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正云秀再也無法入眠,穿起衣服細細地理了理。殺妖后,清君側,這事與寇準方脫不了干系。這些天,皇帝表面上看身體大好,但御醫們都清楚,這是靠精神安慰與人參的雙重作用而引起的假象。因為皇室子嗣稀落,身體略后好轉,皇帝就不斷地臨幸沈貴妃等許多年青的妃子,希望能開枝散葉。這對他的身體而言,無疑釜底抽薪。
皇帝與皇后的感情之深自然是不言而喻的,可最深的感情也敵不過政治權欲。朝廷分成兩派,檀淵之盟后,以寇準為首的北黨因救國于危亡之際,勢力大漲。朝廷呈一邊倒的局面,極易出現皇權旁落,對皇帝而言絕非好事。皇帝身體不好,為了制衡北黨,凡事都與劉皇后商量。慢慢地,南黨依附于劉皇后,形成了后黨。樂正云秀穿越到北宋后,因為姓別的原因,與皇后接觸緊密,被視為鐵桿后黨,因掌握一些現代知識而妙招頻出,不到一年,助劉皇后搿回禿勢,近段時間更是全面搟壓北黨。
因為黨爭中暫時處于劣勢就挺而走險,發動政變?這個可能性好象也不大,樂正云秀在歷史書中看到過宋時軍事制度,將軍與文官相互制衡,沒有獨立調兵權的。
沉思間,內侍前來傳令,京城中凡五品以上官員,一概入宮參加早朝,樂正云秀也不例外。
山雨欲來風滿樓,轉天的早朝必將是腥風雪雨的世界。雖是暮春,天氣已開始轉熱,樂正云秀突然感到陣陣寒意,加了件厚披風,還是感到冷。內心暗想,自個接受蘇尹筍托孤的事究竟合不合適,會不會引火燒身,禍及自家性命?
《風滿樓》
風滿樓哎呀何須愁
自有那一腔熱血
識得天高地厚
風滿樓哎呀何須愁
任憑那山雨橫豎路悠悠
只是今夜皓月當空
誰知明日艷陽是否依舊
是否依舊
是福推不了,是禍躲不過。樂正云秀立即吩咐鄭仕農收集好行裝與細軟,明天一早帶著兩個小孩到趙音柔處暫避,等待消息。趙音柔的丈夫是遼國皇弟,諒也無人敢于到他府上搜人。
皇宮的氣氛十分緊張,數千御林軍列陣兩旁,組成槍陣與刀陣,大臣們魚貫而入,在等待皇帝到來的時候,朝堂上亂烘烘的,沒有以前時的莊嚴,大臣們你方言罷我登場,相互攻擊,爭論得極激烈。樂正云秀平日并不上朝,大臣中認識的也就王欽若、寇準、丁謂等十余人,只聽得發言的一個個情緒激動,平日里站在皇上寶座后面喊皇上駕到的內侍總管周懷政不見了,換成另一個親信內待。
皇帝上朝,劉皇后也意外地垂立在旁邊,這可是從沒出現過的事情。劉皇后協助皇帝理政,人所共知,但也只是在后宮,或下朝后與重臣們一起在御書房,出現在朝堂之上,卻是前所未有之事。
刑部尚書柳心陽第一個上奏說:“臣請奏周懷政謀反事,昨晚,周懷政與客省使楊崇勛、內殿承制楊懷吉、閣門祗候楊懷玉等密謀策劃謀殺副宰相丁謂、廢除皇后劉娥,并讓太子監國。幸得楊崇勛、楊懷吉忠君愛國,向朝中舉報,使其奸謀不能得呈,昨日,御林軍平叛時,周懷政負頑偶抗擊,被當場擊殺,宮內死黨拒不投降,全數被殺。”
皇帝情緒十分低落,揮了揮手說:“本朝以仁治國,既然首惡已誅,協從者多為不明真相,偏聽人言之徒,著有司查明真相,發配嶺南,永不錄用。”
這是誅連九族的謀反大事,皇帝居然這么輕描淡寫?大臣們轉頭盯著皇后,只見皇后微微地點了點頭說:“翰林學士楊億受周懷政鼓惑,起草太子監國的詔書。著開封府立即判決,即日發配嶺南,楊億三族永不得參加科舉。皇上慈悲,余從不問。”
劉皇后說完,不待大臣們再奏,皇帝立即宣布退朝。一個皇帝最親信的天天服侍皇帝的內待總管居然會造反。一般造反案被破,必是大開殺戒,自流成河,皇帝與劉皇后都是輕描淡寫的淡化處理這事,中間不知藏著多少不為人所知的秘密。
《世事難料》
在一個黃昏的夜里
我獨自走在這街燈下
幻想著我那美好的過去
和幸福的未來
啊世事難料你無法左右這一切
然后你是被逼無奈去承受這一切
回到幼師府中不久,王欽若來訪,由他落帶酸意的表述,結合自個的推理,樂正云秀大約還原了整個事情的經過。
朝廷之上,有北黨與南黨。先是寇準為首的北黨得勢,皇權出現旁落的危機。為了解決這個危機,皇上立劉娥為皇后,扶植南黨,因皇上多病,朝政多出自皇后,得自個之助,施政得宜,在政治上逐漸搶占了先機。這時候,京城里謠言紛起,說武后的故事即將在本朝重演,皇帝又起了疑心,擔必自個百年之后,趙氏江山改姓。周懷政謀反之事,身后必有皇帝的影子,有可能是皇帝為了解決劉娥和南黨把持朝政的問題,與寇準周懷政等人策劃了太子監國事件。他們密謀發動政變廢除皇后劉娥,尊宋真宗為太上皇,讓當時為太子的趙禎監國,并讓宰相寇準主導朝政。可讓周懷政始料不及的是,楊崇勛、楊懷吉兩人轉頭就把他賣了,他們直接找丁謂泄露他與寇準發動政變的圖謀。最終這個政變以失敗而告終。
王欽若酸的是楊崇勛、楊懷吉找丁謂告密,而不是自個,從而讓丁謂在本次造反案中得到首功,獲益非淺。
過了兩天,傳來北黨領袖寇準罷相去職,被發配到了雷州半島。北黨重要官員李迪也被牽連,被發配到湖南衡陽。還有許多官員被撤職,所幸的是,皇帝與皇后并沒有大開殺戒,一切都在不流血的過程中平穩過渡。
朝堂之上,形成了北黨一黨獨大之勢。丁謂因告發之首功,成為萬人之上,一人之下的宰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