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枸杞良種良法配套栽培規范化機械化綜合生產技術
- 石志剛 萬如
- 4663字
- 2021-12-31 10:58:23
第三章 枸杞種質資源及品種
第一節 我國枸杞野生資源的種類及分布
枸杞系茄科(Solanaceae),枸杞屬(Lycium L.)落葉灌木,是起源較古老的植物之一,日本學者Fukuda研究枸杞屬植物葉綠體的DNA分子系統進化,認為枸杞屬物種起源年代應該在(29.4±9.7)萬年。枸杞還是一個世界性分布的物種,該屬植物在全球呈離散性分布,約有80種,其中歐亞大陸約有10種,中亞種類較多,非洲南部20余種,北美洲南部20余種,南美洲南部分布多達30余種。中國自然分布枸杞屬植物共有7個種、3個變種。迄今為止,盡管枸杞屬野生種遍布全世界,但作為一種經濟植物資源進行野生馴化、大規模栽培和綜合開發利用,則屬中國獨有,且歷史悠久。在人類漫長的發展進化及需求的過程中,枸杞作為“藥食兩用”經濟作物的作用與地位也隨著人類對其認識的加深而得到不斷的提升,經歷了野生利用—人工馴化—品種選育的發展過程。
枸杞屬植物分種檢索表
1.果實成熟后紫黑色;枝條上每節有1短的裸露棘刺;葉條形或幾乎圓柱形、稀倒披針形,肉質;花冠筒部長為檐部裂片長的2~3倍……… 1.黑果枸杞L.ruthenicum Murr.
1.果實成熟后紅色或稀橙黃色;枝條上的棘刺常生葉和花,或兼生有裸露的短刺,稀無刺;葉條狀披針形、披針形、倒披針形、卵形或橢圓形;花冠筒長不超過檐部裂片長的2倍或稍短于裂片。
2.花冠筒長約為檐部裂片長的2倍;花絲基部稍上處僅生稀疏的絨毛。
3.枝條柔弱;葉一般中部較寬,狹披針形或披針形;花萼有時因裂片斷裂成截頭………………………………………………… 2.截萼枸杞L.truncatum Y.C.Wang 3.枝條較硬;葉通常前端較寬,倒披針形或橢圓狀倒披針形;花萼裂片不斷裂3.新疆枸杞L.dasystemum Pojark.………………………………………………………
2.花冠筒長于檐部裂片但不達到2倍,或者稍長或稍短于裂片;花絲基部稍上處密生一圈絨毛,常形成毛叢體。
4.花較大,花冠長9~15 mm;雄蕊短于花冠或稍長于花冠(指平面觀);種子較大,長2~3 mm。
5.通常2中裂;花冠裂片邊緣無緣毛,筒部明顯較裂片長但成漏斗狀4.寧夏枸杞L.barbarum Linn.………………………………………………………………………
5.花萼通常3中裂或4~5裂;花冠裂片邊緣有緣毛,筒部稍短于裂片、若長于裂片則成筒狀。
6.花冠筒筒狀,明顯長于檐部裂片;葉披針形5.柱筒枸杞L.cylindricum Kuang et A.M.Lu…………………………………………………………………………………
6.花冠筒漏斗狀,明顯短于、或有時近等于檐部裂片;葉卵形、卵狀菱形、長橢圓形、卵狀披針形或寬披針形 …………………………………… 6.枸杞L.chinense Mill.
4.花較小,花冠長5~7 mm;雄蕊顯著長于花冠;種子小,長僅1 mm;葉長8~15 mm;花冠筒內壁在花絲毛叢的同一水平上無毛;果實小,球狀,直徑約4 mm 7.云南枸杞L.yunnanense Kuang et A.M.Lu………………………………………………
一、寧夏枸杞(Lycium barbarum L.)
1.形態特征:灌木,經人工栽培成小喬木,株高80~200 cm。枝灰白色,枝上有不生葉的短棘刺和生葉、花的長棘刺。葉互生或簇生,披針形或橢圓狀披針形?;ㄝ噻姞?,2中裂。花冠漏斗狀,花紫色,開放時平展,雄蕊的花絲基部稍上處及花冠筒內壁同一水平上生有一圈密絨毛。果實漿果紅色,果形橢圓、卵形或矩圓形,果長8~20 mm,直徑5~10 mm。種子扁腎臟形,棕黃色,每果含種子25粒左右。
2.特性:花果期5~10月;鮮果千粒重250~650 g;可溶性固形物21.5%,葉果比1.88 ∶ 1,成枝率35.0%。在-41.5℃的絕對低溫下可安全越冬,在土壤含水量5%時維持正常的新陳代謝,在pH為8.2~8.6,含鹽量0.09%~0.11%的土壤條件下亦可達到正常生產。屬常異花授粉植物,種子繁殖變異較高,繁殖多采用無性繁殖。
3.用途:花、根、莖葉、果實均可入藥,果實可食用,葉可制茶,嫩莖葉可做蔬菜食用。
4.分布:原產我國北部:寧夏、河北北部、內蒙古、山西北部、陜西北部、甘肅、青海、新疆有野生,由于果實入藥而栽培,現在除以上?。▍^)有栽培外,我國中部和南部不少?。▍^)也引種種植。本種在我國種植歷史悠久,在17世紀中葉引種到歐洲,現在歐洲及地中海沿岸國家以及北美洲則有栽培并成為野生。常生于土層深厚的溝岸、山坡、田埂和宅旁。
1.果枝;2.花枝的一節;3.花冠展開;4.花萼展開;5.種子。
圖3-1 寧夏枸杞①
二、黃果枸杞(Lycium barbarum L.var.auranticarpum K.F.Ching)
1.形態特征:灌木,枝條短而多棘刺,葉狹窄,條狀披針形,花紫色,花冠筒比檐部裂片長2倍,漿果,橙黃色,近球形。
2.特性:寧夏枸杞的變種?;ü?~10月;鮮果千粒重130 g;可溶性固形物24.5%,葉果比4.8 ∶ 1,成枝率17.82%。
3.用途:花、根、莖葉、果實均可入藥,果實可食用,葉可制茶,嫩莖葉可作蔬菜食用。
4.分布:產寧夏銀川地區。生于宅旁、路邊或田頭地埂。
圖3-2 黃果枸杞(花果枝)①
三、黑果枸杞(Lycium ruthenicum Murr.)
1.形態特征:小灌木,多棘刺、多枝、叢生,高20~50 cm。叢生分枝多斜生或匍匐生長,枝條白色或灰白色,質地堅硬,節間長0.5 cm,每節長有0.3~1.5 cm的短棘刺。葉2~6枚簇生于短枝上,在幼枝上則單葉互生,條形或條狀披針形,肥厚肉質?;?~2朵簇生于短枝上;花冠漏斗狀,淺紫色,花萼狹鐘狀長4~5 mm,具不規則2~4淺裂,邊緣有稀疏絨緣毛,雄蕊著生于花冠筒中部,花絲基部及花冠內壁有稀疏絨毛;花柱與雄蕊近等長。果實漿果紫黑色,球狀,有時頂端稍凹陷,直徑4~9 mm。種子腎形,褐色,長1.5 mm,寬2 mm。
1.果枝;2.花枝;3.花冠展開。
圖3-3 黑果枸杞②
2.特性:花果期5~10月;鮮果千粒重90.66 g;可溶性固形物15.7%,葉果比7.1 ∶ 1,成枝率6.8%。耐鹽堿、抗干旱。
3.用途:果實可作藥。
4.分布:分布于我國的陜西北部、寧夏、甘肅、青海、新疆和西藏;中亞、高加索和歐洲其他一些地區亦有。耐干旱,常野生于鹽堿土荒地、沙地或路旁,亦可作為水土保持的灌木。
四、截萼枸杞(Lycium truncatum Y.C.Wang)
1.形態特征:灌木,高100~150 cm;枝條灰白色或灰黃色,少棘刺。葉,在長枝單生,短枝簇生,條狀披針形或披針形,具有明顯的中脈;花1~3朵生于短枝上同葉簇生;花萼鐘狀,2~3裂,裂片膜質,花后有時斷裂而使宿萼成截頭狀;花冠漏斗狀,花筒長約8 mm,無緣毛;雄蕊插生于花筒中部,稍伸出于花冠;漿果紅色矩圓形或卵狀矩圓形,縱徑5~8 mm,頂端有尖頭;種子橙黃色,長約2 mm,每粒鮮果含種子30粒。
2.特性:花果期5~10月,生長勢強。鮮果千粒重168.5 g,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6.0%,葉果比1.3 ∶ 1,成枝率10.0%。
3.用途:用于水土保持的灌木、綠籬。
4.分布:產山西、陜西北部、內蒙古和甘肅。常生于海拔800~1500 m的山坡、路旁或田邊。
1.花枝;2.果枝;3.花冠展開。
圖3-4 截萼枸杞①
五、新疆枸杞(Lycium dasystemum Pojark.)
1.形態特征:灌木,高達150 cm;枝條堅硬,稍彎曲,灰白色或灰黃色,老枝有棘刺,刺上著生葉和花;葉倒披針形、橢圓狀倒披針形或寬披針形,頂端急尖或鈍;花多2~3朵同葉簇生于短枝上或長枝上單生于葉腋;花萼長約4 mm,2~3中裂;花冠漏斗狀,裂片邊緣有稀疏緣毛,花柱稍伸出花冠;漿果紅色,卵圓形或矩圓形,縱徑7~10 mm;種子腎形,橙黃色,每果20~28粒。
2.特性:花果期6~9月;鮮果千粒重201 g,可溶性固形物17.4%,抗旱性強,抗病蟲較強。
3.用途:園林綠化。
4.分布:分布新疆、甘肅和青海;中亞。生于海拔1 200~2 700 m的山坡、沙灘或綠洲。
1.果枝;2.花冠展開。
圖3-5 新疆枸杞①
六、紅枝枸杞(變種)(Lycium dasystemum Pojark.var.rubricau-lium A.M.Lu)
1.形態特征:灌木,枝條褐紅色;花冠裂片無緣毛;紫紅色,漿果卵圓形,直徑約10 mm;種子腎形,橙黃色,每果種子25~30粒。
2.特性:花果期6~10月;鮮果千粒重221.5 g;可溶性固形物21.5%,葉果比2.5 ∶ 1,成枝率12.5%。抗寒、抗旱。
3.用途:用于水土保持、沙荒地綠化。
4.分布:產青海諾木洪。生于海拔2 900 m的灌叢中。
圖3-6 紅枝枸杞
七、柱筒枸杞(Lycium cylindricum Kuang et A.M.Lu)
1.形態特征:叢狀灌木;分枝“之”字狀彎曲,枝條白色或黃色,枝上生有棘刺;葉單生或短枝上2~3枚簇生,披針形;花單生或2朵同葉簇生;花萼鐘狀;花冠筒部圓柱形,裂片邊緣有緣毛;果實紅色卵形,直徑約5 mm;種子腎形,每果含種子8~12粒。
2.特性:花果期5~10月;鮮果千粒重220 g;可溶性固形物20.5%。耐瘠薄與干旱。
3.用途:園林綠化。
4.分布:產我國新疆。
1.花;2.花冠展開。
圖3-7 柱筒枸杞①
八、枸杞(Lycium chinense Mill.)
1.形態特征:多分支叢狀灌木;枝條淡灰色,長棘刺并生有葉和花;葉互生或2~4枚簇生,葉形為卵狀披針形;花萼3中裂或4~5齒裂,裂片有緣毛;花冠漏斗狀;果實漿果紅色,卵形,直徑7~15 mm;種子扁腎形,每果含種子25~40粒。
2.特性:花果期6~11月;鮮果千粒重756 g;可溶性固形物20.5%,葉果比1.2 ∶ 1,成枝率5.5%。抗旱耐鹽堿。
3.用途:莖葉可作野菜食用。
4.分布:分布于我國東北、河北、山西、陜西、甘肅南部以及西南、華中、華南和華東各省(區);朝鮮,日本,歐洲有栽培或為野生。常生于山坡、荒地、丘陵地、鹽堿地、路旁及村邊宅旁。在我國除普遍野生外,各地也有作藥用、蔬菜或綠化栽培。
1.花枝;2.果枝;3.花冠展開;4.一栽培類型的漿果;5.種子。
圖3-8 枸杞①
九、北方枸杞(Lycium chinense Mill.var.potaninii(Pojark.)A.M.Lu)
1.形態特征:為枸杞變種,葉寬披針形,雄蕊稍長于花冠。枝條匍匐性強;漿果紫紅色,果形長柱狀,縱徑2.0~2.5 cm,橫徑5~8 mm;種子扁腎形,黃色,每果含種子18~22粒。
2.特性:花果期5~10月;鮮果千粒重756 g;可溶性固形物19.8%,葉果比1.88 ∶ 1,成枝率35.0%。耐鹽堿。
3.用途:園林綠化,河北等地有作為果用品種栽種。
4.分布:分布在河北北部、山西北部、陜西北部、內蒙古、寧夏、甘肅西部、青海東部和新疆。常生于向陽山坡、溝旁;亦有栽培作綠化觀賞植物。
圖3-9 北方枸杞
十、云南枸杞(Lycium yunnanense Kuang et A.M.Lu)
1.形態特征:叢生灌木,高50~80 cm;枝灰褐色,長棘刺。葉卵狀披針形或披針形,長8~15 mm,寬2~3 mm,在長枝上單生,短枝上2~5枚簇生?;ㄍ~簇生;花萼鐘狀,3中裂或4~5齒裂;花冠漏斗狀。果實漿果球狀,黃紅色,直徑約4 mm;種子圓盤形,單黃色,每果含種子約20粒。
2.特性:花果期4~11月;鮮果千粒重120.5 g;可溶性固形物17.5%,葉果比1.3 ∶ 1,成枝率13.4%。耐陰濕。
3.用途:園林綠化。
4.分布:產云南。生于海拔1 360~1 450 m的河旁沙地或叢林中。
1.花果枝;2.花冠展開;3.種子。
圖3-10 云南枸杞①
十一、其他
有文獻報道,安巍等人發現于新疆昌吉市吉木薩爾縣的野生資源,對枸杞屬這份野生新種質進行了描述,命名為昌吉枸杞(Lycium changjicum W.A.et Y.J.W, sp.nov.)。該種與寧夏枸杞(Lyciun barbarum L.)相近,差異之處在于果實顏色、花絲基部絨毛和花冠喉部的鵝黃色輪廓。該種質的果實為紅褐色,絨毛濃密,且密閉花冠筒,花冠喉部的鵝黃色輪廓呈五角形排列,而寧夏枸杞的果實為紅色,花絲基部絨毛較稀疏,花冠喉部的鵝黃色輪廓露出很少。
有文獻報道,李吉寧等人發現于寧夏同心縣的野生資源,對枸杞屬這份野生新種質進行了描述,命名為“清水河枸杞”。此新種與黑果枸杞相接近,但其枝條直伸,不成“之”字形曲折,花1~4朵簇生,花萼鐘形或筒狀鐘形,花萼裂片邊緣無毛,花冠筒部與冠檐近等長;雄蕊著生于花冠筒的喉部,花絲連同花冠無毛或被稀疏短柔毛;漿果扁圓球形,頂端常微凹,深紅褐色;種子1~4枚而與后者不同。
①圖3-1采用《枸杞研究》,寧夏人民出版社,1982,第16頁圖2。
①圖3-2采用《枸杞研究》,寧夏人民出版社,1982,第16頁圖2。
②圖3-3采用《枸杞研究》,寧夏人民出版社,1982,第13頁圖1。
①圖3-4采用《枸杞研究》,寧夏人民出版社,1982,第13頁圖1。
①圖3-5采用《枸杞研究》,寧夏人民出版社,1982,第13頁圖1。
①圖3-7采用《枸杞研究》,寧夏人民出版社,1982,第18頁圖3。
①圖3-8采用《枸杞研究》,寧夏人民出版社,1982,第18頁圖3。
①圖3-10采用《枸杞研究》,寧夏人民出版社,1982,第18頁圖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