~0.32 cm,每枝節數30~41個,節間長1.4~1.5 cm。枝條介于硬條型與軟條型之間,長短中等,一般成弧垂,枝干針刺少。
二、分類系統的第二級——果類
分類的主要依據是果實的形狀、大小和顏色,即果實特點。一般以果長與果徑之比來表示,比值大則果長,比值小則果短,比值接近1,果長與果徑相近,則果近似圓形。因此,果長與果徑之比值,可以概略說明果實的形狀。根據果長與果徑比值,將比值大于2的劃為長果類,小于2的為短果類,近于1的為圓果類。
1.長果類:果身長,近似圓柱形或棱柱形,兩端鈍尖,少數先端圓。果長為果徑的2.0~2.5倍。
2.短果類:果身短,形狀多種,先端鈍尖或平或微凹。果長為果徑的1.5~2.0倍。
3.圓果類:果身圓或卵圓形,先端圓或具一短尖。果長為果徑的1.0~1.5倍。
三、分類系統中的第三級——品種
在區分枝型與果類的基礎上,在每個類型中根據葉、枝、果的形狀和顏色等性狀區分為品種。
目前在寧夏農林科學院枸杞工程技術研究所建成國內唯一的枸杞種質資源圃,保存了國內枸杞屬7種3變種2 000余份種質。例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