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帶團隊一定要會心理學2:發掘新生代員工的內驅力
- 周劍熙
- 1390字
- 2021-04-19 15:56:19
03 激發干勁誤區一:建議變成了指示
申總讓章小萬寫新項目策劃方案。章小萬把寫好的方案交給申總后,申總愁眉苦臉地說:“這不是我要的方案,這樣寫不行。你這樣寫突出不了項目的特點。我建議你從……這幾個方面來寫,你覺得是不是更好?”章小萬很無奈地點點頭,心情十分沮喪,然后按照申總的建議重寫了方案。
為什么章小萬在聽了申總的建議后,不但沒有更有干勁地工作,反而變得沮喪?因為申總看似在給建議,其實是在指示。實際上,把建議變成指示是很多管理者在激發員工干勁時容易陷入的誤區。
那么,管理者如何才能避免這種誤區?首先,管理者必須清楚地認識建議和指示這兩個詞,以及這兩種管理方式給員工帶來的感受。
建議。建議是針對一個人或一件事的客觀存在,提出自己合理的見解或意見,使其具備一定的改革和改良的條件,使其向著更良好的、積極的方面完善和發展,是有益處的。提建議,一般是在員工思考之后,根據員工的想法提出有針對性的建議,而且不強迫員工必須采取這種建議。在管理者給出有針對性的建議且不強迫員工必須按照建議執行時,員工會更有干勁和熱情地改進自己的行為。

指示。指示是上級對下級的指導、命令的內容。這里我們要說的指示,是指在員工思考之前,管理者就給出自己的建議。這種建議,似乎是將管理者的想法強加給員工。心理學研究表明,當管理者把自己的想法強加給員工時,會令員工產生逆反心理。在這種情況下,即便員工表面接受了建議,他也不會對工作有干勁和熱情,進而無法高效地完成任務。
所以,管理者要想激發員工的干勁,就要避免將建議變成指示。具體來說,管理者要注意以下幾點。
明確什么是真正意義上的建議
不要期待建議實行。首先,管理者一定要知道,如果內心期待建議實行,那么這就不是建議,而是指示。因此,管理者在提出建議時,不能期待建議實行。
建議只是想法,不是制度、命令。建議只是你的一個想法,不是制度、命令,不能強迫員工必須接受。換句話說,員工可以接受你的建議,也可以拒絕。

在員工充分考慮后,再給出建議
不要在交代任務時給建議。管理者千萬不要在給員工安排任務時,就提出自己的建議。這種方式其實就是間接地將員工的潛能扼殺在搖籃中。
問問員工怎么想的,讓員工充分思考。如果管理者不給員工思考的機會,那么員工將永遠無法獲得成長。因此,管理者一定要多問問員工是怎么想的,讓員工充分思考。通常情況下,管理者在安排員工某項任務時,應當給員工一定的時間,讓員工去深入、全面地了解工作任務,并思考如何完成這個任務。當員工充分考慮并形成初步的想法后,管理者可以與員工就該任務進行再次溝通。
一定要讓員工自己確定最終選擇。
問問員工“我怎樣才能幫助你”,而不是直接給出建議。不少管理者會在員工尋求幫助的時候,直接給出自己的建議。實際上,這種建議還是指示。管理者應當詢問員工“我怎樣才能幫助你”。例如,章小萬在設計方案時遇到了問題向申總求助。這時候申總可以問:“我怎樣才能幫助你?”章小萬可能會說:“我不知道如何才能找到更好的創意。”這時候申總就可以很自然地給出建議:“你不妨多找一些有創意的文案參考參考。”這遠比申總直接給出建議更容易讓章小萬接受,而且建議也更有針對性。
讓員工自己做出最終選擇。無論員工是堅持自己的想法還是采用管理者的建議,管理者都不要幫員工確定最終選擇。員工的最終選擇一定要讓員工自己確定。這樣員工才會為自己做出的決定努力工作,進而才能激發員工的干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