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人原來是這樣吃飯的!
- 許暉
- 1804字
- 2021-04-22 18:28:47
周
先說“周”。
周是孔子最為推崇的朝代,他在《論語》中感嘆道:“周監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從周?!边@句話的意思是:周代的禮儀制度是從夏、商兩代借鑒來的,是多么的文采豐盛啊!我遵從周代。《詩經·大雅·文王》如此吟詠周代的使命:“周雖舊邦,其命維新?!敝茈m然是一個古老的邦國,但它的天命到了文王時期才開始更新。那么,這個“舊邦”,這個古老的邦國,為什么用“周”來命名呢?
“周”的甲骨文字形(圖19)很顯然是一個象形字,甲骨文大家郭沫若先生認為“像田中有種植之形”,徐中舒先生在《甲骨文字典》中繼承了這一觀點,他說:“像界劃分明之農田,其中小點像禾稼之形?!?/p>
“周”的金文字形之一(圖20),更像整整齊齊的一塊田地。
“周”的金文字形之二(圖21),下面添加了“口”這個字符,徐中舒先生認為“示國家政令所從出”。也就是說,這個時期的周部族已經發展壯大,組織嚴密,政令通達,成為可以抗衡商王朝的一支力量了,因此才在原來的“周”字的基礎上添加了一個“口”,“示國家政令所從出”,同時也宣示著取商而代之的野心。因此他認為“殷商甲文之周,與姬周有別”,區別就在于姬周之周有這個“口”字。

圖19 甲骨文[周]

圖20 金文[周]

圖21 金文[周]

圖22 金文[周]
“周”的金文字形之三(圖22),省去了表示禾稼的黑點,這個字形為今天的“周”字打下了基礎。
“周”的小篆字形(圖23),上面的田地之形變形得厲害,許慎在《說文解字》中就是根據這個字形釋義:“周,密也,從用口。”這個釋義是錯誤的,從以上演變可知,“周”并不從“用”。
不過,也有學者認為這個字形像玉片上雕刻的花紋,谷衍奎《漢字源流字典》則認為“像鐘體上雕滿乳突形,表示雕刻周密之義”,因此是“雕”的初文。更有甚者,張舜徽先生在《說文解字約注》一書中認為:“周之為言舟也。物之最完密者莫如舟,茍有罅隙,則不能行于水也?!?/p>
白川靜先生的見解則更加有趣,在《常用字解》一書中,他為“周”如此釋義:“會意,方形盾牌與‘口’組合之形。在盾牌上劃寫十字,將盾牌表面劃分為若干區間,各個區間雕畫有圖案?!倍翱凇蹦耸恰爸糜邢蛏穸\告的禱辭的祝咒之器”,周人將雕刻有族徽的盾牌放到這個祝咒之器上,誦詠禱辭,祈禱戰爭的勝利?!耙虼耍?088 年,周族打敗了殷人后,以‘周’為新王朝的國名?!?/p>

圖23 小篆[周]
這些見解都很有趣,但卻都是錯誤的,因為“周”最早只不過是一個地名,作為地名的“周”字跟田地莊稼之形密切相關。
徐中舒先生寫道:“姬周之先世居于晉南之邠,后古公亶父遷于岐山下之周原,乃稱為周?!边@段話描述了周部族的遷徙歷史。周部族最先居住在今山西南部的邠(bīn)地,因為受到狄人的侵襲,后來被追謚為周太王的古公亶(dǎn)父遂率領部族遷徙到岐山之下的周原。
《詩經·大雅》中周人歌頌祖先古公亶父的詩篇《綿》中吟詠道:“古公亶父,來朝走馬。率西水滸,至于岐下。爰及姜女,聿來胥宇?!迸_灣學者馬持盈先生的白話譯文為:“古公亶父為避狄人之侵,早早地走馬而離開邠地,沿著西水之岸,到了岐山之下。與姜姓之女,共居于此?!?/p>
古公亶父到達之地早有其名,地名就叫周原,于是這支姬姓的部族就自稱周人,意思是居住于周原之地的人,后來國號定為“周”也是由此而來。
周原這個地方之所以名“周”,正是因為這里土壤肥沃,灌溉便利?!毒d》一詩接著吟詠道:“周原膴膴,堇荼如飴。爰始爰謀,爰契我龜,曰止曰時,筑室于茲?!蹦娔姡╳ǔ),肥沃之貌;堇(jǐn),野菜之名;荼(tú),苦菜之名;飴(yí),飴糖,用麥芽制成的糖。
這幾句詩,馬持盈先生的白話譯文為:“周民生活的平原地區,土壤非常的肥沃,雖是苦菜,吃起來也好像是糖漿一樣的甜。于是開始計劃,藉龜紋占卜吉兇。占卜的結果,認為可以定居。于是就在這個地方,建造起住宅來了?!?/p>
“周原膴膴”就是對這塊肥沃土地的形象描述!而周部族的始祖恰恰就是擅長農耕的后稷,擔任帝堯的農師。遠道遷徙而來的周部族為什么偏偏會在周原扎下根?可想而知,對于擅長農耕的周部族來說,適合耕作的周原簡直就是上天所賜的一塊土地。因此,周原之所以名“周”,正是由田地莊稼之形而來。
至于“周,密也”,不過是引申義,本義是形容周原這塊地方適合農耕。既然適合農耕,當然田地、人口稠密,因此而引申為稠密、周密。至于周姓這支大姓,當然也就應該到周原這個周王朝的發祥之地去尋根問祖了。
綜上所述,周代之所以以“周”為國號,正是來源于形容周原土壤肥沃之“周”。