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破譯的所有情報均來自方舟檔案庫以及勘探縱隊,除最高機密外,方舟所有公民享有查閱與共享的權限。
——《方舟情報共享原則》
第一輪共享情報:「方舟的建立與歷史」。
「方舟紀元」:又稱方舟歷,方舟社會所采用的紀年法。時間的進制與公元紀元相同,以1962年作為方舟紀元元年,以紀念末日之戰。示例:公元2000年為方舟紀元38年;公元2018年為方舟紀元56年。
「末日之戰」:指1962年發生的核戰爭,共歷時兩年,分為三個階段,該戰爭對人類文明造成滅頂之災。
第一階段為方舟紀元0年下旬至1年初,美蘇之間的戰爭徹底打響,雙方進行了包括但不限于核戰爭、陸地戰、生物戰、電子戰等激烈的交戰。該戰爭徹底摧毀了美國與蘇聯兩個超級大國,同時對地球環境造成了不可逆的破壞,加速了前廢土時代的到來。由于資料嚴重欠缺,這一大戰的起因尚屬未知。
第二階段為方舟紀元1年上半年,表現為由核戰爭導致的難民問題以及資源環境日益惡化問題引發的全球性戰爭,交戰地點集中在歐洲西部、南美洲、除去北亞外的整個亞洲以及非洲,這些戰爭導致世界人口銳減,也爆發了幾場零星的核戰爭,徹底摧毀了舊人類社會。
第三階段為方舟紀元1年下半年至2年,地球生態系統在此時崩潰,人類生活環境極端惡化,爆發了全球性的大洪水,所有宜居的平原地帶幾乎被全部淹沒。此時人口數量已銳減至5000萬人,直到2年10月,最后的澳大利亞政府宣布解體。至此末日之戰結束,前廢土時代到來。
「前廢土時代」:方舟紀元2年至14年。隨著末日之戰結束,前廢土時代到來,在末日之戰中幸存下來的人類,開始在世界各處建立起零星的避難所,人類之間的爭端漸漸平息。核冬天到來,地球上的植物大面積死亡,含氧量急劇降低。糧食產量銳減,現有的工業體系全部崩潰。同時也出現了大量威脅人類生存的輻射生物與變異致病菌。人類不得不建起與外界隔絕的大規模的避難所。“方舟”、“人類復興會”、“歐洲聯盟”、“廢土聯邦”在此期間誕生。到了方舟紀元14年,方舟的基礎建設逐漸完畢,其它的數個人類避難所陸續失聯,前廢土時代結束,屬于方舟的時代正式開始。
「城建時代」:方舟紀元14年至42年。方舟紀元14年初,在“人類復興會”遭遇臺風全體覆滅之后,方舟成為了人類最后的避難所。在難民不斷涌入的情況下,方舟制定了“建造地下城,發展太陽能能源”的規劃,正式在珠穆朗瑪峰四周開鑿的洞窟中建造地下城。城建時代,核冬天的影響越來越嚴重,人口問題和饑餓問題形勢日益嚴峻,陸續出現的輻射生物與變異病菌威脅著方舟社會的存亡。城建時代后期,合成食品技術逐漸成熟,人口逐漸減少到合理數量,方舟的生活環境逐漸恢復。方舟紀元42年,最后的8號地下城修建完成,至此在付出約150萬條生命后,方舟正式建造完成,城建時代結束。
「方舟」:全稱為“方舟聯邦地下避難所”,指位于珠穆朗瑪峰腳下,生活區面積(不包括采礦區)為72平方千米,總人口為32萬人。方舟是人類最后的避難所(目前),總共分為2個主城(珠穆朗瑪峰山體內)、6個地下城(珠穆朗瑪峰地下)、1個種植區(珠穆朗瑪峰峰頂)、54個采礦區(青藏高原附近地下深處)以及2個廢土據點(位于喜馬拉雅山脈)。官方語言為漢語,主要居民大多數為漢族和藏族,也有少部分斯拉夫族、雅利安族和大和族。
「方舟地下城」:主要指方舟的8個居民生活區和工業區,全部與外界隔絕,有著基本獨立的生態循環系統,單座地下城近似圓柱體,居住面積約為9平方千米,有著較為獨立的食物生產與工業生產體系,基本能夠滿足居民的生活需求,同時由于資源匱乏,方舟內的物資只能按需分配。
……
本次情報共享已結束并發布至信息平板,居民可以通過查閱歷史共享記錄進行查看以前發布的情報。
下一輪關于「軍隊與勘探縱隊」的共享情報將在15個工作日內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